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奔涌浩然正气。蒙上苍眷顾,神州大地得传统文化之浸润,英雄辈出。历代风云人物实践忠勇仁义,成就了华夏的辉煌伟业,光耀千秋。
可叹今时,昔日的瑰丽远去,富饶代之以衰败,满目丑陋和混乱。痛定思痛:国家的前途何在?生命的意义又何在?
以史为镜。古代豪杰志士心系社稷、忠诚信守,平天下、绘宏图,笑看功名、舍生取义。他们在诗句里抒发凌云壮志,阐述执政及为人的准则,这对于今日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疾风知劲草
萧瑀,唐朝名臣,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萧瑀曾六次被任命为宰相,又因故被六次罢免,但他从无怨言,尽心职守。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太宗在一次宴饮时对房玄龄说:“萧瑀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太宗遂赐诗一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赠萧瑀》)
《赠萧瑀》言简意深、境界宏大,阐述了人生哲理和重视仁德的治国方略。此诗大意为:只有在猛烈的大风中,才知道哪棵草强劲坚韧;只有在社会动荡下,方知谁是忠臣。空有胆量的人怎会知晓道义,有智慧的人必定心怀仁慈。
唐太宗政治清明、以民为本、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大唐盛世。无论高官或平民,都可从诗中获得启发。身处顺境或险恶中,如何分辨忠贞?如何保持节操?
两首《满江红》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忠肝义胆,文才卓越。他在词作中表达了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壮阔情怀。
《满江红·怒发冲冠》尽抒“壮怀激烈”。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荡气回肠。岳飞时年32岁,战功赫赫,但是在他眼里,功名却似尘土般微不足道。南北征战,披星戴月,英雄渴望击退金兵、重整河山。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写作年代稍早。下片写道:“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登临名楼,岳飞满腔悲愤。大好河山遭胡虏铁骑践踏,士兵血染沙场,百姓因战乱丧生。他不禁慨叹:何时能够率精锐部队挥鞭渡江、收复失地?待到凯旋时,他要骑上黄鹤、再续游兴。
这两首豪气冲天的《满江红》,引人激赏、崇敬。岳飞曾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一腔至深、至诚的爱国情,永垂青史。
古今对照
唐太宗与岳飞的经典文辞,于昂扬振奋中蕴含睿智哲思,体现了光明坦荡的传统道德精神。大丈夫立于天地间,顺应天道,无愧于心。那一份稳健、潇洒的人生态度,对国家的挚爱与奉献、对正义良知的坚守,皆根植于仁、义、礼、智、信等普世价值。个人的职责与荣耀,尽在其中。
反观当下中国,毒害遍地,险象环生,岂止“千村寥落”?中共为祸世间69年,破坏传统文化,大搞政治“斗争”。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谎言欺世、善恶颠倒,环境与心灵的污染将众人包围。贪腐满官场,尔虞我诈,暴戾、卑鄙、苟且成风。
尽管浊浪滔天,恐怖高压打断了许多人的脊梁,但是,劲草不折腰的忠义,并未在那片土地绝迹。一批批中国义士,不畏强权,说真话、传真相,突破艰险、前仆后继。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维护正义、呼唤良知。他们的热血付出,展现了对民族、对传统的忠诚,书写非凡的勇气篇章。
重温千古名句,让我们心怀敬畏、深刻自省。乱世迷离,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和历史真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添正气、驱邪魔,正身、正心。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8/12/7/n10896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