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中方投入约70万兵力,日方近50万。中国军队伤亡约30万,日军约4万。中国战略意图是打破日军速战速决计划,掩护华东工业内迁。初期中国军队主动围攻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一度占据优势。日军增兵反扑,凭借海空火力优势登陆吴淞、川沙,战局逆转。11月,日军杭州湾登陆后形成夹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战役虽失败,但具有战略意义,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速胜梦想,淞沪一战就打了三个月;迫使日军由东向西进攻,粉粹了日军从北向南将中国截成两半的战略意图,为东部战略物资后迁争取时间。
“八百壮士”守四行仓库是淞沪会战中极其悲壮的战斗,37年10月26日蒋介石命令第88师524团第一营 (加强营) 留守闸北,掩护主力撤退。该营在副团长谢晋元中校和营长杨瑞符少校的率领下,选择位于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作为固守点。这是一座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易守难攻,河对岸是公共租界(属外国领地),二战尚未爆发,日本不敢使用重型武器,怕误中外国租界,这为防守创造了有利条件。该营实际兵力452人,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称有八百人,故得名八百壮士。从10月27日凌晨开始,这支孤军依托四行仓库的坚固工事,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抵抗。日军动用步兵、坦克、火炮甚至飞机轮番进攻,战斗异常惨烈。守军凭借顽强意志和巧妙战术,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并击毙击伤大量敌人。

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掩护国军撤退。(钟元翻摄/大纪元)
战斗发生在苏州河北岸,在南岸公共租界,成千上万的上海市民和外国人聚集在河对岸亲眼目睹这场悲壮的保卫战,为守军呐喊助威,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10月28日深夜, 22岁的中国女童子军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身裹国旗,在夜色掩护下泅渡冰冷的苏州河,潜入四行仓库。将一面崭新的国旗献给守军,表达全国人民对抗战将士的支持和敬意。这种英勇无畏的创举,成为抗战精神的象征。10月29日清晨,这面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在四行仓库楼顶冉冉升起!在战火硝烟和沦陷区中高高飘扬,极大地振奋了河对岸观战民众和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不屈的意志。日军见此更是恼羞成怒,加强进攻。
四行仓库的坚守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和同情。同时,持续的战斗也引起毗邻租界的不安,担心战火蔓延。在租界当局的多次要求下,在基本完成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任务后,国民政府决定孤军撤退。10月31日凌晨,在租界英军的掩护和安排下,谢晋元率领余部(370余人,)冲出重围,退入苏州河南岸的公共租界。
按协议,守军撤入租界后应被收容并尽快遣返到中国控制区,但租界当局迫于日军压力,背弃承诺。他们解除了守军的武装,并将他们羁押在租界内胶州路(后迁至余姚路)一块用铁丝网围起来的空地上,这里被称为孤军营。四年多时间里,这些英勇战士成了失去自由的“俘虏”。他们被限制在营区内,由万国商团的白俄士兵看守,生活条件艰苦。在孤军营期间,谢晋元保持了坚强的意志和严格的纪律。他带领官兵坚持出操、训练、学习文化,并举行升旗仪式,虽屡遭租界工部局阻挠甚至发生冲突,孤军营成为上海沦陷后一座不屈的精神堡垒,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带领官兵出操时,被四名汪伪政权收买的叛兵用匕首和铁镐刺杀,重伤不治身亡,年仅37岁。他的遇害震惊全国,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少将。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随即占领上海公共租界。占领了孤军营,将剩余的约350名官兵拘捕。被日军分散押送至各地做苦役。遭受虐待,多被押往遥远的太平洋岛屿充当劳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饱受饥饿、疾病和日军的残酷折磨。大部分官兵因疾病、饥饿、劳累过度或被杀害而死亡。战争结束时,当初从四行仓库撤出的数百壮士,仅有一百余人幸存得以返回祖国。
八百壮士守四行仓库是淞沪会战悲壮的尾声。他们以寡敌众、视死如归的壮举,杨惠敏冒死献旗的义举,以及国旗在废墟上飘扬的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国际社会的关注。英雄们撤退后长达四年多的羁押以及最终沦为日军战俘、在奴役中大量死亡的悲惨结局,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弱国在国际博弈中的无奈。他们的牺牲和苦难,是中华民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屈抗争和承受巨大民族苦难的缩影,其英勇事迹和悲壮结局将永远被铭记。
淞沪会战是抗战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尽管以撤退告终,但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彰显了抗战决心,为长期抗战奠定基础,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标志。
赋诗赞淞沪抗战精神:
八百壮士守四行,
舍生取义戍国疆,
惊天动地泣鬼神,
淞沪血战笑敌狂。
回顾淞沪会战真实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深思醒悟,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所行所为,对得起为国捐躯的抗日先烈吗?!
另外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抗日战争之悲壮惨烈、沉痛艰辛及残酷性,中国人民怎么能“感谢日本侵略”呢?抗日战争决非今天抗日神剧编撰的那样“神出鬼没”。为让今天的人体验当年的抗战氛围,将我大哥1948年在广益中学高三时的作文《吊今战场文》附录于后,供鉴赏。
吊今战场文
戊子(1948)年三月
试望茫茫旷野,莽莽平沙。飒飒风起,昏昏日斜。颓垣障锁,废垒岚遮。烽爇狂熖,骨堆乱麻。僵仆铁马,倾翻甲车。街鼠狐貉,舍栖隼鸦。荆棘填巷,草茅塞衙。惨伤莫拟,毁灭谁加。痛思华夏寖衰,岛夷突起,土犹弹丸,国乃蕞尔。举其全师,犯我边鄙。武器难当,肉躯靡恃。力竭鼓衰,兵隳身死。尸堆荒郊,血积野水。相持八年,转斗千里。半壁既残,匹夫惟耻。呜呼!妖气益炽,禹甸堪虞。东省沦陷,中原毒荼。炮轰松沪,舰泊津沽。武汉暴掠,金陵酷屠。社稷殆陨,身家遑图。孰忍待毙,岂甘坐诛。勇士阻击,义军驰驱。志收失地,誓扫倭奴。
在昔潼关抗衡,闸北坚守。长沙反攻,台庄夺取。伏击平关,合围幕阜。斩获卤俘,锄凶荡丑。悍卒陨生,顽酋授首。瓦觧土崩,鼠逃狗走。敌忾同仇,壮心无负。英气长扬,勲业不朽。犹念黔桂会战,独山撤防。陵逼龙里,迫危贵阳。舆情愤慨,民意激昂。或资器械,或助糇粮。投笔学府,请缨戎行。远征印缅,挺进南洋。声威辉赫,功德昭彰。赤县再造,汉邦有光。尚忆阵前折冲,敌后奔赴。穿隧潜藏,凿壕暗度。榴弹齐抛,地雷密布。歼其元戎,焚其武库。断其辎囊,坏其桥路。白刄交锋,短兵遭遇。杀其横秋,寒声笼暮。砭体冰霜,沾衣雾露。想当连营军接,列队战挑。炮车拦截,坦克迎邀。决河汜滥,纵火焚烧。卢舍漂没,尸骸枯焦。灰堆烬落,瓦砾烟飘。丘林萧瑟,驿道迢遥。月愁梦断,夜怆魂消。触景惨惨,中情摇摇。嗟乎!冠致剧殃,民罹大戳。背井去乡,辞亲别族。寥落田园,流离骨肉。生沈泥涂,死委沟渎。三岛庆降,九州欣复。宜奋前图,毋忘前辱。讲武弭争,协和修睦。幸福长歌,升平永祝。
(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8/13/n14572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