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国共两军最早都源于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统辖的粤军,双方的众多将帅出自李济深、张发奎粤系第四军。第四军在北伐战争期间,屡克强敌,被誉为“铁军”。
抗战期间,广东粤军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交锋,至少进行了5次大规模战役,20次较大的阻击战和牵制作战,其他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上,毙伤日军至少3万人以上。担任集团军总司令以上职务的粤籍高级将领超过10人,他们统率指挥各路国军对抗日卫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0年,全国分为9个战区,有3个战区的司令长官均为广东将领,他们是: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主要负责两广战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负责广东战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负责江西部分地区和湖南战场。黄琪翔则先后担任第五战区、第六战区、中国远征军的副司令长官。
张发奎——主持两广抗战的北伐名将
张发奎,广东始兴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北伐军兴,张发奎任第四军第12师师长,在汀泗桥、贺胜桥两战中担任主力,歼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军队,第四军荣获“铁军”称号。张发奎晋升为军长,此后率没有共党分子叶挺等人的“铁军”,在河南大败张作霖奉军精锐,是战功赫赫的北伐名将。张发奎在中国军界有相当高的声望,国共两军的众多名将,如薛岳、黄琪翔、蔡廷锴、吴奇伟、林彪、叶挺、叶剑英、贺龙、陈毅、粟裕、张云逸等人,早年皆曾经是张发奎的下属。
抗战爆发后,张发奎先出任国军主力大兵团总指挥,参与指挥淞沪、武汉会战。1939年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主持两广抗战,参与指挥了粤北会战、桂南会战、桂柳会战,为粤北大捷、昆仑关大捷作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张发奎任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率军光复广州,并出任军委会广州行营主任(华南最高军政长官),作为受降主官,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主持华南日军受降仪式。1949年,张发奎出任陆军总司令,后定居香港。
薛岳——“天炉战法”长沙歼敌
薛岳,广东乐昌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去台湾后晋升为一级上将。北伐军兴,薛岳跟随黄埔第一军征战江西、浙江和上海,此后返回广东粤军。
1937年抗战爆发后,薛岳出任国军主力大兵团总指挥,参与指挥武汉会战、兰封会战。在1938年的武汉会战中,他任万家岭战役总指挥,在赣北的万家岭地区伏击孤军深入的日军,重创敌106师团,获得万家岭大捷。此后,薛岳出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以“天炉战法”在三次长沙会战中歼灭日军。尤其是第三次长沙大捷扬威国际,薛岳本人被称为“长沙之虎”。
尽管近年来,历史学者对他歼灭日军的战报和总人数存在争议,但薛岳仍可算是中国最优秀顶尖的抗日名将之一。
李汉魂——打出“抗日铜军”威名
李汉魂,广东吴川人,国民党陆军上将。北伐开始时,李汉魂在张发奎“铁军”中担任团参谋长,参加了攻打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攻坚战。
抗战爆发后,李汉魂出任粤系第六十四军军长,指挥64军纵横战场,屡克强敌。在1938年5月的兰封会战中,李汉魂率部血战三天三夜,终于突破日军主阵地,收复罗王车站及附近村庄,陇海线重新打通。国民政府特授予他“华胄荣誉奖章”,第六十四军被誉为“抗日铜军”。
1938年,武汉会战之万家岭战役,第六十四军是参战主力之一。李汉魂调集8个师的兵力,把一万多日军压到纵深不到3里的张古山的狭地之中,最后聚而歼之,取得了万家岭大捷(也称“德安大捷”)。战役总指挥薛岳特意授予李汉魂第六十四军“钢军”锦旗奖一面,以表彰他们对万家岭大捷的贡献。
1939年,李汉魂出任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六十二军、六十四军及中央军保卫粤北,获得粤北大捷。此后,他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六年多时间,一直到抗战胜利。
1949年,李汉魂出任总统府上将参军长,再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大陆沦陷后,李汉魂一家人移居美国。
黄琪翔——北伐英雄征战中缅战场
黄琪翔上将。(网络图片)
黄琪翔,广东梅州梅县人,国民党陆军上将。北伐期间,黄琪翔是“铁四军”的主攻团长,汀泗桥、贺胜桥两战的英雄团长,继李济深、张发奎之后,出任“铁军”第三任军长。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黄琪翔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参与指挥淞沪会战。此后,先后担任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第26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1939年,黄琪翔出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1集团军总司令,先后参与指挥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指挥所部力战数倍于己的日军,不曾后退半步。
1943年初,黄琪翔出任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入缅指挥作战。1944年5月,黄琪翔参与策划滇西反攻战。这一战,不仅沉重打击了盘踞在滇西边境的日军,而且完全收复了滇西大片国土,粉碎了日军对滇缅公路长达两年的封锁,使得被长期阻隔的驻印远征军与驻缅远征军胜利会师,取得正面战场战略反攻大捷。
抗战胜利后,黄琪翔任中国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
(未完待续)
(看中国:http://kzg.io/gb3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