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
对于中国音乐的审美鉴赏有其难度,音乐不如画作、雕塑……等艺术品可以流传学习,而仅能依靠历代文人关于咏乐的 诗、词、歌、赋中看出,以下撷取部分精华的诗文作参阅:
咏乐诗选
仙乐
唐 范传正 《范成君击洞阴磬》
历历闻金奏,微微下玉京。为祥家谍久,偏识洞阴名。
澹伫人间听,铿锵古曲成。何须百兽舞,自畅九天情。
注目看无见,留心记未精。云霄如可托,借鹤向层城。
范传正为唐德宗时期诗人,曾为苏州刺史,甚有才学,与诗仙李白私交甚笃,李白去世后亲自为其写墓志铭《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范成君击洞阴磬》一诗大意是说,乐声自天宫传来,原来是仙人范成君正在敲击洞阴磬(钟磬类乐器),声音铿锵,曲调动听,让我呆立良久,即使如远古时期雅乐的百兽率舞也难比美,我居然听到这如此美妙的仙乐,真是畅快无比,只可惜远在天外,不但看不见也记不清,若云可为我的依托,我将驾鹤前往仙界继续聆听。
“历历”、“微微”这二个富有音感的词汇描写了仙乐的飘渺,难以捉摸。“注目看无见,留心记未精”更描写了仙乐的殊胜,难以用人间的乐器形容,无法想像如何发声,即使勉强记下也很难长久的感受,只能在人得道修成后亲往仙界才能明了。
东周.编磬(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藏)
声乐
唐 杜甫 《听杨氏歌》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
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征。勿云听者疲,愚智心尽死。
古来杰出士,岂待一知己。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杜甫字子美,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杨氏歌声的动人。杨氏歌声一起,无论老夫、壮士、愚者、智者、饮酒、伴奏者都茫然若失。“听者疲”不是疲惫,而是声音的哀怨造成的景象,“心尽死”更烘托了这一点。此文显示安史之乱后四处残破景象,借杨氏歌声来衬托描述,最后以战国时擅长悲歌的秦青做结尾,衬托对杨氏的赞许。
方响,是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敲击乐器,并传至东亚其他地区。八音分类属“金”,因其音片呈长方形而得名,用铁或铜等制作。(ShalRath/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打击乐
唐 牛殳 《方响歌》
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缓击急击曲未终,
暴雨飘飘生坐上。铿铿铛铛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
高楼漏滴金壶水,碎电打着山寺钟。又似公卿入朝去,
环珮鸣玉长街路。忽然碎打入破声,石崇推倒珊瑚树。
长短参差十六片,敲击宫商无不遍。此乐不教外人闻,
寻常只向堂前宴。
牛殳,中唐诗人,善作长篇歌行。这首诗描写打击乐器方响(类似钟謦,以十六枚铜片或铁片制成)的特点,演奏不久就让听众置身“暴雨飘飘”之中,作者先说明方响乐曲整体的气势,再用不同的比喻描述乐声。
“铿铿铛铛”比喻乐声沉静雄浑有厚重感的响声,漩涡中蛟龙的鸣叫显示乐声的洪亮,“高楼滴水”比喻乐声的舒缓,“打山寺钟”比喻乐声的细碎,“公卿入朝”“环珮鸣玉”比喻乐声的清亮,“推倒珊瑚树”比喻曲调在入破时的响声。这首诗的特色几乎没使用典故,词汇接近口语,活泼流畅,生动自然。
本图题为“方响”,出自《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第三十六卷》。(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钟
唐 钱起 《远山钟》
风送出山钟, 云霞度水浅。欲知声尽处,鸟灭寥天远。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诗风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远山钟》一诗描写远山的钟声随风飘传,“出山”二字暗点最后的“远”字,显示了钟声的洪亮。
“云霞”“ 度水”,分别在天与地,一个飘逸, 一清浅,构成开阔优美的境界,烘托了钟声的飘渺与清亮,后二句侧重表示钟声消失如同鸟儿离去的“远” ,透过对画面的描述,让人深切的感到其意境的空间。文句短而意境深远是唐诗的特点,文中未点明诗的含义,却在文字中隐喻,也可看出诗人深厚的笔力及意境。
钟是一类中空的敲击乐器,常见的形状上窄下宽,呈倒碗形。(Clithering/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2.5)
琵琶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节录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琵琶行》,对于琵琶声音的描写,是为最精彩的一段:
“嘈嘈”表现大弦的宽厚感,“切切”体现小弦的细碎、轻俏。“如急雨”、如“私语”分别以人熟悉的音响比喻大小弦的声音,随后以“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大小弦的和声,乐声尽管有高低的不同,但却是同样清脆悦耳,显现了不同间的相同之处。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 这三句传神的表现琵琶声音的巧妙变化:由圆润流滑到声音余韵的表现,下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起因是“别有幽愁暗恨生”弹奏间的留白,给人更多的想像空间,余音中带着动人的故事。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短暂的余音后乐声再次响起,生动描绘乐曲的气势、力量,铿锵有力,气势奔放!“曲终收拨当心画” 之后四句,在如裂帛的声音下再次归于寂静,这留白不同于上一段的“无声”,是真正的结尾,曲终收音的留白。
阅读这一段仿佛欣赏一首完整的乐曲演奏,只可惜无法现场听闻。
琵琶。(Kazuhisa OTSUBO/Flickr CC BY-SA 2.0)
胡琴(二胡)
元 杨维桢《张猩猩胡琴引》
张猩猩,嗜酒复嗜音。春云小宫鹦鹉吟,猩猩帐底轧胡琴。
一双银丝紫龙口,泻下骊珠三百斗。划焉火豆爆绝弦,尚觉莺声在杨柳。
神弦梦入鬼工秋,湘山摇江江倒流。玉兔为尔停月臼,飞鱼为尔跃神舟。
西来天官坐栲栳,羌丝啁啁听者恼。张猩一曲独当筵,乞与五花金线袄。
春风残丝二十年,江南相见落花天。道人春梦飞蝴蝶,手弄金瓢合簧叶。
张猩猩,手如雨,面如霞,劝尔更尽双叵罗。白头吴娥年少歌,金刚悲啼尔乐何。
二胡是一种弓弦乐器。有两根弦,现代二胡以纯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属于中高音域乐器。(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又号铁心道人,他的古乐府诗最富特色,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此诗为杨维桢听胡琴乐手张猩猩弹奏的过程,形容琴音极为生动:
第一段的骊珠指古代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将乐手演奏胡琴比喻龙口泻下骊珠,颇似《琵琶行》中白居易以大珠小珠形容琴音,只是乐器不同,其意更显珍贵、难得。
“划焉火豆爆绝弦,尚觉莺声在杨柳。神弦梦入鬼工秋,湘山摇江江倒流。”琴师演奏之音铿锵有力,仿佛跨越时空,瞻之在前,忽焉在别处,琴艺鬼斧神工,让山河颠倒,甚至让月宫的玉兔为之停留,飞鱼为之跳跃。也让西来之神灵驻足聆听,他一曲歌就可充当宴席的主场,让主人赏赐珍贵的衣服。
他的音色让我回忆了一段故事,如同游历江南见到落花似锦之感。“道人春梦飞蝴蝶,手弄金瓢合簧叶”这段引用庄周梦蝶的故事:如梦似幻,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听琴的我是否也在梦中呢??
最后又拉回现实,继续形容张猩猩弹奏的过程获得听众的满堂彩,争相敬酒。无论技艺如何高超最后都会年华老去,人感觉很快乐,但在觉者的眼中只能不断地叹息啊!@*#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17/9/9/n9614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