虎将如云的曹魏大营里,流传着一首歌谣:“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众将士交口称赞的,乃是形貌高大威武、寸步不离主公身边的近卫首领——典韦。如果说魏武大帝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保护神,那么这位典君,便是用生命守护曹操的战神。
在轰轰烈烈的历史大戏中,典韦的戏份不算多,却像一颗最耀眼的流星,划过三国时代将星璀璨的天空。他拥有英雄豪杰应具备的所有要素:忠勇无畏的性情、勇冠三军的功夫以及精彩传奇的事迹。而他在谢幕的最后一个定格,留下了悲壮惨烈的牺牲画面,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最令人扼腕的人物,也成了最受后世喜爱的三国大将之一。
陈留人典韦,在史书中并没有留下其它名号。这样的人,要么身世卑微,籍籍无名;要么身负要案,隐姓埋名。神秘的典韦在《三国志》中的第一次亮相,是以刺客形象出现的。文中说他:“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全然一个武艺高强而又古道热肠的侠士。接下来,他展开了一场计划缜密、手段果决的暗杀行动。
侠义为怀
陈留隶属河南,是曹操首倡义兵、召集英雄以共同讨伐董卓的地方。大约就在这个时间前后,河南地界出了一大命案。作案者典韦,一夜之间名震江湖,坊间巷里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的事迹。
事件起因是这样的,襄邑的刘氏与睢阳的李永不知因何事结仇,也不知陈留的典韦与刘氏有何深厚交情,典韦决意挺身而出,为刘氏报仇。李永做过富春的县长,应是当地一个大户;他仿佛真的做过亏心事一般,总是提防著有人要害他性命,在家中豢养几百侍卫。寻常人等根本不可能近他身,更别提刺杀了。
这一天,一个汉子赶着车、载着酒食驶过街市,他自称是专程拜访李永的远客,在李府大院前停了下来。这汉子便是典韦。典韦在考察李府四周环境后,既没有穿着夜行衣飞檐走壁潜入主人内室,也没有挥舞着刀剑十步杀一人那样靠武力冲进大院。凭借乔装打扮和高超的演技,他竟然堂而皇之从正门走了进去,顺利闯过第一关。
他和李永会面后,立刻改换面目,从怀里抽出匕首,手起刀落结束了李永的性命。紧接着,典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李妻。前一秒还是笑容可掬的贵客,后一秒就成了替天行道的杀手,李府护卫不知道是吓破胆,还是内心并不想为其卖命,竟然没有人上前阻拦,眼睁睁看着典韦步出李府。
典韦从车上取出常用的刀戟后,不顾衣衫上斑斑血迹,头也不回、大踏步走向街市。李府几百护卫这才回过神似地倾巢而出。大家拿着武器,不远不近跟着典韦,谁也不敢贸然上前。
长街上,百姓纷纷给典韦让出路来,整个集市上的人都惊呆了,毕竟一敌百的大场面,可不是寻常能遇到的。典韦一直安然无恙走出四五里远,这才和同伴会合。这群人且战且走,很快摆脱了追击。
从此,这世间少了一个恶人,多了一个义气深重的侠士。之后,到了初平(190年—193年)年间,陈留太守张邈高举义旗,加入讨董大军,这位侠士便投入其帐下,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士。
没错,典韦的出场故事,几乎是《游侠列传》或《刺客列传》中的翻版。换一个角度看历史,这烽烟四起、分分合合的三国天下,武艺高强、义薄云天之辈层出不穷,很像一个真实的武侠世界。侠者,肝胆相照,生死相交。三国世界里,就有这么一群豪侠,怀着炽热的侠情高义行走世间,活出了率性、坦荡的模样。典韦,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
濮阳救驾
典韦最先效力的主公张邈,是汉末讨董大军的一路诸侯。不过《三国志》并没有记录典韦的相关战绩,而是继续集中笔墨,展现他的武艺和才能。仅一例“举牙旗”事件,再次彰显典韦艺高胆大、不拘一格的性情。
魏太祖曹操彩像,明人绘。(公有领域)
主帅出征,高高大大的牙门旗是必备的仪仗,象征着浩大的军威和高昂的士气。它本就沉重,往往要几名军士合力举着才能勉强行走。但是自典韦进入大营,情况就大不同了,他一人便可轻轻松松举起牙旗,扈从张邈车驾。典韦的武艺和神力,很快就在军中传开了,也很快传到了当时共同讨董的曹操营中。
早年的张邈与曹操,可说是一对过命的至交好友。讨董盟军踯躅不前时,曹操孤军深入与敌决战,张邈派出大将援助曹操。盟主袁绍与张邈不和,命曹操杀之,曹操从私交与大义出发,极力劝谏:“孟卓(张邈字)是我们的亲友,有什么矛盾应当包容他。当今天下未定,我们更不应自相残杀。”曹操攻打陶谦之前,也只放心把家人托付给张邈。后来曹操平安归来,见到了张邈,两人更是相对垂泪,不胜感慨。其情深义厚至此。后来,张邈亦率军归附曹操麾下。
谁知在兴平元年(194年),张邈与陈宫等人勾结吕布,密谋叛乱,一对好友分道扬镳,张邈更走上了兵败身死的不归路。不过,我们的传主典韦并没有跟着主公走上末路,已是半个曹营将士的他,在这关键时分正式加入曹军大营。凭借累累战功,典韦升为司马,逐渐成为曹操麾下一员猛将。
实际上,典韦投曹,也是一次基于侠义的选择。当时曹操攻打徐州,吕布趁机袭破他的兖州大本营,占据濮阳。一时间,兖州郡县纷纷倒戈,只有三处城池仍在为曹操苦苦作战。曹操闻讯,连忙率主力返回兖州,和吕布展开对决,整个局势对曹军都万分危急,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已无法确定,典韦究竟在何时、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转投曹操,或许就在张邈密谋之时,或许正是兖州大乱之际。总之,心怀侠义的典韦,毅然拜于真正的雄主麾下,竭力辅助曹操扭转危局。从此典韦的人生,真正变得鲜活起来。
当时吕布派军队驻扎于濮阳城西四五十里处,曹操准备突袭濮阳。典韦就在人生的第一场重大战役中,为救曹操绝地反击,从此一战成名 。那天夜里,曹操夜袭濮阳据点,双方鏖战自深夜至天明,终于攻破敌营。
然而,曹操未及还军,吕布突然带领援军赶至,双方再次陷入激战,又从天明打到日暮时分。吕布有三国第一猛将之称,此时愈战愈勇,而曹操的军队属于千里奔袭,连夜作战,又是三面受敌,再僵持下去,情况只会更加危险。
曹操当机立断,怀着破釜沉舟的魄力,临时招募破阵先锋,准备奇袭突围,为大军争取全身而退的生机。又是典韦第一个站出来,带领数十勇士应募。典韦让大家都穿上两层铠甲,不用盾牌,一手拿长矛,一手握撩戟,全力向战况最激烈的西面突击。
敌方弓弩齐发,箭如雨下,典韦只作不见,身先士卒,一边击退散兵、一边吩咐同伴:“敌军距离十步远时,告诉我!”不久,同伴高呼:“十步了!”典韦不动声色,继续倒计时:“距离五步远,告诉我!”很快同伴慌张失措地喊道:“敌军已到!”典韦大喝而起,声似雷霆,挥舞兵器正式开战。
他再次展示刺客搏杀的优势,那兵器仿佛活了一样,一钩一划,一挑一刺,招招夺命,挨上它的敌军,纷纷倒地。其他的重甲勇士们,随他一同奋战,最终冲破敌军包围,骁勇如吕布,也只能无奈地看着曹操大军安然撤离。
尽忠职守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重整旗鼓,收失地、逐吕布,成为名副其实的兖州牧。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收豫州,奉天子以令不臣,行屯田、强兵足食,实力日益壮大。这两三年中,也是典韦最辉煌的时光。
因濮阳救驾之功,典韦被授为都尉,既而升为校尉,有权统领亲军,成为保卫曹操安全的亲信之一。他所挑选的亲军,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武士,组成曹营中一支精锐部队。平日里,典韦带领他们围绕大帐四周巡逻;战时,他们就变成冲锋陷阵的先锋军,保障曹操在任何时候都安全无虞。
曹操对初来乍到的典韦给予最大的信任,让他做自己的贴身护卫,等于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托付于他。而典韦也以最大的忠诚回报这份信任。他本身高大雄壮,双戟、长刀等兵器不离手,神态不怒自威,任谁见了都心生敬畏。而且,他为人谨慎稳重,白天守着曹操,一站就是一整天,晚上他也几乎不到自己住处休息,直接歇在曹操大帐旁边。这样的典君,绝对是最佳的保镖人选、曹营最强大的保护伞。
典韦侠仪豪放的性情,也让曹操由衷喜爱。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顶俩的大食量,而且他无论在谁面前吃喝,都毫不做作,能够痛痛快快地大快朵颐。哪怕曹操赏赐酒菜,放在他面前,典韦也能毫无顾忌地大吃大喝,而且速度之快,左右侍从要不停地添酒添菜,才能勉强供得上。曹操见他这样率真,更是赞赏不已。军中将士敬重典韦的功劳,喜欢典韦的性格,特意给他编了一支歌谣传唱。
原本典韦追随曹操,可以就这样一边大吃大喝快意人生,一边立马横刀建功立业,这大概是每个豪侠最理想的生活方式。然而这一切,在建安二年(197年)的正月戛然而止。
那时,曹操南征宛城,驻军淯水,据守的军阀张绣率众请降。曹操非常高兴,在宛城置酒设宴,款待众人。席间,曹操亲自和降将们把酒言欢,典韦就横眉怒目,握着刃宽一尺的大斧,立在曹操身后。一旦有人靠近曹操,他就立刻举起斧子,直直注视着他。
典韦的炯炯眼神,似乎比那斧子还要锋利,一场酒宴下来,张绣和他的将士喝得是心惊胆寒。谁也不敢抬头和他对视片刻,仿佛会被那眼神割得遍体鳞伤一般。饶是如此,张绣还是在十几天后毫无征兆地反叛曹操、偷袭曹营。曹操领兵匆忙应战,不得不率轻骑兵迅速撤离。
主公有难,身为保镖的典韦自然义不容辞,全力保护曹操安全。为了让曹操安然撤退,典韦就像一夫当关那样,死守营寨大门,阻挡叛军追击。
血染宛城
张绣的士兵虎视眈眈、越聚越多,弓弩、枪戟都指着典韦据守的营门。叛军慑于典韦的威势,不敢硬碰硬攻击,于是四散开来,从大营其它入口闯进,将典韦团团包围。若是他一人,于千军万马中几进几出、再迅速撤离都不是难事,难的是怎样挡住这些叛军,为曹操争取最多的撤退时间。
曹操像。图片取自《月百姿》。(公有领域)
典韦看看身边,还有十几个弟兄严阵以待;他那比刀斧还要锐利的目光,穿过重重叛军,望着曹操远去的方向,那目光似乎也多了几分深情。叛军不断逼近,典韦再次回顾身边的亲军,大家都用无声的眼神传递着同样的讯息: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
就在叛军冲到几步远的时候,典韦挥舞长戟左右冲杀,每一次攻击,都和对方十几件兵器相接,而那些兵器立即应声而断。典韦的亲军同样以一当十,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叛军如潮水般,一次次冲击着典韦这座孤舟,虽然浪涛被一次次击溃,这座孤舟也越来越残破。
时间伴随着典韦沉重的心跳声,仿佛缓慢下来,在舍生忘死的拼杀中,典韦忽然想到自己短暂的一生,想到为友报仇的快意,想到义绝张邈的坚定,又想到这几年来护卫曹操的保镖生涯。侠客,岂是贪生怕死之人,岂能作小儿女情态,只是典韦就在今日,要和主公诀别。这一刻,来得太过突然!
然而他心意已决,无论如何都要在这里鏖战到底。他拖住叛军的时间多一分,曹操的安全才会增加一分。很快,叛军死伤枕藉,亲军也一个个倒下了,最终只剩下典韦一人,带着十几处重伤,却似无痛感一般兀自死战。叛军越来越近,长戟已不堪用,典韦索性改用短兵,将叛军逐个击杀。
两名不知死活的无名叛军,大着胆子扑到典韦面前,想将他生擒。典韦却用双臂箝制二人,奋力一夹,把他们变成两具尸身。他又以此为武器,掷向叛军。叛军见他重伤之下神勇如斯,不禁又惊又惧,谁也不敢继续上前枉送性命,都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默默与他对峙。
但是,壮士典韦也走到了灯尽油枯的时刻。他知道自己伤势严重,即将殒命。生当作人杰,死亦是鬼雄,他扬手挥刀,又杀几名叛军,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他改为瞋目大骂,骂天下忘恩负义之人,骂一切背信弃义之行径。
也不知过了多久,叛军才发觉典韦的骂声停止了,大概已经阵亡了吧?但他那屹立不倒的身姿、金刚怒目的威仪,仿佛马上就会原地复活,再不顾性命地打上半日。确定典韦真的死去了,叛军才敢上前查看他的尸身。
他们很想看清楚,这个让大家伤亡惨重的、连主帅张绣都不敢直视的曹营第一壮士究竟是什么模样。人性中都有善良、忠义的一面,哪怕是各为其主,叛军对典韦,更多的还是感佩和惋惜之情。
另一边,曹操已经赶到舞阴,和主力军会合,正在焦急地等待典韦的讯息。然而他得到的,是一连串噩耗:长子曹昂死了,侄子曹安民死了,那个好酒食、护卫在他身后的壮士典韦,也永远离开了他。一场意外的败仗,让曹操痛失至亲和爱将。此刻的曹操悲从中来,不由热泪盈眶。弹泪必是情深处。典韦是在曹魏政权的草创期主动投奔的,两人有着同甘共苦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他在曹操每一次遭到背叛和算计的时候,都义无反顾地站在曹操这边,直到付出生命。
之后,曹操派人取回典韦的尸身,当看到典君惨烈阵亡的样子,再次忍不住放声大哭。典韦的一生是悲壮的,也是幸运的,曹操把最沉痛的眼泪给了他,也把最长久的怀念留给了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曹操行军打仗,每每路过典韦墓地,一定会停下来,用中牢的隆重规格亲自祭拜。典韦有个儿子,曹操就把他带在身边,寄托追思之意;后来的文帝曹丕,也对典韦此子敬爱有加,拜官封爵给予极大的尊崇。
这就是三国的侠士,他能为了私交义气孤身犯险,血流五步;更能为了君臣大义、性命相托,忠勇无悔。对知己,他们是两肋插刀的兄弟;对君上,他们是赴汤蹈火的死士。那股视死如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为这段历史注入了更多任侠好义、慷慨豪荡的气概。#◇
参考资料:《三国志》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6/1/n12992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