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间谍气球进入美国领空事件,近日受到全球的关注。用气球做间谍可追溯到近230年前,在高科技云集的21世纪,为啥要再次使用气球做监视工作,引发专家猜测。
周六(2月4日),美国防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J. Austin)说,中共利用气球“监视美国战略地点”,美军当天将气球击落,以表明美国对中共行为的有效回应。
用卫星和气球做间谍 各有哪些优缺点
用气球监视对手可以追溯到1794年,当时法国人在弗勒吕斯战役(Battle of Fleurus)中使用热气球来追踪奥地利和荷兰军队。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的航空航天工程师伊恩‧博伊德(Iain Boyd)在“The Conversation”发文比较了用卫星间谍和气球间谍,并解释了为何在21世纪有人会使用间谍气球。
一个间谍气球表面上看是一个充气气球,它在天空中飞得很高。间谍气球上面有一些复杂的相机和成像技术,所有这些仪器都指向地面。它通过摄影和其它成像技术收集地面信息。
在21世纪,间谍卫星当然是执行间谍活动的首选方法,通常分为两种。第一种被称为近地轨道(又称低地球轨道)卫星;另一种是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orbit)卫星。近地轨道卫星离地面比较近。但它们仍然在地面上方几百英里处。对于成像和拍照来说,离某一物体越近,就能看得越清楚,这也适用于间谍活动。处于近地轨道的卫星和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相比有一个优势:离地球更近,所以它们能够比后者更清楚地看到物体。
这些近地轨道卫星的缺点是,它们不断地围绕地球运动。它们围绕地球运行一圈大约需要90分钟,速度之快,不利于拍摄清晰图片。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缺点是,当你在非常非常远的地方时,更难看清楚东西。但是它们持续性的优势,允许卫星连续捕捉图像。在这些轨道上,你基本上一直在俯瞰地球表面的同一片土地,因为卫星的移动方式与地球的旋转方式完全相同,就是它以完全相同的速度旋转。
气球在某些方面能取得最好的结果。气球比任何卫星离地面都要近得多,所以它们能看得更清楚。当然,气球也是在移动,但它们的移动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它们也有一定程度的持续性。然而,各国现在通常不会用气球进行间谍活动,因为它们是一个相对容易的目标,而且不完全可控。
博伊德说,“我不知道这个特定的间谍气球上有什么,但它很可能有不同种类的相机,收集不同类型的信息。”
中共为啥用气球做间谍?
博伊德说,气球并不对美国构成任何真正的威胁。他认为有时中方只是在试验,看看它们(中共)能走多远。这并不是真正非常先进的技术。
路透社报导,安全专家说,中共在美国上空飞行的一个间谍气球,似乎标志着一种比依靠卫星以及窃取工业和国防机密更积极的间谍战术。
美国官员说,中共以前曾在美国上空飞过间谍气球,但这次在上空停留的时间更长。
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 John Bolton)说:“难道它们(中共)(间谍)卫星上的摄像机分辨率不够高,以至于它们必须送一个气球去(美国)?”
美联社报导,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访问学者、退役陆军将军约翰‧费拉里(John Ferrari)说,即使气球没有被武装,它也对美国构成了风险。他说,飞行本身可以用来测试美国探测来袭威胁的能力,并试图找到美国防空预警系统的漏洞。它还可能使中共接触到高空卫星无法探测到的电磁辐射,例如,低功率无线电频率,这可以帮助它们(中共)了解不同的美国武器系统如何进行通信的。
气球事件发生在中共一直在加强其军力并挑战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军事存在之际。美国还指控中共试图从美国公司获取专有信息和知识。
中共否认气球为间谍使用,并说这是一个“飞艇”,用于气象等科研,属于民用性质,误入了美国领空。周六,中共指责美国政客和媒体利用这一事件诋毁中共。
美国还认为北京经常寻求从美国公司获取机密信息和知识。
美国和平研究所中国项目的高级顾问成斌(Dean Cheng)说,本周发现的气球似乎是故意挑衅事件。
“这是一种测试对方如何回应的方式,不是在军事意义上。但在政治上,你会怎么做?你会保持沉默吗?”他说。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共和党成员迈克‧劳兹(Mike Rounds)告诉福克斯新闻,回收气球是件好事,可以看到“它是否被设计用来实际收集数据,或者它是被用来测试我们的回应能力”。
联邦调查局(FBI )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2020年说,美国信息和知识产权的最大长期威胁是来自中共的反间谍和经济间谍威胁”。
中共对美国商业机密的威胁如此大,以至于联邦调查局去年10月估计,它每12小时就会开启一次新的中国反间谍行动。
专家说,近几十年来,中共更常见的间谍手段是利用研究生和其他与中国有联系的人,通过在研究型大学学习、在技术公司工作或入侵其计算机网络来获取敏感材料。
参与各种国家安全案件的华盛顿律师马克‧扎伊德(Mark Zaid)说:“中国的问题远超过在学术、科学领域。毫无疑问,这种态势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人(中共)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变得更加具有侵略性。”
(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3/2/5/n13922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