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法兰西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之后,迎来了伟大的拿破仑!我们的大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接上文:【大话西油】一代宗师:雅克‧路易‧大卫(上)
这一集,咱们就来讲讲大师和皇帝之间的故事。
拿破仑,西方有一个四大战神的说法。就是古代西方最厉害的四位军事大家,他们是:古代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古代北非王国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然后就是今天的这位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史上军功赫赫的军事家
拿破仑至今都是西方,乃至人类战争史上最军功赫赫的军事家,他一生大小打了六十多仗,亲自指挥的战役除了滑铁卢,只有两次败绩。而且,大多数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奇招迭出。自出世以来,那真是名动欧洲,威风赫赫。
正好,我们借着画作来介绍两场拿破仑的经典战役。一个是翻越阿尔卑斯山奇袭意大利,这也是让他一战成名,威震欧洲的一场著名战役!
另一场经典战役,史称“三皇会战”!顾名思义,就是三位皇帝打了一架,这一战又被称为“奥斯特里茨战役”(Battle of Austerlitz)。是西方战争史上最精彩的一场大战!待会细讲!
先上画!这幅画,我相信你一定见过,也一定被画中人物的气势震撼过!
先来说说画背后的故事。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正式上台成为法国的第一执政。刚刚执掌权柄的拿破仑就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危机,此时,由奥地利牵头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此刻正重兵集结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边境上。而法国国内由于大革命带来的内乱和动荡,经济严重不景气。而在与第一次反法同盟的交战中,法国惨败,导致法国的军事力量一蹶不振,整个军队士气低落,将无战意,兵无斗志!
拿破仑正在为没有兵源发愁的时候,有人出主意说,咱们不是有个“莱茵兵团”嘛!有三万精锐力量呢!拿破仑一听大喜过望,立刻赶往这个“莱茵兵团”的驻地。到那一看傻眼了,什么“莱茵兵团”,分明就是个老弱病残的退伍军人疗养中心嘛!
这个“莱茵兵团”只有三万左右的兵士,而且,很多都是老兵。武器辎重严重匮乏,连几匹像样的军马都找不出来!将军看一看,皱了皱眉头。让人把大伙全部集中过来,拿破仑搬过一个木头箱子站了上去。
他大声问道:大家想不想吃到上好的牛扒?
想!回答声有气无力!
拿破仑接着问道:这样下去,你们烂掉都没人会理你们。我问大家,你们愿不愿意跟我拼上一把?打赢了,我保证你们每个人不仅可以发一笔横财,将来买下良田美宅,颐养天年!而且,你们就不想抱个美娇娘回家吗?!
这一次的回答简直是震耳欲聋:想!
嗯,拿破仑满意地笑了一下!那你们就给我打起精神来,好好擦亮你们的军刀,备好你们的枪炮,三天后跟我出发!
三天后,拿破仑带着这支衣衫不整,军备薄弱的,只有三万人的部队出发了!临行前,他告诉大家:喜酒,要在自家的院子里喝,仗,要到别人那里去打!现在,奥地利人想跑来找不痛快,咱们就先发制人,打他们一个猝不及防!
就这样,一场经典战役即将上演!
马伦哥战役 拿破仑的成名作!
拿破仑从很小的时候就对两门学课极有兴趣,一个是数学,一个是地理。
所以,他很早就对法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地理分布、地貌特征有过详尽的研究。他也经常告诫他的部下,作为一个领兵打仗的将军,一定要对将要开战的地方的地理知识和周边环境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知道该如何排兵布阵,免于进退失据。
这一次,对方在边境上集结了将近十万重兵,自己这边的兵力完全处于弱势。拿破仑对着地图认真研究过之后,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他要抄近路,翻越阿尔卑斯山,在极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在敌人的面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样才有希望破解危机!
可是,纵观历史,做出过翻越阿尔卑斯山这种壮举的古往今来只有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干过。现在,这位30岁的年轻统帅就要改写历史了!
拿破仑经过研究之后决定从一个叫做圣伯纳德的隘口翻过山去,山那边就是意大利了。于是,1800年5月,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圣伯纳德隘口出现了一队步履蹒跚的法国军人,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身材瘦弱但目光坚毅敏锐的年轻将军。
山顶的朔风如刀子般割着他们的脸庞,不断落下的大片大片的雪花,让他们本就蹒跚的步伐更加艰难。就这样,整个队伍在经过七天日夜兼程的跋涉之后,终于,他们看见了天边的一抹绿色!终于,他们翻过了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
反法同盟联军尽管听到有传言说,有一个叫做拿破仑的法国将军想要翻过阿尔卑斯山打过来,但所有人都只当这是个笑话!甚至,当时欧洲的报纸上还画了一幅漫画,嘲笑法军想要翻越阿尔卑斯山简直就是在做梦啊!在漫画中,拿破仑骑着一头驴子,身后跟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叫花子!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叫做拿破仑的家伙,真的就这么干了!当这群叫花子端着枪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惊呆了!
奇袭大获成功之后,拿破仑马上与被困在热那亚多时的法军汇合,向反法同盟联军主力的集结地杀了过去。在意大利边境一个叫做马伦哥的小镇,势头强劲的法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一举大败数倍于己的联军。十几万联军目瞪口呆地看着从天而降的法国人,乖乖地做了俘虏。那一刻,整个欧洲都记住了一个名字:拿破仑‧波拿巴!
记住,这场奇袭名叫:马伦哥战役,拿破仑的成名作!
如果对比而言的话,拿破仑的这一仗,很像唐朝中期名将李愬的那场:雪夜千里袭蔡州!这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杰作!
而大卫的这幅画,完全配得上这场精彩的战役!
画中白马和人物构成S型构图,充满跳跃感,极大地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年轻的统帅面庞英俊,目光坚毅,威风凛凛,傲然端坐在马背上。有没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飞灰湮灭的气概?!他手指向前方,一副胜利在望的姿态。注意,画家把拿破仑的披风做了反方向向前飘动的处理,一方面增加了画面的平衡感,另一方面更能展现拿破仑必胜的信心。我的士兵们,越过这座阿尔卑斯山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背景处战士们奋勇向前的姿态,以及右下角飘扬着的法国国旗,都衬托着法军在军神指挥下的英勇雄姿。
大卫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当然了,作为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这幅画无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如果我们还原历史的现场,恐怕当时跋涉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统帅,就没有这么潇洒了。
后来,学院派的另一位大师德拉罗什也画过一幅相同题材的作品,就相对比较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我们来看一下哈。
是不是完全没有了刚才的那种敢向天地逞英豪的气概了!而且,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拿破仑的胯下真的不是一匹骏马,而是一头驴!哈哈,而且,德拉罗什非常写实地给驴子还带上了一个眼罩。
这幅画中,拿破仑眼神凝重,心事重重,与上一幅霸气的目光完全不同。他手抚在胃部,真实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拿破仑的肠胃不太好,经常用手摀着胃部。而且,如果您经常逛美术馆,你会看到很多有关拿破仑的画像,他都是摆着这个动作。并不是他在耍帅,而是他胃真的不好。
阿尔卑斯山常年被冰雪覆盖,画面中人物根本无法像大卫画中那样跃马前行!实际上,在翻山的时候,人畜都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看看左下角那匹马惊恐的表情,圆睁的大眼睛,两个鼻孔张得老大,正在使劲地吸着气。这一切都说明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艰辛和惊险。
在这里,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艺术到底应该还原真实,还是应该展现崇高!
我没打算回答,只是抛出问题!
经此一役,拿破仑威震欧洲,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地位,也为他下一步称帝打下了基础。而大卫,以其高超的技法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也一跃成了拿破仑的御用宫廷大画师!这俩位旷世奇才的人生,都在各自走向最高峰!
大卫成为拿破仑的御用宫廷大画师
时间来到了1804年,虽然神给人规定了王者治国的人间法理,但是,由于万物都逃不出“成住坏灭”的宇宙法则,所以王权也不可避免地日渐没落。此时的拿破仑,正是希望凭一己之力,对抗天道,重振没落的皇权。于是,决定正式称帝!
盛大的加冕典礼在巴黎圣母院举行。这里插一句,法国历代国王都是在离巴黎145公里开外的兰斯大教堂Reims Cathedral登基加冕。这个传统是从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公元498年,法兰西的第一个国王、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了。但是,拿破仑不打算承袭旧制,因为他不认为自己仅仅是法兰西这片土地上的皇帝,他认为自己将成就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法统,也就是主要的欧陆国家都将在他的统治之下!于是,他选择了巴黎圣母院。
关于这场盛大的加冕礼,画家做了非常完美生动传神,而又基本准确的演绎。好,咱们先来看画。这幅画是卢浮宫里尺幅第二大的画作。那第一大的呢,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大师委罗内塞的一幅巨制:《加纳的婚礼》。整幅画差不多65平方米大小,65平方米啊,几乎是一间两居室公寓的大小啊!
但是,特别悲催的是,这幅巨大的、极为精彩的、占据了整整一大面墙的画作,很不幸地挂在了一幅尺幅很小的画的对面,结果所有的风头都被那幅小画给抢了,因为那幅小画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
这是我在卢浮宫拍到的《蒙娜丽莎》前的样子,我根本就挤不进去,人山人海!所有人来到这间大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迷人的《蒙娜丽莎》身上。委罗内塞的这幅《加纳的婚礼》就挂在她对面,没人搭理!所有人都只能看见《蒙娜丽莎》。好惨!
好,咱们再回到这幅《拿破仑加冕》。
大卫的《拿破仑加冕》。(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这幅画的尺幅只略小于《加纳的婚礼》,大约是6.2米乘9.7米,60平方米!也是卢浮宫中最受追捧的画作之一,仅次于《蒙娜丽莎》。
画中一共出现了150个人物,大到圣母院的殿堂,小到人物披风上的绒毛,脑袋上的首饰,每一处都细腻、精致。所以,节目里我就不能一一细讲,我只来讲几处重点。
第一个重点。欧洲国王的加冕礼啊,一般都要得到罗马天主教教皇的认可,他们都要亲自跑到梵蒂冈,在那里接受教皇的加冕。拿破仑称帝,在正统性上而言,也是需要由教皇来加冕才符合道统。但是,拿破仑非但没有去梵蒂冈,反而霸气地把教皇叫到了巴黎!
加冕礼上,教皇庇护七世刚准备起身拿着王冠戴到皇帝头上的时候,拿破仑却一把拿过王冠,自己戴在了自己的头上!这真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但却很说明问题。拿破仑的江山完全是自己打下来的,不是继承了祖上的基业。
再一个,宗教改革之后,欧洲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没落。再加上教廷内部贪婪腐败,完全败坏了对上帝的信仰,仅仅只剩下了一个宗教的空壳子,早已完全起不到教化人心、帮助上帝传播信仰的作用了!
插一句,今天的天主教教廷,大家都知道,堕落得一塌糊涂。高级教士甚至大主教的个人品行操守极为卑劣无耻下流。梵蒂冈甚至已经沦为撒旦的殿堂,教廷已经成了深层政府的爪牙和洗脑工具!实在是可悲!
所以,当拿破仑做出这样惊世骇俗、藐视宗教权威的举动的时候,大家可想而知,对当时欧洲社会的震动会有多大!
在大卫最早的构图里,大师原本打算百分百地如实还原当时的场景,所以他第一稿的草图是这样的。
但是呢,后来估计觉得这样一画,肯定会触怒庞大的宗教势力。于是画家灵机一动改成了皇帝已经戴好了王冠,转身为皇后约瑟芬加冕的样子。
大卫的这个小心思还是很聪明的。画面表现的这个瞬间也很有意味。象征皇权的皇冠,已经戴在了皇帝头上。此刻,他高高举起手中精美的后冠,成了所有人视线的焦点。这个设计既可避免触怒广大的天主教徒,又符合皇帝的心意。据说,画作完成之后,拿破仑在画前伫立良久。然后,他对大卫说:大卫,我要向你致敬。这可真是个殊荣啊!可见皇帝陛下还是非常满意的。
第二点,你想啊,拿破仑这么不把教皇放在眼里,他能满意嘛。自己大老远跑来巴黎,还被如此羞辱,所以当时教皇坐在那儿脸色阴沉,内心崩溃!
在大卫原来的初稿上,他的确如实还原了教皇拉着个脸,呆坐当场的样子。但拿破仑看完初稿后,皱了皱眉头说:我好不容易把教皇弄到巴黎来了,总要让他有点用啊!言外之意就是在我的加冕礼上,怎么能有人闹小情绪呢?更何况那人还是教皇,他代表的可是整个天主教啊。
大卫一听明白了,于是教皇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还伸出右手做了一个赐福的动作。
第三点,对当天的现场,大卫还做了一些艺术的虚构。比如说,拿破仑的妈妈当天并没有到场,但是画家把她摆在了画面中心很醒目的位置。
再一个,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画家自己怎么能不参与呢!于是,大卫就很自觉地把自个也画了进去。当然了,当天他也确实就在现场。注意加冕仪式现场二楼第二排的这位正拿着纸笔记录现场盛况的人,就是画家本人。
最后一点,我看到很多关于拿破仑画作的介绍都会强调一点,说由于他本人很矮,所以画像的时候都会把他画得很高大。在这里,我一定要澄清一件事情,拿破仑根本不矮!
拿破仑于1821年去世,1840年在法国的强烈要求之下,英国同意把他的遗骸从圣赫勒拿岛移葬回巴黎的荣军院。当时,据法国方面的资料显示,法国专家对皇帝的遗骸做了一次整理记录。当时测量了遗骸的身高,是多少呢?1.70米。一个去世了近20年的成年男子的遗骸,有1.70米。那他生前无论如何不会低于1.70米。就算,这个身高在欧洲男子中不算十分伟岸,但也绝对算不上矮小!
关于拿破仑身高的误传,完全是英国人弄出来的。胜者为王败者寇嘛。英国人最终打赢了,于是他们就极尽抹黑造谣之能事,把他们怕了多年的拿破仑描绘成了一个身材矮小的人。所以,这一点我无论如何要强烈谴责一下英国人!
刚刚加冕的战神,立刻就要面对一场空前的挑战。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立刻联手发动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
1805年,拿破仑生涯最辉煌的一场大战即将上演。因为是三位皇帝亲自指挥的对决,所以史称“三皇会战”,也被称为“奥斯特里茨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 拿破仑的辉煌战绩
大部分的军迷,对这场西方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役一直都是津津乐道。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细讲。大致上就是,当时沙俄和奥地利集结了号称十五万重兵压境,打算把刚刚登上皇位的拿破仑再拉下来!拿破仑带领着不足八万的人马,迅速应对。两军在位于今天捷克境内的一个名为奥斯特里茨的小村庄展开对峙。
1805年12月2日,一个普通冬日的清晨。厚厚的云层铺在天空中,显得有些压抑。刚刚下过了一场小雪的奥斯特里茨,四野静谧,悄无声息。但,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凝结在了一起,紧张的气氛越来越浓烈,一场空前的大战一触即发!
清晨五点钟,俄军率先于南线对法军发起了进攻,奥斯特里茨战役正式打响。由于浓重的晨雾,俄军虽然抢先动了手,但却迟迟打不开局面。法军第四军的一个师配合第三军,以劣势兵力牢牢锁死了俄军的前进方向。
其实,自从奥斯特里茨的枪声一响,俄奥联军就已经落到了拿破仑的掌握中。联军战前的一切部署与计划,在拿破仑天才的指挥下全部作废。
到清晨八点钟,南线的战斗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拿破仑站在山头高地观察着整个战场的局势,从南方持续传来的枪炮声,以及前方传来的情报,他判断俄军已经完全落入了自己的包围圈。于是,拿破仑立刻下令让隐蔽在俄军据守的普拉岑高地下的第四军主力,全力出击!迎头痛打从北线赶来支援的奥军。
很快,俄军据守的普拉琴高地失守,南线俄军的退路被切断了。拿破仑下令北线法军开始反击,近卫军、骑兵军、第一军主力构成的预备队也都投入到了北线的战场。
拿破仑非常善于调动战场局势,利用各种战术分割敌人主力,然后在集中优势兵力给对手迎头痛击。
到了当天中午十一点的时候,战局失去了悬念。法军以阵亡一千多人,六千人负伤的代价,歼灭了俄奥联军一万六千多人,俘虏了两万多人。
《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的拿破仑》弗朗索瓦‧热拉尔作,现藏于凡尔赛宫(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这一天,正好是拿破仑加冕法兰西帝国皇帝一周年整。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创造了一场无以伦比的辉煌战绩。此一战,逼得奥皇弗朗茨二世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
这一战役,也是拿破仑一生引以为傲的经典战役。也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但是,盛极而衰,自古皆然。差不多十年后,拿破仑就黯然饮恨滑铁卢。
普希金在他的长诗《拿破仑》中,这样写道:他用血泊染成的记忆,将久久地遍布于世界。赫赫英名庇护着你,安息在浩渺的烟波。这陵墓何等雄伟壮阔,在安置你遗骸的灵柩上,人民的憎恨已熄灭,而不朽之光却在闪耀。
拿破仑离去 大卫被通缉
再之后,随着拿破仑的离去,大卫的命运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低谷。
路易十八回到巴黎复辟,大卫成了通缉犯。他只好逃亡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并最终客死他乡。
1825年底,77岁的大卫不幸被马车撞倒,不久后便与世长辞。由于法国当局不准他回国归葬,所以,一代大师只好安葬在了布鲁塞尔。后来,法国允许让他的心脏被单独运回法国,葬在拉雪兹公墓。也算是魂归故里了吧!
一代宗师雅克路易大卫,一生毁誉参半。但就其艺术成就而言,毋庸置疑,完全当得起一代宗师的赞誉。而且,他有一名非常杰出的高徒,后来成为法兰西美术学院的院长,叫做安格尔。安格尔更是进一步奠定了法国学院派的江湖地位。为把西方古典艺术推向最高峰,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法国学院派的诸位大师,未来节目中一定会为您细细道来!
好的,今天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次见!
《大话西油》制作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