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见网提供多款免费翻墙软件,也提供免翻墙网址,为持续能看到真实信息,请記下明见网即时ip索取信箱:mingjianweb@gmail.com,並下载「无界浏览」与「自由门」「神州明见」等翻墙软件。 
 
“药王”孙思邈淡泊名利,仙风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学识和道行高深,“精识高道,深达摄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摄生之道,相传他活到141岁,外貌非常年轻,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闳、安期先生之类的神仙。

孙思邈的神通

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七岁时就每日能背诵千余字。到了成年时,他已熟谙庄子、老子以及百家学说,并注释了《老子》(唐时已亡佚),且对佛教经典颇有研究。当时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叹道:“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识小,难为用也。”

孙思邈本人不仅是专注于博采群经、研究药方救济苍生,而且精研阴阳数术能够推步(用仪器或算术来考测天象)、度量乾坤。

在不同层次的神仙能够看到人类看不到的一些时空,孙思邈一生中也有这种“宿命通”的表现,能看到了朝代的兴衰,圣人出世。《旧唐书》记载,北周宣帝时(公元578─579年),皇室多事,孙思邈就隐居到太白山。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征召他为国子博士,他称病推辞不出。孙思邈看到了未来,他跟亲近的人说:“五十年后,会有圣人出,那时我才助他救人济世。”过了五十年,圣君唐太宗即位(公元627年)后征召他,他就欣然受召前往京师,帮助太宗济世安民。太宗赞叹他是:“有道者!”太宗要授他爵位,他坚决推辞不受,只愿济助苍生,修身养道。

除了知天象,孙思邈也知史事。魏徵等人在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事时,恐有遗漏史实,屡次拜访请益于孙思邈。孙思邈娓娓道来,叙事详尽有如亲历一般。

孙思邈还能看到一些个人的前途。例如,在他的孙子孙溥还没有来到人间之时,他竟然已经知道他“未来的孙子”会在哪里为官和担任什么职务了。在《旧唐书》记载着:太子詹事卢齐卿小时候,曾请问孙思邈自己未来的事,思邈告诉他说:“你五十年后位登方伯(*刺史),我的孙子当为你的下属官吏。”后来齐卿担任徐州刺史时,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出任徐州萧县的县丞,也就是卢齐卿的下属。

乱世救人 苍生大医

34991 01
苍生大医孙思邈像。(清殿藏本,公有领域)

孙思邈一生行医,心在苍生,活人无数,体现了“大医精神”。在乱世中,他心如止水,以一颗纯善之心待人,没有贫富贵贱的分别,人们都被他的至善所打动。

义诊换人参也为救人

在隋朝末年天下纷乱之际,孙思邈依然四处行医。有一天行医到江西九江地界,不料被一伙占山为王的强盗绑架到山寨。有人对山大王说,这是个探子。孙思邈对山大王说:“我不是探子,是医生,已七十岁了,怎么会是探子呢?”他看上去才三四十岁,那些盗贼诧异道:“你难道是神仙?”

山大王一试他,发现果真是医生,就要把他留下来,给山上的众老少看病。孙思邈对山大王说:“您是否常胸腹发胀,便干燥,尿频细绵,失眠多睡,早起口苦,牙龈出血……”听完之后,山大王大为吃惊,明白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一位与山大王结拜为兄弟的人,患重症,但缺关键的药材人参,山寨没有,需要下山采购。山大王说:“抢,去抢来。”孙思邈忙道:“此法不妥,治病救人岂可行不仁之事?”

然而山寨并没有足够的银两去购买昂贵的人参。孙思邈说,倘允许下山,他可顺利解决。山大王担心他一去不返,便让一个人跟随,限期为六日。孙思邈说,治病救人要紧,誓言返寨。

到了山下一个药店,孙思邈向店主表明自己行医,可以在此坐堂看诊三天,报酬是三两人参。店主叫一个伙计,测试他的医术,孙思邈诊得此人三年中苦于胃寒腹满。店主发现这人了得,便要求他坐堂八天,否则换不来人参。孙思邈也不计较,反正都是救人,只是想着和山寨大王六天的约定,于是商量说,可在六日内赶工赶点,一天两天活儿,并许诺日后得空,可再上门。

他坐堂之后,上门求诊的患者接踵而至,口耳相传之下,人越来越多,店关得很晚,孙思邈在疲劳中都坚持下来。三天里接诊人数,竟超过该药店开张半年的总和。“苍生大医”的精神──“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在他身上灼灼发光。

六天之后,他终于换得三两人参。当他回山寨时,山大王也已经知道情况,颇为感激。病人服药之后,病情立即好转。孙思邈接受了山大王好意,却谢绝奖赏,只提了一个要求,下山寻访原九江太守。山大王被孙思邈一言九鼎的医德所打动,痛快地应允。

体恤苍生 巡回义诊

孙思邈曾经在中原焦作一带行医,长达二十余年。一开始,他在小山村一户人家住下,在门口置一张小案几,他坐在几后,正对面就是患者座位,尽可能与病患缩短距离。对上门的患者,只收取微薄的药费,恰够成本。遇上家贫者,则分文不取,实际上他的行医相当于义诊。

同时孙思邈还反对医者在病人面前笑语喧哗,自顾其乐。他能易地而处为身在苦难中的病患和其家属着想,恻隐之心在大小处尽显。例如他为了不让乡下患者跑太远的路来看病,他自己采取了“巡回诊疗”方式,即轮番到各处出诊,在每一定点住诊一段时间,尽可能兼顾各地的病患。

大医精诚 视病如亲 己身生死置之度外

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的精神素养,阐明真正的医者对病患要一视同仁,且当作至亲。(原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他还说大医治病要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他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把自己的著作加上“千金”二字。孙思邈以德修身,以身作则,并将常见疾病之药方,刻在石碑上,立在住所路旁,让人自己取用,不取分文。

生命的真谛

史书记载孙思邈卒于永淳元年。死前嘱咐后人薄葬,不藏冥器(陪葬品),不用牺牲祭祀。他咽气后经过一个多月,颜貌如生没有改变。举棺下葬时棺木空如无物,当时人都说他尸解了。人们传说孙思邈没死,仙踪在四川山中游。到了北宋,苏轼有诗《题孙思邈真》,诗句说:“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孙思邈一生修德为本,救济苍生,他在所着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如果人的道德不好,就是吃仙丹妙药,也不能延年益寿。如果道德高尚完美,不用祈祷,就多福多寿,这才是生命的真谛。[1]道行高深的孙思邈所见所行,提供后人深刻洞见生命真谛的内涵。

注[1]原文:“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资料来源:《谭宾录》《旧唐书》《新唐书》《太平广记》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4/5/27/n14258188.htm

为甚么要救度众生

save

为什么人类是迷的社会

为什么人类是迷的社会

为什么会有人类

human

退出中共党、团、队人数

3tui
442,748,747

破网与禁书下载

freegate

免费下载自由门
专业版8.00  zip  exe
安卓版5.0  apk

wugate

免费下载无界浏览
电脑版2132  zip  exe
安卓版无界一点通  apk

爱博电视

免费下载爱博电视
PC版(180318)  exe

神州明见

免费下载神州明见
手机版 V7.0  apk
电视机顶盒版 V7.0  apk
神州明见網頁版 V2.0  下载  开启
二维码小助手 V3.0  下载
直接翻墙浏览器手机版 1.0  下载

网必通

免费下载网必通
手机版apk   zip
 

神韵全球巡回演出预告

shenyun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