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自从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平王杀掉之后,伍子胥在郑国待了3年,可以说一事无成,太子建还被郑定公杀掉了。之后他过昭关,逃到吴国,途中得到东皋公和渔丈人的帮助。到吴国之后,伍子胥举目无亲,吹箫乞食,遇到神相被离,因此得见吴王僚。又因王僚不肯出兵伐楚,伍子胥退而耕田。从公元前519年到公元前515年,种了四年地。然后推荐专诸,帮助公子光杀掉王僚,登上王位。之后伍子胥推荐要离,刺死王僚的儿子庆忌,规划营建了姑苏城,帮助吴王富国强兵,又推荐了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为吴王带兵。最后,五战入郢,以一个弱小的吴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国。这一年是公元前506年,也就是说,伍子胥怀父兄大仇16年,终于等到了灭掉楚国的这一天。
伍子胥的仇人是谁呢?他最大的仇人其实是费无忌。但是费无忌在楚昭王刚刚继位的时候就被杀掉了。而楚平王也在公元前515年病故了,所以伍子胥报仇似乎是失去了对象。楚昭王也不知下落。伍子胥就到处去访求楚平王的尸首。后来有人告诉他楚平王的尸首埋在一个湖的底下。伍子胥到了湖边,当时已是冬天了,但见平原衰草,湖水茫茫,到哪去找楚平王的坟墓呢?伍子胥顿足捶胸,仰天大哭,说“天乎、天乎,不令我报父兄之怨乎?”
这个时候,军士带过来一个老者。这个老者跟伍子胥说,将军你要找平王的坟墓吗?我知道。伍子胥问在哪里?老者说你把湖水抽干,就在湖的中心。伍子胥命令兵士往下挖,挖出了一个石椁。古时候埋葬啊!有钱或者地位高的人,他的棺材有两层,里边一层是木头做的,叫做棺,外面一层叫做椁。它是两层,有棺有椁叫厚葬。因为楚平王是王爵嘛,所以说是有棺有椁。
那么伍子胥打开石椁之后,就看到了棺材,再把棺材盖打开,发现里边只有精铁数百斤。伍子胥就想,平王的尸首不在这儿。老者说这是疑棺,真棺在石椁的下面。伍子胥就命令兵士,把石椁抬走,果然在石椁下又发现一个棺材。打开之后一看,果然是楚平王的尸首。
这个时候,楚平王已经死了9年了,但他的尸体是水银殓过的,还没有腐烂。伍子胥看到尸首,怒气冲天,他把尸首从棺材里边拿出来,用九节铜鞭鞭打了300下,打得尸首骨折肉烂。最后伍子胥把平王的尸首弃于原野。这就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典故,叫做伍子胥“掘墓鞭尸”。
伍子胥要重重酬谢老者,老者说不用,当年楚平王在为自己选埋棺之地的时候,他选中了这个地方,然后让几十个石匠帮他打造坟墓。打造完之后,他怕别人去掘他的墓,所以就把几十个石匠全都杀掉了。老者说,我是唯一的幸存者,今天我来,不仅是为将军报仇,也是为我那几十个石匠朋友报仇。所以老人就没有要伍子胥的酬谢,就走了。
这件事情在不同的《史记》章节中记载是不太一样的。在《史记‧伍子胥列传》里边写的是“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它讲的是伍子胥掘墓鞭尸。“既不得”,指的是伍子胥没有找到楚昭王,于是就挖了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在《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是,“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就是鞭尸的除了伍子胥之外,还有伯嚭。
伍子胥(公有领域)
伍子胥鞭尸这件事很快在诸侯国之间就传开了,因为确实是匪夷所思。当时楚昭王跑到了随国,随国在现在的湖北省随州市附近。伍子胥就向随国的国君要楚昭王,他想把楚昭王要回来后杀掉报仇。随国国君不知道应不应该把楚昭王交出去,就请人占卜了一下。占卜的爻辞是,“西邻为虎,东邻为肉”。当时随侯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感觉把楚昭王交出去是不吉利的,所以他就跟伍子胥说,楚昭王没有到我们国家来。
伍子胥找不到楚昭王的下落。那麽他的下一个报仇目标就是郑国。于是伍子胥移兵伐郑。一方面,楚国的令尹囊瓦跑到了郑国;另外一方面,他觉得楚昭王也有可能跑到郑国;更重要的是公元前519年,太子建在郑国被郑定公杀掉了。伍子胥的军队就把郑国围住了。
当时郑定公已经死了,在位的国君是郑献公。郑献公就跟手下的大臣商量,首先是关于囊瓦的问题,因为囊瓦现在正藏在郑国。郑献公就准备把囊瓦交出去,和吴国言和。囊瓦听到消息之后就自杀了。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知道囊瓦当时自杀时的心态。当他在楚国做令尹的时候,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筵列鼎,富贵无极,但是他却非常贪婪,跟唐侯要马,跟蔡侯要裘皮大衣,结果引来了楚国和其他很多诸侯联军作战,造成了楚国的社稷陵替,而他自己也丢失了令尹的位置,亡命他国,最后不得不自杀。可以看到贪婪会给人、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伤害。
我记得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过一句话,叫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果一个人存在知足之心,那么他就不会受辱;如果一个人知道在什么地方适可而止,他就不会遇到危险,“殆”就是危险的意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囊瓦就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造成了亡国灭身之祸。
(旁白)伍子胥在一位石匠的帮助下,找到了楚平王的埋葬地。他掘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之后,他向随国索要楚昭王,未果。又移兵伐郑,索要令尹囊瓦。囊瓦这个贪婪而又愚蠢的小人不懂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理,丧师辱国,最后自杀而死。那麽囊瓦的死会让伍子胥退兵吗?
郑献公把囊瓦的尸首还给伍子胥后,伍子胥仍不退兵。郑献公觉得,以他们国家这么小、兵力这么少,跟吴国作战,很可能会像楚国一样的亡国。所以郑国国君就贴出一个告示说,谁能够退了吴军,我就愿意把国家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他共同治理。告示很快就被一个人揭下来了,这个人跟郑献公说,我不需要任何财宝,我也不需要一兵一卒,我手里边这个船桨就可以让吴国退兵。看来非常匪夷所思。
这个人到了吴国的军营外,拍着他的船桨开始唱歌,唱“芦中人、芦中人,腰中宝剑七星文,可记得麦饭鲍鱼羹?”当时伏路的军士就把这个人抓住后带到伍子胥的面前,说这个人可能是奸细。
这个人在见到伍子胥时,仍然拍着船桨跟原来一样唱“芦中人、芦中人,腰中宝剑七星文”。伍子胥在听到他唱“芦中人”的时候就非常意外,因为这是他在渡江时,和渔丈人之间互相的称呼。
他就问这个人说你是谁,此人举起船桨说,你不记得这支桨吗?当年我的父亲曾经渡你过江,还拿麦饭鲍鱼羹给你吃,管你叫芦中人。
伍子胥问他来意,他回答说,郑国的国君有告示说,谁能够退了吴兵,愿意把国家的土地分出一部分,我呢今天来,第一想让你退兵;第二想藉你的退兵得到一场富贵。
伍子胥说,我怎么能够忘记你父亲当年的恩情?如果没有他渡我过江,我可能早就死掉了,更不会有今天报仇的事。于是伍子胥就退兵了,郑国国君将百里的土地,分给打渔人的儿子,这个人后来就被称为“渔大夫”。
伍子胥在从郑国退兵后,就回到了楚国。这时候他接到了一封信。写信的人叫申包胥。大家还记得,伍子胥逃难的时候第一个见到的人就是申包胥。伍子胥跟他之间有一个约定。申包胥说为了成全你的孝道,我允许你把楚国灭掉;但是为了成全我自己对君王的忠心,等你灭掉楚国之后,我要把楚国再恢复起来。
申包胥在给伍子胥写的这封信中说,你掘墓鞭尸啊,做的事情已经很过分了,我听说“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为什么你现在不赶快退兵呢?你已经灭了楚国,我也要兑现我复兴楚国的诺言。(待续)#
(《笑谈风云》是新唐人制作的视频版中国通史,目前已出版《东周列国》、《秦皇汉武》和《隋唐盛世》三部。第四部《两宋繁华》将于2018年年底出品,第五部《大明王朝》2019年面世。点播节目视频和音频,请访问《笑谈风云》官方网站 https://xtfy.ntdtv.com )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8/12/28/n10938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