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第五章 濒死轮回学揭示生命本质
一、濒死体验研究简介
1.1 何谓濒死体验
1.2 濒死体验研究简史
1.3 濒死体验的经典医学研究
二、濒死体验的十大现象
2.1 现象一:思维清晰,有条有理
2.2 现象二:灵魂离体,观察准确
2.3 现象三:盲人能看,超常视力
2.4 现象四:幼儿体验,超越心智
2.5 现象五:超越民族,跨越文化
2.6 现象六:人生全景,快速回顾
2.7 现象七:另外时空,遇到故人
2.8 现象八:与神相遇,天堂之旅
2.9 现象九:升华人生,增强使命
2.10 现象十:医学专家,同样经历
三、濒死体验研究的主要结论
3.1 人死后灵魂仍然存在,并可离开肉体
3.2 濒死体验是灵魂在另外空间的真实体验
3.3 濒死体验揭示进化论、无神论是错误的
四、轮回转世现象简介
4.1 印度九岁女孩他乡认亲
4.2 轮回转世起源于传统文化
4.3 西方研究转世的先驱者
五、轮回转世典型案例
5.1 美军二战飞行员的前世今生
5.2 斯里兰卡基督徒转生成为佛教徒
5.3 英国亲姐妹同日遇难后转生双胞胎
5.4 湖南“再生人”现象
六、证明轮回转世的六大证据
6.1 前世人物大多可被核实
6.2 出生胎记对应前世伤害
6.3 先天缺陷对应前世伤害
6.4 性格行为多与前世相似
6.5 恐惧对象对应前世伤害
6.6 轮回现象跨越民族文化
七、催眠回溯对轮回转世的研究
7.1 韦斯博士的病人的前世今生
7.2 沃穆巴赫博士的统计论证
7.3 牛顿博士对精神世界的研究
八、濒死轮回学揭示生命本质否定进化论
8.1 濒死轮回现象的民意调查
8.2 濒死轮回研究揭示人的来源和本质
8.3 濒死轮回研究再次否定进化论
在第四章,我们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研究,证明人的精神是一种物质。人眼虽然看不见精神,但精神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是人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可被检测、遗传、被身体所记忆,甚至当人体器官被移植时,精神也能跟着被转移。人的精神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包括情绪、性格和道德观念对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进化假说的致命错误之一是忽视人精神的存在,对人类近一百多年来的生物医学的负面影响非常深远,导致人们经常认为肉体死了,人就死了。然而,人的生命起源和生命存在远比单纯的肉眼所看到的物质更加复杂。
上个世纪50年代,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Sir John Carew Eccles, 1903—1997)提出人类有“灵魂”存在,人死之后精神和灵魂不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人肉体死亡之后,精神和灵魂的归宿如何呢?
自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Raymond A. Moody)在《死后的世界》(Life After Life)书中描述了大量濒死体验的真实案例之后,西方一群严谨而又敢于突破前人局限的科学家开启了探索生命本质的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简称NDE)研究。
2001年,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报告中说,荷兰阿纳姆市的一名44岁男子苏醒后,惊人地描述了他在昏迷期间被抢救的场景。他是如何做到的?
2014年,知名医学期刊《复苏》(Resuscitation)报导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案例,一名美国男子在心脏骤停又复苏后,居然说心脏骤停期间,在天花板上俯瞰着自己的肉身。
早产出生后视神经受损的薇琪(Vicky)完全失明,她从来看不见任何东西,甚至连光的概念都没有。可是,她却出乎意料地在两次濒死体验中见到了光,看到了自己在地球这个空间的身体和医护人员,还在另一个空间看到了死去的亲人。
灵魂在人死亡之后依旧存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濒死体验的研究告诉人们,有些灵魂可以马上返回地球,成了死而复生的濒死体验者;而那些没有返回地球的灵魂会去哪里呢?这就是轮回转世(Reincarnation)的研究方向。
1926年出生在印度德里的女孩香蒂‧德维(Shanti Devi),从4岁就开始讲述关于她前世在印度马图拉的婚姻和家庭。9岁那年,调查团带着香蒂来到马图拉,她能够毫不犹豫地辨认出前世丈夫凯尔达(Kedar),并详细描述他们的家庭生活,让人惊叹不已。
当人肉体死亡之后,人的精神和灵魂存在的科学证据比比皆是,已累积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濒死轮回学。
一、濒死体验研究简介
2001年12月15日,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³⁸⁶
一天深夜,荷兰阿纳姆市(Arnhem)的一辆救护车送来了一名44岁的昏迷男子。男子被收入冠心病监护室后,医护人员给他做了人工呼吸、心脏按摩、除颤等抢救措施,接着准备给他插管,结果发现男子嘴里有假牙。一名监护室的护士A取下男子的假牙,放在一辆小推车上。大约一个半小时后,男子恢复了心律和血压,但仍然昏迷。
过了一周多,这位病人转入了普通病房。普通病房的护士B找不到他的假牙,他看到那名监护室的护士A,就指着A对B说:“那名护士知道我的假牙在哪里。”护士A听到后很惊讶,因为她记得当时自己取出病人的假牙时,病人处于深度昏迷中。按照常识,他不可能看到护士当时在做什么。病人进一步说出了细节:“当我被送进医院时你在场,你把我的假牙从我嘴里取下来放在那辆车上。车上放着所有这些瓶子,下面有一个滑动抽屉,你把我的假牙放在那里。”
护士A通过进一步询问后还发现,这个被医学诊断为“昏迷”的病人,居然从“上方”看到“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他能正确而详细地描述当时接受急救的监护室、在场医护人员的模样以及医生和护士如何忙着给他做心肺复苏。
1.1 何谓濒死体验
上面讲的是一个典型的濒死体验案例。所谓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简称NDE),通常是指濒临死亡的人幸存下来之后讲述的一种特殊体验。³⁸⁷
生物医学一般将死亡定义为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脉搏消失以及瞳孔扩张,如今医学界更多地采用脑死亡的标准来判定人的死亡³⁸⁸。
《大英百科全书》对“死亡”给出的定义比较模糊,“最终发生在所有生物体中的生命过程的完全停止”,同时指出“其确切定义仍然存在争议”,这个定义的不确切,其实反映了现代科学对生命现象的本质认识还不完善、不够全面。³⁸⁹
而濒死体验则自古就有。由于现代急救技术提高了存活率,濒死体验案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上述《柳叶刀》报告的作者范洛梅尔医生(van Lommel)的研究结论是,18%的心脏骤停幸存者报告了这种特殊的体验──濒死体验。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2023年6月9日的最新更新,大约三分之一的濒临死亡者报告有过濒死体验,这在医学上通常被认为是普遍现象。两种比率的差异,除了与数据报告的年代不同有关,还与讨论的对象不同有关。
人们所讲述的诱发濒死体验的情境可以包括: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脏骤停(临床死亡);产后失血;围手术期的(perioperative)并发症引起的休克;败血性或过敏性休克;触电;外伤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脑出血或脑梗塞;自杀未遂;溺水或窒息;呼吸暂停;严重的交通事故、登山事故或海难等事故。
1.2 濒死体验研究简史
1892年,瑞士地质学家阿尔伯特‧海蒙(Albert Heim, 1849—1937)被认为是最早描述濒死体验的人。海蒙自己曾在登山时坠落,其间他经历了令他印象深刻的濒死体验,促使他开始收集其他濒死体验者的经历。他从所收集的案例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那些有濒死体验的人的灵魂并未真正感受到痛苦。他将这一信息传递给那些认为去世的亲人会经历巨大痛苦而常为此感到悲伤的人。³⁹⁰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瑞士精神分析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³⁹¹(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曾经写道:“死后发生的事情是如此难以言表的壮观,致使我们的想像力和情感都难以形成合适的概念。”³⁹²
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越来越多濒死体验案例的出现、相关文章和报告的发表以及相关书籍的出版,濒死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并被现代科学归入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
1972年,美国精神研究会的资深心理学研究人员卡利斯‧奥西斯博士(Karlis Osis, 1917-1997)和冰岛心理学家埃伦杜尔‧哈拉尔森博士(Erlendur Haraldsson, 1931—2020)采访了见证濒死体验的一千多名医生和护士,合作出版了《死亡时刻》(At the Hour of Death)。这是首次对濒死体验进行的科学调查。³⁹³
1975年,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专业、弗吉尼亚大学哲学博士雷蒙德‧穆迪博士(Raymond Moody)出版《死后的世界》(Life After Life),首次提出“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这一名词,他因此被称为“濒死体验之父”。这本书是穆迪对一百多名经历过“临床死亡”并复活的人的濒死体验经历进行开创性研究的成果,书中他提出了“理想或完整濒死体验”的11个要素。³⁹⁴
1978年,布鲁斯‧格雷森医学博士(Bruce Greyson, MD)和雷蒙德‧穆迪医学博士(Raymond Moody, MD)等作为共同创始人,在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濒死体验的学术机构“濒死现象科学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Near-Death Phenomena)。1981年改名为“濒死研究国际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Near-death Studies, IANDS),标志着濒死体验研究进入了有组织、有规模的学术研究阶段。³⁹⁵
1980至1981年,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5%的美国成年人也就是800万美国人曾有过濒死体验。³⁹⁶
1982—1987年,国际濒死研究协会开始创办附属学术期刊《复苏:濒死研究杂志》(Anabiosis: The Journal for Near-Death Studies),为同行评审期刊,1988年更名为《濒死研究杂志》(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1988-present)。³⁹⁷
1998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放射肿瘤学医生杰弗瑞‧朗恩(Jeffrey Long, 1954—)在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专业培训中,偶然间读到《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心脏骤停患者濒死体验的文章。这些发现令朗恩感到惊讶,也启发他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濒死体验研究网站和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Near-Death Experience Research Foundation, NDERF)³⁹⁸。迄今为止,该网站上累积了超过5200个濒死体验案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究濒死体验数据库之一。
2010年,朗恩出版《来世的证据:濒死体验的科学》(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³⁹⁹,首次系统总结了濒死体验真实存在的九大证据。朗恩通过自己创建的网站,收集并分析大量濒死案例,于2014年9月在《密苏里医学》(Missouri Medicine)期刊发表文章《证明濒死体验真实性的证据》(Near-Death Experiences Evidence for Their Reality),进一步补充了这九大证据。⁴⁰⁰
2022年,萨姆‧帕尼尔(Sam Parnia)博士组织了多门学科的带头人,在《纽约科学院年鉴》(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上发表主流医学界第一份正式承认濒死现象成立的医学共识──《研究死亡和死亡经历回忆的指南和标准》(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the study of death and recalled experiences of death)。⁴⁰¹
萨姆‧帕尼尔是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重症监护和复苏研究主任。他们这十八位作者是多个医学学科的专业人士,包括神经科学、重症监护、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他们多来自世界上顶级的学术机构,包括哈佛大学、贝勒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威斯康星医学院、南安普顿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
作者们承认了濒死体验的存在,认为濒死体验者的经历不同于幻觉、错觉或迷幻药物引起的效应。而且,濒死体验遵循一个共同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濒死体验的共同规律 (大纪元)
对濒死体验的关注,不只出现在西方。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也出现了相关调研,介绍濒死体验的相关书籍也公开发行出售,例如:
1992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发表了对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所做的濒死体验调查⁴⁰²。
1998年10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了美国作家吉恩‧里奇(Jean Ritchie, 1946-)的著作《打开生死之门》⁴⁰³(Death’s Door: True Stories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⁴⁰⁴。
1999年1月,外文出版社发行《天堂印象──100个死后生还者的口述故事》,其中包括濒死体验者讲述的濒死经历、亲人的目击、医生的旁证和仪器的记录。⁴⁰⁵
1.3 濒死体验的经典医学研究
不同研究报告的濒死体验,虽然个体差异因人而异,但在世界范围内,总体内容上具有相似性,跨越年龄、性别、人种、文化背景和时代。
我们这里列举濒死体验的三个经典医学研究,它们跨越不同时期、不同事件(心跳骤停、自然灾害等)和不同国家(荷兰、美国、中国)。
1.3.1 《柳叶刀》:对荷兰心脏骤停者的研究
2001年,荷兰阿纳姆市的莱茵斯泰特(Rijnstate)医院的心脏病科医生范洛梅尔(Pim van Lommel)等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别开生面的前瞻性临床研究。⁴⁰⁶
研究对象是344名在荷兰10家医院的心脏病患者,他们在心脏骤停后成功复生。研究结果表明,18%的患者(62名)报告了濒死体验。
在报告濒死体验的62个人中,50%的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56%的人有积极情绪,24%的人有灵魂离体体验,31%的人穿过隧道,23%的人有与光的交流,23%的人观察到颜色,29%的人观测到天体景观,32%的人遇见已经去世的人,13%的人回顾人生。
研究结果清楚表明,尽管所有患者都曾经历临床死亡,但只有18%的患者报告了濒死体验。此外,病情的严重性与濒死体验的出现或深度之间并无明确关联。如果是纯粹的脑部缺氧引起了濒死体验,那么大多数患者都应该经历此类体验,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因此,不能仅将濒死体验解释为在临死前由于大脑缺氧引起的幻觉。同样,患者的药物治疗与濒死体验的出现无关。此外,恐惧并未与濒死体验之间存在明确联系。
综上所述,濒死体验是真实存在的体验,不能用生理或心理因素来解释。
1.3.2 《复苏》美国心脏骤停者研究
美国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重症监护和复苏研究主任萨姆‧帕尼尔(Sam Parnia),原是一位研究心脏骤停复苏领域的专家,拯救过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
帕尼尔2014年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复苏》(Resuscitation)上,发表了一项为期4年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论文标题为“AWARE──心脏骤停抢救期间的意识──一项前瞻性研究”(AWARE—AWAreness during REsuscitation—A prospective study)。⁴⁰⁷
研究结果是,在2060个心脏骤停事件中,其中101人符合研究条件。101人中的9%经历了濒死体验。
两人(2%)描述出现明确的视觉和听觉,可以明确回忆出他们“看到”和“听到”的抢救过程,他们提供的回忆细节得到了验证,足够证明他们看到的景象是真实的。
其中一个案例,在心跳骤停20秒~30秒之后、脑功能本该丧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意识清醒。这是值得注意的重要事实。
这项前瞻性研究验证了在心脏骤停的人中仍然存在的意识和记忆现象。
1.3.3 对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研究
中国学者1987年对在唐山大地震中的81名幸存者进行了濒死体验的科学调查,1992年发表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上。⁴⁰⁸
81名被调查者,其中男43名、女38名,事发时年龄为12岁~60岁,平均31岁。大多都是由于房屋倒塌、遭受严重砸伤而濒临死亡,但是经抢救脱险幸存下来。76人终身瘫痪,其中完全瘫痪54名、不完全瘫痪22名。
绝大多数濒死体验者对11年前的濒死体验仍然记忆犹新。81名被调查者报告了多达40种濒死体验,68%的人报告躯体陌生感,65%的人报告思维特别清晰,63%的人报告情感丧失,43%的人报告一部分物质身体从自身份离出去,40%的人报告身体失重感。
其它还包括世界毁灭感、被审判感、突然醒悟感、同宇宙融为一体、时间加速感、时间缓慢或停止感、预见性视觉、异常嗅觉的体验、被牵拉或推压感等其它体验。
研究者发现,不管男女老少、职业背景如何以及地震发生前他们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如何,他们都有相似的体验。
我们列举的三个医学研究结果共同显示,在心脏骤停或濒死情境下,部分人经历的濒死体验是真实存在的。濒死体验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现象,其背后的科学解释和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濒死体验的十大现象
濒死体验是灵魂在另外空间中经历的真实事件,是人们亲身经历的实际情况。根据《大英百科全书》,人们所报告的濒死体验具有共同特征。在全世界,跨越年龄、性别、人种、文化、宗教背景和时代,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我们总结了濒死体验研究的十大现象,以下将一一阐述。
濒死体验十大现象(大纪元)
2.1 现象一:思维清晰,有条有理
濒死体验是通常在身体遭受严重损害、意识丧失或处于死亡状态时发生的现象。
即使在全身麻醉或心脏停跳等极端情况下,濒死体验者仍能事后提供详细、逻辑性强的意识报告,描述其在这些状态下的经历。这种现象颠覆了传统医学认知,因为缺乏血液供应或麻醉后的大脑处于无意识状态,不可能产生如此高度清晰、有条理的思维。由此可以推测,这种意识不是由大脑产生的。⁴⁰⁹
弗吉尼亚大学濒死体验首席研究员布鲁斯‧格雷森(Bruce Greyson)博士研究发现,他们收集的578例濒死体验案例中,22%(127例)发生在全身麻醉下。这些案例中,人们描述了灵魂离体、明亮光芒、见到已故的人等现象。⁴¹⁰
一位叫辛迪(Cyndi)的女士在全身麻醉下做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期间,发生了这样的濒死体验:
“在手术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离开了身体,来到了手术台上方。”“我可以看到医生紧张地试图让我的心脏跳动。与我的肉体这样分离是很奇怪的一件事。”⁴¹¹
后来辛迪问医生,“手术中是否可能做梦?”医生回答“不可能”,她说:“那么我们必须谈谈。”于是她就说出了上面的这段濒死体验的经历。
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对1,122位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做了调查。问题是:在那段特别时刻,你的警觉和清醒度是否比平时更高?所有回答这个问题的濒死体验者中,有74%表示在那个时候他们的头脑更清晰、更警觉;而在全身麻醉下发生濒死体验的人中,这一比率更高,达到了83%。⁴¹²
医学无法解释濒死体验中的清醒和有条理的意识现象。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在第四章中提到的,人的精神能够独立于肉体存在,并且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当我们的精神脱离肉体的“束缚”后,不仅还存在、功能并未丧失,而且似乎还具备着更加清晰和有条理的思维。
2.2 现象二:灵魂离体,观察准确
“灵魂离体”(Out-of-Body Experience, OBE)体验,通常被描述成濒死者的精神或意识与身体的明显分离的体验。这个现象是指濒死体验者在“灵魂离体”时,能清楚地辨识死亡所在地、医院急救室等的场景,并且具有高度准确性。
穆迪对灵魂离体的状态做了详细的描述:感觉在自己肉体之外漂浮着一个“灵魂身体”,其特点是隐形、失重、缺乏实体性,可以瞬间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物体对他们没有阻碍。“灵魂身体”的思考和听觉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捕捉思想的能力。
濒死体验中的灵魂,通常拥有平和与宁静的感觉(Feelings of Peace and Quiet)。一名在越南当兵时受伤的男子表示,他感到“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没有疼痛,我从未感到如此放松。我很轻松,一切都很好”。
由于现实空间的其他人无法听到他们的声音或看到他们,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有时会感到孤立和孤独。
1992年中国发布的研究显示,43%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经历了“灵魂离体体验”⁴¹³;2014年朗恩发表的研究提到,他采访的濒死体验者约45%经历了“灵魂离体体验”⁴¹⁴。这两个分别来自东西方不同时期的研究数字非常接近。
贾妮斯‧霍尔登(Dr. Janice Holden)博士回顾了以前的研究,发现89个灵魂离体经验中,有92%的报告是真实的。朗恩分析了617例濒死体验者的报告,其中46.5%的人描述了灵魂离体经验。在这些人中,97.6%的观察被验证为完全真实且没有虚幻内容。⁴¹⁵
灵魂与身体分离时,通常是在身体上方,看到并经常听到我们这个空间维度正在进行的事件。尤其令人吃惊的是,濒死体验期间灵魂离体的体外观察的准确性非常高。
2001年《柳叶刀》报导的案例中的濒死体验者在“昏迷”状态中,看到医护人员如何为他进行心肺复苏,他醒来后还描述了他昏迷时一位护士取下他的假牙放在某处的详细经过。⁴¹⁶
2014年帕尼尔的论文中讲述了一名失去意识的患者在心脏骤停期间飘到空中,看到自己的身体、护士和一位光头男子;他还能听到声音。这位患者观察到的整个场景,后来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证实⁴¹⁷:
他回忆说:“下一秒,我就在那里,俯瞰着我(的身体)、护士和一个光头男子。我看不到他的面孔,但能看到他的背影。他是个相当胖的家伙……他穿着蓝色的外科服,头上戴着蓝色的帽子,但我能看出他没有头发。”
“我在天花板上俯瞰着(I was on the ceiling looking down)。”“我看见之前不认识的一名护士,而在事后我确实见过她。我能看到自己的身体,看到了一切。我看到一名医生塞东西进我的喉咙时,另外有人在测量我的血压。我看到一名护士在按压我的胸部……我看到测量血氧和血糖水平的过程。”
“我能清晰地记得一个自动化的声音说:‘给病人施行电击,给病人施行电击。’”“我听到护士说:‘拨打444,心脏骤停。’”
根据医学常识,昏迷的病人无法有这些能力。而上述案例说明,即使身体陷入昏迷,漂浮在空中的灵魂并未陷入昏迷,还保留意识、听觉、视觉等能力。
例如,穆迪的许多受访者能听到手术室里的医生宣布他们死亡。既然人已经被宣布死亡了,肉体是听不到声音的,应该就是灵魂听到的。
2.3 现象三:盲人能看,超常视力
这个现象涵盖了两个事实:首先,在濒死体验中,即使是盲人也能获得正常甚至超越常人的视力;其次,一般人在濒死体验中,他们会具备比平常状态下更加卓越的视觉能力。
盲人或视力受损的人也报告了濒死体验。关于盲人濒死体验,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他们的濒死体验是否与视力正常的人的濒死体验有所不同?
第二,视力受损的人,是否在濒死体验中有视觉?如果有,是否能通过独立的证据或其他见证人的证词来证实?换句话说,是否可以证明他们看到的不是幻觉?
关于盲人濒死经历的最大一项研究的结果,在1997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肯尼思‧林博士(Kenneth Ring, Ph.D.)和莎朗‧库珀(Sharon Cooper, M.A.)于《濒死研究杂志》(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上发表的《盲人的濒死和灵魂离体体验:明显的无肉眼视觉的研究》(Near-Death and Out-of-Body Experiences in the Blind: A Study of Apparent Eyeless Vision)论文中⁴¹⁸;2008年他们又出版了《心灵视觉:盲人的濒死和灵魂离体体验》(Mindsight: Near-Death and Out-of-Body Experiences in the Blind)一书⁴¹⁹。
这项调查的受访者是31名有过濒死体验或灵魂离体经历的失明或视力严重受损的白人,分别为20名女性和11名男性,年龄从22岁到70岁不等。其中14位在出生时就失明了、11人在5岁之后失明,其余6个人是严重视力受损的个体,他们中大多数人最多只能看到极少量的、模糊或难以辨认的图像。
这些失明的人的濒死体验非常直观,内容与典型的濒死体验一致。这里举一个案例⁴²⁰:
薇琪‧乌米佩格(Vicki Umipeg)出生时是个只有22周孕期的早产儿,仅3磅重。之后,她的体重急剧下降到1.875磅(相当于844克,不到一斤七两)。20世纪50年代,早产儿常被置于提供氧气的恒温箱中,但由于氧气浓度过高,导致她视神经损伤,完全失明。她表示,自己没有任何视觉体验,对光一无所知。“我看不见任何东西。没有光、没有阴影,一无所有。”
薇琪经历了两次相似的濒死体验,第一次是因12岁时得了阑尾炎和腹膜炎,第二次是22岁时遇到交通事故。她在43岁接受采访时谈及这两次经历,第二次更为清晰。她描述了第二次濒死体验的细节:
1973年初,当时22岁的薇琪在西雅图遭遇重大事故,被抛出车外。她受伤严重,包括颅骨骨折、脑震荡,颈、背和一条腿也受伤了。她回忆说,自己在救护车上没有记忆,但在抵达急诊室后,她发现自己的灵魂飘到天花板上。自己的灵魂处于非物质状态,具有独特形态,仿佛是“由光构成”。
她的灵魂离开了身体,具有了全景视觉,看到一个女子的身体躺在金属手术台上,一男一女两名医护人员在抢救她。当看到那个女子手上有很特别的结婚戒指之后,她想起自己从前通过触觉对手上戒指产生的认知,才意识到那个正是她自己的戒指,而那个躺着的女子就是她的肉身。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模样。
她发现自己还穿越了医院的天花板,直到建筑物的屋顶上方。在上升过程中,她感到振奋并享受自由移动的感觉,听到美丽谐和的音乐。接着,她感觉被吸入隧道,朝光前进。管道出口是黑暗的,但她朝着光移动。到达管道出口时,听到音乐变成圣歌,感受到爱的光芒。她滑出隧道,躺在草地上。
她周围有树木、花朵,人群,身处光芒中。光芒是明显的,传达爱。人们充满光芒,也散发着爱的光芒。“每个人都由光组成,我也一样。爱无处不在,来自草地、鸟儿、树木。”
薇琪是一个先天失明的人,从来没有看到过光、树木、花朵、人,可是却出乎意料地在她仅有的两次濒死体验中见到了光,还看到了自己的身体和医护人员,这个事实证明了濒死体验是真实的感受。
另外,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在一项调查中询问了1,122名濒死体验者,“您(濒死状态中)的视力与日常(身体正常时)的视力是否有什么不同(在任何方面,如清晰度、视野、颜色、亮度、深度知觉、坚固度/透明度)?”对此,722人(64.3%)回答“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表明,濒死体验期间的视力通常明显是超常的。举例如下:
“颜色超出了我见过的任何颜色。”“一切看起来都比平常更加丰富多彩和明亮。”“我的视力大大提高了。我能够根据需要,近距离或远距离地观察事物。没有任何压力,几乎就像自动变焦相机一样。”“我有360度的视野,我可以看到上面、下面、右边、左边、后面,我可以同时看到所有地方!”
2015年出版的《想像天堂》(Imagine Heaven)的作者、具有工程师经历的美国作家约翰‧柏克(John Burke)在接受英文新唐人电视台《生命奥秘》(Mysteries of Life)节目组的采访时⁴²¹,谈到他所研究的濒死体验者报告的超常视觉。他说,有的濒死体验者报告:“我同时有望远镜般和显微镜般的视觉。”“我可以看到几英里之外的每棵树的叶子上的每一条叶脉”。(They said, “I could have telescopic and microscopic vision at the same time.” “I could see miles away but I could see every vein on the leaves of every tree.”)
分析表明,灵魂在离体的状态下,具备比肉身更加超常的视觉能力。这不能用我们目前对大脑功能的理解来解释,这是一种特殊能力。这些体验也说明另外空间是真实存在的,那里有光、树木和花朵等各种生物。
2.4 现象四:幼儿体验,超越心智
这个现象是指幼儿回忆的濒死体验可能明显超越其思维和智力。
幼儿在很小的时候不太可能建立宗教信仰和对死亡的理解,甚至不太了解死亡是什么。年幼的孩子不太可能听说过濒死体验或理解它是什么。对幼儿的濒死经历进行调查具有特殊意义。
朗恩研究了26名5岁及以下(平均3.6岁)的濒死体验幼儿和585名濒死体验时6岁及以上的人。结果发现,5岁及以下幼儿的濒死体验与年龄更大的儿童或成人的濒死体验没有显著差异。5岁及以下幼儿的濒死体验,超越了他们在这个年龄的思维、智力和理解能力。⁴²²
凯蒂(Katie)3岁时吸进一颗腰果果仁,卡在她的气管里。事情发生时,她站在厨房里。因为缺氧,她的皮肤变成了青色,昏了过去。她的祖父是一名消防员,无法使她苏醒,宣布她已经死亡。
救护车在接到报警电话后约30分钟才赶到现场。凯蒂从自己身体外的位置看着整个过程。她后来写道:
“当我死去时,我升起来离开了我的身体,看到我的祖父正在给我做急救。我对我的身体毫无兴趣;相反,我走出房间,朝着我在客厅感受到的存在前进。我朝着这个存在前进,他在一个光明的空间里──不是一条隧道,而是一个区域。这个存在有着无比的和平、爱、接受、宁静和喜悦。这个存在将我包围,我的喜悦无法言喻──当我写到这里,我仍然被带回了这种情感中,他仍然让我感到愉悦。这种感觉太美妙了。我并没有将这种存在视为上帝(我年纪太小,无法理解这个概念),但我确实将这种存在视为造我的存在。我毫不怀疑,我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生物、一个归功于这个存在的生物。”
“当我第二天醒来时,我确定两件事:(1)死后有生命;(2)我是一个被创造的生物。”
5岁的保罗过马路时,被一辆经过的面包车撞倒之后的濒死体验是这样的:
“我从吉普车上跳下来,跑着穿越马路,想要先回家。我记得有东西在我旁边(后来我知道那是辆面包车)。我真正记得的是,在我刚踏进马路一两步后,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感觉就像是一个氢气球在空中漂浮。我在往上升。我慢慢地睁开眼睛,看到我的身体躺在路边。我感到非常害怕……我感到动弹不得,但我正在往上升,然后我感到……有人非常慈爱(一种无条件的爱)地抱着我。我试着动一下身体,把眼睛转向上方,想看看是谁在抱着我。我看到的是圣母玛利亚。她穿着蓝色和粉红色的裙子,戴着王冠……我在她的手中感到非常舒适。”⁴²³
切丽‧萨瑟兰(Cherie Sutherland) 博士对儿童濒死体验的研究显示,年龄并不影响濒死体验的复杂性。即使是说话能力尚未发展的幼儿也报告了相当复杂的经历。
幼儿的濒死体验明显超越了他们在这个年龄的思维和智力,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惊人的相似。这进一步证明脱离肉身之后的灵魂的能力不来自于后天学习或经验。
2.5 现象五:超越民族,跨越文化
这个现象是指,濒死体验可以跨越民族和文化,具备共性。
如果濒死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前存在的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影响,那么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濒死体验的内容就会存在显著差异;然而,来自全球的濒死体验的回顾研究发现,这些濒死体验的内容令人印象深刻的相似。⁴²⁴
朗恩将非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非西方国家”被定义为世界上主要不具有犹太教或基督教传统的地区)与来自语言以英语为主的西方国家的濒死体验进行了比较,结论是西方濒死体验中出现的所有濒死体验元素,都存在于非西方濒死体验中,内容相似。
濒死体验具有跨越民族文化的一致性,更进一步说明濒死体验是全人类共同存在的现象。
2.6 现象六:人生全景,快速回顾
这个现象是指,许多濒死体验者能看到快速展现的自己的这一生。
濒死体验者通常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回顾全部人生,这称为“人生回顾”(Life Review)或“人生全景回顾”。人生回顾可能包括了解其他人在生命早期与他们互动时的感受和想法。这种以前不曾知道的、对他人的感受或想法的认识常常令濒死体验者感到惊讶。
出生时就失明的薇琪,曾经在濒死体验中返回人间之前,看到从她出生开始的整个生命得以全部展现。
罗杰(Roger)和朋友从加拿大的魁北克市返回时,他们所驾驶的汽车失去了控制,并与另一辆车正面相撞。罗杰感觉到自己立即离开了自己的身体,从上方看到了事故现场周围正在发生的情况。在讲述当时的情景时,罗杰说道,“然后,我走进一个黑暗的地方,周围什么也没有,但我并不害怕。那里真的很宁静。然后我开始看到我的整个人生在我面前展开,就像屏幕上放映的电影一样,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太真实了!我看着自己,但比看3D电影更好,因为我也能够感受到多年来与我互动的人的感受。我能感受到我让他们经历的好的和坏的情绪。”⁴²⁵
穆迪博士所观察到的人生回顾通常是另外空间的“光明生命”(The being of life)呈现给濒死体验者的一生的全景回顾,按时间顺序排列,就像非常快地播放立体电影。“光明生命”启发濒临死亡的人反思,同时强调学习爱他人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性。濒死体验者表示,自己仿佛真的处于这些记忆回溯中,而不仅仅是看到它们。
唐山大地震中经历了濒死体验后存活下来的人,50%有经历人生全景回顾。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所收录的617份濒死体验中,14%的濒死体验者经历了人生回顾。人生回顾可包括他们早年被遗忘的细节,濒死体验者后来证实这些细节确实发生过。
我们一般人的大脑记忆是有时间性的,时间越久,记得可能越模糊。如果单纯是大脑的记忆、回忆,很可能会不准确、出现偏差,甚至可能会出现重大错误。但是,濒死体验者的人生回顾,通常被描述成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包括对长期遗忘的事件的再认识以及对过去互动中对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重新认识。
濒死体验者的人生全景回顾,似乎在另外一个特殊的空间里看自己的“人生立体电影”,这种生动体验反映出我们独立的精神生命(灵魂)在脱离肉体之后所具备的一种超常的能力,类似于传统文化中提到的“宿命通”。这个另外空间的时间过得比人类空间快,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回顾人的一生。
2.7 现象七:另外时空,遇到故人
这个现象是指濒死体验者可在另外宇宙时空遇到已故亲友。
穆迪博士观察到,在灵魂离开肉体后,通常会出现一种快速穿越黑暗隧道(The Dark Tunnel)或黑暗空间的感觉。穆迪的受访者形容这个空间为洞穴、井、槽、围墙、隧道、漏斗、真空、空隙、下水道、山谷、通道和圆柱体。
在穿越黑暗空间的同时,很多情况下,人们会听到异常的声音(The Noise),有时是不愉快的,有时愉快。这些声音可以描述为刺耳的嗡嗡声、轰轰烈烈的巨响、清脆的咔嗒声、轰鸣声、撞击声,甚至可能是悦耳的铃声、日本风铃、壮丽美妙的音乐。
穆迪的一些受访者常常分享说,他们在另外空间达到了某种界限或极限(The Border or Limit),他们将其解释为“水体、灰雾、门、栅栏或只是一条线”。他们试图越过这个边界,但却发现自己重新回到肉体并复生了。这些经历表明另外空间是有边界的。
当濒死体验者深入濒死体验的旅程时,通常会遇到已去世的亲友。
辛迪(Cyndi)在濒死体验中这样描述:“我看到父亲坐在桌子的一头。他抬头看着我,这确实让我感到惊讶,因为他已经去世快一年了。”⁴²⁶
出生时就失明的薇琪,曾经在濒死体验中遇到五个她在生活中认识的人,包括两个多年前分别在11岁和6岁去世的盲校同学,他们在生活中既是盲人,也有严重的智能障碍,但在那个空间,他们聪明美丽、健康充满活力;两位薇琪童年时的照顾者──齐尔克夫妇,还有薇琪的祖母,他们都伸出手来拥抱着薇琪。在相遇中,薇琪与他们用一种非语言的方式交流。
布莱恩(Brian)生来就完全失聪,他的濒死体验也值得注意:
“我已经接近边界了。10岁的我不需要任何解释就明白,一旦我跨越了界限,我就再也回不来了──就这样。我对穿越感到非常兴奋。我本想跨越,但另一条边界上的我的去世的亲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正在用心灵感应交谈,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生来就严重失聪,但我的家人都是听力正常的人,他们都懂手语!我可以通过心灵感应的方式与大约二十位去世的亲人交流。 ”⁴²⁷
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发现,濒死体验中遇到的认识的人,96%是已离世的。⁴²⁸
这进一步证明人肉身死亡了之后灵魂不死,还在宇宙中另外某个空间中存在着,所以濒死体验者所经历的是灵魂在另一个宇宙时空的真实场景,直接证明了另外空间的存在。而当今物理学也认为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之外还有另外空间存在。
2.8 现象八:与神相遇,天堂之旅
这个现象是指,很多濒死体验者都描述了他们看到或感知到神或其他高级智慧生命的存在。
穆迪博士指出,许多濒死体验者描述遇到散发着光芒的生命,或叫“光明生命”(The Being of Light),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明亮的光,但不会伤害眼睛。大多数人将这种光视为具有爱和温暖的高级生命。这种高级生命会让濒死体验者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或者感到完全放松,就好像他们被这个光的生命所吞没一样。
基督徒有时将其视为基督,而犹太人可能称其为天使,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简单地将其描述为“光明生命”。
作为一名医师和科学家,朗恩博士看到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收到了超过200个与神相遇的濒死体验案例。为了进一步探求濒死体验中“神”的真相、直接分析在他们的濒死体验中遇到神的过程和描述,朗恩博士做了这个关于神的研究。
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朗恩博士对收集的420例濒死体验案例做了研究。这些濒死体验来自医生、科学家、专业人士以及各行各业的人。研究结果在发表的著作《神与来世》(God and the Afterlife)中有详细的描述。⁴²⁹
在经历濒死体验前,39%的人相信“神绝对存在”;在经历濒死体验之后,72.6%的濒死体验者相信“神绝对存在”。在经历濒死体验后,相信神绝对存在的人数增加了86%,对神的信仰程度大幅增加。濒死体验者不仅意识到了神的存在,而且还普遍相信自己对神的认知是真实的。
朗恩博士还仔细审查了277个描述与神相遇的濒死体验,发现他们对神的描述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尽管人们在濒死体验中感受到神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朗恩博士发现,许多记录对这位“至高无上的神”的描述非常相似:一位散发着爱与恩典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而且他的形像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朗恩博士总结出在濒死体验中对这位“至高无上的神”描述的基本要素如下:
2.8.1 神的慈悲:无私无条件之大爱
濒死体验者经常表示感受到神赐予的无私之爱,这份爱被形容为巨大、无条件和完全接纳的。示例如下:
“我感受到纯净的爱的存在。这很难用言语来描述。一切都变得有意义:神存在,神就是爱,我们是爱,爱创造了一切。一切都是纯爱,神就是爱,一切因这无条件的爱而存在。我被纯爱所环绕。起初我感到寒冷和痛苦,但后来我感到温暖和舒适。我只是知道神存在,神是纯爱,我们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我感觉到神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存在──完整、完全、无条件的爱的最高形式!我被神无条件的爱所包围,这比人类的爱要伟大得多。我知道神是真实的,并且无条件地爱我──他存在、真实,而且他就是爱。”
“没有人能够达到像我在那种光中所感受到的那种爱──去爱。它是倾尽所有、包容一切的。”
“我明白了,那里到处是爱,爱才是真实的,仇恨、痛苦、伤害等等一切负面东西都是虚假的,都是我们自己形成的负面想法。”
2.8.2 神的光芒:超越凡世的圣洁之光
濒死体验者看到神时,常常伴随着一种超凡的光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熟悉光的存在,但神的光芒超越了我们所熟悉的程度。神的光和爱经常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出生时就失明的薇琪,曾经在濒死体验中两次遇到耶稣,他的光芒远超过她迄今为止遇到的任何人的光芒。耶稣温柔地问候她,他以心灵感应的方式与她交流。当她回顾人生全景时,耶稣在一边轻轻地评论,以帮助她理解她行为的重要性和后果。
其它类似的体验还有:
“我找不到言辞来描述它。‘光’?那远不止是光。它是如此巨大!闪烁着,是一片温暖的充满着爱的云海。就像我爱上了整个世界,而每个人也都爱着我!那是一种如此荣耀的感觉,我不想回到现实中。”
“神和天堂的存在得到了验证。它是真实的──光和存在。这无疑是神──无处不在,融入万物。神的力量没有界限。我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宽恕和爱。”
“我感受到的光是至高无上的──无尽的、无条件的、巨大的爱,是一种感觉永恒、强大且富有创造力的力量,这满足了我对‘神’的定义。”
2.8.3 神的空间:美丽非凡之地“天堂”
朗恩博士的研究还发现,与神相遇的经历一般发生在一个被描述成“天堂”般的宇宙空间中,其中可能包含各种常见的地球元素,如山脉、山谷、森林、小溪、湖泊、河流和住所。通常,这些地方被描述为具有明显非凡的外观(往往是由于色彩、亮度或比例不同寻常)。这里可能还有广阔的城市,这个空间的美丽可能超越地球上任何地方。
通常,这个地方与和平、爱与联系的感觉相关联。人们听到了优美或“难以形容”的音乐;有时候会有神灵或天使出现;人们还经常描述与“光明生命”通过心灵感应来直接获取知识。
出生时就失明、对数学和科学一窍不通的薇琪,曾经在濒死体验中突然之间直觉地理解了微积分,知道了星球是怎样形成的,她找到关于科学、数学、生命、星球、神和一切问题的答案,有一种被知识洪流包围的感觉,也懂得了之前不懂的语言。⁴³⁰
朗恩博士的研究发现,对于世界上数百万可能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来说,天堂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地方、一个真正的目的地。由于如此多的人以一致的方式描述了它,无论他们的宗教信仰如何,他们的描述都值得尊重并被仔细研究。
濒死经验者关于这个被称为天堂的地方的描述还包括:
“我不在地球上。我只看到了云和光。”
“我进入了一个如此美丽和明亮的房间,彩色的光芒使我目眩。”
“我所处之地美丽而新奇、充满了幸福,不像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那是一个天堂、一个美丽的森林。”
2.8.4 神的表现:名称不同形象各异
濒死经验所看到的神,都是在另外空间存在的高级智慧生命。濒死经验者所描述的神,因为他们各自的文化或信仰背景的不同而名称、形象各异。
例如,出生后失明的薇琪在濒死体验中见过耶稣⁴³¹;5岁的保罗描述了他在濒死体验中看到圣母玛利亚的情境⁴³²。
濒死体验研究者发现,地球上的“上帝”这个词不足以涵盖濒死体验者看到的神。濒死体验者所遇见的另外空间的“高级智慧生命”,很可能是跨越宗教、跨越文化的“神”。⁴³³
2.8.5 神的启示:预见未来 引人行善詹妮弗(Jennifer)11岁的时候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她看到自己“软弱而无生命迹象的身体”在下面。一个灵性生命(spiritual being)的声音告诉她,需要她回去事故现场帮助失去意识的司机。以下是她亲自描述的经历⁴³⁴:
“然后那个声音说:‘他的鼻子被从脸上切断了,你需要回去帮助他,他失血过多。’詹妮弗说:‘不,让别人去做吧。没有我的帮助他也会好的。我不想回去那里。不!’那个声音说:‘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做。你要先捡起他的鼻子,它掉在了车内的地板上,在你的脚边和他的右脚旁边。将他的鼻子放在他的脸上,用力压下来止血。只是血而已,不要害怕。我一直都在你身边。’‘然后,詹妮弗,你开始引导他往路的右侧走,一辆车会来。告诉那个人把你带到最近的医院。让他保持冷静,引导他去你出生的医院。你知道路,一切都会好的。你必须这么做,明白吗?’”
詹妮弗回到自己的身体后,一切都如那灵性生命告诉她的那样发生了。一辆车停下来,帮忙将他们送到了她出生的医院。最后医生使用皮肤移植将受伤司机的鼻子重新接回去,后来几乎没留下手术的疤痕。整个事件的经过让急诊医生感到不可思议。
这个指引詹妮弗回去救人的灵性生命,虽然没有被濒死体验者直接称为“神”,可是也具备着比人更高的智慧和对世间事情发展的预见性,被认为是存在于另外空间的一个智慧的“高级生命”。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濒死体验者也不总是遇到“神”和“天堂”。有一些服用毒品或酗酒的濒死体验者,描述了他们曾经看到过的“魔鬼”和“地狱”的场景。⁴³⁵
2.9 现象九:升华人生,增强使命
这个现象是指濒死体验积极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增强人的使命感,增强信仰和减少对死亡的恐惧。
经历了濒死体验的人,最常描述的一个变化是人生观、信仰和价值观的改变。出生时就失明的薇琪,在濒死体验中遇到高级生命告诉她,她必须“回去学习更多地去爱和宽恕,并教导他人”。
穆迪的一些受访者表示,有些人觉得他们被“光明生命”允许返回,是为了回应他们自己生存的要求或有一些使命要他们完成。
回来以后,濒死体验者认为从前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例如物质财富等)不再重要,而把精神的价值、慈爱地付出视为生命要义;他们变得更有同情心,更少物质主义,更专注于帮助他人、增进善心和同情心,更注重思考如何清醒而有意义地度过这一生。
在经历濒死体验后,信仰和价值观的改变通常被称为后效应。关于濒死体验后效应的通常认识,一般来自荷兰范洛梅尔医生发表在《柳叶刀》期刊的前瞻性濒死体验研究。他将心脏骤停的幸存者分为经历过和没有经历过濒死体验的组,在心脏骤停两年和八年后评估两组的后效应。
他发现,有濒死体验的心脏骤停幸存者对死亡的恐惧会少一些,他们对死后的存在有了更多信念,进一步对生命的意义感兴趣、接纳他人,并且更有爱心和同情心。濒死体验发生后,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其后效应才会完全显现出来。⁴³⁶
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曾做过调查,询问濒死体验者:“我的经历直接导致了……”在278名濒死体验受访者中,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下: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者有152人,占54.7%;生活发生适度变化者有68人,占24.5%;发生细微变化者有28人,占10.1%;生活没有任何改变者有14人,占5.0%;未知者有16人,占5.8%。也就是说79%的人的生活会发生明显变化。
人是由精神为主导的身体和精神(心灵)合一的整体。如果不是一个真正能影响到人的身体和精神层面的真实事件,人是不可能发生如此大的改变的。这个效应进一步佐证了濒死体验是人经历的真实的生命事件。
朗恩博士在《神与来世》(God and the Afterlife)中基于对3000个濒死体验病例的分析进一步指出,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常常因为在濒死体验过程中遇到神或得到神的指示,被告知尚有人生重要的事情去做、需要返回现世的人生。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重生后发生很大的变化。⁴³⁷
美国作家内德‧多尔蒂(Ned Dougherty)于2002年9月1日出版了《通往天堂的快速通道:一场死后之旅》(Fast Lane to Heaven: A Life-After-Death)。他在书中回顾了自己于1984年7月2日晚上的一次特殊体验。当时他在与朋友从魁北克市返回时,车子失去控制,与另一辆车迎面相撞。多尔蒂立刻离开了自己的身体,从上方看到了围绕事故现场发生的事件。⁴³⁸
这次经历开启了他对死后世界的了解,并开启他在人生中的新方向。他分享了自己的视角,描述了来自光明的爱和奇异的经历。多尔蒂深信死而复生是一种具有强大转变力的经验,他感受到了重新回到人世的使命。他在书中呼吁人们行善、远离恶行,并分享了一些他与神的见面经历。
安妮塔‧穆尔贾尼(Anita Moorjani)是一位印度裔女性,曾经因淋巴癌而濒临死亡。她的病情在一段时间内急剧恶化,并最终进入昏迷状态。在这个濒死状态中,她获得了有关自己生命目的和存在意义的深刻洞察。后来,她回到了人间,奇迹般地康复了,并在康复过程中经历了身心灵的转变。
这个经历后来成为了分享的故事,她的书《死亡中成为真实的我:从癌症、濒死到真正的痊愈之旅》(Dying to Be Me: My Journey from Cancer, to Near Death, to True Healing)中也详细记录了这个非凡的经历,并探讨了生命、死亡和治愈的深层意义。⁴³⁹
穆尔贾尼在书的前言写道:“我相信宇宙中最伟大的真理并非存在于外在,例如对星球和行星的研究,而是深藏于我们内在,存在于我们的心灵、思想和灵魂的壮丽之处。只有在我们理解内在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外在。”(I believe that the greatest truths of the universe don’t lie outside, in the study of the stars and the planets. They lie deep within us, in the magnificence of our heart, mind, and soul. Until we understand what is within, we can’t understand what is without.)
2.10 现象十:医学专家,同样经历
这个现象是指经历濒死体验者包括各种各样的人,有普通人,也有高学历的医学专家。很多人纷纷著书记录自己的濒死体验。高等教育背景者,特别是医生,也不乏这种体验。
文化层次越高,往往逻辑思维越强,他们所接受的实证科学的教育背景和他们的濒死体验是矛盾的。因此受实证科学障碍的人,一旦意识到濒死体验的真实存在,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这说明濒死体验作为实实在在的事件,一旦人们亲身经历过,即使受过实证科学教育的人也难以否认。
2.10.1 神经外科医生亚历山大的《天堂之旅》
埃本‧亚历山大三世(Eben Alexander, 1953—)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于1980年在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医学院获得医生学位。亚历山大是一名拥有超过25年经验的专业神经外科医生,其中15年在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 Women’s Hospital)、儿童医院(Children’s Hospital)和波士顿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工作。在职业和学术生涯中,他完成了四千多次神经外科手术,在同行评审期刊上撰写或合著了150余篇章节和论文,撰写或编辑了5本有关放射外科和神经外科的书籍,并在世界各地的会议和医疗中心进行过逾230次演讲。⁴⁴⁰
亚历山大亲自治疗了数百名意识水平严重改变的患者,其中许多患者因外伤、脑肿瘤、动脉瘤破裂、感染或中风而陷入昏迷。⁴⁴¹
在2008年11月10日的黎明前,亚历山大因患上一种罕见的细菌性脑膜脑炎陷入深度昏迷,他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
不过七天之后,他苏醒了。这时,他拥有了一段奇异的旅程记忆。
亚历山大的大儿子建议他在阅读任何与濒死体验、物理学或宇宙学相关的内容之前,先写下他所能记得的有关旅程的所有细节。六周后,亚历山大完成了超过20,000字的初步记录,后来写了一本题为“天堂的证明:神经外科医生的死后世界之旅”(Proof of Heaven: A Neurosurgeon’s Journey into the Afterlife)的书⁴⁴²。然后,他开始阅读相关书籍,并惊讶地发现他的旅程与全球各地数千年来报导的其他人的旅程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
亚历山大回忆说,在昏迷的那个星期,当生命一点点流逝时,他的思维活动却极为活跃。他感觉自己重生为一种原始、粘湿的果冻般的物质,然后乘坐在一只蝴蝶的翅膀上,在“一个长着高高的颧骨、深蓝色的双眼的美丽的女子”的引导下,到达了某个“浩瀚无边的空间”。
这位神经外科医生描述的那个世界有粉白色的巨大云朵,透明闪烁的物体在天空弧形运动,留下彩带状的线条。他将那个世界解释为天堂。同时,他还描述说感受到神的慈爱和天使的陪伴。⁴⁴³
2.10.2 骨科医生尼尔《走进天堂再回来》1999年,美国骨科医生玛丽‧C‧尼尔(Dr. Mary C. Neal)在智利南部经历了一次意外溺水事故,接着,她经历了从生命的边缘走到死亡然后再次复生的过程。她在2011年出版的著作《走进天堂再回来》(To Heaven and Back)中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濒死体验,内容主要包括灵魂离体感、进入光明境地、遇见灵体和回顾人生,与其他人的濒死体验非常相似。⁴⁴⁴
尼尔医生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后在南加州大学完成了骨科手术培训,同时接受了1年半的脊柱外科专业培训,之后成为南加州大学脊柱外科主任。五年后,她开始了作为私人医师的职业生涯。⁴⁴⁵
很多人可能会把他们的经历当作引人入胜的故事来读,其实,大家想一想,具有如此高学历背景的医生和科学家花精力去详细讲述自己的见闻,难道只是为了让人们多一个新奇的故事吗?已经功成名就的他们,难道会以损毁自己宝贵职业信誉为代价来编造这样的故事吗?他们敢于站出来,是真心想用自己的医学专家的身份来唤醒人们:濒死体验并非主观想像,人死后灵魂真实存在,另外空间真实存在,神和天堂真实存在。
三、濒死体验研究的主要结论
真正的人体科学应该研究人的完整身体,包括肉体和精神(灵魂)。肉体有寿命,而精神生命也有“期限”。当我们的肉体死去,只是代表寿命结束,但精神生命未必终结。
濒死体验学正是研究人在濒临死亡时所经历的生命状态的学科。大量详实的濒死体验研究报告表明,濒死体验中人们所听到、看到、经历的,不是想像或幻象,而是独立精神或意识在某个空间的真实体验。
科学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以开放的心胸不断发现真理。基于世界各国的资深科学家所做的关于濒死体验的研究,我们总结出十大现象,这些现象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濒死体验是真实体验。
濒死体验现象的本质是人的灵魂在另外空间的体验。如果要理解濒死体验,我们需要跳出实证科学“眼见为实”的局限性,以真正理性、尊重事实的态度来接纳新的认识。
3.1 人死后灵魂仍然存在,并可离开肉体
濒死体验研究发现,人死后灵魂仍然存在。在人死的瞬间,灵魂能从我们的肉体中脱离出来。
上个世纪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埃克尔斯爵士提出人拥有独立于大脑的“灵魂”,人死后“灵魂”仍然存在。
无独有偶,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牛津大学名誉教授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 1931—)⁴⁴⁶,认为人在死亡后,灵魂不会因此消失,其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坏,灵魂将以“量子形态”继续存在,而且它们会离开身体,重新返回宇宙。
3.2 濒死体验是灵魂在另外空间的真实体验
濒死体验是灵魂在另外空间的真实体验,证明另外空间的确存在,而现代物理学对另外空间的存在也有佐证。现在物理学已经提出了多维空间⁴⁴⁷和平行宇宙⁴⁴⁸的概念,认为我们这个宇宙只是众多平行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可能有不同的物理定律和性质,这就像是一个无限的多宇宙多维网络,当我们的灵魂脱离身体,他就进入了这些更广阔的多宇宙、多维的网络。
另外的空间真实存在,与我们肉眼看到的世界同时存在。另外空间是无比广阔的空间,有光、有树木和花朵等各种生物,颜色更加丰富多彩和明亮,那里有神,也可能有已故的“人”,另外空间的时间概念也不同于我们地球的时间,可以快速完成对世间这一生的全景回顾。
在濒死体验中,灵魂在脱离肉体之后,可以展现出包括超常视觉、全景视野、遥视等超常能力;而且,另外空间人的智慧是打开的,似乎可以瞬间明白很多复杂而深奥的宇宙奥秘。
3.3 濒死体验揭示进化论、无神论是错误的
濒死体验说明人的物质身体死后精神和灵魂不灭、精神比物质更能体现生命的本质,要想探索生命和物种的起源,就必须从生命的精神和灵魂入手。这是达尔文进化假说无法也永远不能企及的领域。
濒死体验学的研究对象──灵魂,已经超越了实证科学通常的研究范围,研究思路和科学视野也要同步突破现有科学的局限性,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濒死体验中灵魂看到了神的存在,足以证明“无神论”“进化论”是错误的。
虽然有一些科学界人士,因为受到进化论、无神论灌输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总是习惯性地想用实证科学理论来解释濒死体验,试图回避濒死体验现象所揭示的另外空间的存在,神的存在和人的特异能力的存在。但是,他们无论如何做,都抹煞不了这些事物是真切存在的事实。
濒死体验研究为我们探索灵魂领域打开了一扇大门。濒死体验的案例告诉我们,有些灵魂在濒死体验中是可以返回肉身的,而那些没有返回肉身的灵魂,又去了哪里呢?我们将在下一篇探讨。(待续)
参考文献:
386. van Lommel, P., van Wees, R., Meyers, V., & Elfferich, I. (2001). Near-death experience in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Lancet (London, England), 358(9298), 2039–2045.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1)07100-8;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1)07100-8
387. Britannica,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near-death experienc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9 Jun. 2023,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near-death-experience. Accessed 31 July 2023.
388. Britannica,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brain death”.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5 Jul. 2023,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brain-death. Accessed 13 August 2023.
389. Pallis, Christopher A.. “death”.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 May. 2023,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death. Accessed 1 August 2023.
390. Nahm, M. (2016). Albert Heim (1849–1937): The Multifaceted Geologist Who Influenced Research Into Near-death Experiences and Suggestion Therapy. EXPLORE, 12(4), 256-258.https://doi.org/10.1016/j.explore.2016.04.007;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16/j.explore.2016.04.007
391. Carl Jung. Also known as: Carl Gustav Jung.Swiss psychologist. Written by Frieda Fordham, Michael S.M. Fordham, Fact-checked by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Last Updated: Jul 22, 2023.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Carl-Jung
392. Carl Jung Quotes.https://quotefancy.com/quote/782383/C-G-Jung-What-happens-after-death-is-so-unspeakably-glorious-that-our-imagination-and-our
393. Erlendur Haraldsson, Karlis Osis. At the Hour of Death: A New Look at Evidence for Life After Death. Collector’s Library of the Unknown. 219 pages, Kindle Edition. Published on October 8, 2012 by White Crow Books. ISBN: 9781908733283.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18894208-at-the-hour-of-death
394. Raymond A. Moody Jr., Elisabeth Kübler-Ross (Foreward), Melvin Morse (Preface). Life After Life: The Investigation of a Phenomenon – Survival of Bodily Death. 175 pages, First Published November 1, 1975. Republished on January 1, 2001 by Harpers, Paperback(2001). ISBN 9780062517395 (ISBN10: 0062517392)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59598.Life_After_Life; 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DD1B1CDF7F2F8D0448017A0DD285F380#
395. IANDS FACT SHEET. Last Updated: Thursday, 16 March 2023 20:05. https://iands.org/about/about-iands27/fact-sheet.html. Accessed 2023-08-01.
396. Gallup, G., and Proctor, W. (1982). Adventures in immortality: a look beyond the threshold of death. New York, McGraw Hill. https://digital.library.unt.edu/ark:/67531/metadc799071/m2/1/high_res_d/vol2-no2-160.pdf. Accessed 2023-08-01.
397. 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The 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JNDS) is the only peer-reviewed scholarly journal (ISSN 0891-4494) dedicated exclusively to the field of near-death studies. https://www.iands.org/research/publications/journal-of-near-death-studies.html. Accessed 2023-08-01.
398. Near Death Experience Research Foundation,NDERF. https://www.nderf.org/ Accessed 2023-08-09.
399. Jeffrey Long, Paul Perry.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Published January 19, 2010 by HarperOne. ISBN: 9780061452550 (ISBN10: 0061452556)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00. Long, J. (2014). Near-Death Experiences Evidence for Their Reality. Missouri Medicine, 111(5), 372-380.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72100/
401. Parnia, S., Post, S. G., Lee, M. T., Lyubomirsky, S., Aufderheide, T. P., Deakin, C. D., Greyson, B., Long, J., Gonzales, A. M., Huppert, E. L., Dickinson, A., Mayer, S., Locicero, B., Levin, J., Bossis, A., Worthington, E., Fenwick, P., & Shirazi, T. K. (2022).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the study of death and recalled experiences of death–a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statement and proposed future direction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511(1), 5–21.https://doi.org/10.1111/nyas.14740
402. 1976年唐山大地震罹难幸存者中濒死体验的研究。《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25(4):222-225.https://rs.yiigle.com/CN11214619922504/705218.htm
403. 打开生死之门;作者:琴‧芮特旭/Jean Ritchie;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原作名:Death’s Door;译者:徐和平;出版年:1998-10;页数:273;定价:16.00;装帧:平装;ISBN: 9787541816222。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66503/
404. Jean Ritchie. Death’s Door: True Stories of Near Death Experiences. Format 320 pages, Paperback. Published on December 2, 1994 by Michael O’Mara Books. ISBN 9781854797353 (ISBN10: 1854797352).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28806179-death-s-door
405. 天堂印象:100个死后生还者的口述故事;Author 杨敏;Compiled by 逢尘;外文出版社,1999;ISBN 7119023667, 9787119023663,392 pages。https://books.google.com/books/about/%E5%A4%A9%E5%A0%82%E5%8D%B0%E8%B1%A1.html?id=SrsUAAAACAAJ; https://issuu.com/xiuxiuebook/docs/_____________100___________________
406. van Lommel, P., van Wees, R., Meyers, V., & Elfferich, I. (2001). Near-death experience in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Lancet (London, England), 358(9298), 2039–2045.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1)07100-8;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1)07100-8
407. Parnia, S., Spearpoint, K., de Vos, G., Fenwick, P., Goldberg, D., Yang, J., Zhu, J., Baker, K., Killingback, H., McLean, P., Wood, M., Zafari, A. M., Dickert, N., Beisteiner, R., Sterz, F., Berger, M., Warlow, C., Bullock, S., Lovett, S., McPara, R. M., … Schoenfeld, E. R. (2014). AWARE-AWAreness during REsuscitation-a prospective study. Resuscitation, 85(12), 1799–1805.https://doi.org/10.1016/j.resuscitation.2014.09.004
408. 1976年唐山大地震罹难幸存者中濒死体验的研究。《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25(4):222-225.https://rs.yiigle.com/CN11214619922504/705218.htm
409. John, E. R., Prichep, L. S., Kox, W., Valdés-Sosa, P., Bosch-Bayard, J., Aubert, E., Tom, M., di Michele, F., & Gugino, L. D. (2001). Invariant reversible QEEG effects of anesthetics.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10(2), 165–183. https://doi.org/10.1006/ccog.2001.0507; https://sci-hub.st/10.1006/ccog.2001.0507
410. Greyson B, Kelly EW, Kelly EF. Explanatory models for near-death experiences. In: Holden JM, Greyson B, James D, editors. The Handbook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Thirty Years of Investigation. Santa Barbara, CA: Praeger/ABC-CLIO; 2009. p. 226.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hl=en&lr=&id=i5JxDwAAQBAJ&oi=fnd&pg=PP1&ots=RNt5cH47tG&sig=fuvtqfchZiLmWvqIX0LllZ2j9BM#v=onepage&q&f=false Accessed on August 3, 2023.
411. Long J, Perry P.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2010. p. 98.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12. Long, J. (2014). Near-Death Experiences Evidence for Their Reality. Missouri Medicine, 111(5), 372-380.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72100/
413. 1976年唐山大地震罹难幸存者中濒死体验的研究。《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25(4):222-225.https://rs.yiigle.com/CN11214619922504/705218.htm
414. Long, J. (2014). Near-Death Experiences Evidence for Their Reality. Missouri Medicine, 111(5), 372-380.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72100/
415. Long J, Perry P.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2010. pp. 74–78.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16. van Lommel, P., van Wees, R., Meyers, V., & Elfferich, I. (2001). Near-death experience in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Lancet (London, England), 358(9298), 2039–2045.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1)07100-8;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1)07100-8
417. Parnia, S., Spearpoint, K., de Vos, G., Fenwick, P., Goldberg, D., Yang, J., Zhu, J., Baker, K., Killingback, H., McLean, P., Wood, M., Zafari, A. M., Dickert, N., Beisteiner, R., Sterz, F., Berger, M., Warlow, C., Bullock, S., Lovett, S., McPara, R. M., … Schoenfeld, E. R. (2014). AWARE-AWAreness during REsuscitation-a prospective study. Resuscitation, 85(12), 1799–1805.https://www.resuscitationjournal.com/article/S0300-9572(14)00739-4/fulltext; https://sci-hub.st/https://www.resuscitationjournal.com/article/S0300-9572(14)00739-4/fulltext
418. Kenneth Ring and Sharon W. Cooper. Near-Death and Out-of-Body Experiences in the Blind: A Study of Apparent Eyeless Vision. 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1997; 16: 101-147.https://api.semanticscholar.org/CorpusID:39039808
419. Ring K, Cooper S. Mindsight: Near-Death and Out-of-Body Experiences in the Blind. Palo Alto, CA: William James Center for Consciousness Studies, Institut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1999.https://books.google.com/books?hl=en&lr=&id=4Is1OBhADfYC&oi=fnd&pg=PT39&ots=e4M0zXo-g7&sig=YcXbhYrlYLETnwaksmUUFwTohho#v=onepage&q&f=false
420. Kenneth Ring and Sharon W. Cooper. Near-Death and Out-of-Body Experiences in the Blind: A Study of Apparent Eyeless Vision. 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1997; 16: 101-147.https://api.semanticscholar.org/CorpusID:39039808
421. NDEs Reflect Biblical Accounts of Heaven: Pastor | Mysteries of Life (S1, E2). By NTD Original. Mysteries of Life. April 1, 2023. https://www.ntd.com/ndes-reflect-biblical-accounts-of-heaven-pastor-mysteries-of-life-s1e2_909992.html From 3’15 to 3’55.
422. Long J, Perry P.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2010. p. 143-150.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23. Long J, Perry P.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2010. p. 143-150.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24. Long J, Perry P.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2010. p. 166.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25. Long J, Perry P.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2010. p. 111. 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26. Long J, Perry P.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2010. p. 98.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27. Long J, Perry P.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2010. p. 133.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28. Long, J. (2014). Near-Death Experiences Evidence for Their Reality. Missouri Medicine, 111(5), 372-380.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72100/
429. Jeffrey Long, Paul Perry. God and the Afterlife: The Groundbreaking New Evidence for God and Near-Death Experience. First edition. | New York, NY: HarperOne,[2016].https://www.breathebook.info/d/201102
430. Kenneth Ring and Sharon W. Cooper. Near-Death and Out-of-Body Experiences in the Blind: A Study of Apparent Eyeless Vision. 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1997; 16: 101-147.https://api.semanticscholar.org/CorpusID:39039808
431. Kenneth Ring and Sharon W. Cooper. Near-Death and Out-of-Body Experiences in the Blind: A Study of Apparent Eyeless Vision. 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1997; 16: 101-147.https://api.semanticscholar.org/CorpusID:39039808
432. Long J, Perry P.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2010. p. 143-150.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33. Jeffrey Long, Paul Perry. God and the Afterlife: The Groundbreaking New Evidence for God and Near-Death Experience. First edition. | New York, NY: HarperOne,[2016].https://www.breathebook.info/d/201102
434. Long J, Perry P.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2010. p. 143-150.https://www.difa3i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Jeffrey_Long_Paul_Perry_Evidence_of_the_AfterliBookZZ.org_.pdf
435. Jeffrey Long, Paul Perry. God and the Afterlife: The Groundbreaking New Evidence for God and Near-Death Experience. First edition. | New York, NY: HarperOne,[2016].https://www.breathebook.info/d/201102
436. van Lommel, P., van Wees, R., Meyers, V., & Elfferich, I. (2001). Near-death experience in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Lancet (London, England), 358(9298), 2039–2045.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1)07100-8; https://sci-hub.st/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1)07100-8
437. Jeffrey Long, Paul Perry. God and the Afterlife: The Groundbreaking New Evidence for God and Near-Death Experience.https://www.breathebook.info/d/201102
438. Ned Dougherty (Author). Fast Lane to Heaven: A Life-After-Death Journey Paperback – September 1, 2002. Publisher: Hampton Roads Publishing; Revised edition (September 1, 2002). Language: English. Paperback: 304 pages. ISBN-10: 1571743367.https://www.amazon.com/Fast-Lane-Heaven-Life-After-Death-Journey/dp/1571743367; http://library.lol/main/303E52E0A19D851C705FE0FB952B70B1
439. Anita Moorjani (Author). Dying To Be Me: My Journey from Cancer, to Near Death, to True Healing Paperback – September 1, 2014. Publisher: Hay House; 1st edition (September 1, 2014). English. 216 pages. ISBN-10: 1401937535ISBN-13: 978-1401937539.https://cloudflare-ipfs.com/ipfs/bafykbzaceb7223v63pq6ity4bdinkquajg4nxazs3udnq5mnygh3z74lxckn4?filename=Anita%20Moorjani%20-%20Dying%20to%20be%20me%20_%20my%20journey%20from%20cancer%2C%20to%20near%20death%2C%20to%20true%20healing-Hay%20House%20%20%282012%29.pdf
440. Eben Alexander. EBEN ALEXANDER III MD.http://ebenalexander.com/about/.
441. LESLIE KAUFMAN. 《神经外科医生讲述濒死经历》 2012年12月19日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21219/c19afterworld/zh-hant/
442. Alexander, Eben. Proof of heaven: a neurosurgeon’s journey into the afterlife. 2013. Waterville, Maine: Thorndike Press, a part of Gale, Cengage Learning. ISBN: 9781410458803.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C3BEC4A7B9F86001202724A2A9099219
443. Alexander, Eben. Proof of heaven: a neurosurgeon’s journey into the afterlife. 2013. Waterville, Maine: Thorndike Press, a part of Gale, Cengage Learning. ISBN: 9781410458803.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C3BEC4A7B9F86001202724A2A9099219
444. Neal, Mary C. To heaven and back: a doctor’s extraordinary account of her death, heaven, angels, and life again: a true story. Publisher: The Doubleday Religious Publishing Group; Waterbrook Press. City: Colorado Springs, Colorado. Year: 2011, 2012. Edition: 1st Waterbrook Press edition. Language: English. Pages: 222. SBN: 9780307731715, 0307731715, 978-0-9848192-1-8, 0984819215,http://library.lol/main/31D546F52E21276DD0D56F2CC3C5ECD7; https://libgen.fun/book/index.php?md5=31D546F52E21276DD0D56F2CC3C5ECD7
445. My Story. https://www.drmaryneal.com/about
446. MLA style: Roger Penrose – Facts – 2020. NobelPrize.org. Nobel Prize Outreach AB 2023. Mon. 31 Jul 2023.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20/penrose/facts/
447. George F. R. Ellis. Does the Multiverse Really Exist? Proof of parallel universes radical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may still lie beyond the domain of science. Scientific Americian. December 1, 2015.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does-the-multiverse-really-exist1/
448. Alexander Vilenkin, Max Tegmark. The Case for Parallel Universes. Why the multiverse, crazy as it sounds, is a solid scientific idea. Scientific Americian. July 19, 2011.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ultiverse-the-case-for-parallel-universe/
《透视“进化论”》写作组
点阅【透视“进化论”】系列文章。
【前言,第一章:进化论是未经证实的假说(上),
第一章:进化论是未经证实的假说(下),
第二章:破除进化假说的经典迷思(上),
第二章:破除进化假说的经典迷思(中),
第二章:破除进化假说的经典迷思(下),
第三章:分子生物学否定进化假说(上),
第三章:分子生物学否定进化假说(中),
第三章:分子生物学否定进化假说(下),
第四章:进化假说未触及精神世界(上)
第四章:进化假说未触及精神世界(下)】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3/8/17/n1405600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