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偶尔看到一段历史课的视频,讲课教师是国内红人某某飞。他在讲课中说:“孔子是不信鬼神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听到此言,我一下想起一个锅包肉的笑料。
当年我在国内中学教语文。一天,王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就痛斥起一个男生K。那天,她上课讲授郭沫若的一首诗。且不说郭沫若因谄媚×党而被捧为大诗人,郭诗被当作经典学习,单说那堂课上发生的小插曲。王老师说:“我们今天要学习郭沫若的诗”,话音未落,本来低头在玩的男生K一下抬起头来,“锅包肉”脱口而出。看到大家在笑他,他还很得意。“就知道吃!馋锅包肉馋得精神有毛病了?”王老师真是气得哭笑不得。K是她班成绩最差的学生,父母是煤矿下岗工人。交学费都难,吃锅包肉也就是过年过节才可能有一回。K每天上课不是玩就是睡觉,他啥也不会,也不敢故意搅闹课堂,只因为郭沫若跟“锅包肉”发音相近,他散乱的精神突然一震,终于发言一回,他也就知道锅包肉,郭沫若能让激起他的锅包肉,那对郭沫若也就有好感了。
国内不少人津津乐道孔子是无神论,跟男生K提起锅包肉同理——无知。他们接收的消化的都是无神论,而又没真想研究明白历史中的孔子,抓住个词语就开炒,难免出来自欺欺人的笑话。
中国历史一大特点,简言之是敬天法祖 。也就是遵循天道,敬畏神明先贤。周朝依据先王所传天道制礼作乐,兴八百年。到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的志向是恢复周礼以 兴国,于是编撰整理了古籍《诗经》《尚书》《春秋》《礼》等,教授门徒,传承文化。后世人称他们为儒家。儒学经典之一《礼记》,是历代王朝建立国家制度的依据。其中阐释了祭祀天帝,地神以及祖宗神灵的仪式方法,以对天地的敬畏感恩,祈祷福佑与禳灾等。这一套敬天法祖的完整礼制,只有中国才有。任何稍微懂一点中国历史典章制度的人,都不会说孔子是无神论。
孔子谈神明、神灵以及卜筮之道的语句在《礼记》中就不少见。就算对《礼记》一无所知,对《周易》不会没听说过吧?《易经》是儒生必学的群经之首,《易经》直接通天道阴阳。今天不少人还研究《易经》,占卜吉凶,当然那只是学习所得最皮毛的现象而已。孔子精通《易经》,他的思维是什么样的,哪怕去了解一下《易经》是啥,也不至于信口开河胡说孔子是无神论吧。可以推断,说孔子是无神论的人,没有读孔子的书及历史原著,以至于无知而无智,被别有用心的假学者轻易愚弄就不奇怪了。
假学者,不是真做学问,而是做政治学问。在当代中国,为了博取名利,首先三观要符合马列毛等立场,把自己搞成心口不一、善于自欺欺人的学究。从古书中千方百计断章取义,为现代政治作打扮。既要借助推广孔子这个中国文化伟人来博取名誉,又不能让人知道孔子敬天顺道的本意。因此,把孔子改造成无神论,就成了一项假文人学者必须完成的任务。尽管千疮百孔漏洞百出,没关系,中国有宣传部在掌控说话的口径。多管齐下,假的处处发声,重复无数次,市场大帮哄的效果就出来了。孔子最终被割片,煸炒成了无神论的锅包肉。
那么被假学者用滥了的孔子的那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还得还原到孔子讲话的时代,不然就无法说清。
从上古时代开始,人们普遍接受神鬼的存在。但那可不是现代人想到那么简单。万物有灵,各种各样的神异现象都会出现。不只是天神与人鬼有验,各种精灵怪异也可能装神弄鬼。类似今天中国民间所知道的狐黄白柳之类,以有求必应的怪力迷惑世人求得香火。孔子生活的先秦时期,正是周礼没落之时,愚民分不清神鬼正邪,各种祭祀泛滥。这种杂祀乱祭在古代被称为淫祀,淫祀几乎是历代帝王整顿教化时都是要禁止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人们供奉的不是正神,就会坏乱家国。这方面孔子也有说过,不可能得到福佑。那么“子不语怪力乱神”就好理解了,孔子不谈那些怪力与乱神。对怪力和乱神没有概念的人,不妨想想《西游记》,或者《白蛇传》之类,大概会明白几分。孔子所传的是人伦道德,道德中包括做人要敬天礼神,即行为遵循天道,只有修身养德 ,才会兴国兴家。怪力乱神那些不值得他去说。
“敬鬼神而远之” 出于《论语·雍也》:“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孔子回答的话是说:“执政者力求使百姓达到义,敬鬼神但不可亲近,就是有智慧了。”那么什么是孔子所指的亲近鬼神呢?是那些不注重修德尚义,而一味求神赐福禳灾的人。史书记载的一个典型的亲鬼神的国君是夏朝的孔甲,他笃信鬼神而完全依赖求神问卜,不务正业,不走治国正道,最后亡国。今天大陆以及华人圈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信神就是求保佑,动不动就去庙里拜拜。有的家里供着各种所谓这个神那个仙,天天烧香礼拜,求得福分。不少人招了一身病。因为执迷于有求就背离了正道,搞不好会害人害己。因此,孔子提出最明智的指导:“敬鬼神而远之”。如何敬鬼神,《礼记》的指导就很全了。
中国现在很多人对孔子上面两句话的误解,根本原因在于共产党在大陆毁灭传统文化,有意识的歪解历史人物以误导民众。用孔子的话把孔子改造成无神论的先锋,也只有最无耻的恶党邪教才会干。可怜很多中国大众,今天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就只是“锅包肉”了。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9/3/24/n11136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