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之国成立前后,毛身边来了一批由苏联培训的高官。毛在他们面前依然摆出独裁作风,这些人不吃他那一套。“外交部长”王稼祥说:“老毛骂人,不行,要找个机会斗争他。”
会上他们给他扣大帽子,甚至说他是“富农路线”。这是个可怕的罪名,毛当初曾用它把许多江西共产党人送上刑场。现在虽说他掉不了脑袋,但他说话不再说一不二了。周恩来刚来时,一次开苏区中央局会议,毛照旧拿出主持人的架式,在座的人请他让位,由周主持。毛没法子,请“病假”。同事们巴不得,马上同意,毛就在一九三二年一月生着闷气上了东华山。
东华山是瑞金附近的一座石头山。此起彼伏的大黑石深处坐落着一所庙宇,掩映在浓郁的水杉松柏中。伴随毛住在这里的只有妻子贺子珍和一个班的警卫。庙堂又大又空,透出湿冷的阴气。毛的卧室狭小,泥地上长着幽幽的青苔。门外,冬天的风卷落残存的树叶,不绝的雨滴进石板上的裂缝里,带出渗人的寒气。毛的心情也同样阴暗丧气。
偶遇天晴,毛搬一把板凳,坐在院子里。他带来两只铁皮箱子,里面装着文件、剪报、笔记,跟多年的诗作。警卫员把箱子摞起来,毛读着箱子里的珍藏,思考着下一步怎么办。
高层的机密文件仍定时给毛送来,同时还有他钟爱的报纸,包括国民党的报纸。这些报纸上常有共产党员脱党启事。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上海《申报》等主要报纸上出现了一个《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伍豪启事》说“敝人等深信中国共产党目前所取之手段所谓发展红军牵制现政府军者无异消灭中国抗日力量,其结果必为日本之傀儡而陷中国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境地……”,说中共路线为苏联利益服务,“敝人本良心之觉悟特此退出国际指挥之中国共产党。”“伍豪”系周恩来的化名。
《伍豪启事》毫无疑问是伪造的。直到今天,中共也说不清到底是谁伪造的,为什么不选他人,专选周恩来?为什么早不伪造晚不伪造,偏偏就在周取代毛作红区头号人物时伪造登出?这是巧合吗?而且,毛当时即以苏区主席名义发布告“辟谣”,把《伍豪启事》扩散到根本看不到上海报纸的苏区。在共产党的世界里,启事使周的名字受到玷污,权威遭到质疑,周的惶惶不安可想而知。尤其是,周不能不怀疑,这不是巧合,是毛在搞鬼。周就这样对毛产生了惧怕心理。从事态的发展可以看出,毛利用周的这一心理,迫周对他言听计从。
这时毛要的是军权。红军那时正久攻赣州城不下,三月初在城下开最高层会议商讨怎么办。毛一得到通知,跳起来就走。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子珍让他等雨停了再走,他不听,出庙门顷刻就全身湿透。他连夜马不停蹄,到了会场便指责军事指挥。同事们并没有把军权给他,大家虽然都同意撤围赣州,但是仍作决议说:打赣州“在政治上完全是正确的”。
大多数人一致同意向西发展,跟湘赣边区根据地连成一片。可是毛坚持去东北方向。争执不下,由周恩来拍板定案。周决定两个方向都去,但只派了三分之一的队伍往西,三分之二跟毛走,包括毛的老搭档林彪手下的红军主力一军团。
周可以不顾多数人的意志,做出这样一个奇怪的决定,显然是他不想树毛这个敌。就是从这时起,周恩来开始了持续一生的对毛的恐惧。毛呢,也一再把《伍豪启事》作为悬在周头上的利剑,一直到四十多年后周临死之际。
跟毛走的红军并没有照他在会上说的往东北方向去。上路后,毛突然改变行程,朝相反方向的东南海岸前进。毛通过林彪把这一既成事实电告中央军委,中央不得不再次开会,认可毛的新路线。后来毛的同事们谴责毛的海岸之行为浪费时间。四月二十日,毛夺取了靠近海岸的漳州城。毛瞅准了漳州守城兵力薄弱,他去那里是为了私人的目的。
其中之一是获得更大的名声。红军进城时排成四行,军号震天,毛特意骑了匹白马,头戴遮阳盔,一反常态地衣冠楚楚。毛收集了大量关于自己的新闻报导,寄给“战友”们,诸如“红军人漳,沿海大震,漳、泉逃厦者,十万余人……”“帝国主义兵舰集厦门者二十八艘”。毛算准了,他的名气越大,莫斯科越得依他。果然,当他的同事们后来气愤地撤了他的军职时,莫斯科在上海的代表艾威特(Arthur Ewert)告诉中共:“毛泽东是个知名度很高的领袖”,莫斯科反对解除毛的职务。
繁华的漳州还使毛得以聚敛一笔私财。一辆卡车满载着沉甸甸的箱子从漳州开到江西红区,箱子上写着大字:“毛泽东亲收”。公路开到尽头就由脚夫挑。“这是毛主席买的、缴获的书,”大家部这么说。有书,但更多的是金银财宝。挑夫在毛的大弟泽民的监督下把它们秘密挑到一个山顶,然后泽民和两个毛的贴身警卫员把它们搬进山洞。洞口密密封住。除了这几个人,再没别的人知道。毛就这样悄悄地给自己留下条后路。
一九三二年五月,当毛逗留在漳州时,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兵力,准备发动第四次“围剿”。那年“一•二八”日本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于日本此时在上海地区的军事目标有限,国际联盟得以调停战火。在这场一直持续到四月下旬的危机中,中共继续攻城略地。四月十五日,中共口头上“宣布对日战争”,但宣言与其说是抗日不如说是倒蒋,称倒蒋“是直接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战的前提”。蒋介石明白中共不会跟他联合抗日,于是在上海危机结束后,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又开始进攻红色根据地。
收到蒋介石即将围剿的情报后,中央令毛率部返回江西苏区以御敌。毛回电说他不相信蒋会大举进攻,中央的“估量和军事战略,完全是错误的”。毛拒绝离开漳州,又待了将近一个月,直到蒋的意图已公开,毛明显错了,这才不得不于五月二十九日动身。数万红军由于跟着毛绕了个大弯,现在不得不多走三百公里。南方的气候已酷热难当,不少人患病死去。路上他们还得跟新的敌人作战:粤军。粤军一向与蒋介石势不两立,迄今为止避免和红军作战。但毛打漳州震惊了他们,毕竟漳州离广东只有八十公里。他们于是向红军出击。在一个叫水口的地方,红军打了一场少见的恶战,伤亡惨重。(1 打得最勇敢的是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宁都兵变”的将士们。这是自南昌起义以来的唯一兵变。他们的到来使中央苏区红军的兵力增长了三分之一,达五万多人。总指挥季振同把部队带进红军后,很快就后悔了,一再要求“到苏联去学习”。中共知道这是他想逃跑的借口,把他扣了起来,后来处死。)
在毛不听指挥逗留漳州期间,包括周恩来在内的中央实在拿他没办法,曾集体给莫斯科去电,告毛是“百分之百的右倾机会主义”,“完全与国际指示唱反调”。但莫斯科回电说,他们无论如何得跟毛合作,维护毛的威信和地位。
显然,莫斯科认为毛是不可或缺的,其他人可有可无。毛有恃无恐,跟周恩来等会合后,反守为攻,伸手要权,提出红军中设立总政治委员,由他来担任。
七月二十五日,周恩来提议答应毛的要求,“以毛任总政委”。在瑞金的领导们不同意,要把这个位子给周。周找出各种理由帮毛说话,恳求道:这样一来,“政府主席〔毛〕将无事可做”,“实在不便之至”。八月八日,毛当上了红军总政委。
(待续)
(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8/6/2/n2140254.htm )
东华山是瑞金附近的一座石头山。此起彼伏的大黑石深处坐落着一所庙宇,掩映在浓郁的水杉松柏中。伴随毛住在这里的只有妻子贺子珍和一个班的警卫。庙堂又大又空,透出湿冷的阴气。毛的卧室狭小,泥地上长着幽幽的青苔。门外,冬天的风卷落残存的树叶,不绝的雨滴进石板上的裂缝里,带出渗人的寒气。毛的心情也同样阴暗丧气。
偶遇天晴,毛搬一把板凳,坐在院子里。他带来两只铁皮箱子,里面装着文件、剪报、笔记,跟多年的诗作。警卫员把箱子摞起来,毛读着箱子里的珍藏,思考着下一步怎么办。
高层的机密文件仍定时给毛送来,同时还有他钟爱的报纸,包括国民党的报纸。这些报纸上常有共产党员脱党启事。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上海《申报》等主要报纸上出现了一个《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伍豪启事》说“敝人等深信中国共产党目前所取之手段所谓发展红军牵制现政府军者无异消灭中国抗日力量,其结果必为日本之傀儡而陷中国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境地……”,说中共路线为苏联利益服务,“敝人本良心之觉悟特此退出国际指挥之中国共产党。”“伍豪”系周恩来的化名。
《伍豪启事》毫无疑问是伪造的。直到今天,中共也说不清到底是谁伪造的,为什么不选他人,专选周恩来?为什么早不伪造晚不伪造,偏偏就在周取代毛作红区头号人物时伪造登出?这是巧合吗?而且,毛当时即以苏区主席名义发布告“辟谣”,把《伍豪启事》扩散到根本看不到上海报纸的苏区。在共产党的世界里,启事使周的名字受到玷污,权威遭到质疑,周的惶惶不安可想而知。尤其是,周不能不怀疑,这不是巧合,是毛在搞鬼。周就这样对毛产生了惧怕心理。从事态的发展可以看出,毛利用周的这一心理,迫周对他言听计从。
这时毛要的是军权。红军那时正久攻赣州城不下,三月初在城下开最高层会议商讨怎么办。毛一得到通知,跳起来就走。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子珍让他等雨停了再走,他不听,出庙门顷刻就全身湿透。他连夜马不停蹄,到了会场便指责军事指挥。同事们并没有把军权给他,大家虽然都同意撤围赣州,但是仍作决议说:打赣州“在政治上完全是正确的”。
大多数人一致同意向西发展,跟湘赣边区根据地连成一片。可是毛坚持去东北方向。争执不下,由周恩来拍板定案。周决定两个方向都去,但只派了三分之一的队伍往西,三分之二跟毛走,包括毛的老搭档林彪手下的红军主力一军团。
周可以不顾多数人的意志,做出这样一个奇怪的决定,显然是他不想树毛这个敌。就是从这时起,周恩来开始了持续一生的对毛的恐惧。毛呢,也一再把《伍豪启事》作为悬在周头上的利剑,一直到四十多年后周临死之际。
跟毛走的红军并没有照他在会上说的往东北方向去。上路后,毛突然改变行程,朝相反方向的东南海岸前进。毛通过林彪把这一既成事实电告中央军委,中央不得不再次开会,认可毛的新路线。后来毛的同事们谴责毛的海岸之行为浪费时间。四月二十日,毛夺取了靠近海岸的漳州城。毛瞅准了漳州守城兵力薄弱,他去那里是为了私人的目的。
其中之一是获得更大的名声。红军进城时排成四行,军号震天,毛特意骑了匹白马,头戴遮阳盔,一反常态地衣冠楚楚。毛收集了大量关于自己的新闻报导,寄给“战友”们,诸如“红军人漳,沿海大震,漳、泉逃厦者,十万余人……”“帝国主义兵舰集厦门者二十八艘”。毛算准了,他的名气越大,莫斯科越得依他。果然,当他的同事们后来气愤地撤了他的军职时,莫斯科在上海的代表艾威特(Arthur Ewert)告诉中共:“毛泽东是个知名度很高的领袖”,莫斯科反对解除毛的职务。
繁华的漳州还使毛得以聚敛一笔私财。一辆卡车满载着沉甸甸的箱子从漳州开到江西红区,箱子上写着大字:“毛泽东亲收”。公路开到尽头就由脚夫挑。“这是毛主席买的、缴获的书,”大家部这么说。有书,但更多的是金银财宝。挑夫在毛的大弟泽民的监督下把它们秘密挑到一个山顶,然后泽民和两个毛的贴身警卫员把它们搬进山洞。洞口密密封住。除了这几个人,再没别的人知道。毛就这样悄悄地给自己留下条后路。
一九三二年五月,当毛逗留在漳州时,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兵力,准备发动第四次“围剿”。那年“一•二八”日本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于日本此时在上海地区的军事目标有限,国际联盟得以调停战火。在这场一直持续到四月下旬的危机中,中共继续攻城略地。四月十五日,中共口头上“宣布对日战争”,但宣言与其说是抗日不如说是倒蒋,称倒蒋“是直接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战的前提”。蒋介石明白中共不会跟他联合抗日,于是在上海危机结束后,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又开始进攻红色根据地。
收到蒋介石即将围剿的情报后,中央令毛率部返回江西苏区以御敌。毛回电说他不相信蒋会大举进攻,中央的“估量和军事战略,完全是错误的”。毛拒绝离开漳州,又待了将近一个月,直到蒋的意图已公开,毛明显错了,这才不得不于五月二十九日动身。数万红军由于跟着毛绕了个大弯,现在不得不多走三百公里。南方的气候已酷热难当,不少人患病死去。路上他们还得跟新的敌人作战:粤军。粤军一向与蒋介石势不两立,迄今为止避免和红军作战。但毛打漳州震惊了他们,毕竟漳州离广东只有八十公里。他们于是向红军出击。在一个叫水口的地方,红军打了一场少见的恶战,伤亡惨重。(1 打得最勇敢的是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宁都兵变”的将士们。这是自南昌起义以来的唯一兵变。他们的到来使中央苏区红军的兵力增长了三分之一,达五万多人。总指挥季振同把部队带进红军后,很快就后悔了,一再要求“到苏联去学习”。中共知道这是他想逃跑的借口,把他扣了起来,后来处死。)
在毛不听指挥逗留漳州期间,包括周恩来在内的中央实在拿他没办法,曾集体给莫斯科去电,告毛是“百分之百的右倾机会主义”,“完全与国际指示唱反调”。但莫斯科回电说,他们无论如何得跟毛合作,维护毛的威信和地位。
显然,莫斯科认为毛是不可或缺的,其他人可有可无。毛有恃无恐,跟周恩来等会合后,反守为攻,伸手要权,提出红军中设立总政治委员,由他来担任。
七月二十五日,周恩来提议答应毛的要求,“以毛任总政委”。在瑞金的领导们不同意,要把这个位子给周。周找出各种理由帮毛说话,恳求道:这样一来,“政府主席〔毛〕将无事可做”,“实在不便之至”。八月八日,毛当上了红军总政委。
(待续)
(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8/6/2/n214025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