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量一幅人物画时,观众首先看到的是,画面的主体是一个人,还是表现二个人的互动,是三人结构,抑或多人的大场景。下面就让我们以人物多少为序,来欣赏艺术史上的几幅写实油画杰作。
再现时代精神的肖像画
《卡斯提里奥尼画像》(Ritratto di Baldassarre Castiglione)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画家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1483—1520)的作品。传说拉斐尔为人平和,性情文雅,一如他的画作。
拉斐尔,《巴达萨列.卡斯提里奥尼画像》(Ritratto di Baldassarre Castiglione),作于约1514—1515年,布面油画,82×67公分,路易十四藏画系列,法国巴黎卢浮宫藏。(公有领域)
卡斯提里奥尼是法国驻英国大使、人文主义者、欧洲畅销书《廷臣论》作者,也是拉斐尔的朋友。在画中,他矜持、庄严、友善、沉静,仪表与身份完全相符。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宫廷贵族的代表人物,主人公的服饰从颜色到质地都很讲究;褐黄主色调配上少许银灰与白,明暗的对比闪耀着光彩。面部的优美轮廓线富含韵律,蓝色的双眼敏锐地直视观者,显得神采奕奕。
拉斐尔透过圆熟的笔触和单纯的色彩,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个性风貌。画面的色彩与形式统合在恬静的秩序中,藉由这幅画,观众可以深刻地领略到文艺复兴的文化精神。
为了忠实表现神创造的人和万物,拉斐尔努力让技艺臻于完善。如果你能仔细审视,会发现“艺术真实再现”的原则贯穿大师的所有创作。
深厚友谊与深刻隐喻
再来看《使节》(The Ambassadors),这幅画是德国画家小汉斯·霍尔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1497—1543)1533 年受托创作的。
小汉斯·霍尔拜因,《使节》(The Ambassadors),作于公元 1533年,油彩、橡木,207×209.5cm,英国伦敦国家画廊藏。(公有领域)
画面左边是法国年轻贵族丹特维勒,当时奉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之命到伦敦担任使节。他右手握着短剑,华丽的剑鞘上注明了他的年龄——29岁。右边是他的朋友赛尔弗——一位出色的学者,几年前才受命为拉沃城主教,肘下方的书上也注明他的年龄是25 岁。1533年,赛尔弗到伦敦拜访丹特维勒,两人请霍尔拜因为他们的友谊留下了这永久的纪念。
画中两个人的相貌、站立的姿势,身上穿着的丝绸、天鹅绒、毛皮和金色的缨绶等华服,都描绘得精细写实,显示出他们既是扩展人类知识新领域的学者,也是权势赫赫的贵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非凡人物。
两位友人中间的双层木桌子上摆满了包括音乐、天文学、制图学等有关的物品,代表教育的四大学科——几何、算学、天文、音乐,显示出他们丰富的学识。
上层的土耳其桌巾上陈列的天文和航海仪器中,有一个筒状日晷仪标示了日期为4月11日,另一个多角形日晷则标示了一天中的两个不同时间。而象征和谐的鲁特琴断了一根琴弦,可能暗示当时宗教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纷争,也暗喻了世事的脆弱。
鲁特琴前翻开的书页是赞美诗集;画面左上角的边缘,有一个小小的耶稣受难像,侧面对着画中的两位主角。
画面的马赛克地砖中央,以变形的手法隐藏了一个骷髅;正面看不出来画的是什么,从左侧斜下方或右上方以贴近画面的角度才能辨认出它的形状。骷髅头是“死亡”的隐喻,指出一切人类的荣华富贵、功业成就,都是虚幻无常、瞬息即逝的东西。
从正面欣赏作品时,画面的精致逼真表现的是现实景象,下方的骷髅只是个模糊不清的幻影;可当从一侧观看时,便可以看清它的形状——当骷髅成为现实,华丽的场景就变成了虚幻。
霍尔拜因这幅《使节》充分显示了他对透视法的掌握。这幅技巧纯熟的肖像画不仅是一份友谊的纪念,更反映了当时英法两国的政治关系、宗教改革的背景,同时隐喻了人生的哲理。(待续)@*
参考资料:
丘实,《西方艺术赏析之人物风貌:拉斐尔》
周怡秀,《西洋名画赏析:霍尔班〈法国大使〉》
相关影片» 传统油画媒体与技法特色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9/6/29/n11354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