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真之气,飘溢于太白诗中,成就了全方位的辉煌:音韵、句式、物象、意境、内涵,纵横开阖,异彩纷呈。复古中有创新,恢弘中见深情。
羁旅感怀、宫苑游春、山中对酌、寻道参禅,少年侠士行,海客随白鸥。“欲上青天揽明月”,“闲与仙人扫落花”,大气磅礴、飘逸出尘。奔放如江海的自由精神,以及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无人能及。
俯瞰天下
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李白于安陆闲居,写下骈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天与地,好似万物的客舍,而百代便是岁月的过客。浮生如梦,能有多少欢乐呢?
清初学者过珙认为,此篇二句是“天仙化人语”,另一位清代学者李扶九评曰:“尺幅中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短文之妙,无逾此篇。”
李白诗文,以气取胜。寥寥数语,即呈现开阔、宏大的景象,迸射吞吐山河、囊括一切的气量。天、地、江、河,每每在诗中流转、奔腾,与作者的激情交织,令文字具足动感和生机。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有评:“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无类。”
诗仙写景,往往以居高临下的视角俯瞰一切,似乎超然独立于高山大川之外,山、海、风、云、月,尽收眼底。
黄河的滔滔巨浪,恰似李白的凌云壮志,一发而不可收——“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此种笔法十分罕见,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荡气回肠,丝毫不觉突兀。
再看几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古风》其三十九)“长安一片月,万户口捣衣声。”(《子夜吴歌 》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南宋诗论家严羽评曰:“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沧浪诗话》)
《春夜宴桃李园图》,取材于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别名《春夜宴桃李园序》),清冷枚绘,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豪逸潇洒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之十二》)“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李白诗歌的巨大感染力,来源于其独特的人格力量:自信乐观、昂扬进取、百折不回、重义轻利。诗人在佛家和道家中修炼多年,因而彻悟人生。因此,李白一方面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能够欣然醉卧,超离世外。
严羽评说:“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沧浪诗话‧诗评》)
李白的诗文记载了其丰满、潇洒、坦荡的一生:从“莫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的少年才俊,到扶摇九万里的大鹏,再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欢欣振奋,直至“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南奔书怀》)的壮心不已,诗人惟愿“济苍生,安社稷”。
虽然壮志难酬,李白从不失热诚与风骨。面对劳苦中的黎民,他“心摧泪如雨”,“掩泪悲千古”(《丁都护歌》),而同时,他“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只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敢与天公比高,崇尚及时行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纵使际遇坎坷,他仍能从容以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
李白追求的是精神的永恒——“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他在纸上方寸间自如地跨越时空,抚今追昔,从未放弃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这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胸襟与浩然正气,奏响了盛唐的强音。
溶于自然
李白善于歌咏自然,以浪漫的笔触和奇特的想像描绘了山之秀美、江之壮阔。《日出行》里写道:“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大意为:我将与天地合而为一,与元气融为一体。)作者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对神州的山河倾注了满腔热恋。戴天山、峨眉山、嵩山、泰山、庐山、终南山、九华山、天台山、白兆山,长江、黄河、汉江、秋浦河等峰峦河流都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
望庐山瀑布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水汽在阳光的照射下蒸腾起紫色烟雾,激流直泻,宛如巨型珠帘。那是天上的银河落入人间吗?字字珠玑,朦胧的美吸引着历代看客,香炉峰和那道瀑布因此名闻天下。苏轼赞曰:“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戏徐凝瀑布诗》)
[日]狩野正信(1653–1718)绘《李白观瀑图》轴,绢本水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唐诗别裁》评注:“太白山水诗亦带仙气。”我们来看几篇范例。
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首句不同凡响:我有万古不坏的住宅,那便是嵩山之阳的玉女峰。作者构思新奇,一展豪气,竟然将山峰收为己有。后一句“挂”与“月”搭配,尽显精巧别致。此诗描写送别,却着墨于山中修行,最后写杨山人可能会骑着白龙前来迎接,更深化了全诗的俊逸脱俗。
《登太白峰》写道:“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作者登上太白山,太白星(喻指仙人)向他问候,要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诗人愿乘清风而去,在浮云间飞行。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独坐山中,李白找到了心灵的归属,于幽静中感受返璞归真的玄妙。这种心境在《山中问答》中也有同样的刻画:“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日本 相阿弥(1485–1525)绘《李白庐山观瀑图》轴,纸本水墨,美国旧金山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复古创新
李白诗歌题材广泛,内容包罗万象,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另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擅写多种体裁,在文学创作上主张复古,推崇建安文风,其《古风‧大雅久不作》云:“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明朝三位文史学家对李白诗歌的点评很有代表性: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云:“李太白宗风(国风)骚(离骚)及建安七子,其格极高,其变化若神龙之不可羁。”王世贞《艺苑卮言》曰:“五七言绝,太白神矣,七言歌行圣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李白写有大量乐府诗,最擅长七言歌行。他在实践中“将复古道”,大胆地突破程式,以古运律,一扫南朝以来的华靡文风,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推助了唐诗的创造性发展。他善于运用民歌语言,用典纯熟,并大量引用古代神话,为作品注入清新、生动的活力,确立了李诗的奇异性和独创性。
南宋诗论家严羽评曰:“太白诗法如李广。”确实,李诗之天马行空,浑然天成,好比李广之用兵莫测,看似无序,实则有章法可循。
饱满的情感,流淌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质朴简约,“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含蓄宛转,“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思乡情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灵动别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惊心动魄……
无声的词句描绘出都城、边塞、田园、庙宇、高山、流水,烘托出思乡、别离、求索、探奇的多彩画面,将读者带入千年之前的一番番倾情嗟叹。
皮日休在《七爱诗‧李翰林》中赞曰:“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
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等知名文人都深受李白诗歌的影响。英国大诗人T‧S‧艾略特认为艾兹拉‧庞德翻译李白的诗歌“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
结语
李白是落入凡间的谪仙、名动京城的天才,也是漂泊中的旅人。一支生花妙笔,绽放旷世才情与豪情。激昂的文字如大江奔腾,不见矫揉造作,亦无缠绵浮躁。儒家的济世、佛家的观空与道家的无为,都在其人生旅途上放射光彩。一个冠绝古今的风流人物,遨游于仙界和尘世之间,用诗歌写下了属于唐朝和中国的不朽传奇。(全文完)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0/2/21/n11885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