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次地方化债,当局(中央)“三箭齐发”,其实也是大有机关的,箭箭都射在地方的肉上,令地方疼痛不已。
当局研判,中国经济最危险的雷,是地方政府债务;更准确地说,是地方隐性债务。早在2018年就定下目标:各地在坚决遏制增量的基础上,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于2028年底前全部化解完毕。然而,6年来,尤其是进入2024年,地方债务问题不仅没有化解,反而越发危险。
地方显性债务(见下表),4年就翻一番,每年支付利息在2022年就超过了1万亿,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都是靠往后拖(“借新还旧”)。例如,2024年1—9月,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23,005亿元(占比85%),安排财政资金等偿还本金仅3986亿元。
2019—2024地方政府债券与债务余额数据
资料来源:中共财政部
更要命的是隐性债务。但隐性债务有多少?当局长期不说,直到这次提交《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才宣布:截至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14.3万亿元。
当局这次地方化债“三箭齐发”:(一)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185.08亿元增加到355,185.08亿元),分三年安排实施,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二)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三)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中共财政部长说: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同时,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如果,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真的只有14.3万亿元,当局上述方案应能有所作用。可问题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真的只有14.3万亿元吗?国内外的研究机构的估算不大一样:规模从30到60万亿的估计比较多,例如IMF的估算就在50万亿左右。
换言之,中共财政部长所说“2023年末,经过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这只是中央予以确认的;更大量的隐性债务不是不存在,而是中央不买单了。债总是要还的,中央不买单,谁来买?还得地方政府接手。
假设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IMF估算的50万亿,这次中央“三箭齐发”提供了12万亿的化债资源,地方政府自行承担的隐性债务仍高达38万亿,也是扛不下来的。
第一,光是显性债务,地方已力不从心了。例如,2024年1—9月,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10346亿元,占同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877亿元的比重为5.98%,占同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1349亿元的比重为11.33%。当前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券)的平均利率是3.12%,隐性债务的平均利率则要翻一倍,地方财政怎么吃得消?
第二,中央“三箭齐发”所提供了12万亿的化债资源,最终仍要地方来消化。例如,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什么不是增加6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务限额?要知道,国债的利率更低,更易筹集。许多学者都建议“地方去杠杆、中央加杠杆”(中共的政府债务结构是地方占比80%,中央20%;美国则相反,联邦占比80%以上)。而且,专项债,是靠项目本身的利润来偿还的。问题是,好项目哪有那么多?地方政府专项债中的项目,大部分都是包装出来的,最后都是坑。地方政府心里清楚,其实并不愿意举借专项债。但在中央的压力下,不得不举债度日。因此,中央这次发的“三支箭”,都是精心设计的,仍旧是本着“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思路,绝不替地方担责任,绝不给自己增麻烦。
总之,无论是中央宣布的虚假数据——全国隐性债务余额14.3万亿元,还是“三箭”的甩锅性质,都表明当局的政策能力低下,不是去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而是玩博弈。当然,地方政府也耍流氓,借债时就没想还,还不了就不还,躺平、摆烂,看你中央最后来不来兜底?!这样的地方化债,只能是越化越烂。
看似一本正经——国务院提交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审批,实则一出流氓戏。
(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4/11/9/n14367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