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纣王离世三千多年后,甲骨文被发现了,又过了几十年,甲骨文被破译出来了,这些年,出土的文物越来越多了,我们才知道,纣王原是个励精图治的君王,中国东南部是他统一的。
纣王接过大任,身边有箕子、比干、微子一群贤臣共同辅佐,政治还算清明,就是四海并不宾服,王朝周边的四夷不时来侵扰一番。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祭祀;戎,兵戎,除了供奉神灵,武力保卫大商也是国家大事。纣王的父亲帝乙,已经取得了周文王的谅解,西线无战事,帝乙腾出手与来犯的东夷、淮夷打了很多仗,这些仗到了纣王时代接着打。
甲骨文留下了大量纣王征战的记录,伐盂方、伐戉方、伐四邦方等等。最花力气的是东边的夷族。
东夷和商王朝的交集历史悠久,在纣王的祖先武丁帝时代,就是边境的不安定因素,一直到纣王时代还是。人方是其中的一支。和商朝的敌对关系由来已久,纣王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武丁,就出兵打过人方,人方顽强得很,数百年来不断被征伐,却一直未灭亡。他们似乎不把大商放在眼里,历代都是进犯者。
战争之前要祭祀告天,结束后也要祭祀告天,甲骨文中记录下的战争,以纣王在位第十年的比较详尽。
商周的军队动用,必定要先行祭告于神,纣王也不会例外。
翼夷方不大出。王占曰:“吉”。在二月,遘祖乙肜(彡),惟九祀。
以上是征战前一年,夷人来犯,帝辛告问神明的甲骨文记录。
以下是出发的一种祭祀记录:
帝辛十年九月甲午日,纣王在大邑商举行祃祭,“师出必祭,谓之祃”,向上神禀告商朝的军队将出征,大臣侯喜也一同征讨夷方,这种祭祀也称师祭。纣王并且祈求上下神祇保佑。纣王看了占卜出的兆璺,觉得是吉利的。
以下为出征前,向诸侯各国宣告夷方的罪行,宣布卜占为大吉。
以下是战争取得胜利,俘虏了人方的首领的战况记录。
伐夷大军凯旋而归,一路也要举行告祭仪式。比如以下:
近些年,中国的东南部出土了不少文物,又发现了新的卜辞甲骨,如今已基本厘清了纣王的这次对东夷之战。
这一年九月,纣王在圣都大邑商向祖先告祭后,带领着大部队,从安阳附近出发,跨越黄河然后往东,一路走走停停,在沿途东国和军事据点逗留,到达山东的前线“攸”,花费了127天,行程1420里。
在“攸”地,商军有28天的前线作战时间。战果辉煌。
返程是原路而归,花了89天,在许多地点或长或短时间地逗留。回到安阳已是第二年的七月,前后历时近250天。
《吕氏春秋‧不广篇》云:“军行三十里为一舍,故三十里有宿。”意为30里为一“舍”,军行一“舍”而宿。纣王带领着大部队,去程平均每天11里,回程每天12里,走走停停。
纣王领着军队在停留的各处田猎。
田猎,也称作狩猎、巡猎,也就是打猎,是当时的军礼“大田之礼”的一项重要内容。田猎并不单纯是为猎物,着眼的是训练和常备不懈。兵士可以借此熟练掌握各种战术,提高作战能力。田猎每年要进行四次,春夏秋冬各一次,称作“四时畋猎”。用现代词解释就很容易懂:野战训练。
帝辛十五年,纣王带着他的军队又有一次军事行动,这次的行动规模也是不小。
这次战争要从另一件事说起。
清朝咸丰年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了七件青铜器。它们是周朝的周武王的弟弟召公所藏,极为珍贵。其中有一尊小臣艅犀尊,器身上刻有铭文4行27字:“丁巳,王省夔京,王锡小臣夔贝,隹王来征人方。隹王十祀又五,日。”
铭文的大意是:丁巳日,王巡视夒地的亯庙,王赏赐小臣艅夒地的贝,在十五年王征夷方的归途上,适逢祭之时。
小臣艅犀尊(公有领域)
近些年出土了很多商周文物,帝辛十五年的另一次较大的伐夷战役,藉由其它的青铜器铭文、甲骨文互相印证,大致轮廓也勾勒出来了。
现知有三件青铜器是这场战争的纪念物,还有两件是:小子卣器,它的盖上和底部都有铭文,大意是,乙巳日子令小子先带人到堇地。子赏赐给二朋贝,宗子说 :赐贝是赞许嘉奖你的成绩经历。将此次的赏赐用来制作母辛的祭彝,这是在十月。是月,子命令去监视由首领统帅的夷方动静。小子□(此处甲骨文原文即有遗失)簋,有5行34字的铭文,大意是:癸巳日,在上赏赐小子□十朋贝,命令征伐首领统帅的夷方。小子□将此次的赏赐用作祭祀文父丁的彝器,时在十四月。
将这些和出土的甲骨梳理过后,战争的经纬大致为:帝辛十五年,商纣王率领王师为战斗主力。主力从地出发,渡过黄河后,经地至湡──夷方的活动前缘,战绩不错。
商王国的军队和夷方伯可能交战于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和山东西南之间的区域。战争结束后,大军的返程和往程不同,先往北至齐,再向西北经夒地回到王畿地区,到蒿地时进行了狩猎。
出征归来,当然也是要将战况祭告的,商纣王在祭祀时也将猎物献祭给了上神和先祖。
古文献也有纣王的征战记载,东鳞西爪。《左传‧昭公四年》有一句:“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商纣在黎地狩猎,东夷反叛了他。
同书《昭公十二年》又有一句:“纣克东夷而陨其身。”纣王胜了东夷却因而丧身。
《韩非子‧十过》说的是:“纣为黎丘之蒐,东夷叛之。”蒐,春天的打猎活动,纣王的军队在黎国春猎,黎国就怒了,怒了就叛了。
三处鳞爪聚拢一处,不难看出“黎山”、“ 黎丘 ”其实是一个地方。这个“ 黎”,西晋的杜预解释为:“黎,东夷国名。”东夷真的让商纣王花费了大力气。
《吕氏春秋‧古乐》记述:“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 商朝以前,有大象为舜耕田犁地;象字在甲骨文里,是人牵着象鼻的形状。商朝人让慢悠悠的绅士们入伍,在象背上坐着一路东进。
商纣王时代的甲骨里,还有很多年代不明的战争。几百年来,诸侯国和商的关系时好时坏,时叛时服。司马迁的《史记》里,记有商朝的六个“衰”,商纣王接过的,是个“益衰”的挑子,于是征战也就成了他的主旋律。
征服了东夷之后,商王朝和他们如何相处?史籍和甲骨文都基本未有提及,留下一大片空白给后人猜谜。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中国今天拥有的东方及东南漫长的海岸线,功在帝辛。
周朝初期,商朝遗民和周室三公联手反叛,他们的盟军是东夷,看来商朝人与东夷的关系应当不错。近年来,地处东夷的山东发现大量商族人的铭文铜器,揭开了一部分谜底:商王朝曾派驻商族人直接管理东夷。
顺便说一句,帝辛那位著名的、被狐狸附体、祸国殃民的妖妃妲己也是他的战利品。#
参考文献:
1.《商代史九‧商朝的战争与军事》
2.《宋史‧礼志》
3.《帝辛十祀征夷方与商王巡狩史实》
4.《周礼正义》
5.《国语》
6.《韩非子》
7.《甲骨文释义》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反馈信箱: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7/9/6/n9604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