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们聊到黛玉的《五美吟》。在这组诗作中,黛玉借古人言志,从浩瀚的历史中,她甄选出了和自身遭遇、心声契合的五位美人。
西施和明妃是其中的两位,黛玉深深地同情和怜惜她们的命运。诗中不乏对古人去国离乡的感慨,也有对两位女子敢为国家挺身而出的敬佩。《西施》里面一句“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更能品读出黛玉看人看事情的角度,在她看来,平凡简单的生活是最真实和珍贵的。
《五美吟》中的另外三首,也是颇有气概。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在历史长河中,虞姬,可说是其中的一刹那芳华。正史中对虞姬的记载并不多,《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她的身世和生平,没有地方可以寻觅,但是她的倩影,却永远地定格在“楚汉之争”的最后一夜,忠贞地伴随着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
《史记·项羽本纪》写道:“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秦朝末年群雄相争,那时势力最强的就是项羽和刘邦。后来,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被“兵仙”韩信指挥的数十万军队重重包围,困在垓下这个地方;士兵少,而粮食也几乎尽绝。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记·项羽本纪》)
在夜间,项羽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开始唱着楚人的歌曲,这击溃了项羽最后的斗志。他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地,不禁问道,难道汉人已经拿下楚地了吗?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一时间,悲从中来。于是他和虞姬在帐中饮酒悲歌,留下千古绝唱《垓下歌》: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而这位美人,能做的也只是歌声相和,舞姿相伴。后来,虞姬常常走进文人墨客的笔下。传说中,虞姬手执佩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许,她是恨,没有看到项羽称帝,而又不可长相厮守。于是在决战的前夕,虞姬把一线生机许给了霸王。这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来源,“霸王别姬”的故事也由此经久不衰。
而如今黛玉,在诗中的最后两句再现了饮剑诀别的画面。“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是写当年有两位背楚投汉的将军。黛玉在这里将虞姬和这两位将军做含蓄的比较,有对虞姬的赞赏,其实也流露出了自己的忠毅和气魄。
《红楼梦图咏》中的林黛玉,清光绪五年(1879)浙江杨氏文元堂刊本。(公有领域)
另一首《绿珠》,或许是在说女子的忠贞不渝。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绿珠是西晋石崇的宠姬,《晋书》形容她“美而艳,善吹笛”。石崇呢,生活豪奢、性情凶残,对人命是不甚爱惜。而有关绿珠的故事,最有名的莫过于“金谷坠楼”的典故。曾有一个名为孙秀的权臣,向石崇讨要绿珠,被再三拒绝而恼羞成怒。他设计陷害石崇,欲将他置于死地。当大军团团围住石崇宴饮的高楼,石崇无奈地告诉绿珠:“我今为尔得罪。”
实际上,这里很难说石崇是否真心的爱怜过绿珠,但是她并不计较。绿珠泣下沾衿,没有任何畏惧,说“当效死于君前”。说罢,她纵身一跃,香消玉殒。
历史上的美人可歌可泣的那么多,而黛玉这里又挑出绿珠,作诗一篇。这是为何呢?
大概是她与虞姬、绿珠有相似的决绝和义无反顾。身为女辈,甚至是歌女,她们在歌舞场上风光浮艳,有君王、富豪的眷顾,而她们生命的光点却远不止于此。两位美人的灵魂中充满正气,直贯云霄。她们懂得进退,自尊自重,这也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原则。而这两位女子更有脱俗之处,她们性情高远,不希望自己成为他人的拖累,所以选择了牺牲,或说她们是为了了却恩怨吧,使自己的生命停在最美的节点。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最后一位出场的美人,终于为整篇诗作带来了一抹明媚的亮色。或者说,黛玉是借一名传奇女子,写出自己的心声和期盼。在隋唐之交的乱世中,一位慧眼识英雄的少女,遇到风尘中身怀王佐之才的英豪,萌生大胆而潇洒的心愿。当时的红拂,不过是杨素府中的婢女;李靖,也只是怀才不遇的穷途小子,但他们都愿在这风云变幻的尘世,立下一番作为,最后辅佐大唐圣主李世民平定天下,安邦治国,同享富贵。
《画丽珠萃秀》中所绘红拂女。(公有领域)
年轻貌美、机智果敢的红拂女,和李靖的相识,也就像是黛玉见到宝玉一般。第一次会面,两人便有惺惺相惜的感觉,都认为对方是旧相识,互相之间,有种特别的理解和安慰。
黛玉用“岂得羁縻女丈夫?”以这句作为结尾,一句英气爽迈的反问,或许正是她想要对曾经的五美人、对自己、甚至是世人最想说的话:哪怕是在浊世之中,时运不佳,事不如意,那又如何?人,不就是要坚守心中的操守和信念吗?
这就是黛玉的《五美吟》,写出了“悲欢古今同”的深刻意味。可能是黛玉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有感而发。从中,我们也不难领略到,那时的女子是拥有怎样的气节和操守。古往今来,红颜虽然薄命,而留下的芳魂,却有千载余香!
好了,今天的“文史新韵”就先和您分享这么多,非常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8/12/20/n10922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