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美国财经网站“CNBC”12月4日报导,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订单大减4成,导致货运商要停航或暂停服务来平衡供需,中国工厂也为此减少人手,预料许多中国制造商在过年前提早两周放假。
供应链研究公司Project44指出,今年夏末以来,从中国运往美国的货柜货轮数量大幅缩减,8月到11月期间船舶集装箱总量的跌幅更高达21%。
供应链热图中空白航行数据显示,跨太平洋航线的船舶运力继续大幅下降。海洋联盟以及THE联盟、赫伯罗特(Hapag-Lloyd)、现代商船等等,都将整体船舶运力削减四至五成,直至中国新年。
南卡罗来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前一段时间人民币有所贬值,但现在看来好像又是被中共给强烈拉回了许多。但是不管人民币它是贬值也好,或者升值也好,这个看来都没有对中美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反而中美的脱钩和中美贸易的关系开始进入削弱,海运的运输量就可以看得非常明显。过去两年最高峰的时候,可能从中国一个集装箱到美国高达两万多美元,现在已经跌到这个三四千美元,所以这个趋势也非常明显。”
另一方面,美国从欧洲进口的商品已经超过中国,德国对美国的出口在今年9月按年增长近50%。 报导指出,随着西方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受到严格审查,欧盟与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急剧上升,全球贸易板块正在迅速重整。
谢田:“今年圣诞节这个早期购物季节刚刚开始的时候,实际上美国的一些进口商、供应商就已经开始削减来自中国的订单。就是美国今年的这个节日市场上,来自中国的产品已经在大幅度减少。而与此同时,来自欧洲的却大幅增加。这个实际上是美国一种脱中向欧的这么一个趋势。”
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表示,疫情封控、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外国都想方设法减轻对中国依赖。
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 过去一段时间可能欧洲的供应链或者欧洲的市场跟中国的连接比较深,但是经过这个俄乌战争之后,似乎就是包括像欧洲开始采买美国的天然气,或者欧洲或是美国整个经济往来加强,全球目前正在兴起一个尽量减少从中国供应或者说减少对中国经济的需求跟依赖,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从欧洲跟美国加强互动,也可以看出这个是未来的转变。”
分析认为,供应链的转移会让中国经济成长动力不足,如果靠内需产业恐怕撑不起。
谢田:“本来很多工厂都是西方投资在中国生产,然后向欧美出口的。那这些公司现在很多都搬到越南去了,搬到印尼和印度去了。因为没有订单了,中国的失业人数就会急增加,这个现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黄世聪:“中国最近的政策,虽然说清零可能会有转变,但是其实已经让很多商人受伤,包括像最近的库克、苹果公司都受到伤害,他们都决定要增加在海外的生产比重,那这是一个无法回头的态势。很多外商撤离,或者说大家对中国货的需求变低,这个一定会影响到冲击中国整体的经济表现。也就是说,最重要的这个火车头有可能熄火。”
评论认为,这几年来中共累积各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国进民退,打压私人企业,所谓的共同富裕等等,加上清零政策让中国社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大陆媒体财新网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跌至46.7,较10月下跌1.7。企业产出与新增业务量急遽下降,创6个月来最大降幅。企业持续裁员,用工收缩率创2005年11月调查开始以来最快纪录,显示劳动市场压力沉重。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2/12/09/a10359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