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官佩随身鱼符
唐代三品以上高官,得以随身佩金鱼袋内装金鱼符,作为身份的识别。
据《新唐书.志第十四.车服》记载,唐朝初创,车、服都因袭隋代旧制。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立车舆、衣服之令。 令亲王和官员带随身鱼符,以明贵贱,以应皇上诏令。鱼符分左右,用来对合,左者放宫内,右者随身,用来相合,以验明正身。当时是左二、右一,随身携带着一个,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身份证,只有亲王、官员才有,不用在百姓身上。皇太子有特别的随身符,用的是玉制的玉契。
唐代上朝高官要带着随身鱼符。图为《清陈士倌圣帝明王善端录册‧唐太宗三》(公有领域)
唐初的随身鱼符只有金、铜两种,亲王的随身鱼符是金的,一般官员是铜的。鱼符上题有职位、姓名。鱼符都以鱼袋装着,三品以上官员的鱼袋饰金,就是金鱼袋,五品以上的鱼袋饰银,是银鱼袋。如果官位有二个,就有两种随身鱼符,两个鱼袋。
到了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五月,高宗恩赐给五品以上官员新的随身银鱼袋,三品以上官员的鱼袋还有饰金,出入宫禁必须出示鱼符合验才能通行。鱼符、鱼袋用来防杜假装身份使诈入宫、欺谋官职的。
五代 周文矩《文苑图》卷。图中最左侧人物腰间所配即为鱼符(鱼袋)。(公有领域)
金龟符 金龟袋
到了武则天擅政(武则天改国号周, 改元天授,时在公元690年10月),鱼袋改为龟袋,这是天授二年(公元691年)的事,佩鱼也改为佩龟。回顾一下龟的标志,在汉朝时曾用在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官印上,印纽是以黄金铸成的龟纽。
至于龟袋的金银铜装饰,晚了九年才见规定,《旧唐书.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五 舆服》记载,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十月,职事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到了中宗复唐(705年),罢龟符、龟袋,恢复鱼符、鱼袋。龟符、龟袋仅仅用于武则天擅政期间。
唐代的随身鱼符虽然是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可视为今天的身份证的前身,但是只限于贵族高官,而且也只是用在进出皇宫时。当时,宫外的要地、军旅驻扎的军营也有另外的识别、验证标志。
到了宋朝也用象牙制作的牙牌,宋代欧阳修《早朝感事》诗就写官员上早朝佩“牙牌”报到景象:“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明朝大量使用牙牌作识别牌,称为“腰牌”代替了“鱼符”,其形制和质地表示官吏的身份,也分等级,象牙牌、金牌、铜牌、木牌等等都有,形状长方形、圆形都常见。明朝也规定,借用与出借腰牌,都有罪,这跟今天伪造身份证触罪犯刑也是一样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18/6/21/n10501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