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见网提供多款免费翻墙软件,也提供免翻墙网址,为持续能看到真实信息,请記下明见网即时ip索取信箱:mingjianweb@gmail.com,並下载「无界浏览」与「自由门」「神州明见」等翻墙软件。 
 
中共四九年建政前后的农村土改是第一波大规模杀戮运动。是中共滥杀无辜的开始﹐是中国各族人民灾难的开始﹐是中国历史被扯入五千年来最为黑暗﹑野蛮﹑倒退时代的开始。中共早在流窜割据时期即已在农村实施杀戮﹐煽动﹑制造民间对立﹐籍以劫掠粮饷﹑裹胁丁壮﹐以应内战夺权之需。其在建政后则挟持国家﹑人民﹐倾其全力在农村进行以杀戮﹑镇压为主要手段的所谓土改﹐实为分化﹑拢络并以恐怖震慑人民﹐籍以维护其以暴力夺取之非法治权。正因此罪恶目的数十年间运动不断﹐杀戮不止。文中所述许钟英夫妇之遭遇为此罪恶运动之个案实例。然“个案”绝非一人一家之不幸﹐ 实为全民之灾难。暴政罪恶﹐由此可证﹗

[一]

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历史这仅是瞬间﹐在我可是一万八千多个日日夜夜生命中漫长的疼痛啊﹗时间会磨蚀记忆﹐遗忘会悄悄走近﹔但心的创伤不会愈合。我要将这些往事用文字记录下来﹐虽然不堪回首。重提这段往事定会将未全愈合的伤口重新撕裂百次千次﹐但我要写下来﹐一定要写下来﹔因为这不是我一人﹑一家的沉重与疼痛。我不能﹑决不能遗忘﹗人啊﹐记住﹗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那一年﹐我还没来到这个人世,如果可以说是人世的话,我是在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五一年的初春出生的。大约在四﹑五岁﹐也许六﹑七岁有了记忆﹐稍懂事时起才点点滴滴﹑朦朦胧胧知晓一些。直到我十六岁﹐按照传统说法十六岁已成大人﹐爷爷才给说了些大概。只是说我是被收养的﹐原是别人家的孩子。又过了两年多﹐我上农村插队﹐我的叔叔,不﹐应称呼为养母,一位原是左派的右派分子﹐特地从农场赶了回来﹐给我述说了这一切。几年前﹐我已经知道是被收养的﹐但叔叔所说的这些无异五雷轰顶。让我震惊得突然眼前发黑﹑身体﹑大脑空空洞洞﹐没有呼吸也没有思想﹐没有任何感觉﹐在医院躺了几天﹐回家又躺了一个星期。

在农村插队的几年间﹐我曾去故乡几次﹐但去又如何﹖所见的无非满目荒凉﹑一派破败﹐离开时﹐我还是个小不点儿﹐出生不满百日﹔重回时已是二十岁的“知青”。按照叔叔描述的路径寻寻觅觅﹐旧宅犹在﹐半已坍圮。乡亲料还有人活﹐但二十年过去了﹐谁会对那些破亡家庭的陈年旧事感兴趣呢﹖﹗这块江南鱼米之乡的沃土和世世代代在这儿耕耘的人﹑以及他/她们的心灵﹐早已被踩入第十八层地土﹐都已坚硬无比。我只能在荒野无人处尽情哭泣一场﹐为我冤死的年轻父母亲﹐也为我自已。

“叔叔”只是爷爷奶奶教给的称呼﹐习惯而难改口了。其实“叔叔”是女性﹐是收养我的爷爷奶奶的独生女儿。那年她刚从大学毕业。一个未婚女孩怎能领养孩子呢﹗爷爷奶奶希望她像男人一样能撑立门户﹐就这样﹐她就成了我的“叔叔”。那一年﹐叔叔和她的几个同学被派到我家乡﹐要在土改运动的阶级斗争中改造思想。

[二]

你父亲姓许名钟英﹐死时二十﹐也许二十一岁。那时都是讲虚岁。叔叔就是这样开始叙述的﹐沉重﹑缓慢。你的母亲比你父长三岁﹐是十三﹑四岁进门的童养媳。是镇上一家糟坊业主的女儿。你家原是村里的大户人家﹐但早已破落。许钟英是遗腹子﹐其父早就离世。其母年青寡居﹐几年后却死于土法堕胎。许家就靠许俞氏﹐你的曾祖母﹐一个寡老太支撑。后来许钟英在上海一家绸缎庄做事。约在四九年冬回家成婚。不多久老人故世﹐许钟英失业家居。

我是在五零﹑五一年去那参加土改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几个村的农户大都小康之家﹐人均耕地比别处略多些﹐也没有特别穷苦家庭。工作组下来后﹐我们日夜不停地“访贫问苦”模情况。地主﹑富农任怎么也难以划定。没有地富就没斗争对象﹐运动没法开展。当时﹐江南地区很多地方都是这样。所以有“江南无地主”之说。土改干部被召到专区集训。例如“啥人[读‘宁’]养活仔啥人”这支江南小调加方言的歌就是这时产生的。上面一再批评﹐申斥我们“右倾”﹑没“阶级斗争观念”﹑有“立场问题”。还派我们到苏北贫困地区去学习﹐参与斗争大会﹑公审大会。穿破衣烂杉和当地贫农一起去控诉﹑斗争地富。到刑场看行刑﹐和行刑战士一起从崩裂的脑壳里掏白花花热呼呼的脑浆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坚定阶级立场”“锻炼斗争意志”“对阶级敌人恨得起来”。可是﹐这在我身上却适得其反﹐将我原有的“革命思想”“理想”“观念”连同我的革命热情完全催毁了。我拒绝去刑场﹐我不愿意看杀人。当他们叙述如何吃喝人脑时﹐我呕吐﹑哭了。我当然挨了批评﹐小组﹑大组批了几次。什么立场不稳﹑缺乏阶级仇恨﹑小资产阶级感情浓厚—–而且在运动结束时写上了书面鉴定。这还跟我后来的右派帽子有关。

回来后﹐上面派来了新工作组长﹐让乡农会主任当了副组长。工作组没日没夜下群众宣传动员﹐发现﹑培养积极分子。挨家挨户做发动工作﹐大力推动群众参与运动。大会小会开了无数次﹐动员了几个青年人当了积极分子。钟英家先被划为地主成分﹐因为他们夫妇二人有地七亩八分。加上祖茔地﹑祠堂公田的份额﹐人均地较高。是地主﹐自然要斗要揭发﹑控诉罪恶。可才二十岁的人﹐才成年就去上海﹐回乡不到一年。这样的“地主”有什么可揭发和控诉的呢﹖分掉他部分田地还有可说的道理﹐将他夫妇“扫地出门”﹐不给一点活路就太不人道了。啊﹐我这儿又说了“人道”这个词儿﹐在那时是犯大忌的﹐是立场问题。就为这两个字我曾挨过多次批评。

无可揭发﹐无可控诉。邻里乡亲只是默默以对﹐暗地里还颇为同情﹐有人还为之说好话。可是“控诉”“斗争”是运动中的一场大戏﹐是定要上演的。这时乡农会主任外出转悠了半天。当晚不知从那儿冒出了一批“贫雇农”﹐直上其门﹐一条草绳套上颈项﹐将这夫妇两人拖了出来。主任将随身带来的大锣锤得震天价响。将闻声而来的村民驱集到钟英家门前。那伙随来的“贫雇农”一哄而上﹐推推搡搡﹐将这夫妇押解到人圈里﹑站在凳子上﹐“斗地主”的闹剧随即开演。这些临时演员十分卖力﹐有声嘶力竭喊叫的﹐有呼天呛地哭诉的﹐也有滚翻在地干嚎的﹐更有上前拉扯撕打的。虽然很有点“轰轰烈烈”﹐可毕竟是乌合之众﹐临时凑合客串﹐除了几句空洞的“雇工”“剥削”﹐实在没什么可揭发的。乡亲邻里个个心知肚明﹐私下议论纷纷﹐有的在低声咒骂这伙“死鬼”“不得好死”﹐也有对农会主任冷言冷语地讥讽。倒是不少小孩被眼前的小丑演出逗得直乐﹐学喊叫﹑哭闹和哄笑。

衣衫扯烂了﹐头发扯乱了﹐满身污泥﹐头脸滴血。夫妇俩相扶离开了家﹐离开他祖辈传下的世代居住的老瓦屋﹔被赶进了老坟茔地的半截破屋里。两手空空﹐什么也不许带走。这就是“扫地出门”﹐将这两个“大孩子”赶上绝路。我于心不忍﹐在工作组会议上﹐我提出不能将他俩与老地主﹑恶霸地主等同对待。结果又是劈头盖脸地批评﹑指责﹕“同情地主”“立场不稳”“阶级观念模糊”等等。面对这些﹐我无力招架﹐无言以对﹐可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后来工作组允许他们回去拿了些衣物炊具。看他们长大的邻里乡亲暗暗地给送些吃用杂物﹐让他俩勉强地活了下来。

说说﹐叔叔的眼框里蕴含泪珠﹐轻声叹息﹑微摇头。看得出她内心很痛苦。我劝她不要为我难过﹐休息下再说。她说﹕“你还小﹑不全懂﹐我是为我自已。”她的这句话一直留存我心底。她的心胸是博大的也是深奥﹑复杂的﹐我那时确实不懂。直到生活又给了我太多的磨难﹐我才有所领悟。她站起身在室内走动﹐我给绞了把热毛巾﹑续上了茶水。

虽在上海住过几年﹐毕竟还是大孩子﹐生性又较内向﹐这一晚上的折腾真把他吓懵了﹐几天不思吃喝只是呆呆地望祖茔出神。叔叔恢复了平静﹐又述说,已经怀孕的阿芳﹐就是你母亲﹐她很坚强﹐没流一滴眼泪。几次到工作组要衣物食粮。她坚持说自已没做坏事﹑没死罪﹐不能饿死她。工作组也没法反驳﹐只好准她回去拿些衣食杂物。倒是那个农会主任对她又赶又骂的﹑凶得很。

有一次主任骂她“地主婆”“不要脸”﹐阿芳冷冷地回了一句﹕我没偷过一针一线﹐也没偷过牛。就这么轻轻一句让主任愣住了﹐待回过神来正要发作﹐阿芳已经走了。

关于这个主任倒要说上几句。后来﹐你父亲的死多半是他下的毒手。他是在日伪时期迁来的外省人﹐也不知他的尊姓大名﹐大伙都叫他“鸡毛”﹐他是整天走街穿巷收购鸡鸭毛为生的。也有人说收鸡毛是装门面的。他做过牛贩子﹐更长时是偷牛贼。偷牛是只在别处偷﹐不在本乡本地干的,这可能是个“行规”。但偷鸡摸狗﹑顺手牵羊是随时随地的。如果有人家走失了鸡鸭﹐那多半做了他的下酒菜。你如果上他门找﹐他就会指墙角的鸡鸭毛说﹕你认认清楚﹐哪是你的﹐我赔。他有一手绝技﹕几根黑糊糊的手指在牛腹下搔搔弄弄﹐那牛就会被牵走﹐牛原本只认饲主的。农民对干这勾当的是很鄙夷的﹐尤其是殷实农户。可时代变了。因穷才偷﹐他“鸡毛”可是响当当的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群众﹑依靠对象。区﹑乡政权建立初﹐他天天帮跑腿﹑帮炊事班打杂。这样﹐既混饱了肚子﹐又当上了积极分子。他向干部同志要了顶旧军帽戴﹐腰里绑上条旧皮带﹐到处走动。他干旧营生时练就的嘴皮子功夫也很有用武之地。别人的思想他常反映﹐村里的情况他常汇报。这种积极分子的活干得又多又好﹐当然坐上了农会副主任的椅子。在当时的农村这可是够压死人的官位。做了主任可不能呼作“鸡毛”了﹐偷牛的勾当也没人提了。他不喜欢这个“副”字﹐这样他在人们的面前就是“尤主任”。土改了﹐大家也就叫他“主任”﹐只是那些孩子仍是“鸡毛”“鸡毛”的叫。

那晚上演的闹剧﹐工作组内有不同看法﹕多数组员认为这是作假﹐是不严肃的。但是上面却大加赞扬﹐作了肯定。说这有利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开展运动。还要求再筹办一次﹐搞个现场斗争会﹐声势大些。让全县土改干部﹑积极分子来学习取经。这么一肯定﹐运动就愈发上了邪路﹐完全违背了平均地权﹑让耕者有地的初衷。对此﹐我很反感﹐但又无能为力﹐还不得不跟下去做工作。这让我处在十分尴尬和为难的境地﹕内心不满和消沉﹐脸上却要若无其事。但是﹐工作组领导已看出我的问题﹐找我谈话﹐批评。言谈之间﹐他对开现场会也有不同意见﹐但作为专职政工干部﹐他只能服从组织决定﹑完成任务﹐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对许钟英﹐他认为地主既然是阶级敌人﹐过左一点没什么。工作中左一点才不犯错误。他还说运动才起步﹐狂风暴雨还在后头。我们要打翻整个旧世界﹐这是革命﹐是一定要死人的。不要心软﹐小心别把自已垫了进去。我知道这最后句话可能是对我的警告﹑或者说是“挽救”。我不得不振作起来投入工作。

现场斗争大会开得很热闹。从外区外乡押来了十几个地主﹐连同本乡本村的﹐台上台下黑压压一大片。村小的操场上也快站满了。场面和声势是够大的。外区外乡来的积极分子大多上台控诉了。尤主任上次带来的那批“贫雇农”“积极分子”又上台表演了一番。嘴里控诉的仍是那几句﹐但动拳头的更多了﹐因为尤主任说过﹕上面的干部同志喜欢看武的。这次﹐尤主任也亲自出马表演了一番。毕竟是主任加上“老油子”,群众新给的称呼,诉苦到动情处居然眼泪﹑鼻涕地号哭起来﹐竟指阿芳控诉说﹕这个地主婆冤屈我偷﹑偷﹑偷﹑偷—–他自知说溜了嘴﹐已停口不及﹐一时“偷”不下去了。台下不知谁帮他接上了﹐高喊﹕偷牛—–偷牛—–也有人喊﹕偷人—–偷人——还有几个孩子的声音﹕偷﹑偷﹑偷﹑偷地学他口吃的样子。外来的干部当然莫名其妙﹐但群众是远近皆知的﹐自然引起一阵哄笑。这一有趣的插曲﹐也是人们对此人的鄙夷﹑不屑。被斗对象多﹐时间太长﹐群众走了不少﹐只好匆匆收场。在这些地主中有定为反动地主的﹐有定为恶霸地主的都被惨斗﹑狠整。钟英夫妇没怎么遭大罪。但是钟英的情绪仍无改变﹐仍是不言不语﹐整天坐看祖宗坟茔出神。

阿芳则整天忙这半间破屋﹐补破堵洞﹐筹措衣食﹐她清楚地意识到噩运已无法逃避﹐看来是只能在此打发日子了。只要双手一停下来﹐她就站到丈夫身旁说上几句﹐想解开他的心结。早在多年以前﹐她就像姐姐那样对他百般护持的。虽然只读过几年小学﹑略识文字﹐只能写得简短的家信。但乡间质朴单纯的生活风尚﹐民间传统保守的道德观念﹐加之小手工作坊家庭和童养媳的出身﹐才成年即与祖婆婆勤俭持家。所以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柔顺又坚强的个性﹐虽思想观念难免保守﹐但具有旧时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左邻右舍﹑近亲远戚对阿芳品性为人都持肯定﹑赞扬态度。

钟英家几代男性早亡﹑人丁不旺。江南农村的富裕地区妇女不下农田[水稻田]﹐所以她在农忙时是雇工的﹐这是老人在世时直到如今的惯常作法。也是江南农村常有的。雇工则来自邻里乡亲中劳动力富余之家﹐也带有关顾孤寡弱小的好意。何况一村同性原是世代相助的。少年时就与祖婆母起早摸黑﹐植桑养蚕﹑养猪养鸡辛劳过来的阿芳﹐如今成了个地主婆﹑成了人人可以唾骂﹑践踏的坏人。这是她万万想不到﹑也想不明白的。她只明白自已以及她的丈夫不是斗争会上那些人控诉的坏人。她的祖婆母﹑未曾见过面的早死的公公﹑婆婆都不是坏人。虽说农忙时是雇了工﹐但都是按本地规矩鱼肉酒饭对待的﹔工钱也是按收成付给白米。雇工犯法﹖不雇工等饿死﹖她深知自已的善良的丈夫也是这么想的。现丈夫被这声势汹汹的场面吓懵了﹐她心痛﹑急。她深深爱自已弟弟似的丈夫。她当然不会象城里时髦女子那样表白内心深切的爱意﹐但她明白肩膀上的重担﹕祖婆母生前的嘱咐﹐胎胞里的孩子﹐还有没有生路﹖生路又在哪里﹖沉重的压力﹐艰难的日子﹐忧郁和焦急﹐让才二十四岁的她﹐鬓角出现了丝丝白发。

又开了几次斗争控诉大会﹐这是运动的应有戏目。但群众还是不冷不热。上面一再批评我们工作不力﹑阶级斗争抓得不狠﹐以致群众阶级觉悟不高。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要狂风暴雨式的开展阶级斗争。在组员们饱受批评提高觉悟之后﹐将村里男女青年集中学习﹐大力培养积极分子。对中年农民中的落后分子进行批评﹑或打击。又经过排队﹑挖掘﹐增划了地﹑富和上中农人数。这一增划起了很大作用﹕人们向工作组靠拢了﹐积极性提高了﹐揭发﹑反映别人情况的多了﹐参加控诉斗争的也多了。这大概就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道理。这样钟英和阿芳的日子也就越来越不好过了。

群众动员起来了﹐运动深入﹐强度大了﹐进度加快了。地富和群众的成分划定了。接要进入分田分地分房屋浮财了﹐这正如我们组长说的“狂风暴雨还在后头”。这段时间﹐我和全组同志一样忙忙碌碌。积极投入工作后自己感到处境有所改善﹐批评少了。但在对待钟英和另一户地主的住房安置和浮财处理上﹐我与组长的看法有分歧。我再次提出钟英家不应划作地主。就算是地主也应与老地主﹑恶霸地主区别对待。组长认为我提的问题早被否定﹐并批评我“屁股坐在地主的板凳上”﹐“危险得很”。我明白﹕这话和以前的“别把自己垫了进去”同是对我的警告。组长批评时脸上带笑容﹐我也没多在意。本来嘛﹐不同意见的讨论﹑甚至争论﹐在同志间是很平常的事。但他却用书面向上作了汇报。

[三]

这几天﹐干部和群众都在田头查勘﹑核对与登记土地﹐忙分地的准备工作﹐村子里相对平静些。阿芳这时分娩了。说是早产了三十几天﹐是由同村同姓的本族姑祖婆婆接的生。早产儿是个羸弱的男孩,这当然是你了﹐在那时那样的处境出生﹐真是一无所有﹑毫无准备。你﹐林南生﹗还记得吗﹖进中学时你曾嫌这名字俗气﹐闹要改名。爷爷不同意﹐还骂了你。现在你该明白﹕这是“临难而生”的谐音﹐你生不逢时啊﹗说到这儿﹐叔叔有些激动。我正想接口说话﹐她示意叫我别说。沉默了好些时﹐恢复了平静。她微笑﹐但很认真地对我说﹕可是﹐现在不同了﹐你已长大了﹐待你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家世后﹐可以恢复原有的姓﹑也可改名。这时﹐我真想对叔叔说我永远不会更改姓名﹐我永远是林南生。叔叔又阻止说﹐别忙﹗以后再说﹐你的家世还没说完呐。

你妈在这个时候怀孕生养也正让她受够了罪。自种豆菜﹐自织土布和存粮都在老屋封存﹐这已全然不属于自己的了。来日如何打发﹖自己和丈夫已是如此﹑只能活一天算一天﹐可是孩子呢﹗连糊口都困难的阿芳分娩后几天就无奶水﹐孩子直饿得嗷嗷哭闹﹐天天哭闹得声嘶力竭而睡。为人父母的心也似乎在孩子的哭声中被撕裂﹐但无力无助亦无处可以求告﹐只能和才出生的孩子一起哭泣。接生的婆婆是天天来照护阿芳和孩子的。好心的老人只好抱孩子东家﹑西家地向奶妇乞求几口奶水﹐熬些米汤或麦糊喂养孩子。有几家老血亲实在不忍看这三口子饿死﹐也常暗暗送些米面豆菜﹑旧衣杂物﹐你就是这样艰难﹑勉强地存活过来的。你真该感谢那几位长辈老人家﹗土改高潮时﹐给地主送吃的可不是小事﹔她们是瞒儿子媳妇给阿芳送衣食的。如果没这几家老亲关顾﹐你也许活不过百日。二十年过去了﹐不知这几位老人家还在否﹖

为将运动推向下一个高潮﹐我们被召到县里学习。小组会上讨论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政策问题时﹐我提出对地富要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与工作组长又起了争执﹐他还是“左比右好”“左一点才不会犯错误”﹔又批评我立场有问题﹐站在地富立场为地富利益说话。这一次﹐我们争论得很厉害﹐有点各不相让的味道。当晚﹐王政委,部队团政委转任的县委书记,找我谈话。他说搞革命不能心软手软﹐不要怕搞死人﹐在战场上枪子儿还认政策﹖战场上死那么多人﹐你说哪个是该死的﹐哪个是不该死的﹖问题是你站在敌方﹐还是我方。老天爷﹗原来他还在打仗啊﹐怎能给他说清楚呢﹖接他话题一转说﹕你们知识分子立场不稳﹑脚丫子一滑就倒向阶级敌人一边﹐敌人没打倒﹑自己先倒下去了。危险哪﹗你不要怕“左”﹐“右”才可怕呢。“左”了﹐不过多丢几个敌人的脑袋﹐要别人的命﹔“右”了﹐可能赔上你自己的命﹗

这些老区的军政干部﹐说到底是怕“右”﹑不怕“左”。“右”之所以可怕﹐在于因“犯错误”遭自己人整肃而“可能赔上自己的命”﹔也就是组长嘴里的“把自己垫进去”。“左”反正多掉几颗别人的脑袋﹐只要先给定个“阶级敌人”的性质。这是种怎样的心理啊﹖自私﹗残酷﹗冷漠﹗阴暗﹗可这是在讲革命道理﹐学习﹑讨论“革命”和“政策”﹐堂皇的“神圣革命”掩盖的竟是这样的心理﹗而我必须按照他们的心理来思考和认识﹔必须听从他们的意见进行工作﹔必须遵循他们习惯的作法不心软﹑手软﹐不怕死人。一句话﹕要左﹗或者说“宁左勿右”。天哪﹐我能这么做吗﹖应该这么做吗﹖当年参加地下活动﹑闹学潮﹑反专制独裁﹐我所为何来﹗﹖这是当初冒险犯难﹑偷偷刻写油印的文字所说的“革命”﹖回想那争相传阅时的激情和感受﹐我可何以自处啊﹖新政权建立﹐我欢欣雀跃﹑主动热情参与土改﹐实行先行者的遗愿﹕耕者有田﹑扶助农民﹑振兴农业。可是﹐定要按比率划地富﹐将无辜供上革命祭坛作牺牲﹗我反对任意处置﹑迫害无辜﹐我同情弱小﹑主张公义﹐却不能容于我所热忱追随的党和革命﹗我要求进步却必须堕落﹐我希望革除专制独裁和野蛮行径却必须革除我心中的正义与良知。

学习结束了﹐政委在总结报告中将我作为反面典型公开批评。话还是那么几句﹐无非是借此教育别人。不﹐是要籍以对别人施加压力。让人人“不心软手软”“不怕搞死人”“不把自己赔进去”而搞“宁左弗右”残酷斗争﹑迫害无辜。经过集训﹐阶级觉悟又提高了﹐斗争意志加强了﹐对阶级敌人的仇恨更强烈了。工作组回到住地就要进行分地分房与分浮财了。我和刘副组长被留下作检查﹐刘“思想搞通了”认错﹑悔改﹐过关了﹐我被多留了两天﹑奉命写书面检查。

[四]

在斗争地富大会上﹐对下一阶段的分地分房分浮财作了动员。对一些富裕中农﹑发牢骚﹑消极逃会的人也顺便“敲打敲打”﹐抓了群众中的阶级斗争。动员大家投入分地﹑分房﹑分浮财。不知是阶级觉悟提高了﹐还是事关自身利益﹐群众积极性大为提高﹕参加大小会议的多了﹐到会早了﹑认真了﹐跑工作组的多了﹐乡里村里阶级阵线分明了﹐乡亲邻里不再是单纯的乡亲邻里而以阶级成分区分了。过去那种乡谊亲情﹐同族同姓﹐老亲远戚﹐乡里邻旧等等关系﹑情份﹐很快淡薄了﹔除了一些老人外﹐在中﹑青年中﹐不屑一提了。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人的内在质素起了突变。我不太明白﹕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后退﹖村里的气氛似乎有些诡谲﹕亢奋﹑紧张﹑惧怕﹑慌乱的神情摆在不同的脸上。

土地﹑房屋明摆在日头底下﹐几亩几分﹑几栋几间的明细账册摆在工作组的台上。田地有肥沃贫瘠﹑远近之分﹐房屋有新旧好坏区别。于是﹐争执迭起﹑吵闹不休。花了好多个日日夜夜﹑口干舌燥地做说服工作。在这些日子里。阶级敌人被放在一边﹐阿芳也过了些平静的日子﹔钟英仍是不言不语地发呆。阿芳总是抱孩子和他说说话﹐想给他些宽解。孩子哭了﹐钟英有时也会哄哄﹑抱抱。这对年青地主夫妇的眉眼间有时似乎舒展了细些。也许他俩从孩子身上看到一丝希望。

可是现实却是更加严峻和残酷。田地房屋分好后﹐要分浮财了。米麦棉豆﹐种籽肥料﹐农具水车﹐家具衣﹑各项杂物早已全部封存原处﹐早与原主无关。但江南鱼米之乡﹐农家亦多小康。除了明摆的﹐还有否暗藏的﹖如金银首饰﹑银元钱钞﹑契约债纸等等。或埋地下﹐或藏廊檐。于是﹐人们又想起了地主。集中斗争﹑分开审问。这就比分田地房屋等艰难复杂多了。大会小会﹐文劝武逼。工作组﹑积极分子﹑相关人员﹐个个忙得废寝忘食。有个泥瓦工说到某地主建屋奠基时﹐在灶基下埋下了什么物件。于是扒平灶头﹑挖开地基﹐终于取出件重甸甸﹑黑油油的“宝贝”﹐原来是尊非金非银﹐是铁制的“镇宅将军”。诸如此类插曲有过多起。 也确有从地下挖出些银元﹑田契之类。虽然所值有限﹐却大大鼓舞人心﹕逼供在先﹐挖地随之。但挖地越多失望越多﹐失望之余自然要在地主身上发泄。

钟英在上海做事过﹐被认定家有暗藏。一批又一批人马反复查问﹑逼供。不言不语更被怀疑﹐逼迫无效﹑自然拳脚相向。狂风暴雨﹐无日无之。阿芳﹐常年当家主妇更是逼问对象﹐身体﹑心灵受尽折磨﹐连怀抱孩子也挨饿受冻当年祖婆母自己当家﹐离世时又猝然而去﹐未有一言半语留下。面对轮番逼供﹐阿芳也确实无可交待。可是“利”字当头﹐那些人宁信自己的想像也不愿相信阿芳的话。

钟英家曾两次遭受盗劫。在抗战胜利前夕﹐一伙土匪在他家翻箱倒柜地闹腾了半夜。屯里的米粮﹑箱里的衣裳﹑连同鸡鸭猪羊洗劫一空。后来知道那伙强盗是汪伪军岗楼里来的﹐他们还劫持了一条农村碾米﹑抽水用的机器船﹐从水路过来连劫了几户。另一次在民国三十七年冬天﹐一伙十几人﹐来去猝促主要目标是粮食。他们肩扛担挑﹐一年收成颗粒无存。这伙人也像种地的﹐人人带枪﹐全是北边口音。后来传说是北边的“游击队”。按常理说两次遭劫伤了元气。可是一心等待多分些好处的那些人,以前也曾同情过,却认为“强盗不去穷人家”﹐还是死死认定“沙子也要榨出三两油”。特别是身任副组长的尤主任几次出马狠狠逼问。

对这种“榨油式”的作法﹐我认为“不妥当”“不必要”“无效果”。为了避免对立﹐我未正面反对。但是等于没说﹐没人肯听。组长和尤主任自不必说﹐几乎组内所有人都持“左一点好”。我十分奇怪﹗“好”在哪﹖“好”在不人道﹖“好”在伤人害命﹖“好”在真能从沙子里榨出油来﹖老天﹐我明白了﹗他们的“好”是“好”在让自己不犯错误﹐能自保安全﹐自保上升。他们﹐还有她们﹐都已在这个革命实践中认同了“宁左弗右”。他﹑她们为了不“把自己垫进去”就得“左”﹐反正“左”不过多让别人掉脑袋。可怜复可悲啊﹗我无话可说﹐我只能长叹息﹗

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几乎所有的同志﹐他﹑她们在多年的党内生活中﹐在自相绞杀的内斗中﹐之所以能够活到今天﹐就是依靠“宁左弗右”这个魔法。这是他们从“同志”的尸身血泊里总结出的教训﹐并奉之为金科玉律﹑行事准则。从闽赣深山﹐长政路上﹑陕甘边区一路走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曾使多少无辜者被“宁左弗右”吞噬啊﹗殊不知施予者人亦施与。今天以“宁左弗右”吞噬别人﹐明天是否也会被吞噬呢﹖当你﹑我﹑当大家都认同与施行这一“魔法”自保时﹐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绞索﹗

我又不禁陷入沉思﹕我们当初热切向往﹑拼死争取的民主自由呢﹐它又在哪里﹖我们曾在“地下”秘密刻印﹑冒险传阅的那些光明磊落的“宣告”﹐以及冠冕堂皇的“主张”呢﹐它又在哪里啊﹗多少人牺牲在战场﹐又有多少人死在自己同志的手里﹖这一切是为什么呢﹖难道革命就是杀戮﹖杀敌人﹐也杀无辜﹑甚至杀自己的同志﹖难道这就是革命的“神圣”﹖

[五]

可是﹐“明白了”又如何﹖“陷入沉思”又如何﹖我还不得不提起精神积极工作。不得不对某些“左一点”视若无睹﹑或附和﹑或默认。我不能也不敢明确地说出反对意见。不得不按照组织决定﹑领导意见去做﹐即使虐杀无辜也得贯彻执行。这样就让我处于尴尬境地﹐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这就可以“不把自己垫进去”。这是十足的自私和堕落﹐但不如此就不能自保﹐我只能在这两者中选择。这又是何等背谬﹑乖舛啊﹗

闹腾了多少天﹐尤主任他们也筋疲力竭了。油是榨出了些﹐但比预期的少得多。失望之余﹐大伙还是不肯歇手。尤主任提出了许老太大殓的那口棺材。他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上好的陈木山材﹑地道的福建生漆﹐前前后后髹了十次。他们竟然打起死者的主意来了。

尤主任带十几个“榨油”积极分子来到许家祖茔动手刨土。一时引来很多赶热闹的大人﹑孩子。闻讯而来的许姓族人一见“鸡毛”带头刨坟﹐情急之下出手阻止。由争执﹑拉扯到相互斗殴。喧嚣响声将呆坐的钟英引了过来﹐混乱中被打倒在地。随后赶来的阿芳急急救护﹐也被打翻在地。孩子已被人抱但已受惊哭闹不止。待到工作组长到来方被阻止。斗殴两方都有人受伤﹐尤某伤重﹑且未达目的心有不甘﹐反诬钟英报复。原是谎言﹑无人相信。挖人祖坟﹐在江南民间本是以命相拼的大事﹐但时值运动﹑尚未挖成﹐也就无人追究。我问组长﹕死人是否划成分﹖组长说这在老区是很平常的事。别说坟没扒掉﹐扒光了也没啥。还说尤副组长阶级立场坚定。

挖坟事件当晚﹐钟英夫妇跪在老人坟前哭告。夜半时分﹑声声凄戚﹐雨声风声﹐哀哀动人心魂。不言不语的钟英在坟前竟也自言自语说了不少话。不料从此整日不停喃喃自语﹐且神情﹑目光变得更为呆滞。有时还会走到已不属于自己的老屋后自言自语﹐渐渐地更显现出精神错乱现象。

人世间的事情真是变化无常。挖坟事件后﹐尤某在人们的口中从“主任”又回到了“鸡毛”。虽然受了点伤﹑吃了些亏﹐除了工作组长外没人对他肯定和同情﹐别的组员也不太跟他搭理﹔村民更是对他餍恶﹐不再像前些时那样“尤主任”“尤主任”了。但是“鸡毛”本性难移﹑贼心不改﹐总想制造些事端籍以 立功﹐想报复。所以村子里一时也平静不下来﹐虽然已将临近运动后期。

《未完待续》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5/1/12/n778119.htm

为甚么要救度众生

save

为什么人类是迷的社会

为什么人类是迷的社会

为什么会有人类

human

退出中共党、团、队人数

3tui
453,710,544

破网与禁书下载

freegate

免费下载自由门
专业版8.00  zip  exe
安卓版5.0  apk

wugate

免费下载无界浏览
电脑版2132  zip  exe
安卓版无界一点通  apk

神州明见

免费下载神州明见
手机版 V7.1  apk
电视机顶盒版 V7.1  apk
神州明见網頁版 V2.0  下载  开启
二维码小助手 V4.3  下载
直接翻墙浏览器手机版 1.0  下载

爱博电视

免费下载爱博电视
PC版(180318)  exe

 

网必通

免费下载网必通
手机版apk   zip
 

神韵全球巡回演出预告

shenyun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