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凌烟功臣
凌烟阁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一座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之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尚存者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二十四位功臣图像,褚遂良题字,皆真人大小,并时常前往怀旧。
第三节 武舞磅礡
公元627年阴历正月初一,大唐帝国改元贞观。正月初三,太宗在宫中大宴群臣,命乐工即席演奏大气磅礡、震人心魄之《秦王破阵乐》。此曲是武德三年太宗平定刘武周时,由军中将士集体创作。他们为旧曲填入新词,词曰:“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从此这歌曲便成为唐朝军歌。不光如此,《秦王破阵乐》中之舞蹈部分,亦将“武”、“舞”结合,将沙场征战之“武”融入宫廷之“舞”,使男子阳刚之气尽显在中国传统古典舞中,被后世誉为中国古典舞经典之作。
第二节 墨海椽笔
太宗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帝王,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取得非凡成就。太宗从小就受翰墨熏陶,虽然半生戎马倥偬,但只要有机会就会挥毫作书。他尤爱王羲之书法,谓之“尽善尽美”,曾下诏重金征求羲之遗墨,并自撰《王羲之传》。太宗书法深得王羲之神髓,笔划爽利,激越跌宕而又浑然天成。其所书《晋祠铭》不仅开行书于碑先河,而且也是难得之书法名碑。
第五章 筚路蓝缕 贞观辉煌
第一节 首创吟源
唐诗,亦在唐太宗提倡和带动下走向繁荣。太宗武功政绩不必赘述,在文艺方面亦有相当兴趣和造诣。《全唐诗》小传称他“天文秀发,沉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唐音癸签》云:“太宗文武间出,首辟吟源。”二者对太宗在唐诗兴盛史上地位和作用皆予充分肯定。然论者往往关注其地位及文学思想之重要影响,对其诗歌本身则注意不够。
第五节 接纳西教
西方景教初来,太宗皇帝垂询教理,知其能“济物利人”,遂出谕表章,令建波斯寺传教布道。景教者,本属基督教之一脉。虽不能见容于本教各派,而于万里外之中土却有以立身之所,实因太宗于是非取舍只重“道德”二字,凡能“济物利人”者,即可为“宜行天下”之道德教化。
玄奘西行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西行至天竺取经归唐后,太宗令其住锡西京弘福寺,一切经费由朝廷供给,并亲赐《瑜伽师地论》之序,即《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就玄奘译经伟业及千秋功名,也奠定自唐至今千百年来佛家修炼在中土经久不息之流传。
第四节 扶持佛家
佛法广传
大唐盛世,佛家思想传播亦规模空前,佛经翻译、传播数量巨大,很多人信奉佛法,深信因果而修心向善,社会安定,民风淳朴,正如佛经所述:“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佛法在唐代广传得益于太宗大力扶持。
第三节 尊崇道家
真道辅唐
唐代道家修炼得以广泛弘扬,求道访道者非常之多。名医孙思邈一生以修道和行医济世为务,造福世人不计其数,被后世称为“孙真人”和“药王”。太宗身边不乏道家修炼真人辅佐,如王远知、薛颐、李淳风、袁天罡等等皆是当时名道。
第二节 统一经学
在太宗大力宣倡下,唐初士僚教育之兴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然徒具教育结构,缺乏教育内容,与太宗的旨意大相径庭。太宗决定完成经学统一。他的参与使唐初经学研究体现出大一统时代之规模和气度。
“贞观四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及功毕,复诏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集诸儒重加详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