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当局坚持“动态清零”之下,近一个多月来中国沿海城市频频封城,塞港问题恶化,对产业链构成极大影响。专家分析,大陆疫情反复,生产中断不确定性大增,加速企业撤离中国。
从高科技制造业重镇上海、“世界超市”浙江义乌、世界最大煤炭运输港河北秦皇岛、“稀土之都”包头,过去一个半月,中国各城市纷纷因疫情采取封禁措施。
中国多城采取全市封控
尽管严控政策引发诸多乱象,但中共当局仍然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中国许多城市在当局倡导的疫情防控“快字当头”要求下,采取“全市静态管理”。
25日,内蒙古包头通报出现3例阳性患者,全市宣布进入静止状态,街道、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包头是中国主要稀土和钢铁生产基地,稀土储量占全中国的87%,封控举措影响稀土生产。
27日,河北秦皇岛海港区在核酸检测中发现1名阳性人员,海港区包括港口实施全域封控。河北省是中国最大的钢铁省,高度依赖海运铁矿石供应,秦皇岛港成了中国最大煤炭运输港。
记者28日致电秦皇岛某货运公司,货运人员告知,秦皇岛物流都是从海港区发货,必须等海港区解封才能正常发货,“今天快递都停了,只有秦皇岛解封了,物流才能走”。
25日,浙江义乌发现2例阳性感染者,关停全市娱乐场所,26日,再发现3例阳性,要求所有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人员出入须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义乌某货运公司员工告诉大纪元,国外客户仍可通过义乌当地的外贸公司下单,只不过受到物流影响,发货速度会慢一些,“上海那是很严重的,义乌只一点点问题。”
因中共贯于掩盖疫情真相,外界普遍认官方公布的数据严重缩水。
上海、江苏多地封城 广东企业亦受影响
上海作为整个长三角经济的枢纽,已封城一个月,还不知何时能解封。根据船舶数据库FleetMon显示,上海港外面的货船拥堵愈发严峻。经济通讯社援引Marinetraffic数据说,截至4月28日中午,停靠于上海港附近的船舶已达1,900艘。
广州一间民营企业的老板曾先生表示,以轻工业为主的上海、苏州、昆山因疫情封控造成企业停工,货运不流通,码头塞港,原材料进不来,成品做好了,也出口不了。
“特别是苏州的昆山,那里聚集了跨国企业,许多世界品牌在昆山代工或是做零配件加工,如今封城,包括苹果等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都会受到影响。”他说。
供应链危机在上海封城后明显暴露出来,广东的企业也无法置身事外。曾先生说,“华东那边的物流全部都停了,我们很多生意、项目都受影响,很多客户也没办法生产了。”
尽管近期当局提倡复工复产,但开工情况并不顺利。曾先生说,他有供应商在江苏,“他们已经收到复工通知,但是包括园区、街道、社区还是不允许,基层人员和配置还没完善,开工可能会面临蛮大的风险,所以还开工不了。”
“现在中国出口下滑很厉害,而且接下来几个月会(下滑)更厉害。”他说。
中共坚持疫情零容忍 专家:加速企业撤离中国
中华经济研究院WTO中心副执行长颜慧欣告诉大纪元,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IMF)预估中国经济成长率为4.8%,但该机构近期下调中国成长率至4.4%,“主要是考虑到上海封城带来了巨大影响”。
颜慧欣说,上海封城造成的损失反映在劳动力短缺以及物流停滞上,根据一周前的数据显示,每日通过上海的卡车数量比封城前减少70%,货柜在上海港平均等待作业是封控前的两倍之多,达到8.3天。封城过后,产业即便全面复工,也需一个季度,才会逐渐恢复到原本的产能。
“上海封城导致很多国际大厂,再次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问题。”颜慧欣表示,中国(中共)坚持疫情零容忍政策,说明企业即便未来可以复工,但由于疫情反复,随时可能再封城,在中国投资产生了很多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加速跨国企业离开中国。
颜慧欣表示,此外,由于中国大陆是重要的消费市场,疫情反复造成中国消费市场不振,对全球其它国家的需求和订单,都会受影响。
苏州、昆山、上海的台商电子大厂都受到封城的波及。据中央社报导,广达先前指出,上海厂占笔电产能20%,已恢复少量笔电和非笔电产品出货,但仍受到物流及缺料等影响。
颜慧欣表示,包括鸿海、广达、和硕等台湾“电子十雄”,在美中贸易战开打以后,已经逐渐调整产线,回流台湾,或分散到墨西哥、越南等地,开辟新产线,“上海封城对台湾电子厂构成的风险还在可控制之内。”
她说,欧美国家近期发现过度依赖中国,对其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构成风险,寻求供应链调整重塑,(中共)极端的清零政策增添外国投资人在中国投资的风险意识,“跨国企业更明确地去寻找中国以外的市场,分散布局,这应该是势在必行了。”
(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2/4/30/n13724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