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莫扎特?
1825年一个初春的深夜,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座略显荒芜的大宅子里,二楼主人卧室中突然传出一阵声嘶力竭的狂呼:是我杀死了莫扎特,是我杀死了莫扎特!
然后“咣当”一声,什么东西重重地摔在了地板上。
仆人们一惊,立刻跑上楼去,用力撞开紧闭着的卧室大门,只见头发蓬乱的主人正在地板上翻滚呼号,手腕处鲜血淋淋!仆人们吓坏了,七手八脚把他抬上马车送去了教会医院。
第二天一早,一名奉召前来的神父走进教会医院的一间单人病房。借着昏暗的光线,看见一名老者正安安静静的坐在椅子上。
神父走到他对面坐了下来。看着这个一头稀疏的白发,面容苍苍的老人,刚要张口说话,老人突然阻止了他:嘘!然后,起身走到屋角的一架老式钢琴前坐定。老人回身看了一眼神父,张口说了第一句话:认真听听这首曲子。说罢,就自顾自的弹了起来。
琴声悠扬,是一首旋律明快、蛮动听的曲子。
一曲弹罢,老人的嘴角还挂着陶醉的微笑。他转过头来带着期待的眼神问道:这首,你听过嘛?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神父犹豫了一下,尴尬的摇了摇头说:哦,恕我无礼,我对音乐真的不很擅长,这首曲子我没听过!
闻听此言,老人立刻显出一副非常失望的表情:什么?没听过?这可是我当年非常红的一首曲子啊!音乐会上坐满了人,听我演奏这首曲子!
神父不好意思地撇了撇嘴。
老人又说道:嗯,你再听听这首。然后又弹了一首曲子。
曲罢,老人期待的转过身来,用问询的目光看着神父?
神父使劲地想了想,然后有点尴尬的搓了搓手说:哎呀,真抱歉,我对音乐真的不擅长!这首……我也没听过。
老人失望地叹了口气:这可是我当年最得意的一首作品,维也纳几乎人人都听过!唉!
突然,老人眼睛一亮,说:你再听听这首。
神父如坐针毡!无奈,面对固执的老人,他只好继续陪着十二分的耐心和同情。这时候,老人开始弹琴了。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sik)又称《第13号小夜曲》”编号K.525。
一听到这段旋律,神父一下子兴奋了,立刻跟着琴声一起哼了起来!
老人弹完这段旋律,停下来笑着看向神父。神父兴奋地说道:哦哦哦,天哪,这个我知道,这个我知道!哦,原来这首曲子是您写的?太了不起了!
笑容渐渐凝固在老人的脸上,他的眼神一下子变得有些迷离,然后喃喃自语般的说道:不,这不是我写的,是莫扎特!
刚才那首曲子想必大家都听过,是莫扎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莫扎特一共写过十三首小夜曲,这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首。所谓小夜曲,就相当于今天的情歌。
刚才这位老人,叫做萨里耶利(Antonio Salieri),曾经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首席宫廷乐师。
他为什么会大喊“我杀了莫扎特”呢?因为,正是在他担任宫廷乐师的那段时间,和莫扎特这个天才有过一段复杂的交集。这段故事,我待会再讲。那么现在,既然莫扎特已经出场,我就先来说说这位天才。
莫扎特--罕见的古典音乐旷世天才
莫扎特这个名字,已经成了音乐天才的定义和标杆。谁要是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就会被誉“哪哪哪的莫扎特”。门德尔松小时候就被称为德国莫扎特,圣桑小时候就被称为法国莫扎特。我小时候,都不知道莫扎特!
毫无疑问,在古典音乐方面莫扎特是一个罕见的旷世天才。他四岁写了第一首乐曲,七岁写成了第一部交响曲!七岁啊!我到上了大学才知道啥叫交响乐!人家七岁就写了一部交响曲!然后十一岁写成了第一部协奏曲,十二岁完成了第一部歌剧作品!十二岁,小学刚毕业,人家就写了一部歌剧!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一部歌剧,都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情了!这不是天才啥是天才? !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另一位大师:“乐圣”贝多芬,直到29岁才写出了第一部像样的作品。你就可见莫扎特有多厉害!
关于他的天才还有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莫扎特的爸爸利奥波德‧莫扎特,是萨尔斯堡的一名宫廷乐师。从小,莫扎特就经常听爸爸和同事在家里演奏乐曲。在他五岁那年,注意,是五岁啊!有一天,父亲和几个乐师一起在家里准备排练一个四重奏。有一部挺好看的日剧就叫《四重奏》。这个四重奏呢,就是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一把大提!老莫扎特呢,拉的是第二小提琴的位置。
当四个人架好乐谱正准备演奏的时候,小莫扎特闯了进来,看着四个大人,他提出了一个要求:爸爸,让我来拉第二小提琴的位置吧。
什么?老莫愣住了。为啥呢?第一,小莫从来没学过拉小提琴,才五岁,还没开始教他呢。第二,这首曲子他们之前就排演过一次,他们几个大人还都不熟呢。你一个小孩就要来拉,这不是捣乱吗!
爸爸有点生气的说:你一次都没学过,怎么能拉呢?快出去吧,别捣乱。
小莫却扬著个脑袋,不服气地说:爸爸,拉第二小提琴不用学也行的!
爸爸这下真的很有点生气了!啥意思,你瞧不起你爸是吧?不用学就会,那我是干嘛吃的? 爸爸严厉地看着他:沃尔夫冈!莫扎特的全名叫做: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他爸爸就叫他沃尔夫冈。沃尔夫冈,我们要赶紧排练了,你赶紧给我出去。
但这次小莫扎特没有听从爸爸的话,哭着闹着就是要拉,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同事们就劝老莫,那就让孩子拉一下吧,反正他也不会,闹一会没意思也就走了嘛。爸爸气得够呛又无奈,只好把小莫扎特抱到椅子上。小莫扎特开心的对着乐谱,有模有样地架著小提琴。几个大人都等著看看这个小家伙会怎么出丑呢。
结果,当小莫扎特的琴声传出之后,所有人大吃一惊。不但琴声平稳,而且节奏完全正确,和其他三人的配合简直天衣无缝,就好像他们四人已经排练了多时一样!这个五岁的小家伙竟然就把第二小提的部分完整地拉下来了,而且,拉得非常漂亮!
爸爸在一旁惊呆了,这孩子只是在旁边看自己拉过琴而已,从来没教过他,从来没有!听着悠扬的旋律从小莫扎特的手中缓缓流出,禁不住泪流满面!一曲奏罢,老莫一把抱住小莫扎特,喃喃说道:天啊天啊,这是上帝的神迹啊!这都已经不是天才了,这就是掌管音乐的天使直接下凡了!
老莫扎特带小莫扎特世界巡演
众所周知,莫扎特的爸爸老莫扎特,是世界上最早搞起巡回演出的人!从1762年莫扎特6岁开始,一直到1773年莫扎特17岁,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莫扎特父子基本都是在路上的!他们不断地出入欧洲的各大宫廷,不断地收到各国贵族、高级主教的邀约。他们的足迹几乎走遍了整个欧洲,其中最漫长的一次巡演历时长达三年半。就那时候的旅行条件而言,这些巡演的艰辛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当然了,由此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美名也传遍了整个欧洲!在巡演中有几件事一直被后世的人们津津乐道。
一次,七岁的莫扎特应邀前往维也纳,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演出。小莫扎特精彩的表演令皇帝陛下一家极为高兴。特蕾莎女王更是开心,特别让小女儿玛丽去给小莫扎特献花。看着和自己同岁的美丽的小公主,顽皮的小莫扎特忍不住亲了一下玛丽红扑扑的小脸蛋!玛丽羞红了脸,跑了回去。大人们看着这一幕无不哈哈大笑!
然后,特蕾莎女王把莫扎特叫到近前,问他:你有什么心愿就说吧,我一定尽力满足你!
小莫扎特左右四顾的看了看,然后指著小玛丽顽皮又天真地说道:那将来我要娶她为妻!
哈哈哈哈!大人们笑作一团!小玛丽也害羞地笑了起来。
这位小公主的全名叫做: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后来嫁为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并不幸在法国大革命后和夫君双双上了断头台,成为后世著名的“断头王后”。
她的同乡、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以她为原型的小说《断头王后》的一开篇,就这样写道:“那时候,她还太年轻,不知道生命中所有的馈赠,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段话,也成了玛丽悲剧命运最好的注脚!
莫扎特的巡演还在继续!还有一件事也被传为一时之神话!对,很神奇!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这幅遗腹肖像是在莫扎特去世很久之后,于1819由芭芭拉‧卡夫特(Barbara Kraft)绘制的。(公有领域)
受教皇邀请来到意大利
那一年,莫扎特刚满14岁,这次他们应教皇的邀请来到了意大利。教皇很喜欢这位音乐神童。
哎,14岁了,不能再是“童”了,应该是天才少年了!于是特许他们可以出席当晚在西斯廷礼拜堂举行的祈祷仪式。在祈祷仪式上,教皇特许他们聆听由教廷唱诗班合唱的现场版《圣咏》,这是一种极高规格的礼遇。
因为那时候既没有唱片也没有MP3,所以经典唱段只能亲临现场去听。而梵蒂冈的这首名为《求主垂怜》(Miserere mei)的圣咏,是一首极为出名的合唱曲目,也是梵蒂冈最精彩的保留曲目。是一位名为格雷戈里奥(Gregorio Allegri)的精通音律的教士,以《圣经‧旧约》上帝创世记为主题所谱写的。
整首乐曲全部使用人声,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全曲分为五个声部,由两个合唱队演唱。再加上四位独唱,一共九个声部。这九个声部此起彼伏,交织错落。在宽阔深厚的背景和声中,又不时地出现飘逸的高音,并渐次升高,直升到一个极高的High C音!就好像一片圣洁的亮光,由平静的海面升起一直升入云端,直入天堂,并带着我们的心灵一起进入天国之门。
这九个互相交错的声部各守其位,严格遵从精确对位的原则,整体效果完美而和谐。虽然有独唱的高音,却绝不使人觉得有某一声部格外突出。到乐曲最后部分,九个声部合而为一,达到圆满纯净的统一。
后世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在听过这首乐曲后赞叹道:这完全不像是人声,而像是天使的声音,是任何其它地方都不可能听到的美妙的声音。
所以,这首曲目一直是教廷极为骄傲的保留曲目,而且,不允许任何人将曲谱外传!但是,14岁的莫扎特听完了一遍之后,回到寓所竟然就凭著记忆将整首乐曲谱写了出来!
第二天,在觐见教皇的时候,莫扎特献上了这份乐谱。教皇一见大吃一惊,问他是谁竟敢泄露教廷的秘密!莫扎特说,没有人啊。昨天我听完以后就记住了,回去就写下来了!教皇惊住了!我的天,这么复杂的乐曲听了一遍就记住了!音乐神童,果然名不虚传啊!
当然了,因为是教廷的机密,所以莫扎特的这份手稿就没有流传出来。后来,莫扎特自己也写过一首《求主垂怜》的咏叹调,其中就明显带有梵蒂冈这首圣咏的影子!
到奥地利 为约瑟夫二世宫廷服务
1773年,17岁的莫扎特终于不需要再无休止的旅行了。他先是受雇于萨尔斯堡亲王——大主教柯罗雷多。但和这位生性严苛的主教相处得实在是很不愉快,再加上微薄的工资,最终,莫扎特决定离开家乡萨尔斯堡,前往奥地利寻求发展。于是,24岁的青年莫扎特来到了维也纳,成了一名独立音乐家。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成了一个“维漂”!
当然了,凭借“莫扎特”的大名,很快他就成了当地权贵排队邀约的座上宾!而且,很快皇帝约瑟夫二世就知道了这位天才已经驾临维也纳了。于是,莫扎特最盼望的事情发生了,皇帝向他发出了邀请!
皇帝约瑟夫二世,也是一个对艺术充满神往的文艺中年!为了迎接天才的大驾光临,皇帝命令宫廷首席乐师萨里耶利专门写了一首迎宾曲。哎,还记得这个萨里耶利吧?对的,他们俩很快就要打交道了!迎宾曲写好后,皇帝陛下练了好久,打算在见到莫扎特的时候亲自弹给他听!你瞧,这皇帝还真是拿莫扎特当回事啊!
见面那天,皇帝率领文武百官,盛装等在皇宫里。莫扎特走了进来,据记载,这位天才个头不高,身材纤瘦,面色苍白,整齐的白色假发下面是一双大且炯炯有神的眼睛。因为小时候患过天花,所以他脸上有一些麻点儿。
莫扎特很喜欢戴假发,他在大多数正式场合几乎都戴着白色的假发。据萨尔茨堡莫扎特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说呢,在流传下来的莫扎特的14幅肖像画中,只有一幅没有戴假发。他也喜欢穿着优雅华贵的衣服,整体仪态还是很艺术家的!
见礼完毕,皇帝陛下告诉他,自己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迎宾曲,现在就要演奏给他听!
陛下弹琴的水平嘛,一般!不过,皇帝亲自给弹琴,那是多大的面子啊!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莫扎特也高兴地表达感激,然后走到钢琴前坐下,对皇帝说:陛下,刚才这首曲子有几个小地方如果稍微改动一下,会更好听,我弹给您听听哈。
说着,就把皇帝陛下练了好几天的曲子弹了出来!皇帝和群臣以及作曲家萨里耶利,都感到了不小的震惊!只听了一遍,不但记住了,而且还立刻就能对乐曲做了几处相当高明的修改!莫扎特的音乐才华,给皇帝陛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得到了为宫廷服务的机会,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和萨里耶利有了一段密切的交集。
与所有作曲家不一样 竖着写交响乐谱
有一次,萨里耶利去找莫扎特,小莫正在创作。萨里耶利看到桌上放着一张写好的乐谱,就问他:哦,这是你誊写好的新曲子啊?
小莫一边低头写着谱子,一边回答到:嗯,那些是刚写完的初稿,还没誊写呢。
萨里耶利一惊!为啥?一般作曲家写初稿的时候,总会涂涂改改嘛,这里改写一下,那里划掉重写一段。所以,整个初稿看上去都是乱糟糟、脏兮兮的。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写作文,那个初稿是不是就是这样,涂涂改改,乱糟糟的满篇。等都写好了,改好了,觉得满意了,再整整齐齐的誊抄到另外的纸上。
可是,当萨里耶利看到小莫的这些乐谱初稿的时候,整个纸面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没有一处修改的痕迹。注意:没有一处!整个纸面就跟最后的誊写稿一样!
萨里耶利难以置信的又追问了一句:这些,是你的初稿? !
小莫依旧低着头奋笔疾书,头也不抬的答道:嗯,刚写的,小心点,墨水还没干呢!
天哪!他写曲子竟然都不需要改!也就意味着,在写之前,一首完整的曲子已经在他的脑海里了,他要做的只不过是把脑子里的音乐记下来就好了,所以有人说莫扎特是上帝的抄谱员!他写曲子,浑然天成,一气而就,他的总谱手稿,就跟最终的完成稿一样!
萨里耶利伸出手指轻轻的触碰了一下纸上的一个音符,果然,墨迹还没干透!
天哪,这也太吓人了!然后,他凝神望向正在写曲子的小莫,结果看到了更吓人的一幕!
他正在写的是一首交响乐。大家应该都见过交响乐团的演出,有很多不同的乐器,还分成不同声部。作曲家在写总谱的时候,基本都是先写一种乐器的旋律音符,再写另一种乐器的。比如说,先写一段旋律中,小提琴部分的演奏音符,然后再写同一段旋律中小号的部分,然后是大提琴部分,然后是长号、圆号什么的,以此类推,对吧?
但是,莫扎特是怎么写的呢?他居然是竖着写的!就是,在这一刻,当小提琴拉“Dao”的时候,小号吹“Sao”,中提拉“米”,长号吹“Xi”,竖琴要弹“La”!也就是说,他仿佛已经听见了乐队正在演奏这首作品,同一时间,他清清楚楚地听见了所有乐器发出的每一个音符。于是,他就竖着,把乐队所有乐器同时要演奏什么音如实地记录了下来!
他就仿佛是一架扫描仪,清晰地记录著出现在他脑海里那些美妙的音符。手都停不住,那些美妙的音乐就好像山顶的激流一般,从他的笔尖汩汩不停地朝外流啊流啊,流个不停!他都不能停手地赶紧用纸笔把这些乐思接住!
把萨里耶利整个看呆了!更要命的是,他再仔细看着莫扎特不假思索、一刻不停写下来的旋律,竟然是那么的优美、流畅、婉转!节奏明快,情感细腻,旋律优美,程式复杂,对位精确,音律和谐!
天哪!上帝啊!不公平啊,这不公平啊!萨里耶利在心里震撼地喊到:他简直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啊!
最后一首安魂曲 莫扎特死因不明
众所周知,莫扎特英年早逝,不满36岁就回到了天上。关于就在他临终前还在创作的那首著名的安魂曲,有一个神秘的故事!而且故事还牵扯到了那位萨里耶利!
话说这年刚刚入秋,莫扎特就病倒了!卧床休息了几天后稍微缓和了一点精神。这一天入夜之后,细雨伴随着大风更显得秋意萧索。早早就睡下了的莫扎特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披衣下楼,借着门廊昏暗的灯光开门一看,莫扎特不由得一惊。只见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瘦高男子站在门口,整个脸隐在斗篷的帽子里,根本看不清面容,整个人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诡异!
神秘来客用沙哑的嗓音问道:莫扎特先生,我家主人想请你写一首安魂曲,可以吗?
莫扎特咳嗽著摆摆手,说:我病了,没办法工作了!
来者却不由分说地递过来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子,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这首安魂曲只有你能写,而且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这是一半的酬金,写完后支付另一半!
不知道是因为被这一大袋子酬金打动了,还是被来者神秘而强硬的气场打动了,莫扎特接下了作曲的任务。
更神奇的是,他的病也好像立刻缓和了许多,竟然可以伏案疾书了!就这样,仿佛是受到了命运的驱使,莫扎特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夜以继日的创作这首被后世誉为“四大安魂曲”的《安魂曲》!
绯红的脸颊,燃烧着生命最后的热量!在那架老式钢琴旁,莫扎特奋力地写着,弹著,构思著,创作著!其实,这时候旁人都看得出来,这位音乐天才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
妻子康斯坦茨心疼地看着他,哄孩子睡了之后,悄悄走到他身旁,慈爱地捋着他乱蓬蓬的头发,轻声说道:亲爱的,休息一会吧!今天天气多好,陪我到林子里走走吧!
莫扎特抬头看着心爱的妻子,他实在不愿拒绝还能和她在一起的时光!他心里很清楚,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两人牵着手,默默地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渐渐的,莫扎特开始谈论起死亡来了。他告诉妻子,那天晚上来找他让他写《安魂曲》的那个人就是死神!他知道,这首《安魂曲》其实是为他自己写的!妻子哭了,求他不要说了,莫扎特也流下了眼泪,继续说道:我肯定是活不长了,我已经接受死神的邀请,我就快要结束这痛苦的生命了!
1791年12月,一个明媚冬日的中午,这位音乐天使安详地合上了双眼,享年35岁。
由于莫扎特最终的死因不明,于是后世作家们就展开了天马行空般的想像!就是这些想像,牵扯到了萨里耶利。后世有传记作家就留下了这样的文字:说那晚雇人打扮得像个死神来找莫扎特并请他谱写《安魂曲》的人就是萨里耶利!他知道莫扎特病了,便用这个办法,最终害死了莫扎特!
甚至还有传闻说,莫扎特就是被萨里耶利雇人下毒毒死的!这个传闻在当时竟然流传甚广,导致萨里耶利深受谣言所困,以至于他晚年精神崩溃。我今天一开篇的那一段,就是传记中记载的故事!
莫扎特生活窘迫 创作音乐却充满快乐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讲的就是莫扎特和萨里耶利的故事,名字就叫《莫扎特传》。该片获得了1984年的奥斯卡奖,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尤其是片中随时出现的莫扎特名曲,以及维也纳的风光,非常赏心悦目!
当然了,电影故事也做了改编,把萨里耶利写成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其实,真实的萨里耶利并不是这样的人!
在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惊人的六百多部作品,其中很多都是流传后世、妇孺皆知的经典。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小夜曲以及歌剧。这些都成了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的音乐总体呈现出典雅、甜美的气质。
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最伟大音乐家,其短暂的一生并不顺遂。虽然拥有旷世奇才,但却常常陷入手头吃紧的窘迫。甚至到他去世后还欠著几千块法郎呢!但他的音乐却听不出丝毫的痛苦,反之,莫扎特的音乐充满了天真纯粹的快乐,那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极为明亮单纯干净美妙的快乐!就彷佛是来自天国般的纯净、简单、快乐!
所以有人这么形容:在天堂里,天使们为上帝演奏巴赫,而天使们自己则演奏莫扎特!
作为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一定是带着快乐下凡的天使!
好了,今天的这集番外篇到这里就结束了!我的耳畔依然回响着那段快乐的旋律!
好了,祝大家周末愉快! “大话西油”,咱们下次见!
支持光宇:https://donorbox.org/funnynewsjiang
订阅YouTube视频: https://bit.ly/Mrfunnynews
加入节目Telegram:https://t.me/MrFunnyNews
《大话西油》制作组
新唐人 / 原文网址:https://www.ntdtv.com/gb/2021/04/04/a10308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