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昨天在白宫东厅,在满屋子的人员见证下,川普发表了半个多小时的讲话。他历数了中共的种种不公平贸易行为,使中方官员表情相当尴尬。中共副总理刘鹤接着宣读了习近平的来信,呼吁加强互信合作。随后两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美中关税大战打了18个月,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协议的签署,使贸易战火暂时缓和了下来。但人们的怀疑依然存在:北京真的会认错改变吗?
中共官媒:“平等互利双赢”
对这次的协议签署,中共官媒有些反常。央视昨天做了直播,《人民日报》今天又发表了评论。标题是“平等互利双赢”,副标题是“专家解读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文章引述专家的评论称,“在这个机制中,中美双方权利义务完全对等”。文章称“它绝不是美国监督中国的单边机制”,因为“不仅允许美国就扩大商品进出口发起磋商,中方同样也可以就扩进出口发起磋商”。声称这有助于解决以往中国进口美国某类商品“想买,买不到”的问题。
那么这份协议果真如中共官媒所说,是美中“双赢”,而且不是“单边机制”吗?
川普数落中共贸易不公行为
这场签字仪式,川普政府邀请了至少200位政商界人士。咱们可以认为川普对这场签字仪式很重视,但也可能是故意“寒碜寒碜”北京。
川普在台上讲了半个多小时,他直来直去,保持了有话直说的特点。他说习近平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随后就当着刘鹤等这些中方官员的面,一一数落中共对美国的种种贸易不公行为给美国造成的伤害。
川普表示,“数十年来,美国的工人、农民、牧场主、制造者和发明家一直被不公平的对华贸易所伤害。强制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盗窃一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他还提到了巨额美中贸易逆差,美方损失了数以百万计的制造业工作,数万家工厂被迫关闭等。
川普特别提到了在现场的美国企业代表波音公司,告诉他们以后与中国做生意,再也不用被迫分享自己得来不易的知识产权研发成果。他叮嘱波音公司面对中共“be strong”(要坚强),而且是连说了两次。这个时候,刘鹤面无表情,眼神望向远方。
川普就这样讲了半个多小时,刘鹤就站在川普的身边,像听讲一样足足听了半个多小时。视频中可以看到,刘鹤站在台上非常不自在,一会陪着笑脸,一会面无表情。不知道他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数落完之后,川普在与中方官员共进午餐时表示,将“很快”去中国。
“关税”是美国的牌
签字仪式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长达96页的协议文本,分为八个章节。整个协议文本中,几乎没有出现“关税”的字样。
不过川普在签字仪式的讲话中说的很明确,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课征的25%关税维持不变,对1200亿美元中国商品15%的关税调降到7.5%。这些关税将一直保留到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
37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出口到美国商品的2/3。
川普在中方官员面前直言不讳:“关税是美国在谈判桌上的牌”,如果把所有关税都撤销了,美国也就无牌可打了。要想全部撤销关税,只有等第二阶段谈判完成了,才有可能撤销。
美国亿万富豪尼尔森·佩尔兹(Nelson Peltz)表示,这是一次“令人震惊的事件,我们做到这一点,并保持关税到位”。
北京允许“干预内政”?
协议的最后一个章节,是为确保协议得到迅速有效履行,专门订立了强有力的“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明确表示,要设立一个“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办公室”,专门接收和评估投诉。然后逐级解决问题,直至到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刘鹤这里。
这个设在北京的执行办公室,要负责监督协议执行情况。除了中方每年要大批量地采购美国农业、工业和能源产品外,甚至还可以对中方指指点点。
时评人士桑普在自由亚洲的节目中说,这是“奉旨”对中国的内政“说三道四”。而北京不得不允许美国“堂而皇之干预中国内政”。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贸易专家玛丽·洛夫利(Mary E. Lovely)指出,这个争端解决表面上是磋商性质,实际的“最终裁判方是美国贸易代表”。
就是说,当双方出现的分歧不能通过磋商解决,那么将由美国最终拍板定调。中方不能争辩,只有接受。否则美国就会重新加征关税,贸易战重新开打。
很多“中国应该”
川普并没有说美国赢得了贸易战,他只是强调美国迈出了与中国从未有过的一步。签署“历史性的协议”,意味着未来美中贸易是“公平对等的”。
川普指出,新的协议修正了过去的错误,为美国工人、农民和家庭创造了有经济正义和安全的未来。美国企业去中国做生意,不再需要放弃知识产权与中方企业合作,未来也会限制中共操纵货币。
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表示,经济投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美国要求中方必须做出改变,“这一天到来了”。
相比两位美国领导人的说法,白宫前首席策略师班农(Stephen K. Bannon)说得很直接,他认为川普的强硬态度,最终为美国赢得了胜利。
班农对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表示,“我们(美国)几乎什么也没有放弃”,川普总统“坚持关税,打垮了中国共产党”。
美国对冲基金大佬、海曼资本管理公司(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创办人卡尔·巴斯(Kyle Bass)也表示,“协议看起来是考虑到双方,但实际上中方让步了很多”。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查德·布朗(Chad Brown)看过了协议文本,他指出文本中确实有很多“中国应该( China shall)”的字样。
布朗表示,从协议措辞上看,确实是中方需要改进的很多,特别在知识产权保护部分,“大多数是单方面的。中方同意做这个、那个。然后有一条说‘美国已经很有效地做到了’,美国无需为了与中方达成协议而修改任何法律”。
签署这样的协议,不知道北京是真的要认错改过,还是又一次韬光养晦。如果是真的认错改过,对中国人民来说,可能就是一件好事。如果是再次韬光养晦,那么未来的某个时候,很可能会一拍两散,贸易战烽烟再起。
习近平为何不来签协议?
这次签协议,从外交层面来看,签署人员严重不对等。美方是总统亲自出面,按道理中方应该是习近平来签。川普12月24日曾经说过,第一阶段协议已经完成,将由他和习近平举行签署仪式。
就是说,美中之间可能已经讨论过了两国领导人签署的问题,否则川普不会这么说。但是习最终没有来美国,只是派出了刘鹤,而且刘鹤的头上也没有冠上“习近平特使”的头衔。
为什么习近平没有亲自签署呢?这会不会真的是北京再次“韬光养晦”?
圣托玛斯大学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叶耀元认为,习不去亲自签协议,可能反映着北京的一种顾虑:说不定什么时候毁约。就像中共签署的人权条约、环境保护条约一样,签了不去执行。因为中共的本性就是这样,说话从来不算数。
叶耀元认为还有一种可能,中方没有在协议中得到太多好处,习如果来签这样的协议,面子上太难看。他对美国之音表示,北京已经看到中国因为贸易战在流血,不得不采取“止血”的方式,签署这份协议。
时事评论员秦鹏也表示,习近平必须要让刘鹤签约,借他来安抚国内反对派的不满情绪。因为中共体制内的强硬派认为 ,这个贸易协议是“卖国协议”。习近平如果亲自签署,可能会被骂“卖国贼”,所以只能把刘鹤推到前台。
刘鹤背锅
其实不只是中共内部有反对的声音,网络上的骂声也很多。美国保留大部分关税,而且附加“美国说了算”的执行机制,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这个协议对中国是“不平等 ”的。
在新唐人和大纪元进行直播当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在线留言。有的把刘鹤比做“李鸿章”,骂他签署了新的《马关条约》。有的骂“李中堂丧权辱国”,有的嘲讽让刘鹤“直接申请美国的政治庇护”等等。
相信这样的留言,刘鹤可能看不到。因为中共网信办在控制着网络舆论,网警很负责任,在逐条地过滤删帖,引导人们发言。中共可以向美国认错服软,但是对国内还是要控制言论的,而且必须强硬。
不过即使这样,刘鹤心里应该想得到,替北京干这种事,骂声肯定少不了。
其实说起来,刘鹤纯粹是替北京背锅挨骂。因为北京一系列“误判”,导致贸易战全面开打。北京当局和中共官媒把“硬话”都放出去了,又是“以牙还牙”,又是“奉陪到底”。但是中国经济实在不争气,迫于压力,中方不得不向美方服软。
不过出面服软的,人们只看到了刘鹤。因为北京领导人一直藏在后边,把刘鹤推到了前台。刘鹤如果干好了,可能得到一句夸奖“有能力”;干不好,责任和骂名都落在刘鹤的头上。
说起来,刘鹤挺不容易的,。受累不讨好不说,还得陪着笑脸,当面听着川普的数落。
厌倦北京的虚假承诺
虽然美中双方签署了协议,而且有切实可行的执行机制,但是北京会不会真正履行协议,美国两党议员普遍持怀疑态度。
参加了签字仪式的共和党参议员苏利文(Dan Sullivan)对美国之音表示,川普总统重塑与中方的关系做得很好,但要看中方。“长期以来中国(中共)有着不履行承诺的历史,人们已经厌倦了北京的虚假承诺,出现了‘承诺疲劳’。”
苏利文认为 ,中方会不会遵守这些承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北京需要清醒了”,美国等国家不会再允许他们破坏国际贸易体系,不会再允许他们以不对等的方式行事。国会议员会密切关注中方,看他们是不是会“切实履行承诺”。
另一位共和党参议员斯科特(Rick Scott)在声明中指出,共产党政府执政的中国从来没有遵守过协议,“我们现在为什么要相信他们?”
斯科特还指出,与中方的问题并不只是经贸问题,还“必须谈论人权,必须谈论中共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的影响力”。他表示,中共把南中国海军事化,违背了对香港“高度自治”的协议,而且对宗教信仰自由进行攻击等等。
资深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认为,单有一项协议,还不能解决美中之间至关重要的结构失衡,“美国需要增强国家实力”。
卢比奥的意思是说,美国的国家实力增强以后,才能迫使中共正视自身的问题,可能会迫使它改变不公平的贸易政策。
卢比奥指出,美国企业面对的不是中国的私营企业,而是中共政府。美国需要有自己的产业政策,以应对中共的挑战。
好的,感谢您关注新闻看点,再会。
大纪元《新闻看点》制作组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0/1/16/n11798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