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人民日报》11月11日发表文章,要求年轻干部学党魁习近平“自找苦吃”。不过“自找苦吃”本身是个贬义词,党媒却将这个标签贴在习近平身上,被质疑“高级黑”。
《人民日报》11日刊文“年轻干部不妨多些‘自找苦吃’”。针对一些年轻干部的躺平心态,要他们多做一些事、多吃一点苦。
文章称,一些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拈轻怕重,对份内的苦活累活、急事难事“能躲就躲、能推则推”,工作中吃一点苦就发牢骚抱怨,觉得吃了亏。批评他们自以为“聪明”,实则在“安逸”中蹉跎时光。
旅美时事评论员唐靖远表示,《人民日报》的评论往往带有指向性,这篇文章涉及到中共干部提拔路线。
旅美时事评论员唐靖远:“邓小平当初他对这个提拔年轻干部提出了有一个四化,就是所谓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这篇文章它的核心意思和邓小平当初提出这个四化其实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在经历了习近平这种任人唯亲的原则之后,现在至少我们看到这篇文章体现出来,中共有点开始想要回归到邓小平时期那个时候,针对一些年轻干部去进行提拔。”
文章开篇就以党魁习近平为例,称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期间,自诩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不过“自找苦吃”是个贬义词,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批评人无事生非、给自己找麻烦、惹灾祸。文章却把“自找苦吃”作为习近平的标签,倡导年轻干部学习。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战略与资源所所长苏紫云:“基本上这一定会引起中国的网友用各种方法来反讽。第二个,当然鼓励年轻人刻苦耐劳,这本来是各国都会鼓励的,但是在这个时间点就特别不寻常了。因为中国大陆的年轻人目前有躺平,认为再怎么打拼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他们就想来一个这样激励的话语,但是这个有点文不对题了。”
唐靖远认为,文章把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经历当作“自找苦吃”的典型,的确有高级黑的意味。
唐靖远:“因为众所周知,当年习近平跑到梁家河去插队去落户。他并不是自己真的是积极主动愿意去的,他到梁家河其实是去避难的。习近平因为他家庭的关系,在文革里面他爹遭到残酷的迫害,所以他是为了要逃难才躲到这个农村去的。那其实我觉得,在这里他所说的自找苦吃就比较有讽刺的意味了。因为谁都知道习近平他自己当权上台以后,他却又回过头来去复制了毛泽东当年文化大革命的那条路线,让无数的人又继续去遭难。就是说,他其实是对习近平自己这些年来的一些政策的,开倒车,多少有点反讽。”
中共近年来扩大鼓励当届的应届大学生们,不一定要进入想像中的外商或是工厂去工作,可以下乡去担任“村官”,或者去中西部贫困县的乡镇做一到三年的志愿服务。如同上山下乡的翻版。
苏紫云:“以往鼓励上山下乡,那是疏解红卫兵等等的世代,刻意的所谓下乡去学习,其实是政治操作。那现在这种吃苦的说法,有点过于勉强了。就是想要藉由鼓励来转移内部的年轻人对未来前途绝望的这种情状,但是可能适得其反。”
中共以国安为名的政治控制越收越紧,以反腐为借口的清洗也没有结束的迹象,各级干部“躺平”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今年初多地曾设立“蜗牛奖”羞辱不作为干部,不过“躺平”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5/11/12/a1040378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