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童年(之6)
林彪说:毛泽东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这话固然是拍马屁,但也道出了一定的实情。比如,毛泽东一句“农业学大寨”,全国就开展起了一个“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地不分东西南北,各地盲目照搬大寨模式;毛泽东就古典小说《水浒》发表了几句看法,全国就立即掀起了一个“评《水浒》”的高潮,“投降派”宋江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骂”;毛泽东提出“深挖洞”的口号,全国上下就出现了一个“深挖洞”的热潮。说起“深挖洞”,那可能是我童年时所经历过的最荒唐的事情之一了。
我刚刚读小学的时候(1970年代初),“深挖洞”正如火如荼,整个民族都被卷进那场狂潮中去了。记得当年,我就读的学校挖,我父母供职的国有企业挖,我所居住的居民区挖,我所生活的那座城市也挖。甚至我的父亲还被他工作的那个企业抽调到市里去专职从事挖防空洞的工作。这一挖就是好几年。那时,偶尔也从市人防工程传来洞内坍方压死人的事情,所以母亲时时耽心父亲的安全。有时父亲下班回来稍晚一点,母亲就提心吊胆,在家里焦急地等待。有一回父亲确实与死神擦肩而过,那次父亲一行人在挖防空洞时遇到了岩石层,正值中午,工人们就出洞吃饭去了。就在他们吃饭的片刻,岩石层塌了下了。父亲他们躲过了一劫,事后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尽管当时我的年纪还小,但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挖防空洞。不过,纵横交错的防空洞当时更多地是我们这些未谙世事的儿童嬉戏、游玩的地方。防空洞里的幽深和黑暗,是儿童理想的探险和捉迷藏之地。平心而论,那时的防空洞,还是给我儿时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快乐。
尽管防空洞给我的童年增添了一些亮丽的色彩,但全民参与的“深挖洞”,对整个民族而言,则是一场浩劫和灾难。我并不是要否定必要的国防建设,但在我国经济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广大人民群众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却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搞人防工程,这多少有些荒唐。同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优化配置相比,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畸形配置。试想一下,挖那么多的防空洞,要花费多少钢筋水泥、木材砖头。而当时中国人的居住条件却非常恶劣,比如,那时我全家5口就挤在一间不足14平方米的房子里,而这房子还是由一幢废弃的车间改造而成的。车间里面住了近20户人家。由于面积太过狭小,家家户户都在房子外面搭了一间简易的厨房。生活在那样的房子里,人已经是毫无尊严可言了。如果当时政府能够把人民的生活如吃、穿、住摆在重要位置,用建人防工程的钢筋水泥、木材砖头来建居民楼的话,那会有多少广厦拔地而起,又会有多少“天下寒士聚欢颜”!
当然,如果到处遍布的防空洞发挥了它的效用,倒也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这些防空洞除了制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吓唬自己之外,在国防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且绝大部分防空洞现在已经被闲置、甚至被废弃──它所造成的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恐怕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毛泽东之所以号召全民挖防空洞,应该源于他的“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敌人意识”。他总是担心美帝国主义(后又担心苏修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战争。其实,即使发生战争,我想这些防空洞也不会起到多大的防卫作用,就像秦始皇倾全国物力修筑的万里长城,最终也阻挡不了异族的入侵一样。何况,我们为什么总是想到要打仗呢?我们难道真的是一块人人都想争吃的“肥肉”吗?我们为什么采用“和平”与“发展”的思维去替换根深蒂固的“战争”与“革命”的思维呢?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我们应该更多地把自己当成和平的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而不是把这个世界想像成豺狼遍地、敌人林立。
去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和几个有着自由主义信仰的朋友到我们居住这个城市附近的乡村去踏青。我们惊奇地发现,乡村的丛山峻岭中,竟也布满了许多废弃的防空洞:幽深而又宽敞的洞里面阴森而又破败,洞口用厚重的钢筋混凝土铸成的洞门长满了绿苔;门上镌刻着依稀可辩的文字,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是那个年代留下的产物。农家的小孩正成群结队地在洞里面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着这些天真无邪的小孩,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我在沉思:这些小孩是否知道这防空洞的来历?又是否有人给他们讲起那段荒唐的历史呢?
(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