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妻拒洋妞,这等情怀,遍观时下,有几人能比?这就是吴佩孚。1924年9月8日,吴佩孚将军作为第一位中国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被称之为“Biggest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1924年9月8日《时代》封面上的吴佩孚像(图片:维基)
那时,吴佩孚被北洋政府授予将军府孚威上将军称号,手握重兵,出任直、鲁、豫三省巡阅使,驻军于京汉路,是当时实力最强,控制地域最广,被认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军阀。
吴佩孚言行一致,对自己的誓言践行到底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一说是蓬莱县城人,祖籍江苏常州。
吴佩孚生于一个小杂货店主家庭,其母张氏有娠时,其父吴可成梦见戚继光到家,为表示对英雄的景仰,便以戚继光的字“佩玉”为此子取名佩孚,字子玉。
大概戚继光这个标杆在吴佩孚心目中还不够高,终吴佩孚一生,他常常自比岳飞、关公。
日后,他领军南征北战时,填词《满江红·登蓬莱阁》,谱成全军军歌,激励士气。全词如下: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权堕!
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岳飞(图片:维基)
吴佩孚6岁入私塾,14岁时,父亲病故,家境顿入贫寒,吴佩孚几近辍学。为筹集上学的银子,他虚报年龄为16岁——当时征兵不要未成年人的,到山东登州水师营当了学兵。水师营要求学兵每隔5天集训1天,每月发饷二两四钱白银。
吴佩孚自此开始半兵半读的生活,其间拜登州府名儒李丕春为师。吴本是一介书生,22岁考上秀才,会写诗、绘画,字也写得好,熟读《易经》、《春秋》,有“儒将”之誉。正是受过这样的熏陶,日后,吴佩孚在大老粗扎堆的北洋军阀里,不但儒雅风度无人能比,更是操守品行无人比肩。
吴佩孚年轻时就写过:“率性而节欲,可庶几于圣贤;纵欲而灭性,则近于禽兽。”这道理说得简明形象,想当圣贤,就要节制性欲,否则,就是禽兽!一个人一时禁色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吴佩孚做到了。
择一人而终老。北洋权贵人物,袁世凯、曹锟、张作霖个个三妻四妾。吴佩孚自比关公,想做一个道德完善的真君子。他三十开外才娶结发妻子李氏,后难拗母亲坚持纳妾张佩兰,才顺从。李氏病故后,吴佩孚再未纳妾,与张佩兰相伴一生,从不拈花惹草。
吴佩孚也曾撰写一对联,以表心志:“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犟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抢壁,真个解甲归田。”
吴佩孚一生饮食起居简单,衣食俭朴,难能可贵。1924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钱昌照,曾记述与吴佩孚初次见面的情景:吴穿布衣布鞋,白薯屑落了一身,招呼钱一起吃烤白薯,还大谈自己的做人哲学。
上海《民生》杂志曾在1939年创刊号上专门描述过吴佩孚的日常生活:
他虽身居要职,无奈赋性刚毅,廉洁自守,与其部属同甘共苦,所以说到他的衣服方面,当在职时除了数袭必备的军服外,西装和华服一件也没有的……他权势虽然煊赫,为了杜绝任人唯亲,曾下过一道手谕,蓬莱吴姓五世之内不得依傍他为官。
终其一生,吴佩孚言行一致,对自己的誓言践行到底。
刘子真博客发表文章,概述了吴佩孚的一生沉浮。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把奉系打回关外,大获全胜。而这一次,由于直系大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吴佩孚一败涂地,只得浮海南逃。虽然中间曾短暂再握重兵,然而,北伐一起,直系溃败,这位昔日“中国最强者”身边只剩下自愿追随的卫队,四处流寓。
被奉系打败后的1925年,英美等国银行表示,愿意借款给吴佩孚,并且不需要抵押,支持他东山再起,结果被他断然拒绝。此前在洛阳时,苏联要扶植他为中国王,他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冯玉祥,字换章,号倒戈将军,人如其名。有人统计过,冯玉祥的一生一共倒戈八次,其中第四次是:北京政变倒吴佩孚。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劫持了时任大总统的直系曹锟,将其囚禁在团城,推倒了颜惠庆内阁。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史称"北平事变"。
冯玉祥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总结就是:“谁实力强我就跟谁混”,简而言之就是——有奶便是娘、给钱就叫爹。他的一生精确地阐释了“做人无底线”和“政治投机主义者”这两个词。
中国有句古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是冯玉祥一生能前后八次识时务,能随时随地做俊杰,也是一个传奇了。
1948年,冯玉祥乘坐苏联轮船回国投靠中共途中火灾致死,不得善终。
“九·一八”事变后,吴结束流亡生涯,迁居北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溥仪搞伪满洲国,他立即通电反对;吴曾怒责张学良:“为何不打?”张说:“实力不足,打不过。”吴说:“现在我来了,实力就足了!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
他写诗批评张学良:“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诗中“醇酒妇人”是指当时传言“九一八”前夜,张学良正与电影明星胡蝶跳舞。
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后进入沈阳(图片:维基)
1935年10月,日本人掀起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上门来拉吴佩孚下水的日本特务、汉奸一拨接着一拨。吴佩孚一直不为所动,他告诫自己的旧部:“若另组政府,实国家不幸中之尤不幸矣。自治者,实自乱也,自治者,人治也。治其所治,非吾人所谓治也。”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危急,吴拒绝南逃,在客厅的墙壁上挂上了关羽和岳飞的画像,设置香案祭拜,以示自己以忠义的关羽、岳飞为榜样,誓死不与日本人合作的决心。然而,日本人怎么会放过他呢?
据吴佩孚的随员、英文翻译陈文会回忆,北平陷落后,投降日本的江朝宗上门劝降,吴骂道:“你年纪比我大,还当日本人走狗,卖国求荣,真是白发苍苍,老而不死。”遂与江朝宗绝交。
1937年10月,日本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前来拜会吴。吴坦率表示:“尔等就商于我,首须急速撤兵;次则将所有占据地方之军政、财政,及一切行政交还,顾问、指导官必须取消,经济统制亦应立即解除。我为主,日为客;我发命令,日本人亦当极端服从。能如是,自可建议政府,恢复和平。”
在沦陷的北平,无论日本人和汉奸们怎样利诱威逼,吴佩孚都不改其志。为明志,他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
1939年12月,吴佩孚因牙病病逝于北平。1939年12月9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追赠其陆军一级上将衔,以及明令褒扬之。
吴佩孚死后埋在京西一带,墓地四周有松墙围护,墓前立一石碑,上刻“孚威上将军吴公之墓”,墙外立一块“吴佩孚墓地”指示牌。
吴佩孚一世戎马生涯, 一生赤胆忠心。
(希望之声:https://m.soundofhope.org/post/272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