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荷兰是一个低洼之国,地势平坦,没有山脉也没有岩石,但在荷兰北部的德伦特省(Drenthe),这里风景如画,有沙丘、树林、荒野、恬静的村庄,还有看上去相当突兀的大石头。这些石头在地上的有三四块以上的石头支撑着,上面覆盖着大顶石,看上去不像是天然的的产物。
这些大石头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了。德伦特省有五十多座巨石建筑散落在美丽的风景中,而这些巨石经过测定已经存在多年,看来历史相当久远了!这些巨石是整块的大石头,其中最重的有25吨。它在荷兰被称为“Hunebedden”,意思是巨人的床,当地人认为这些巨石是由“huynen”(巨人)搬运并堆叠在一起的,不然还有谁能搬得动呢?可想而知它的体积之巨大。可是荷兰是个没有山脉没有岩石的国家,这些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又是谁把它建成这个样子的呢?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巨石的来源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曾经到过荷兰德伦特的猎人们,在这里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学会了种植小麦、驯养牛和建造农舍,也就此定居了下来了,成为这里的第一批农民。
在公元前3450年的时候,他们开始用散落在各处的大石块建造巨石建筑。还制作了各种陶器,其中许多是漏斗形状的,正因为如此,考古学家说这批农民属于漏斗杯文化。
那这些散落在德伦特省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目前主流的一种说法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candinavian Peninsula)。
大约15万─20万年前,欧洲的许多地区都被冰雪覆盖。在这个冰河时代,缓慢移动的冰川推动巨石,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滑向欧洲的低地国家。这感觉就如同滑滑梯一样。整个滑行过程非常缓慢,需要数千年的时间。
在冰河时代过后,冰川融化了也就留下了这些巨石。即使在今天,在挖掘德伦特的土壤时,也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算是进一步印证了这种说法。
这些奇怪的石头建筑叫什么呢?它是荷兰独有的吗?实际上还真不是,在荷兰被发现的这种巨石建筑仅有54座,但在全世界范围则有多座,分布在北欧、西欧、地中海、印度、东南亚、东北亚和欧亚大陆等世界各地,其中朝鲜半岛发现的是最多的,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这种巨石建筑在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称呼和含义,比如在中国就被叫做“石棚”“石庙子”;阿布哈兹人叫:矮人的房子(ispun)、古坟墓房(keunezh);英国人就更简单直白了,一句“一张石桌子”(a stone table)就概括了所有;其它的还有“骨头容器”“庇护所”“灵魂之家”之类的……
直到1850年,法国的考古学家萨尔西(Joseph Caignart de Saulcy)第一次使用了“支石墓”(dolmen)一词来描述约旦的支石墓,自此考古界也就开始使用这个词了。
世界上的支石墓
其它国家的支石墓就不像荷兰的支石墓那般仅仅分布在低地平原了,还分布在分水岭、喀斯特地区、河流附近的山坡上、山区和林区上,它们在外形上也各有不同。
比如韩国的支石墓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桌式支石墓”,整个外形像桌子一样,地上有4或6块石板包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空间,上面放着一块大顶石,这种风格在韩国被叫做北方风格的支石墓。
“Go-Table型支石墓”因为仅在岭南地区被发现,是南方风格的代表,也许是南方比较温暖的缘故,由下面直立的石头并不形成封闭的空间,上面覆盖着更为笨重的大顶石。
除此之外,还有“密封型支石墓”,整个墓室裸露在地面上,用至少6块以上的平板石包裹起来,形成椭圆形的石头房子。
“石盖型的支石墓”就有意思了,可谓是最不像支石墓的支石墓了,外观上让人以为就是一块普通的大石头,但是大石头下面由很多小石块支撑着,地下面也有一个石室。
相较韩国的支石墓,俄罗斯的支石墓有着自己显著的风格,最特别的是,门石板前有一个圆孔,据说这个圆孔有着一个特殊的用途,这个我们稍后再给大家介绍。
俄罗斯考古学家李‧拉夫罗夫(LI Lavrov)和马尔科文(VI Markovin)将俄罗斯的支石墓也分为四大类。
“平板支石墓”,由4块以上的石板组装成一个空间,组成的空间有长的、宽的甚至是圆的,最上面放平板石覆盖着。在俄罗斯发现的支石墓中,这种类型的是最多的。
“复合型支石墓”的结构就要更复杂,外形上也更多样了,分为带门户石的和不带门户石的,需要更多的石头去制作。
还有这种“槽型支石墓”,看上去像是从一块石头开凿出来的,有一个矩形空间;复杂一些的槽形支石墓有带孔或者是带着楼梯的,也发现有被精心制作过的带突出门口的结构。
俄罗斯发现的“整体支石墓”,完全是从一整块大石头里雕刻出来的,带着楼梯和圆孔,外形非常美观,看上去就像一座精美的石头宫殿一般。
在欧洲也发现了不少支石墓,下面我们一起去到西班牙南部的安特克拉镇,去见识一座更为奇特、也是目前欧洲发现的最大的支石墓。它还有自己的名字叫做梦加(Menga)。
梦加由32块巨石组成,光顶石就重达250吨,还有180吨的侧石(立柱)。整个结构有三个不同的部分,一条开放的走廊通向由四块顶石覆盖的通道,这条通道又通向一闲椭圆形的墓室,最后面的四块顶石下面有三个直立的石柱支撑着,墓室里还有一口深19.5米的井。整个结构因形似走廊所以也被归为廊墓或者叫通道墓,是欧洲支石墓中常见的形态。
在世界各地,还分布有很多的支石墓,它们因地区和制作时代的不同,形态也有所区别。那有人问了,这些长得奇奇怪怪的支石墓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支石墓的原始用途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在被发现的一些支石墓中,确实有被用作坟墓的。因为在一些支石墓中发现了人类遗骸和一些精美的陪葬品,比如抛光的石斧、装饰过的骨头吊坠、陶器碎片和石珠,这类支石墓被认为是用来埋葬特殊地位的人的。
如果以一个大的支石墓为中心,周围出现一些小的支石墓群,则推定为家族墓群。以中国的普兰店石棚沟的支石墓群为例,大支石墓为南北向,其余三座小支石墓皆朝向大支石墓,这就表明原始社会存在着家族等级关系。
除了坟墓用途外,荷兰人类史研究者威廉‧维特文(Willem Witteveen)提出了一种假设,它可能是用来储存食物的。在古老的北欧,严酷的气候里不仅要防止野生动物的侵害,每天还必须收集生存下去的食物和水,为了储存这些食物和罐子、盘子等重要财产,不受动物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也为了避免被积雪埋没,支石墓这个坚固而醒目的储藏柜就应运而生了。然而他并不是唯一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其他的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大家还记得之前介绍俄罗斯支石墓时,提到的圆孔的特殊用途吗?下面解释了一种可能性。
支石墓上的孔可以用来装载和提取食物,平时用塞子封闭,在冬天的时候,封闭的孔会被打开,释放出食物的味道以吸引饥饿的野生动物,当动物靠近时,躲藏在大顶石上的猎人可以用长矛近距离地杀死动物,这样猎人可以获得更多的猎物过冬,而支石墓之所以被建得又高又大,也是为了保护猎人的安全。
除此之外呢,还有的学者认为,支石墓也可能被用作天台,据青铜时代的记载,人们通过仰望天上的星光来判断这一年的吉凶,然后记录下来,所以在支石墓的大顶石上可以看到有意钻出来的小孔。
关于支石墓的原始用途,考古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设,有人说支石墓是用来冥想的,甚至是用来旅行到其它空间的;还有的说,朝东和朝西的支石墓是为了纠正灵魂或精神,西方的能量消除了混乱,而东方的能量代表太阳,可以赋予新的力量。朝北和朝南的支石墓方向是为了让受伤的身体恢复。“负”气从北方来,带走人的病,然后人在朝南的支石墓中恢复元气。
然而这些仅仅是猜测,现在考古界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支石墓的原始用途依旧众说纷纭。
搭建支石墓
这些巨石是如何运到建筑工地,并堆叠起来的,即使放在今天,如此宏伟的建筑即使借助现代技术也很难建成。远古人类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各路专家学者都在为这个谜题绞尽脑汁,连国家元首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研究行列。1857年,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提出了一种假设。
首先,他们在附近选择有一面较为平坦的巨石,把它们从沙子里挖出来,通过杠杆把石头放置在一排圆木上,由人力或者牛来推动木头运输。有学者通过试验也确实证明了这种可能性:30名大力士能够以这种方式移动这些沉重的巨石。
然后,把巨石运送到提前建好的土坝附近,先在土坝两侧的大坑里放置两排立着的侧石(立柱),平的一面朝里,用鹅卵石和沙子固定。两端由两个托石封闭。接下来建造一个倾斜的沙丘来运送沉重的顶石,平的一面朝下通过圆木拖到顶部,放在侧石的上面。完成后,墓室的骨架就准备好了,里面的沙子就可以清除,一个支石墓就这样完成了。
那有人说了,也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像荷兰的支石墓那样,由冰川送上门来了,那么大的石头,古人又是如何获得的呢?考古学家就此又提出了一种假设。
根据支石墓的石板上发现了一排缺口的痕迹,也就是说它可能是被从更大的石头中分离出来的。
古人先在石头上做出标记,将木楔子打入准备好的孔中,然后浇水让木材膨胀使石头上出现裂缝,石头就被分离出来了。众所周知古埃及的建筑中用的也是这个方法,至今这个古老的方法人们还在使用。石头被切割下来后,再通过原木杠杆的运输方式,就可以运往施工现场了。
那又有人提出疑问了,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可以使用原木杠杆的方式运输,许多支石墓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即使附近有采石场,沿着山路运送巨大的石头也是一项非常艰钜的任务,这方法似乎就行不通了。
俄罗斯的考古学家又提出了一种假设:高加索地区的支石墓是被铸造出来的。
基于高加索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曾经出现过独特的天然“砂和水泥浆”的断层区域,“砂和水泥浆”从断层区域的底土渗出到地表,古代的建筑者正是使用了这种“天然混凝土”。
他们先在地底下挖一个支石墓形状的基坑,然后再浇上“天然混凝土”,固定整形后,基坑里的泥土通过平板上的圆孔挖出来。一个支石墓就被铸造出来了。
比起运送大石头啊,这种“天然混凝土”能更好地远距离运输,古人可以在几乎没有工具和特殊设备的情况下,就竖起了支石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支石墓集中在断层区域了。
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支石墓遍地开花,就地取材的搭建方法也不尽相同。可以在恶劣气候下生存下来的原始人类,智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或许还有更高智慧的搭建方法不为我们所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未解之谜,我是扶摇,我们下期再见。
欢迎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订阅频道Ganjingworld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订阅未解之谜Telegram群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谜》节目组制作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3/1/24/n13914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