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续恶化,中共刺激政策失败,经济下滑已经从下游制造业传导到上游制造业。 2024年中国成品油需求触顶,石化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三桶油”营收和利润均大幅下滑。无论是原油进口量、加工量,还是成品油销量和价格都全面开始由升转降。
产能过剩 中国原油加工量和进口量20年来首次下降
石油化工行业被概括为“一滴油到万物”,是以原油为起点,炼制各种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延申到下游的衣食住行用等各类消费品。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从下游制造业传导到上游制造业。
中共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55,342万吨,同比下降1.9%;规模以上原油加工量70,843万吨,同比下降1.6%。除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外,两项数据都是二十多年来首次下降。
同时炼油企业产能过剩严重。路透社日前引用全球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的数据称,2024年中国炼油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5.5%,远低于美国炼油企业90%以上的利用率。
彭博社近日援引隆众资讯(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石化商情网)的数据报导,中国“茶壶炼厂”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已经降至55%以下,为应对利润下滑,未来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率或延长停工检修时间。
“茶壶炼厂”源于国外的“茶壶”炼油厂(Teapot refinery),是西方媒体对中国一些小规模炼油厂的称谓,中国人称之为“地炼”或“地方炼油厂”。
根据国际经验,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1%~82%之间是衡量工业产能是否过剩的临界点,75%以下表明产能过剩严重,高于85%表示产能不足。
“三桶油”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
根据卓创资讯1月18日提供的数据,2024年中国炼化行业三类生产路线理论年均利润均大幅下跌。炼油-芳烃类,炼化一体化类,以及综合炼油的利润理论年均值分别为,327.54元/吨,173.92元/吨,-200.26元/吨,分别同比减少28.88%,19.68%和705%。利润理论年均值意指炼化企业每加工一吨原油能赚取的理论值,实际比这要低。
卓创资讯是一家塑化行业市场研究和数据服务提供商,2022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从“三桶油”2024年三季度业绩看,其营收和利润都在快速下滑。“三桶油”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简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或“中石化”)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本期营收7,904.1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9.8%,净利润85.44亿元,同比下降5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本期营收7,024.1亿元,同比下降12.4%,净利润439.1亿元,同比减少5.3%。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本期营收992.54亿元,同比下降13.5%,净利润369.28亿元,同比增长9%,但相较于第一季度净利润23.7%增幅仍下降了14.7%。
成品油市场量价齐跌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1月21日发布的《202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2024年石油表观消费量7.56亿吨,成品油消费总量3.9亿吨,同比下降1.7%,成品油消费由升转降。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孟鹏上月底告诉中共央媒《环球新财讯》,根据他的测算,2024年全国汽油的平均价格8,353元/吨,折合升价为6.19元/升,同比下跌3.21%。柴油平均价格7,221元/吨,折合升价为6.14元/升,同比下跌5.86%。
成品油需求触顶 行业迎来拐点
路透社1月20日报导指出,由于中国(中共)政府快速转向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限制了对燃料(Fuel)的需求,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快速提升,中国汽油需求不会有太大增长。此外,液化天然气卡车市占率快速提升以及建筑业的持续疲软,则打击了柴油需求。
英文单词Fuel的意思是汽车的燃料,通常指汽油、柴油等类型的燃料,和中文的成品油相对应。
根据中共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同比增加51.49%。
《中国石油报》2024年11月报导,新能源汽车和天然气重卡对汽柴油消费的替代量累计超过5,000万吨,较2023年同期扩大2,000万吨,替代率增至15%左右……到2030年和2035年,汽油、柴油消费量将较2023年分别下降25%和50%左右,只有航空煤油成为这期间唯一的增长点。
柴油从短期因素看,与其消费相关的货物运输、房地产、传统基建等行业景气度欠佳;从中期因素看,LNG(液化天然气)重卡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从长期因素看,第二产业增速放缓,拉低柴油消费强度。
路透社报导强调,即使中国经济在持续的刺激措施下开始恢复增长势头,而且也避免了美国川普(特朗普)政府预期征收的关税所造成的任何损害,情况可能仍然如此。
对于2025年而言,这意味着中国的炼油加工可能难以出现太大的增长,最有可能出现强劲增长的领域可能是石化产品,但这可能不足以抵消汽油和柴油的疲软需求。
《中国石油报》报导称,中国成品油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和“新老赛道”切换的转折性时刻。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1/21/n1441922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