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的11月,M患了感冒,不得不躺在床上休息。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时候,他好像梦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他似乎成为了另外一个人,他看到的人都穿着怪怪的古老的衣服。
正摸不着头脑时,另外空间的高层生命“长老”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我的孩子,这并不是你在这个世上的第一次生命了,我们每个人以前都活过很多次。你看到的是过去的记忆,它们都储存在你的灵魂里。”
男孩在日记中还提到,他可以感知生命的轮回转世。(示意图/pixabay)
“长老”告诉男孩,很快他会想起很多别的事情,有些并不那么好,但他不用为此难过。他说,人要是不记得以前犯下的错,就会再犯的;要是记住那些错误,就能学到智慧。他还说,人们所说的良知,其实是一种记忆,提醒他们不要重复以前做过的错事,让自己又陷入麻烦。
M听到“长老”说人们都曾经活过的时候,并不觉得意外,因为有很多次,他都深切地感觉到,自己有某些地方是非常古老的。
他曾经梦见自己一个人坐在山洞里,差不多全身都光光的,身体是巧克力色的,而那里的天气热得要命。在梦里他觉得平静快乐。这说明在某一世,男孩曾在印度或者某个热带地区转生过,极有可能是一位修行者。
在另一个梦中,他似乎在天堂,但又不知如何用言语描述他在梦中的景象。大概人类的语言太过于贫乏,无法用低层次的词语去描述高层次的境界。
他还在梦中梦见一个头上裹着头巾的黑人男孩对他鞠躬,端给他一碗吃的东西。他觉得自己年纪很大了,男孩是在照顾自己,但是男孩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门徒。然后又有一些头上裹着毛巾的人来看他,向他行礼,他教给他们一些听起来很有智慧的东西。大概在这一世,M曾经转生为一个智者或哲学家。
后来成人后,M在去意大利时,看到自己曾经是意大利的一个修士;前生是一个作家,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很长时间都在坚持写日记。
M领悟到,当人们在生命中的某段时期对什么东西产生一时的狂热,比如写诗、作曲或画画,那只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某一世曾从事过这些。
M还曾记忆起自己某一生是威尔士的一个吟游诗人,这解释了他此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竖琴的特殊喜好。
“长老”与男孩的关联
在那次病好后,又过了几天,M看到了“长老”,“长老”证实了他前几天看到的“前世”中有一世是印第安人,并告诉他“在一次生命中所做的努力,会在下一次生命里以一种能力或天赋的形态再度展现”,“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处在一个转化的过程中,自然也是,人类也是。”
“长老”还告诉男孩,在不久的将来,他就会领悟到其全部的意义,而协助他的正是帕摩老师。“你们两个人与我,在很多次生命中都紧密相连,尽管每一次生命都走过不同的轨迹。不要以为任何事都出于机缘巧合,所有的一切都由‘律法’掌控。再次遇到那些曾经爱过的人,你会欢欣雀跃;再次遇到那些恨过的人,你便会饱受折磨——当然如果你有智慧,就会懂得宽恕。”
男孩与帕摩老师的缘分
“长老”还透露了男孩与帕摩老师前世的关系。“在过去,你们两个人彼此关爱、彼此扶持,因此你们注定再次关爱扶持。年长者将他对世界的学识传授给年幼者,年幼者凭借自己的能力将灵魂的知识传达给年长者,幼者的灵魂并非比长者更伟大、更智慧,而是因为长者在这一世,至今还未被‘知识’之光照耀。”
爷爷为何不相信轮回转世?
一次,M遇到爷爷时,想知道他对轮回转世会怎么说,没想到爷爷说他不相信有这回事,更不相信他还要回到这个世上来。男孩和帕摩老师很惊讶,就在“长老”来时问了这个问题。
“长老”的解答是,并非所有的人一摆脱肉身就能马上掌握所有知识,而是会将自己原有的信仰和成见保留于心,“你的爷爷所居住的界域,糅合了现实与幻象,而幻象占据了更大的部分,因为在那里,愿望会即刻转化为实物。……正因为如此,虽然有些想法是错误的,它们也还是会变成真实的形态。”
“长老”说,东方民族在肉身尚存的时候,就知道了轮回的道理,因此死后也抱持着这样的看法。图为四川大足宝顶山“六道轮回图”。(Laurent Bélanger/Wikimedia Commons)
“长老”还揭示了一件事,那就是东方民族在肉身尚存的时候,就知道了轮回的道理,因此死后也抱持着这样的看法,但是西方人早就遗忘了这一点。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岁月中,教士们从信条中将它删去了”。不过,他预言总有一天西方人也会真正认识到轮回。
“长老”亦提到了因果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因‘过去’的想法、欲望和作为而塑造出现有的命运: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这就是‘律法’,不因德行与报偿,不因罪孽与惩戒,只是因为‘因果律法’。”“长老”的解释与东方的佛家所讲的因果循环、善恶有报,无疑是吻合的。但正如长老所言,其实早期的基督教也是相信因果轮回的。
史料显示,早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68年写就的《死海古卷》中,就记载着昆兰厄赛派(Qumran Essenes)犹太人等待《创世记》中的大祭司麦基洗德再次转世重临,新约《希伯来书》中耶稣为大祭司麦基洗德之说正是为了呼应这个厄赛派古老的传说。
从第一世纪犹太史学家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的记录中可见,当时犹太教三大支派中除了撒都该派,厄赛派和法利赛派均相信轮回转世之说。在《使徒行传》中有这样的话“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这大概是要凸显撒都该人有别于当时其他犹太人和基督徒般信奉轮回(复活)之意。
影响着整个基督教的第二世纪教父俄利根(Origen),就相信灵魂会因着前生所做的善恶而得着今生不同的果,且无始无终地不断轮转下去,此说在正统教会里一直流传了三百年之久。大概到第六世纪东罗马帝国帝王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才设法将教父俄利根之说定为异端,并拘禁当时支持此说的教宗维吉利(Vigilius)。而否定轮回说的首要原因是“唯恐轮回说会削弱基督救赎的重要”。
而新约中的某些说法从轮回报应的角度看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约翰福音》有这样的记述: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还)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M得到的神示无疑可以再次佐证基督教中的确存在着因果轮回报应的说法。
什么原因让灵魂转世
一天在M与帕摩老师上课时,“长老”派来的弟子的灵魂出现了,他回答了帕摩老师关于“什么原因让一个灵魂在某一时间转世”的问题。这是因为人除了有肉体生命、情感生命和心智生命外,还有灵性生命。“当灵魂褪去那些精微的躯体后,也可以说,在较高的层面‘死去’后,不依靠任何外部力量,灵魂会给他自身另一种肉体的外衣,以此来经历‘因之果’——他先前在世所造的‘因’而得出的‘果’。换句话说,他必须完成自己造出的命运——为此他到一个既定的家庭中,赋予了人形。你们想过吗?为什么有些夫妇没有子女呢?这通常是因为没有灵魂愿意选择他们,或是不被允许选择这对夫妇作为双亲。”
针对帕摩的“灵魂是否隔一段时间必然要死亡、重生,如此永恒地持续下去”的问题,长老的弟子的解释是灵魂在世上种下的因,如各种欲求,就需要再回到地球层面,“通过经验来教给她智慧”,而且是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这种轮回中因果的关系,与中国佛教中所说的因果报应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如果不想转世该怎么做?
帕摩老师又问:“假如一个灵魂再也不想回到这个世界,他该怎么做呢?”
“长老”的弟子说:“那他必须为自己在天堂里贮存宝藏,而不是寻求世上的财富。简单地说,人必须无私。换句印第安智者的话来说,人必须了无羁绊。首先,人要避免作恶,才不会招债,不用迫使他在日后的轮回中偿债;其次,他必须为自己行善,而不求回报。因为强烈的私欲或早或晚总会实现的,这就是将灵魂铐在世上的枷锁。……比方说,有个人在一次轮回中极度渴望某种声名,可是境况并不如意,至死他都没实现自己的愿望。接下来会怎样呢?透过它强大的欲望,一种微妙的力量已经产生,这种力不会消散无踪,这个人还是会回来体验愿望的满足。世事皆如此。大多数人都想要富有,想要执掌权力、占据高位,或是想出人头地,所有这些欲望都过于虚荣。它们是套住灵魂的绳索,将灵魂拽入轮回之中。”
“说到底,就是你不能依靠外物来追寻幸福,因为唯一真实持久的幸福只能于内在寻获,也就是精微体内,最重要的是,要在最高的与神合一的灵性体内去寻求。”
毫无疑问,要想永久待在灵性世界里,人一定要在世间抛弃各种欲望,在精神层面上与高层生命契合。
变成守护神的灵魂
“长老”的弟子有一次还告诉M和帕摩老师,有些灵魂已经升到很高远的地方,不愿再回到世上,他们变成了一种守护神,或者说我们眼中的天使。他还指出,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守护神,用一种我们难以理解的方式守护众生。
他断言,当初打赢了特拉法加海战的纳尔逊将军,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的守护神,“到伦敦去就会看到哦,他在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纳尔逊纪念柱上面。”
有些灵魂已经升到很高远的地方,不愿再回到世上,他们变成了一种守护神,或者说我们眼中的天使。(纳尔逊雕像 /维基百科)
他还说,很久很久以前,M也是个守护神,当时他十分爱“长老”,“长老”就帮助他成为了一个人,像其他人一样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当过守护神的人更容易看见灵魂和精灵,所以男孩现在才能看到许多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不久后,M去了伦敦,在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纳尔逊纪念柱上,果真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守护神。他身上的颜色很漂亮。
今世恶疾的原因
M长大后,一次在意大利旅行时,看到旅馆中一个人得了很严重的疾病,好像叫播散性硬化症。他就问一个高层生命:在前世犯下怎样的罪行才会造成今世如此骇人的恶疾。高层生命告诉他说是“残酷”。那个人在之前的一次转世中,曾是一个宗教审判所的审判官。高层生命还告诉他,天生驼背也同样是残酷的果报。
结语
M所感知和被告知的轮回转世真相,其实就是在告诉世人:人并非只此一世,而人今生和来世的状况与其种下的“因”密切相关。一个残酷的人,转世时必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人知道了果报的确存在,人会怎样选择今生的路呢?@*#(待续)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9/4/3/n11160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