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英雄豪杰何在?兴平、建安年间,曹魏政权走过艰难的草创期,魏武曹操坐拥兖州、豫州,仍然为纷乱割据的江山而忧劳。某一天,曹营大帐中,一百多名高大魁梧的壮士突然出现在曹操面前,请求投入军中效力。这群人,个个腰悬宝剑,一看就是铁骨铮铮、义气凛然的剑客侠士。曹操甚感欣慰,打量为首那人,更是喜出望外:
眼前的壮汉,身长八尺有余,腰粗十围,阔眉虎目,雄毅非常,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神兵神将一般。还有那一口熟悉的谯县话,通过雄浑顿挫的声音传到耳里,让曹操油然生出一股温暖的亲切感。这位壮士,莫非便是许褚,那个勇力和智计闻名淮、汝、陈、梁,令盗贼闻风丧胆的神勇大力士?
“这是我身边的樊哙啊!”曹操畅怀大笑。这时他正在淮河、汝水一带拓展宏图,正是用人之际。许褚和他的同伴,无异于上天送来的一份大礼,正是曹操日夜渴求的能人异士。
飞石拖牛 智退贼众
许褚,字仲康,和曹操是同乡。古人非常看重亲族和同乡关系,所以曹操和许褚第一次见面,就天然形成了亲密的君臣关系。当然,许褚的实力才是曹操最看重的。他生逢乱世,加上天生身材高、力气大,早年练就一身精湛武艺。不过,许褚不是莽汉,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决策力,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护乡亲和宗族,也让自己侠名远播。
魏武帝曹操画像(公有领域)
那时,天下有很多烧杀抢掠的贼匪,普通百姓只能背井离乡、四散逃命。谯县的情况则大不相同。许褚大概出身谯县的大户,主动承担起守卫家园的重任。他召集家乡的少年和亲族共几千户,共同修筑起坚壁堡垒,以抵御贼兵入侵。汝南葛陂的一伙强盗,有一万余众,就盯上了这座许家堡,展开猛烈的攻势。许褚就在堡内指挥族人应战。
毕竟敌众我寡,力量相差太过悬殊,许褚这边,弓箭快用完了,粮食也快吃完了,大家连续奋战,也到了筋疲力尽的边缘。而堡外的强盗,靠着人海战术,不断补充兵力和器械,攻势越来越强。许褚知道,这样苦战下去不是办法,必须要想条计策,震慑住强盗,让他们不战而退。
他先让堡中人,无论男女都行动起来,收集大石块,摆在堡垒四周。布置完毕后,许褚登上墙头瞭望,恰好遇到强盗们的又一轮进攻。只见他双目圆睁,抄起一枚石块,也未看清如何动作,石块蓦地飞掷出去,击中一名强盗。那人立刻鲜血四溅,倒地不起。紧接着,许褚的手臂一挥一扬,“嗖嗖”之声破空而出,又有多枚石块自他手中飞出。飞石所到之处,有着炮弹爆炸一般的威力,一干贼众不是筋断骨折,就是流血毙命,侥幸没被伤到的也是抱头逃窜,好不狼狈。
许褚亮的这手飞石绝技,例无虚发,成功瓦解了强盗觊觎许家堡的斗志。来势汹汹的贼众,此时哀叫、求饶之声不绝,他们或许在想,里面该不会住着一个神仙吧?许褚见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高声喝道:想活命的就休战吧,我们用牛跟你们换几袋粮食如何?强盗们巴不得快点讲和,早点远离这个高大的壮汉,就同意了许褚的条件。
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牛认旧主,在交易的过程中,刚被牵到强盗手里,就撒开四蹄往回奔跑。许褚怎么会让强盗做“赔本”的生意,于是昂首出堡,走到牛的身边,二话不说用力攥住牛尾,就往反方向拖拽。这头牛少说也有几百斤,却再不能行进,硬生生被许褚一步一步拖到强盗面前。
那群强盗看着高大的许褚,像是一个巨大的阴影遮住了头顶的日光,在向他们逼近。每一个脚步声,更像有撼天动地的气势。他们彻底被折服了,有这么一个大力神镇守许家堡,他们哪里还有什么胜算?所以许褚刚到跟前,强盗们吓得拔腿就跑,什么牛啊、粮食啊早就抛在脑后。从此,许褚的名号就在江湖上传开了,再也没人敢打许家的主意。
许褚这一仗,虽说是一场普通的保卫战,却展示出他有责任、有担当,并且智勇双全、临危不乱的特质。这些优秀的品质,也是他成功护卫曹操的重要基础。
贴身保镖 超强预感
在许褚投奔的第一天,曹操就任命他做都尉,也就是亲卫队的副长官。曹操把许褚比作楚汉时代的樊哙,是寄予无限厚望的。因为樊哙最为人称道的,正是鸿门宴中全力营救刘邦的英勇事迹,以及饮酒啖肉的豪荡风采。这时,典韦如果还在世,应是亲卫队的长官。相比较而言,典韦好酒食的豪爽性格,更接近于樊哙的形象。或许在那时,曹操就认定许褚能像典韦那样尽忠职守、护卫自己。《三国志》的评赞也将二人并举:“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三国志图像》之“曹操官渡破袁绍”(公有领域)
宛城大战到来之前,大概有那么一段短暂的时光,典韦、许褚两位壮士相互配合,一左一右守护在曹操身旁。而在典韦过世后,许褚就成了护卫曹操的第一人。有典韦珠玉在前,许褚作为贴身护卫,依然有闪光之处,而且在智谋方面,似乎更胜一筹。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决战于官渡,因兵力较弱,曹操仗打得非常辛苦,甚至一度打算还军许都稍事休整。这时,曹营内部有了人心浮动,有些军士不想着为主上分忧,反而提前为自己找出路。
卫队中有个叫徐他的人,心生歹念,勾结了几个同伙,密谋刺杀曹操,转投袁绍。大家商议后一致认为,只有许褚是整个行动中最大的障碍。拥有巨无霸的身材和天生神力,许褚本身就是一座铜墙铁壁;他值班时,总是寸步不离地跟着曹操,根本不给他人一丝一毫的可乘之机。徐他等人便约定,待许褚休假,便是行动之时。
终于等到许褚放假那天,徐他等人确认他本人已经离开曹操大帐,趁着四下无人,便揣着凶器潜入。帐内有个高大的身影,在昏暗的光线下很是模糊,刺客们小心翼翼走上前,准备拔刀行刺。到了跟前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身影比曹操壮硕许多,哪是奉天子的曹司空,分明是飞石拖牛的许仲康!这人难道练了分身术吗?
许褚见徐他一干人鬼鬼祟祟进了曹操大帐,看到自己又吓得脸色惨白、两腿颤栗,仿佛掉了三魂七魄。不必审问就知道群人必是意图不轨谋害曹操。许褚立即抽出兵刃,将这些人击杀。许褚为何现身大帐?原来,他回到自己住处后,突然心神不宁,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样。就像是山林中最敏感的动物,能够提前嗅到危险的气息,许褚身为习武之人,素来机警,也有着超越常人的第六感。他既有不好的预感,旋即返回大帐查探,正好将徐他等人拿下。
经过这次有惊无险的行刺事件,曹操对许褚更为信任、倚重,从此两人出入同行形影不离。有的人更倾向于把许褚的救驾行动解读为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许褚早就在军中查出谋反迹象,以休假的名义诱使刺客主动出手,再将其制服。如此一箭双雕,既能化解危机,又能震慑其他潜在的敌人。无论是天生的警觉,还是周密的计策,都表明许褚不愧是继典韦之后的第一保镖。
潼关救主 吓退马超
虽说许褚的主要职责是保护曹操的安全,他一旦跟着曹操走上战场,展现出的战斗能力同样是惊人的。随曹操征讨张绣时,许褚奋力冲杀在前,带领将士杀敌万余,升为校尉。随曹操攻邺城,许褚力战有功,得赐关内侯。曹营军士,对许褚力战如虎、护主如痴的性情,又敬又爱,给他起了“虎痴”这一名号。
《三国志图像》之“马孟起渭桥大战”(公有领域)
还有当年随许褚一同归附的百名剑客,曹操将他们编为“虎士”作为许褚亲军。打仗前,曹操在同一天将虎士们拜为将领,让他们跟着首领一同杀敌立功。不独许褚,这些剑侠皆是都尉、校尉之职,封侯者亦有数十人之多。可以想像,这一百多人的战团打仗时,摆开无懈可击的阵势,施展精妙绝伦的剑法,真是虎痴加虎士,虎虎生威,天下无敌。金甲之光、霜剑之影,交相辉映,一定是战场上最壮观绚丽的一幕。
光阴流转,到了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进图关中,与韩遂、马超率领的十万盟军会战潼关。其中割据凉州的马超,是盟军中的核心人物。他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年轻悍将。民间传说他是文殊菩萨坐下狻猊转世,勇力非凡;又是一代武学宗师,身怀“出手法”剑术、西凉掌等绝技。许褚遇到马超,既是一场虎与狮的厮杀,也是两大顶级高手的对决。
八月的一天,曹军从潼关北渡黄河,曹操尽显英雄豪胆,命大军先行,自己则带着许褚和一百虎士留在南岸断后。就在曹操带领最后一批大军渡河时,马超带着一万多人突然出现。敌军的马快,箭更快,片刻间大军袭来,流矢已擦身而过。许褚见状,立刻禀告曹操:“大军已经渡河,应该速速撤离!”说着就扶曹操上了一条小船。
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敌军在岸上飞箭如雨,人在船上无处藏身,船工又中箭身亡,无人摆渡。许褚不知何时预备了一副马鞍,左手举着遮护曹操,右手持蒿撑船,就这样一边当保镖,一边当船夫,护卫着曹操向彼岸行进。所幸,那副马鞍成了最坚实的盾牌,保护曹操毫发无伤。许褚更是临危不乱,独奋神威,成就了三国历史中一个惊心动魄的著名场面。
《三国志》说,如果那一天没有许褚在身边,曹操就有生命危险了。对岸的曹军看到前方战火纷飞、乱箭纷飞,个个惶恐不安,以为曹操凶多吉少。当看到许褚全力保护曹操渡河上岸后,他们心中悲喜交集,忍不住掩面垂泪。曹操却爽朗大笑着说:“今天差点就被马超小儿给困住了!”
这便是一代雄主的风度和胆识,即使是狼狈逃命,依然谈笑自若,帝心不动。不过曹操也是真的大感快慰,毕竟自典韦去后,他心中总是有个缺憾,许褚的到来不仅弥补了这份缺憾,还给了他更多惊喜。这个忠厚内敛的汉子,不同于典韦的外放洒脱,但是他们一样的武功卓绝、一样的侠肝义胆、一样的忠心护主。
之后,曹操相约韩遂、马超单独会面。双方皆无军队扈从,曹操就只带了许褚一人赴约。马超自负武功,准备在会谈期间偷袭曹操,但是许褚威名传扬海内,唯一忌惮的便是此人随行。于是,他问曹操:“曹公身边的虎侯,现今在何处?”曹操便指著身后的壮汉,微笑不语。只见许褚一双虎目紧紧盯着马超,精光四射,似有满腔怒火喷涌而出。
马超一接上许褚的目光,所有的心机和谋算就在瞬息间灰飞烟灭。直到会面结束,马超都不敢出手——许褚又救了曹操一次。原来高手之间的较量,不需要一招一式的有形动作,通过一个眼神,胜负高下已分明。
奉公守法 善始善终
潼关之战中,许褚杀敌有功,被曹操升为“武卫中郎将”。武卫,也就是以武力护卫,这是曹操纪念许褚功劳而特设的称谓。而许褚“虎痴”的名号,经由马超之问更为响亮,世人甚至以为虎痴即是许褚本名。虎痴岂是真的痴傻,许褚的高明之处不仅仅体现在战场御敌、危难救主方面,他在朝中更是少言寡语,谨慎奉法,恪守为人臣子的本分,赢得曹操君臣对他的敬重和信任。
《三国志图像》之“许褚大战马孟起”(公有领域)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氏大将曹仁从外地赶到洛阳,朝谒已是魏王的曹操。在宫殿外,曹仁见到值班的许褚,便邀请他到旁边的偏室叙旧。许褚不假辞色,只说了一句“魏王就要出来了”,转身走进了大殿,独留曹仁一人在殿外尴尬不已。有人埋怨许褚,曹将军是魏王堂弟,那是宗室重臣,他屈尊找你聊天,为何要推辞。一向少言的许褚耐心解释:“曹仁虽是近亲重臣,本质上还是外面的藩臣。我是魏王侍卫,属于内臣,内外私交是大忌。我们有什么话不能当众说,一定要私下谈论呢?”
这件事传开后,许褚铁面无私、奉公守法的品性更加深入人心,曹操升任他为中坚将军,越发看重、厚待于他。其实,许褚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声和官位。他本是一个守卫一方的江湖侠士,因为身在乱世,便走出家乡随曹操闯荡天下,这样才能平息干戈,守护天下百姓。他遇到的,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又真心欣赏他、看重他的君主,他便竭尽所能去回报。该做的,他用尽全部精力做到最好;不该做的,也绝不越雷池一步。这是一个侠者的自制力,也是做臣子的最基本的道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走完了他气壮山河、轰轰烈烈的一生。而许褚,是陪伴他走到人生终点的其中一人。在历史的回眸中,这位沉稳低调的汉子,大约已是中年人的他第一次“失态”了。因为曹操的崩逝,他痛哭流涕,直至口吐鲜血。君臣形影不离二十年,他们是君臣、是同乡,更是生死之交,他们人生轨迹的重合部分,有着比其他人更为浓厚的情感。
许褚跟着曹操,闯过最危险的地方,征服过最强悍的敌人。惊叹他三分天下的江山画卷,感佩他横槊赋诗的逸兴高情。看他承受来自各方的明枪暗箭,依然报以从容笑语的荡荡胸怀;看他拥有人臣至尊的富贵荣华,依然怀着周公吐哺的拳拳心意;看他弥留之际,还想着丧葬从简,还想着如何安置婢妾这些细琐之事。这样一位君主,如何不令人沉痛悼念?他记得,曹操曾为了一个护卫,多次痛哭流泪,那么他许褚,也用同样的方式来为主公祭奠吧。
曹公已逝,曹魏政权还在延续,继任的君主,还需要许褚来守护。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许褚继续做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的卫队长官。他就像事奉曹操一样,尽心竭力护卫曹氏新君,直到他卒于任上,圆满走完他的护卫生涯。许褚这一生,大概就像他的性格,没有那种悲壮惨烈的故事,就连结局也是那样无声无息。但是他善始善终,护卫曹魏三代君王,把整个生命融入了曹魏,更是一件壮伟的功烈。
参考资料:《三国志》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6/8/n13008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