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空前强盛的国力和开放的胸襟,造就了盛唐文化多元、开放、包容的局面。唐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遣唐使”往来频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人来不息。当时,宇内诸国莫不知有唐,所以后来“唐”遂成了中国的同义语。时至今日,外国人犹呼华人为“唐人”,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所穿服装称为“唐装”。
来自藩属国的“遣唐使”主要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对于这些留学生,气度胸襟非凡的唐王朝不仅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还对其中一些优秀者授予官职。彼时,外国人若考中进士一般被称为“宾贡进士”。“宾贡”的含义主要有三个,一为宾服纳贡,指大唐周边国家和地区归顺纳贡;二为宾礼贡士,指古代地方向朝廷推举人才时,待以宾礼,贡于京师;三为“宾贡进士”,特指由外邦推举而来的人才应举及第者。
从653年起,十六年中日本六次派出遣唐使(其中遇难一次),学习盛唐文化。(PHGCOM/维基百科提供)
关于“宾贡进士”,其与“乡贡进士”、“国子进士”皆为进士科举子之一员,不过彰显的是对外国人的优待。在来自朝鲜半岛新罗的宾贡进士中,有位名叫金可记的,在大唐和新罗都十分有名。
《续仙传》记载,金可记性格沉静,喜欢道术,不喜奢侈。有时采用道教方法,服气炼形,自得其乐。同时,他博学强记,写的文章风格清丽。气质非凡的他容貌也不一般,举止言谈,颇有中华之风。
唐开成年间(即公元9世纪中叶),金可记到长安留学,其后考中宾贡进士。可是他并没有选择做官,而是到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子午谷隐居修道。他亲手种植了很多奇花异果,但大多数时候他焚香静坐,进入修行状态,此外还常念《道德经》和各种仙经。
据朝鲜汉文古籍《海东传道录》记载,道家仙人钟离权为其师父。钟离权向新罗的崔承佑、金可记、僧慈惠传授道法,并授《青华秘文》等经书。学界认为《道藏》在朝鲜社会的传播,是新罗末期的留唐学生带回的,金可记得钟离权道书传授是实证之一。他也因此被视为韩国道教的“祖师爷”。
据朝鲜汉文古籍《海东传道录》记载,道家仙人钟离权为金可记的师父。图为明朝绘画作品,右为钟离权。(公有领域)
关于金可记修道一事,终南山子午谷金可记摩崖石刻也有记载。20世纪80年代,西北大学李之勤教授等考察子午谷时,首先发现了金可记摩崖石刻。此石刻在历史上著名的子午道北口,大石上刻有楷体字15行,每行约20字,另外还有其它石刻文字。大字前五行半为“杜甫赞元逸人玄坛歌”,即《全唐诗》中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诗,第五行下半行之后是金可记的事迹,题为“金可记传”。此楷书传文现共存125字,是《续仙传》金可记文字的缩写。
在终南山修行三年后,金可记乘船回到新罗。其后,再次回到长安,开始穿上道袍在终南山修行。期间,他对世人有求必应,从不推阻。
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金可记忽然给皇上上表道:“臣奉玉皇大帝的诏命,将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当飞升。”唐宣宗深以为异,便派人召他入宫,他固辞不来。又向他求看玉帝的诏辞,金可记以被别的仙人掌管、没在人间为由推辞。唐宣宗遂赐四名宫女,以及香、药、金、缎和两名中使给他,供他驱使。大概皇帝也是想知道金可记是否真的得道成仙。
对于皇帝的赏赐,金可记并不以为然。他独自居住在静室,与宫女和中使并不亲近。不过,宫女和中使每天夜里都能听到从他的静室中传出的谈笑声。一天晚上,中使偷偷的去窥视,看到屋子中仙官仙女,各自坐在龙凤之上,俨然相对,还有不少侍卫环卫在左右。惊呆了的宫女中使都不敢惊扰屋内的仙人。
到了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二十五日这一天,春光明媚,景色秀美,漫山鲜花烂漫,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祥云,更有仙鹤啼鸣,凤凰白鹄飞翔,笙箫金石,羽盖琼轮,遮蔽天空。在仙乐声中,金可记在众仙家的迎接下,登上仙车白日飞升而去。前来观看的官员和百姓堵塞了山谷,数不胜数,没有人不礼拜叹服和惊异的。@*#
参考资料:《续仙传》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0/7/13/n12253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