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中共党媒《人民日报》连续发文,为中国经济形势喊话,并回应中国经济唱衰论。有学者分析,党媒此举是在为四中全会“统一思想”。但有知情者称,中共党魁习近平架空国务院以来,面对持续恶化的经济现状,已经无计可施。
就在外界持续看衰中国经济前景之际,《人民日报》从9月30日起,已经连续几天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栏目下,刊登署名“钟才文”的评论。有网民推测,“钟才文”是“中央财经委员会文章”的谐音缩写。
9月30日的首篇评论中,鼓吹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强大韧性和活力”,GDP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人民币。10月1日的评论则总结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六大要素,包括“坚持党的领导”“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等。
在10月2日的评论中,着重回应外界对中国经济唱衰的声音。文章中承认,中国经济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例如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和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并喊话不能因为部分经营主体感受不好就否定整体经济形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0月3日的评论进一步反驳中国投资和发展已过了黄金阶段的观点,声称中国的科创、消费等领域“蕴含重大机遇”。
10月4日的第5篇评论,鼓吹中国宏观政策相较于一些西方国家更加确定和可靠;10月5日的评论则声称,中共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10月6日的第7篇评论宣称,中共“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多边主义,为世界提供巨大机遇,而绝非“冲击”。
中共党媒的上述操作引发舆论关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人民日报》的系列评论,是在为即将举行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统一思想”。
顾清扬分析,当前中国内外对经济发展看法不一,部分声音可能被视为不利于四中全会召开氛围。
四中全会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官方称届时将研究制定“十五五”(2026至2030年)规划建议。但有消息称自从习近平架空国务院后,中国经济持续下滑,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至于未来政策如何规划,习近平也无计可施。
旅居欧洲的中共前官员杜文,9月13日在他的自媒体账户透露,来自中共体制内的可靠机密信息称,“近来,习近平是遇上大坎儿了,他常说一句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是他架空国务院、全面接管中国经济工作以来最常说的一句话。”
杜文说,“我要告诉各位一个绝对独家的、真正重大的消息,习近平手上的中央财政是真没钱了,他是真受不了了,与前苏联崩溃前所遭遇的财务困境几乎如出一辙。”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5/10/07/a10402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