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老师人称卫夫人,她是东晋时候著名的书法家,《书断》里介绍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后世为何多称她卫夫人呢,因为她的丈夫是个太守,是当官的,所以别人尊称她卫夫人,就和《红楼梦》里边的王夫人、邢夫人一样的,古人一般避讳直接称呼名字,所以称夫人是一种尊称。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古书上记载,王羲之七岁就拜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学到十二岁的时候,已小有所成。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提到,“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王右军指的就是王羲之,右军是一种官职,王羲之曾做官做到右军将军,所以别人也称他王右军。
卫夫人有个《近奉帖》,里边卫夫人向别人推荐王羲之,原文“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王逸少,就是王羲之,他字逸少。真书是指楷书。那时候的楷书被称为正书、真书和隶书,而隶书那时被称为八分,为什么称八分呢,有几种说法,一种是隶书的写法向左右两边分布,有点像八字,所以叫八分,而另一种说法是那时的隶书八分像篆书,两分像隶书,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所以称八分。
从《近奉帖》中我们看到王羲之向卫夫人学习楷书,王羲之的行书我们可能知道《兰亭集序》,其实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字体,王羲之的楷书写的如何呢,《晋书》中说:“王羲之,字逸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刚才我们提到,魏晋时说的隶书、真书、正书其实就是指楷书。
王羲之的楷书最有代表性的有《乐毅论》,主要内容是战国时的名将乐毅征讨各国的事情。唐朝大书法家褚遂良在《晋右军王羲之书目》里,把《乐毅论》排在第一位,褚遂良:“乐毅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也就是这篇文章用笔之妙,足以成为后世的典范。
王羲之另外一个有代表性的楷书是《黄庭经》,《黄庭经》又名“换鹅帖”,为什么叫“换鹅帖”呢,据说王羲之非常喜欢鹅,他经常观察鹅在水中划水的动作,来感悟用手腕写字的技巧,有个道士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字,他就养了一群白鹅送给王羲之,请王羲之帮他抄写一部《黄庭经》。
其实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字体,所以王羲之不仅行书写得好,他的楷书也写得非常好,那么他老师卫夫人的字写得如何呢,卫夫人的楷书写的是非常美,后世称为是簪花小楷。意思就是这一个个字就像一朵朵含苞未放的花一样。唐代有个书法家张怀瓘,他写了关于书法的著作《书断》,里面品评了从秦汉至唐朝的一百二十多位书法家。这本书中形容卫夫人的字有四句话:“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就是说卫夫人的字像一块块碎玉冰清玉洁,又如瑶台上月光那样柔美,婉约如一树花开,字体间的安静和清爽,犹如清风拂面,让人神清气爽。
卫夫人为什么能把楷书写得这么好呢,卫夫人出生在书法世家,家族中很多长辈都是当时的书法家, 她的曾祖父卫觊、祖父卫瓘、她的叔叔卫恒,当时都是大书法家, 在这种家族背景下,卫夫人从小喜欢书法,而且也非常勤奋,据说她们村口有个池塘,卫夫人每次写字一写就是好几个时辰,写完字就把毛笔拿到村口的池塘把笔洗一洗,天长日久把那口池塘的水都洗黑了,后人把这池称为卫夫人洗墨池,足见她的用心刻苦程度。
卫夫人不仅字写得好,她对书法还很有研究,她还有一本著作《笔阵图》,里面阐述如何写好书法的传统法则,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重要著作。
既出身书法世家,天资聪明勤奋,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卫夫人向钟繇学习,钟繇是谁?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也被称为楷书的鼻祖,钟繇所处的时代正是汉字字体,从隶书到楷书演变的重要时期,钟繇把楷书发扬光大,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被称为楷书的鼻祖。钟繇的作品《宣示帖》被称为第一楷书。
提到汉字字体的演变我们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们知道从这次文明开始,到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它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最早出现的文字是殷商时候的甲骨文,写在动物骨骼上的文字,到了商朝后期周朝的时候,人们开始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那时候人们称铜为金,所以这些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也被称为金文。
再后来金文又演变成篆书,相传它是周宣王的一个史官籀所创,所以它也被称为籀文,就像皱纹一样复杂,这种字体非常古朴典雅,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统一全国的文字,又把大篆演变成小篆。
到了汉朝,篆书又演变成隶书,当时人为了更快地把汉字写下来,隶书又演变成草书,隶书还演化成 很正的字体楷书,结构看起来方方正正,非常清晰容易辨认。
当楷书出现了之后,人们发现这种字体清晰明了,不像草书、篆书那样可以随意变化形象,这种字体很固定,所以人们称它为正书、真书、隶书,我们可能在有些资料里看到说卫夫人擅长正书、真书,其实就是指楷书。后世所说的楷书,这个楷字也有楷模、楷则、规范的意思。后来楷书加草书又演变成行书,如果偏楷书一点叫行楷,偏草书一点叫行草。
在所有的汉字字体中甲骨文、金文、隶书、草书等很多都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了,现代我们除了写书法,平时很少用到了,但唯有一种字体,一直沿用了几千年,从秦汉时萌芽一直使用到现在,那就是楷书。
宋代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就是以楷书为基础的,这种宋朝的印刷体被称为宋体,直到现在我们电脑里关于汉字字体,一种通用的字体还是宋体。
也有学者认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出现,都是为了奠定楷书的出现,楷书之所以能够成为几千年来字体中的长青树,或许它本身就蕴涵深意,楷书字体非常端正简洁,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性情也会变得中正平和,不像草书一样放任人的性情,古人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都会先正心诚意,当人心正意诚,更容易把事做成,做人如此,字也如此。或许这也是它流传千年的原因之一吧。
楷书的形成也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它也不是凭空突然产生的,离不开前人的一些积淀,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中记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
这段话记录了在书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承传,在《太平广记》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蔡邕非常精通书法,他年轻的时候曾去嵩山学习书法,有一天他走入了一个神秘的石洞里边,发现洞里边有一部书,这部书的八个角都散发着光芒,他翻开一看里边记录著书法的创作秘诀,写的都是秦朝时期李斯、史籀(就是相传创立大篆的那个人),他们如何写字的法则,蔡邕如获至宝,高兴得手舞足蹈,一天不吃不喝看这个书,口中念念有词,好像和书中的古人对话一样,后来蔡邕研究了这部书三年,终于获得书法中的精要,从此书法大有长进。在熹平四年汉灵帝希望重整一些儒家经典,他就命蔡邕等人把这些经典整理之后刻在石碑上,即《诗》、《书》、《礼》、《易》、《乐》及《春秋》。蔡邕亲自在石碑上书写,让工匠雕刻,碑一共四十六块,历时九年刻成,史称《熹平石经》。而蔡邕的字被人评价:“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也就是说蔡邕的字仿佛有神助一般。
后来蔡邕把这些书法精要传给他的学生崔瑗和他的女儿蔡文姬,蔡文姬又传给了钟繇,钟繇成为楷书之祖,卫夫人学习了钟繇的书法精要,把它传给了王羲之,王羲之成了中国的书圣。
楷书的鼻祖钟繇创立了楷书,那时候的楷书脱胎于隶书,还有点偏隶书的古意,而经过卫夫人“簪花小楷”的承传,到王羲之的时候,他已经把楷书发展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了,所以在历史上他们两人被称为“钟王”。
最后我们再来理一下顺序,中国汉字字体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有个发展演变过程,在这所有的字体当中,楷书成为字体中的长青树,一直使用到现在,我们现在电脑打出来的常用汉字字体–宋体,就是以楷书为基础的字体。而从楷书之祖钟繇到中国书圣王羲之之间,一位女子起到了重要的承传的作用,她就是卫夫人。
关于中国的文化还有哪些呢,我们下次和您接着分享。
新唐人 / 原文网址:https://www.ntdtv.com/gb/2021/04/13/a10309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