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访问中国的第二天说,欧洲对中国汽车开放,但提出“三不”条件,即不要倾销、不要生产过剩和不要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专家认为,西方经济大国高层接连访华,北京似安排一场大戏,而朔尔茨面临挑战。实际上,全球都在摸索“去风险”战略,防范和对抗中共是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朔尔茨访华明确要求“三不”
周一(15日),朔尔茨率德企高管抵达第二站上海访问,其中包括参访同济大学,并发表演讲。
路透社报导,朔尔茨在同济大学表示,在某个阶段,德国和欧洲也会进口中国汽车,但明确的是“必须有公平竞争”,换言之就是“不存在倾销,不生产过剩,不侵权”。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副教授孙国祥对大纪元表示,朔尔茨访华的第一个重点,当然就是北京是不是透过不公平竞争大量地出口所谓的太阳能光电板,还有电动新能源汽车。
孙国祥分析,德国在产业、特别是电动车产业面临冲击时,德中在进行一个很重要的沟通。德国最重要的还是要展现出德国跟欧洲在经济跟安全方面的核心利益。这些核心利益,他可能想要透过访华对习近平提出来。
实际上,德国在对华关系上内部有分歧。德国外长是绿党出身,对中共的立场强硬。而朔尔茨更关注德中之间的经贸关系。
孙国祥认为,“朔尔茨可能对中共的看法在某些情况过于天真,也就是说他没法完全理解目前中国的发展。”
“换言之,在跟北京打交道时,怎样能够说明德国不是盲目的不信任,而是合理的不信任,也就是根据中共既有的行为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德国对中国的交往中能不能确保局势稳定,其实这个朔尔茨都应该更清楚地理解。”
他说,“否则,整个德国的对华政策其实很难全面落实。”
专家:北京陷困境 安排一场外交大戏
周二(16日),朔尔茨预计与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及党魁习近平会谈,随后中德双边政府官员将参加“中德经济咨询委员会”会议。
3月底以来,上海、广东、辽宁等省级党政高层官员密集会见包括采埃孚集团、西门子股份公司、德科斯米尔集团在内的德国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朔尔茨此次访问促进中德地方经贸合作铺路。
而此前,另一个西方经济强国美国的财政部长耶伦访华4天,分别与李强等系列高官会谈;3月底,中共党魁习近平高调与美企CEO和学者见面,喊话“开放不会止步”。
孙国祥认为,“北京似乎正在安排一场大戏。也就是说西方的国家领导人进行频繁的春季访问。然后,预估李强马上也要去欧洲访问。”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战,对高新技术的一些防堵策略,牵动了整个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而德国长期以来在高科技发展上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国家。
对中共而言,台湾智库咨询委员吴瑟致对大纪元分析,北京正盘算如何缓解当前被科技封锁的外部形势,并希望可以透过与德国关系发展,来找出有利方案,或可以引进更多的技术来源。
此外,中国近期国内的经济跟市场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吴瑟致说,中共也知道必须要透过外资来帮助走出经济困顿,同时它也很清楚国际社会对它的质疑。
“所以北京如何能够促进跟其它国家的经济关系,但同时又必须解决各个对它的质疑,这对习近平来讲是一个难题。”
吴瑟致说,在这样的情势下,国际社会跟中共的关系其实也没有太多可以突破的机会或改善的机会。“我觉得中共在对外关系上其实是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
朔尔茨面临挑战:如何去风险?
朔尔茨此次访华,是去年7月德国出台了对中共“去风险”的政策及立场的《中国战略》文件后,首次率团访华,倍受关注。
吴瑟致说,在朔尔茨访华的行程当中,似乎试图在德中竞争合作关系中取得一定程度的平衡。尤其对准了目前国际形势,确实德国需要扮演一个西方阵营的杠杆角色,不仅对北京的态度,也涉及到地缘政治,德国该如何在欧亚大陆形势发展中找到对外的战略主轴。
《南德意志报》在一篇题为“在北京的平衡之术”(Balanceakt in Peking)的文章中说,两国之间急需讨论的话题,包括欧盟可能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德国企业在中国面对的不公平竞争环境,北京疯狂的数据收集行动,以及中共的倾销式出口等等。
而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文章说,德国怎样才能降低自己对中共这个制度竞争对手的依赖性,不易受到敲诈勒索,同时又不激怒北京,不妨碍德国企业在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开展辉煌的业务?要想找到这其中的平衡,简直是难上加难。
自去年秋季以来,欧盟委员会一直在对中国电动车是否接受过非法补贴展开调查。欧盟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电动车通常比欧盟制造的电动车便宜大约20%。
欧盟在完成反补贴调查之后,有可能会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德媒报导说,6月5日,欧盟将就此发布初期通告。
但是,在朔尔茨启程访华前夕,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明确表示,支持同中国开展对话,但不要采取相互对抗的立场。他们并认为,一旦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会带来极其负面的后果。
孙国祥说,当然德国的一些商业人士似乎想要透过德国政府的去风险对话战略,来找到一些能够持续在中国推动商机的空间。所以看到很多德国的商业人士也伴随德国总理访问中国。
不过,如何平衡欧中之间的贸易关系,孙国祥说,“特别是中国必须要用更公平的方式来进行双边贸易,应该都是我们未来持续关注的重点。”
德国去风险有进展 专家:全球摸索去风险战略 应对中共威胁在朔尔茨出访前,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发布调研报告说,在家具和汽车制造领域,德国企业降低对中国依赖度的努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德国之声援引该所调查显示,在工业和贸易领域仍然依赖中国原材料和商品的德国企业比例已经分别降低至不到40%。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家具制造和汽车制造业,这两个行业中依赖于来自中国的重要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企业比例分别降低了29个和17个百分点。
但是,德国化工产业不仅没有“去风险”,反而对中国更加依赖了——该领域46%的受访企业表示依赖于中国的供货,比2022年调查时还提高了5个百分点。报告最后说,对于许多德国企业来说,供应链条的多元化仍然是
《南德意志报》说,德国经济“去风险”的进程已经开始,但是行进缓慢,而且前方仍有诸多未知的挑战。
不只是德国,吴瑟致认为,“全球在去风险化的路线上出现一些冲击或是影响,但是我觉得某个程度上,全球在面对如何防范中共风险或是去风险化的战略上,依旧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没有那么确定,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去防范中共。”
他认为,这些都需要跟中共有些接触或是了解,及提出西方国家的立场,比如朔尔茨向北京提出他的立场,才会慢慢透过这些接触跟谈判过程中,确立可以采取的战略。
德国一些政界人士认为,德国应该采取行动,从中国抽身。基尔研究所最近研究显示,与北京的重大决裂将使德国经济萎缩约5%,与2008年金融危机或新冠(中共病毒)疫情后德国经历的经济衰退相当。换句话说,这将是残酷的,但不是致命的。基尔的舒拉里克说:“我们的国家有足够的弹性来应对这种极端的情况。”
吴瑟致表示,朔尔茨在这次访华中,当然有其国家利益的考量,也是展现出西方国家在对于中国议题、台海情势甚至中共威胁都有一定程度的关注跟认同。美国拜登政府所建立的多边形势发挥了一定作用。
“国际社会尤其是从欧洲地区的角度来看,如何去对抗中共,如何去防范中共可能对外胁迫这样的角度,我觉得会是一个在欧洲国家慢慢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不可回避的议题。”他说。
朔尔茨暗提台海 预计见习提俄乌战问题朔尔茨也谈到安全问题,他表示,“小国不应生活在对大国的恐惧之中”,且任何国家不应以武力改变边界。但并未明确点名中国。
朔尔茨说,“这些原则之一是我们不应该害怕我们的邻居”,“我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能这样。如果我们的邻居是一个高大、强壮、肌肉发达的人,那么我们总是想打个招呼,并确保他永远不会伤害我们。”
欧洲此前多次展现对台立场。今年2月,欧洲议会通过两报告强调台湾与中国互不隶属,表示关切中共升高台海紧张情势,并支持深化与台湾全面性伙伴关系。
孙国祥说,“德国的海军也会来参加印太的一些活动,所以对于东海、台湾海峡跟南海,似乎也是朔尔茨基本的立场,还可能会很明确地跟习近平谈到,这个德国对北京的立场。”
此外,路透社说,朔尔茨将于周二(16日)赴北京会见中共党魁习近平,将针对中国在俄乌战争期间对莫斯科的经济支持提出问题。
孙国祥认为,朔尔茨访华要锁定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议题,就是中共不能够透过任何方式支持俄罗斯,特别是在乌克兰战争上。这是欧洲在经济跟安全政策方面的利益,主要维持的第二个重点。
近年来,中共高层频繁与俄罗斯互动。俄罗斯总统普京被曝5月将前往中国去跟习近平见面,中俄之间的关系成为西方大国关注的焦点。
孙国祥认为,北京不能支持俄罗斯对邻国乌克兰发动的这个野蛮战争,其实是朔尔茨应该与习碰面时最重要的思考。他当然希望习能够明确表示,这个属于侵略战争,即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应该非常明确。
(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4/4/15/n14226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