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陆机有只快犬,名叫黄耳。此狗不是骏马,却也能三百里“加急”,为主人快递书信。后来黄耳的故事还成了诗词中的常客。清朝著名商团大盛魁在察哈尔开设了分号钱庄,因储备金不足,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商犬飞奔传书救急,为主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晋朝传奇 黄耳传书
晋朝时,陆机(261年—303年)出身于吴中名门望族。他年少时,喜好游猎。有位家客送给他一只快犬,名叫黄耳。后来,陆机到京城洛阳做官,随身带着这只黄耳。这只狗很聪明,似乎善解人语。有一回,陆机把狗借给三百里以外的友人,黄耳能自己跑回来,而且一天就到了。
陆机久在京城为官,很久没有收到家里的消息,担心家里发生不测。一天,他对爱犬说:“我很久没有收到家书了,你能为我送封信回家吗?”黄耳顿时摇起了尾巴,似乎回应主人,很愿意办这件差事。于是,陆机真的写了一封书信,塞入竹筒中,系在狗的脖子上。
黄耳沿着驿路一直向南跑,饿了它自己捕猎吃肉;遇到大江大河,就在渡口摇尾装可怜,乞求船夫载它渡过大江。黄耳回到华亭谷,将书信送到了陆家,并且吠叫着,似乎提醒陆家人写信。于是陆家人也修书一封,同样塞入黄耳的竹筒,系在它的脖子上。黄耳按原路返回到洛阳,来回奔波了千里长路。如果是人,往返路程需要五十天,但黄耳只用了十五天。
黄耳传书的故事,后来成为词人笔下的传奇,被不少人引用。苏轼作《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曰:“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宋朝尤袤《全唐诗话僧灵澈》:“青蝇为吊客,黄犬寄家书。”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有句唱词:“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清朝宋琬《舟中见猎犬有感而作 其二》有句诗文曰:“黄耳传书事不讹,松江高冢尚嵯峨。”
时隔一千五百多年后,黄耳的故事在清朝有了翻版,一条商犬也为了他的主人,不惜拼了全力,飞速传书。
清朝传奇 商犬救急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晋商竞相在各省开设钱庄,客户仅凭数寸大小的汇票,就可取兑数万两白银。晋商钱庄以信用着称。
当时的晋商中,有一个著名的商团,名为大盛魁,在察哈尔(辖境位于今内蒙古东部与河北北部)开设了分号。一回由于钱庄储备金不足,分号掌柜预计到期时很难让客户以券兑金。一向讲信用的晋商为此大伤脑筋,他仰天自叹,愁容满面。
这名掌柜养着一只狗,他曾经带着爱犬走遍了内蒙古。这天,狗儿摇着尾巴,待在掌柜身边。掌柜看着爱犬说:“我的钱庄就要倒闭了,以后还怎么养你啊?”狗儿在掌柜面前叫起来,似乎想要说什么。掌柜说:“你要是能救急解难,就摇三下尾巴。”狗儿似乎听懂了他的话,真的就摇了三下。
于是,走投无路的掌柜就试着让爱犬传书。他迅速给内蒙古的分号写了书信,讲述自己的困境,信装在囊袋中,系在狗的脖子上,告诉它去的方向。狗儿似乎领会到命令,星夜兼程,跑了二个昼夜,抵达目的地时,它的四个脚掌都跑裂了。
狗儿一见到分号掌柜,一面哀嚎着,一面咬扯着囊袋。分号掌柜惊奇地说:“这是某掌柜的爱犬啊。它怎么来了?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吧?”于是解开囊袋读取信函,知道了察哈尔钱庄陷入了困境。于是他赶紧写了几封书信,仍让这条狗传递书信,通知察哈尔各商肆筹集资金,帮助某掌柜渡过难关。最终,幸得狗儿及时传递信函,某掌柜因此走出了困境。
这条狗后来被称为“大盛魁犬”,它受宠不忘恩的故事也成了时人口耳相传的奇闻佳话。
(事据《述异记》、《洞灵小志》卷七)@*#
新唐人 / 原文网址:https://www.ntdtv.com/gb/2022/02/10/a10334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