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日全食预示大事的记载。而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观天象而知地事,认为日食是一种不祥之兆,老百姓看到日全食都会惊慌失恐。
日全食发生灾难的概率
中国人对日食的科学解释为阴侵阳,在中国古代,很早就知道视为“阴”的月亮,遮蔽了视为“阳”的太阳,而造成日食现象。古时有“月盈则食”的说法,意指月食现象发生都是在满月之时。
据史料统计,在日食集中出现的年代发生动乱和战争的概率为95%,发生各种自然灾害的概率为95%以上。
在近代,日全食和日环食集中在中国发生的年代有四个,期间都有大的灾难:1848-1857(日食三次,太平天国、英法入侵、大洪水、大地震、大蝗灾),1869-1875(日食四次,大洪水、大旱灾、大瘟疫、大地震),1936-1943(日食三次,抗日战争、大蝗灾、大饥荒),1965-1968(日食三次,文化大革命、多次大地震)。
如1842年7月8日日全食,出现了鸦片战争(1840-1842);1875年4月6日日全食则出现长江特大洪水的,还有刑台大地震、长江、黄河特大洪水、中越战争以及各种大瘟疫、大灾难等等……
古人为什么会忌讳日全食
《后汉书志第十八》中讲到:“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像。君道有亏,为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意思是说日全食与帝王人君有关,是“君道有亏”而造成的。
还解释道:“管子曰:‘日掌阳,……阳为德,……是故日蚀,则失德之国恶之……’”,那么日全食的发生与失德有关。
《晋书天文志》中则说:“日蚀,阴侵阳,臣掩君之像,有亡国。”
唐李淳风《乙巳占》亦云:“日蚀,必有亡国死君之灾。”
看来,这才是古人为什么会忌讳日全食的出现,原来它的发生会导致亡国亡君,难怪古代的君王会因此下“罪已诏”,修其德,大赦天下,以避灾祸。
《后汉书孝桓帝纪》记载了在汉桓帝建和三年五月发生日蚀时,桓帝即下诏云:“日食毁缺,阳光晦暗,朕祗惧潜思,匪遑启处。“并令因罪被发配边疆的人员“悉归本郡”,以示“修德”。
新唐人 / 原文网址:https://www.ntdtv.com/gb/2022/01/28/a10333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