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见网提供多款免费翻墙软件,也提供免翻墙网址,为持续能看到真实信息,请記下明见网即时ip索取信箱:mingjianweb@gmail.com,並下载「无界浏览」与「自由门」「神州明见」等翻墙软件。 
 

明朝永乐四年闰七月,明成祖下诏兴建北京宫殿,历经十五年,于永乐十九年正月告成,是天子的内宫宫城,也称为紫禁城。(《明史·地理志一》:“永乐四年闰七月诏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宫城周六里[1]一十六步,亦曰紫禁城。”)这紫禁城在往后一直是明清两朝皇帝的皇宫,天子奉天承运治理天下的地方。那么“紫禁城”的命名有什么来源依据吗?

“紫禁城”传达中华文化思想的源头,来源久远。

先来追溯《史记》的说法。依据《史记·天官书》,天上“星有上中下三垣”,古代中国的星空有上宫、中宫、下宫三大畛域。其中“中宫”也称“紫宫”。据《史记正义》解释,“紫宫”是天皇大帝之所(“紫宫,天皇曜魄宝之所理也”)。

后汉的太史令、天文学家张衡作《灵宪》一书,精要说明了天上的星垣、星宿,他说“紫宫为帝皇之居”:“星也者,体生于地,精发于天。紫宫为帝皇之居”,又说“紫宫垣十五星……一曰紫微,太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

张衡指出“紫宫为帝皇之居”、“天子之常居”。在张衡看来,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人事之间是相对应的,人们看到的星不是单纯的星体,其“体生于地,精发于天”,就说星体是物质的存在,但其精神在“天”的空间,物质与精神是连带一体的。故而,我们从传统文化来解读,永乐帝在北京建造的“紫禁城”,是对应了天上帝皇之居的“紫宫”,发微了中华文化中传统宇宙观、生命观,是一种天人合一精神的体现。

从上述史书资料的记载,我们知道了“紫禁城”的“紫”对应着天上帝皇之居的“紫宫”,那么“禁”表示何意呢?

天子的宫城是天子奉天承运的地方,肃穆庄严之要所,故而不得随意进出,是门禁森严的“禁城”。南朝宋颜延之诗句“朝驾守禁城”,唐代张籍诗句“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唐代姚合诗句“百官拜表禁城开”,所咏的“禁城”就是指皇帝的宫城。

在宫城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太庙和天子布政的地方,称为明堂,太庙在前,其后方是太室,其构造形制也是对应天上的紫宫。《明堂阴阳录》说:“明堂之制,周圜行水,左旋以象天,内有太室以象紫宫。”(见《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四》)。大家知道,紫禁城中有内金水河回水抱城,左旋象天,对应天河穿过紫微垣;那么在紫禁城中,明堂在哪里呢?

17428 1
紫禁城的“明堂”盖在城中正中最高点上。(pixabay)

在永乐帝建造的紫禁城中,明堂就盖在中正的最高位置上。奉天殿(太和殿)就是太庙,处于城中正中,殿堂最高,是天子举行大典、接受朝贺的地方;其后有华盖殿(对应紫微垣华盖星,嘉靖时火后重建称中极殿,顺治二年改称中和殿),就是明堂太室,是天子布政的地方。此殿的门窗形制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对应天上的紫宫,平面呈正方形,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顶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其面阔与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殿四面开门。其后是谨身殿(保和殿)。

然而天子“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并不仅仅是模仿天宇星空的表象,更重要的是体现神传文化的核心精神——顺天行化。也就是说,天子的施政必须洞察天宇之道用在设官施政、教化百姓之上,从而顺应天时,不违自然之道,阴阳调和,而化育天下。《隋书.志第十四.天文上》就表达了这样的精神:天子“若夫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依分野而命国,体众星而效官,动必顺时,教不违物,故能成变化之道,合阴阳之妙。”

从永乐帝建造的紫禁城,不论是名称或形制,都和天宇星空的天皇大帝神居——紫宫相应和,在在彰显了中华传统神传文化的内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顺天者昌”之精神昭昭然若星辰闪耀天宇。

注释:
[1] 《孙子算经》说“三百步为一里”(指周制)。一步:踏出一脚称“跬”,另一脚续向前踏,合为一步 。一步六尺,三百步为一里。换算成公制,周制一尺约当0.231公尺,一步相当138.6公分,一里则相当于415.8公尺。

@*#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5/15/n12952660.htm

纵观历史,“传统文化”的概念其实涵盖了一个巨细庞杂的范围。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很多文明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从整体上看,在西方各族的传统文化中,“双希文化”(即古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中文合称)所流传的范围最广,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因此也有人形容它们是西方传统文明的两条腿。

西方文化中经常提到“文艺复兴”,它对近代人类思想、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影响非常深远。而文艺复兴所“复兴”的就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曾经高度成熟,却又迥然不同于欧洲基督教文明的文化、艺术体系。当然,这一复兴过程错综复杂,我在以前的美术史论类文章中都谈到过一些相关情况,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而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则要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从远古的神话谈起,透过史上的层层迷雾,探寻历史的正见。

混乱的神话

去年的新闻中出现过这么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世界各大媒体都有报导:中国大陆官方教育部门2018年审定出版的教科书《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将耶稣赦免犯罪妇女的故事,窜改抹黑成耶稣用石头打死了妇人。

该教科书引述了《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八章里面耶稣赦免淫妇的故事。

故事原本是这样叙述的:“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谁就先拿石头打她!’于是他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写字。他们听见这话,从老的开始,一个一个都走开了,只剩下耶稣一人和那仍然站在中间的女人。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任何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引自圣经中文译本《和合本》约翰福音第8章)

17426 1
中国大陆官方教育部门2018年审定出版的教科书《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将耶稣赦免犯罪妇女的故事,改编成耶稣用石头打死了妇人,图为教科书封面及相关信息。(网络图片合成)

但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科书中却被改编成了完全相反的内容,教科书中写道:“耶稣曾对群情激愤要打死一个犯了罪的妇女的众人说:‘你们谁要是自己没有犯过错,就上前来打死他。’听了这话,大家都不再向前了。当众人都退去时,耶稣拿起石头打死了这个妇女,并说道:‘我也同样是个罪人。但如果法律只能由毫无瑕疵的人执行的话,法律就只会死亡。’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是怎样看待法律的?”

这则新闻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以那本教科书的下架而落幕。但大家知道,教科书在书籍中的地位之高,一般都会有大量的师生日夜研究、学习、背诵,而且面向众多学子。如果他们不了解这个故事的真实版本,就会误以为耶稣是杀人犯。

自古以来,哪怕对于不信宗教的人而言,耶稣也一直被视为道德的楷模,但这样一位觉者却在末世的教科书中,在邪灵乱鬼的作用下,被人恶意抹黑、诬蔑为杀人犯。如果继续以讹传讹,以教科书的形式大面积传播下去,这对人类的道德会有多大的破坏可想而知。

既然现在连教科书里都已经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了,那么在更久远的历史中,古代的文化被改动不是更为常见吗?

希腊神话出现的时间要早于本次文明纪元中耶稣在人间传道的时代,因此被篡改得更加严重,以至于他们神话里出现的众神完全不为人所敬畏。古希腊神王宙斯(Zeus)的名字今天甚至被大量用于给公狗取名上,而且在西方国家常见狗名排行榜中位居前列。

从流传至今的文化中看,古希腊众神被人赋予了贪婪、好色、妒忌、残暴等诸多负面特征,他们好像拥有坏人所具备的一切私欲和魔性,却难以见到多少善良与公义,宙斯更是被抹黑成一个十恶俱全之人。但是,在古希腊文献中同样能看到不少与之完全相反的内容。在这些文献中,宙斯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他对人类非常公正,不偏不倚。当人们善良地生活时,宙斯就会让他们的农产丰收,生活富裕;而当人们行恶时,宙斯就会给予他们天灾人祸的惩罚。

17426 2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Hesiod)头像。因为时代久远,在西方美术史上曾被误认为是古罗马哲学家、政治家兼剧作家塞内卡(Seneca)。此雕像属于中国大陆美术高考常见备考石膏像之一,在中国美术界可谓人尽皆知,但是数十年来却由于其发型及相貌、表情等特点,一直被中国考生和一些美术老师想当然地误称为“海盗”。(公有领域)

公元前八世纪的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Hesiod)在他的《工作与时日》(Works and Days)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宙斯已经把正义这个最好的礼物送给了人类。因为任何人只要知道正义并且讲正义,无所不见的宙斯就会给他幸福。”

17426 3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像示意图,由法国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兼艺术史家卡特勒梅尔·德·坎西(Quatremère de Quincy) 绘于1815年 。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是由古希腊雕塑家菲迪亚斯(Phidias)于公元前435年左右完成的作品,放置在希腊奥林匹亚城的宙斯神庙内。神像高约12米,相传由镀金的铜、宝石、象牙及黄金制成。据古籍描述,宙斯一手拿着权杖,一手托着胜利女神,威严地坐在宝座上。神像于公元五世纪的一场火灾后失踪,但由于这件作品在历史上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一直被评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有领域)

赫西俄德在劝诫当权者不要行恶时,则这样描述道:“但是,无论谁强暴行凶,克洛诺斯之子、千里眼宙斯都将予以惩罚。往往有甚至因一个坏人作恶和犯罪而使整个城市遭受惩罚的,克洛诺斯之子把巨大的苦恼——饥荒和瘟疫一同带给他们。因此,他们渐渐灭绝,妻子不生育孩子,房屋被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毁坏而变少。宙斯接着又消灭他们的庞大军队,毁坏他们的城墙,沉没他们海上的船舰。”虽然这些叙述早已时过境迁,但其内涵对于遍地瘟疫横行、新生代人口缩减的今天并非没有借鉴作用。

在古希腊文明后期,由于文人的随性创作以及民间的牵强附会,希腊神话中产生了众多出入甚大的版本。毕竟,以传说为主体的神话故事不是严肃的历史,而古希腊又是由大量小城邦所组成的整体,其中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神话传说,这也导致了希腊神话体系中因地区、时代、版本的不同而出现了大量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现象。

今天人们对希腊神话的了解大多源于荷马(Homer)与赫西俄德两人所流传下来的史诗,它们是希腊神话中相对而言较为易于融合的两大体系,其实也有不少在内容上互相矛盾的地方,因为每个不同的来源都相当于一个单独的版本。从学术角度看,古希腊除了上述两人的版本外,还有诸如剧作家苏福克里斯(Sophocles)、抒情诗人品达(Pindar)、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等大批文学家对一些主题进行再创作,也加剧了各版本间互相矛盾的情况。

另外,古希腊奥林匹斯主流信仰外的一些其他信仰团体,比如俄耳甫斯教(Orphism)、厄琉息斯秘仪(Eleusinian Mysteries)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派别,也因为教义的原因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不同的神话版本,都让希腊神话体系变得更为庞杂。

可能不少华人读者对西方神话了解得不多,因此这里仅以人们最为熟悉的雅典娜(Athena)和阿波罗(Apollo)适当举例。

很多人都知道,雅典娜经常被称作“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这是因为在一个广泛流传的版本中,雅典娜与好友仙女帕拉斯(Pallas)练习格斗时不小心误杀了她。雅典娜非常悲伤,为了纪念逝去的挚友,她便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帕拉斯·雅典娜”。

17426 4
奥地利议会大厦前的帕拉斯·雅典娜雕像(Pallas Athene Statue),建于1893 – 1902年。雕像展现了雅典娜头戴战盔,胸背披甲,一手持矛,一手托着胜利女神的姿态。(公有领域)

但在另一个的版本中,被雅典娜杀死的帕拉斯是个男性巨人(Giant),由于反抗宙斯的统治,在癸干忒斯战争(Gigantomachy)中被雅典娜杀死。
还有版本说雅典娜杀死的是另一位也叫“帕拉斯”的提坦神(Titan,也译作“泰坦”,是希腊神话中的古老神族),与癸干忒斯战争毫不相干。

当然,希腊神话中还有更多的说法,相传雅典娜原本就叫作帕拉斯,由于雅典人对这位女神的广泛崇拜,她的名字也就变成了“帕拉斯‧雅典娜”,意思是“雅典的帕拉斯”,与旁人完全无关……

这些纷繁复杂的版本可以说让人无所适从,被称作“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的文艺之神、光明之神、太阳神在名字上也有诸多混淆。而且在希腊神话中,即使是太阳神这个身份,也都存在着不同的人物。

17426 5
阿波罗持琴座像(Apollo seated with lyre),由斑岩和大理石制成,作于公元二世纪,现存于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公有领域)

在十二提坦神时代,大地女神盖娅(Gaia)和天空之神乌拉诺斯(Uranus)之子许珀里翁(Hyperion)原本是司管光明与太阳的神灵,但当他的儿子赫利俄斯(Helios)出现在神话中时,人们就开始把两者混为一谈。因为赫利俄斯每天驾着太阳车划过天空,给世界带来光明,也是太阳神。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希腊神话中各类版本不断叠加,很多人又把赫利俄斯与宙斯之子阿波罗混淆了……

这些混乱的神话版本所带来的弊端,如果仅局限在弄不清楚谁是谁这方面,还不至于给人类道德带来多么严重的破坏。但随着文人和民众根据个人喜好随意编撰故事,文化便被推下了更加危险的深渊。

公元前七世纪末叶后,希腊神话各版本中的不同人物逐步堆积成了一个混乱而又庞杂的系统,故事里人物间的联系与互动更为密切。其中,男性神和男性英雄之间互动的神话层出不穷,这让原本表达纯粹友谊与尊敬的故事逐渐变了味,在道德的败坏和人们追求病态精神刺激的心理下促成了男性同性恋风气的发展。

这种风气与古代奥运会也有关联。当时的奥运会只允许男性参赛,在比赛规则上禁止运动员着装,并且鼓励大众对男性身体的美感予以评价。奥运会作为古希腊祭典的主要仪式之一,在民众中影响巨大,因此大量的人群也逐渐习惯于欣赏男性裸体美,这都为男同性恋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当时的社会上也出现了女同性恋,但由于女性在古希腊社会地位较低,女同性恋并未掀起太大的波澜。

当社会中的男同性恋者在人数上达到了一定比例后,文艺工作者们为了迎合大众寻求刺激的心理,便不断在故事里编撰更多的相关内容。从公元前五世纪的文学和美术作品中就能看到,很多男神身边都出现了至少一个青年男子作为他们的男伴,并且故事里的许多英雄也出现了类似的男伴。

这种情形看似荒唐,却与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似曾相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社会已经相当开放了,但当谈起同性恋时,人们都会说那是不道德的行为;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很多国家已经竞相宣布“同性婚姻”合法,不少政客本人即使厌恶同性恋,但迫于舆论与政治压力,也不得不公开支持“同性婚姻”;文艺工作者为吸引流量,所做的事情与古希腊时代的同行如出一辙,在影视、文学、艺术领域大肆宣扬这些东西……两相比较就能发现,被篡改了的希腊神话其实相当于古代的“现代派”思想,而并非真正的传统。

人类文明的维系始终遵循着一定的道德规范,否则就将被毁灭。这是神的意志,历史的规律,社会的必然,其实也是人心深处的诉求。那些充满败坏意味的“文化”对人的刺激只是一时,终究无法长久。所以在公元前五、六世纪进入鼎盛阶段的古代希腊,仅维持了一百来年的繁荣,就在各种负面思想的折腾下逐渐走向没落。从外在的表现看,当人心变得阴暗之后,人们视狡诈为聪明与荣耀,视正直为愚蠢和耻辱。在人心魔变的过程中激发了大量的矛盾,连绵不绝的内战不断削弱希腊各城邦方方面面的实力,最终随着罗马的崛起,在公元前二世纪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这里写得很简单,但实际上具体的历史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单凭那些大大小小、络绎不绝的战争名目,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了。无论从地理位置、社会形态、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都能分析出古希腊败落的外在原因,但一切也都与人心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魔变的人心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决策,最终招致毁灭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古希腊人看似被古罗马人打垮,但在这表象的背后,也体现了堕落招致毁灭的天意。

罗马神话没有希腊神话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故事与传说,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在古罗马文明早期,最初的神祇没有个人经历、婚姻或儿女。他们完全不像希腊的神,早期的罗马神显示出的只有静态的神性,而没有希腊神话中的那种人情化的性格与行为,显得更为正经,因此关于他们的活动也没有多少记录,这也造成了今天人们对罗马神话了解得相对较少。

由于罗马人吞并了古希腊的土地,便吸收了希腊留下的文明,所以在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人们习惯于用罗马神去对应神职相近的希腊神,以致于后来希腊神与罗马神相互混淆,出现了相同的神只在名字上采用两种翻译的情况。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古罗马人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逐渐也开始编故事了……在“成、住、坏、灭”的规律下,古罗马同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败落。当败坏了的观念变成了民俗甚至形成宗教形式的时候,其道德破坏力是惊人的。比如从希腊传到罗马的“酒神节”(Bacchanalia),很早就变异成一种以酗酒狂饮和纵欲滥交为主旨的邪恶庆典,却被人赋予了“神圣”的名义,哪怕在公元前186年被罗马官方禁止后,仍然在地下秘密活动了很长一段时期。

然而,无论名称多么冠冕堂皇,哪怕打着“神”的旗号,败坏了的事物都无法长久,甚至会遭到天谴。我在《解读文艺复兴之后两百年间的美术》一文中曾列举过庞贝古城(Pompeii)因为道德败坏而被彻底毁灭的例子,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虽然这里一直讲的都是文化败落方面的内容,但其实人类的文化是阴阳、正负同时存在的。后面我们会谈到一些古希腊文化中正面、璀璨的部分,只不过人的文化本身就是正负混杂的,这就造成了后世正邪难辨的情况。败坏后的希腊文化中有很多部分其实就是留给人类起负面作用的。后期的古希腊因为道德败坏而被毁灭了,但古希腊诸国退出历史舞台并不等于文化的灭绝。那个东西的生命力犹如野草般顽强,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仍然在起著作用。

17426 6
由教宗庇护六世(Pius PP. VI)出资,1775年出土于奥特里科利(Otricoli)的宙斯胸像。多个世纪以来,天主教会收藏了大量异教文物珍品,此胸像现存于梵蒂冈博物馆。(公有领域)

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古罗马人在战争时视之为敌人的思想,要毁灭它,但在战胜希腊后却因为其丰富多彩而慢慢接受了它;古代基督教视之为异教、异端,也要毁灭它,可是古希腊文化中的一些正面内容却附着在宗教理论上,甚至成了神学的一部分;宗教改革后不少教派重申,要纯净教义,剔除这些不是基督宗教中的东西,但它却早已与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政治等多个门类走到了一起,联系紧密;到了今天,无论是政治形态、经济制度,还是人文理念、文明基础,都与之息息相关,更具体的其实已经不便多说了。甚至现在社会上支持同性恋、性解放、乱伦等生活方式的人在找理论根据时都能追溯到古希腊,说那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而且不少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来保护它……

事实上,如果仔细查阅从古希腊时期流传至今的典籍就能发现,不少古希腊学者和哲人对当时那些混乱的神话其实是非常不满的。比如公元前六世纪的著名哲学家兼诗人色诺芬尼(Xenophanes)就非常反感诗人与剧作家们对神话进行改编的行为,认为他们在亵渎神灵,而他们的故事则是侮辱神明的谎言。到了一个世纪后的圣人苏格拉底(Socrates)时代,从他的弟子柏拉图(Plato)所留下的《理想国》(Republic)等著作中也能看出,他们这一门对荷马以来的诗作颇有微词。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讲述的只是从常规理论上看文化表层的演变,但其实任何表面的东西都有个根本的来源和深层的原因。所以,对于神话时代历史的真实面貌,包括人神同在时期各参与者在留下历史时的具体行为,有些在现阶段这个多元文化错综复杂的时期难以彻底谈清,而有些也不方便目前妄作评论。或许要等到未来迷雾散尽之时,历史的真相才会真正在人类面前展现。

@(待续)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6/1/n12990960.htm

西方艺术史,听我说故事!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话西油!

终于,法兰西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之后,迎来了伟大的拿破仑!我们的大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接上文:【大话西油】一代宗师:雅克‧路易‧大卫(上)

这一集,咱们就来讲讲大师和皇帝之间的故事。

拿破仑,西方有一个四大战神的说法。就是古代西方最厉害的四位军事大家,他们是:古代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古代北非王国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然后就是今天的这位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史上军功赫赫的军事家

拿破仑至今都是西方,乃至人类战争史上最军功赫赫的军事家,他一生大小打了六十多仗,亲自指挥的战役除了滑铁卢,只有两次败绩。而且,大多数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奇招迭出。自出世以来,那真是名动欧洲,威风赫赫。

正好,我们借着画作来介绍两场拿破仑的经典战役。一个是翻越阿尔卑斯山奇袭意大利,这也是让他一战成名,威震欧洲的一场著名战役!

另一场经典战役,史称“三皇会战”!顾名思义,就是三位皇帝打了一架,这一战又被称为“奥斯特里茨战役”(Battle of Austerlitz)。是西方战争史上最精彩的一场大战!待会细讲!

先上画!这幅画,我相信你一定见过,也一定被画中人物的气势震撼过!

先来说说画背后的故事。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正式上台成为法国的第一执政。刚刚执掌权柄的拿破仑就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危机,此时,由奥地利牵头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此刻正重兵集结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边境上。而法国国内由于大革命带来的内乱和动荡,经济严重不景气。而在与第一次反法同盟的交战中,法国惨败,导致法国的军事力量一蹶不振,整个军队士气低落,将无战意,兵无斗志!

拿破仑正在为没有兵源发愁的时候,有人出主意说,咱们不是有个“莱茵兵团”嘛!有三万精锐力量呢!拿破仑一听大喜过望,立刻赶往这个“莱茵兵团”的驻地。到那一看傻眼了,什么“莱茵兵团”,分明就是个老弱病残的退伍军人疗养中心嘛!

这个“莱茵兵团”只有三万左右的兵士,而且,很多都是老兵。武器辎重严重匮乏,连几匹像样的军马都找不出来!将军看一看,皱了皱眉头。让人把大伙全部集中过来,拿破仑搬过一个木头箱子站了上去。

他大声问道:大家想不想吃到上好的牛扒?

想!回答声有气无力!

拿破仑接着问道:这样下去,你们烂掉都没人会理你们。我问大家,你们愿不愿意跟我拼上一把?打赢了,我保证你们每个人不仅可以发一笔横财,将来买下良田美宅,颐养天年!而且,你们就不想抱个美娇娘回家吗?!

这一次的回答简直是震耳欲聋:想!

嗯,拿破仑满意地笑了一下!那你们就给我打起精神来,好好擦亮你们的军刀,备好你们的枪炮,三天后跟我出发!

三天后,拿破仑带着这支衣衫不整,军备薄弱的,只有三万人的部队出发了!临行前,他告诉大家:喜酒,要在自家的院子里喝,仗,要到别人那里去打!现在,奥地利人想跑来找不痛快,咱们就先发制人,打他们一个猝不及防!

就这样,一场经典战役即将上演!

马伦哥战役 拿破仑的成名作!

拿破仑从很小的时候就对两门学课极有兴趣,一个是数学,一个是地理。

所以,他很早就对法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地理分布、地貌特征有过详尽的研究。他也经常告诫他的部下,作为一个领兵打仗的将军,一定要对将要开战的地方的地理知识和周边环境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知道该如何排兵布阵,免于进退失据。

这一次,对方在边境上集结了将近十万重兵,自己这边的兵力完全处于弱势。拿破仑对着地图认真研究过之后,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他要抄近路,翻越阿尔卑斯山,在极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在敌人的面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样才有希望破解危机!

可是,纵观历史,做出过翻越阿尔卑斯山这种壮举的古往今来只有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干过。现在,这位30岁的年轻统帅就要改写历史了!

拿破仑经过研究之后决定从一个叫做圣伯纳德的隘口翻过山去,山那边就是意大利了。于是,1800年5月,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圣伯纳德隘口出现了一队步履蹒跚的法国军人,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身材瘦弱但目光坚毅敏锐的年轻将军。

山顶的朔风如刀子般割着他们的脸庞,不断落下的大片大片的雪花,让他们本就蹒跚的步伐更加艰难。就这样,整个队伍在经过七天日夜兼程的跋涉之后,终于,他们看见了天边的一抹绿色!终于,他们翻过了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

反法同盟联军尽管听到有传言说,有一个叫做拿破仑的法国将军想要翻过阿尔卑斯山打过来,但所有人都只当这是个笑话!甚至,当时欧洲的报纸上还画了一幅漫画,嘲笑法军想要翻越阿尔卑斯山简直就是在做梦啊!在漫画中,拿破仑骑着一头驴子,身后跟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叫花子!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叫做拿破仑的家伙,真的就这么干了!当这群叫花子端着枪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惊呆了!

奇袭大获成功之后,拿破仑马上与被困在热那亚多时的法军汇合,向反法同盟联军主力的集结地杀了过去。在意大利边境一个叫做马伦哥的小镇,势头强劲的法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一举大败数倍于己的联军。十几万联军目瞪口呆地看着从天而降的法国人,乖乖地做了俘虏。那一刻,整个欧洲都记住了一个名字:拿破仑‧波拿巴!

记住,这场奇袭名叫:马伦哥战役,拿破仑的成名作!

如果对比而言的话,拿破仑的这一仗,很像唐朝中期名将李愬的那场:雪夜千里袭蔡州!这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杰作!

而大卫的这幅画,完全配得上这场精彩的战役!

画中白马和人物构成S型构图,充满跳跃感,极大地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年轻的统帅面庞英俊,目光坚毅,威风凛凛,傲然端坐在马背上。有没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飞灰湮灭的气概?!他手指向前方,一副胜利在望的姿态。注意,画家把拿破仑的披风做了反方向向前飘动的处理,一方面增加了画面的平衡感,另一方面更能展现拿破仑必胜的信心。我的士兵们,越过这座阿尔卑斯山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背景处战士们奋勇向前的姿态,以及右下角飘扬着的法国国旗,都衬托着法军在军神指挥下的英勇雄姿。

17309 1
大卫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当然了,作为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这幅画无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如果我们还原历史的现场,恐怕当时跋涉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统帅,就没有这么潇洒了。

后来,学院派的另一位大师德拉罗什也画过一幅相同题材的作品,就相对比较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我们来看一下哈。

是不是完全没有了刚才的那种敢向天地逞英豪的气概了!而且,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拿破仑的胯下真的不是一匹骏马,而是一头驴!哈哈,而且,德拉罗什非常写实地给驴子还带上了一个眼罩。

这幅画中,拿破仑眼神凝重,心事重重,与上一幅霸气的目光完全不同。他手抚在胃部,真实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拿破仑的肠胃不太好,经常用手摀着胃部。而且,如果您经常逛美术馆,你会看到很多有关拿破仑的画像,他都是摆着这个动作。并不是他在耍帅,而是他胃真的不好。

阿尔卑斯山常年被冰雪覆盖,画面中人物根本无法像大卫画中那样跃马前行!实际上,在翻山的时候,人畜都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看看左下角那匹马惊恐的表情,圆睁的大眼睛,两个鼻孔张得老大,正在使劲地吸着气。这一切都说明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艰辛和惊险。

在这里,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艺术到底应该还原真实,还是应该展现崇高!

我没打算回答,只是抛出问题!

经此一役,拿破仑威震欧洲,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地位,也为他下一步称帝打下了基础。而大卫,以其高超的技法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也一跃成了拿破仑的御用宫廷大画师!这俩位旷世奇才的人生,都在各自走向最高峰!

大卫成为拿破仑的御用宫廷大画师

时间来到了1804年,虽然神给人规定了王者治国的人间法理,但是,由于万物都逃不出“成住坏灭”的宇宙法则,所以王权也不可避免地日渐没落。此时的拿破仑,正是希望凭一己之力,对抗天道,重振没落的皇权。于是,决定正式称帝!

盛大的加冕典礼在巴黎圣母院举行。这里插一句,法国历代国王都是在离巴黎145公里开外的兰斯大教堂Reims Cathedral登基加冕。这个传统是从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公元498年,法兰西的第一个国王、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了。但是,拿破仑不打算承袭旧制,因为他不认为自己仅仅是法兰西这片土地上的皇帝,他认为自己将成就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法统,也就是主要的欧陆国家都将在他的统治之下!于是,他选择了巴黎圣母院。

关于这场盛大的加冕礼,画家做了非常完美生动传神,而又基本准确的演绎。好,咱们先来看画。这幅画是卢浮宫里尺幅第二大的画作。那第一大的呢,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大师委罗内塞的一幅巨制:《加纳的婚礼》。整幅画差不多65平方米大小,65平方米啊,几乎是一间两居室公寓的大小啊!

但是,特别悲催的是,这幅巨大的、极为精彩的、占据了整整一大面墙的画作,很不幸地挂在了一幅尺幅很小的画的对面,结果所有的风头都被那幅小画给抢了,因为那幅小画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

这是我在卢浮宫拍到的《蒙娜丽莎》前的样子,我根本就挤不进去,人山人海!所有人来到这间大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迷人的《蒙娜丽莎》身上。委罗内塞的这幅《加纳的婚礼》就挂在她对面,没人搭理!所有人都只能看见《蒙娜丽莎》。好惨!

好,咱们再回到这幅《拿破仑加冕》。

17309 2
大卫的《拿破仑加冕》。(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这幅画的尺幅只略小于《加纳的婚礼》,大约是6.2米乘9.7米,60平方米!也是卢浮宫中最受追捧的画作之一,仅次于《蒙娜丽莎》。

画中一共出现了150个人物,大到圣母院的殿堂,小到人物披风上的绒毛,脑袋上的首饰,每一处都细腻、精致。所以,节目里我就不能一一细讲,我只来讲几处重点。

第一个重点。欧洲国王的加冕礼啊,一般都要得到罗马天主教教皇的认可,他们都要亲自跑到梵蒂冈,在那里接受教皇的加冕。拿破仑称帝,在正统性上而言,也是需要由教皇来加冕才符合道统。但是,拿破仑非但没有去梵蒂冈,反而霸气地把教皇叫到了巴黎!

加冕礼上,教皇庇护七世刚准备起身拿着王冠戴到皇帝头上的时候,拿破仑却一把拿过王冠,自己戴在了自己的头上!这真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但却很说明问题。拿破仑的江山完全是自己打下来的,不是继承了祖上的基业。

再一个,宗教改革之后,欧洲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没落。再加上教廷内部贪婪腐败,完全败坏了对上帝的信仰,仅仅只剩下了一个宗教的空壳子,早已完全起不到教化人心、帮助上帝传播信仰的作用了!

插一句,今天的天主教教廷,大家都知道,堕落得一塌糊涂。高级教士甚至大主教的个人品行操守极为卑劣无耻下流。梵蒂冈甚至已经沦为撒旦的殿堂,教廷已经成了深层政府的爪牙和洗脑工具!实在是可悲!

所以,当拿破仑做出这样惊世骇俗、藐视宗教权威的举动的时候,大家可想而知,对当时欧洲社会的震动会有多大!

在大卫最早的构图里,大师原本打算百分百地如实还原当时的场景,所以他第一稿的草图是这样的。

但是呢,后来估计觉得这样一画,肯定会触怒庞大的宗教势力。于是画家灵机一动改成了皇帝已经戴好了王冠,转身为皇后约瑟芬加冕的样子。

大卫的这个小心思还是很聪明的。画面表现的这个瞬间也很有意味。象征皇权的皇冠,已经戴在了皇帝头上。此刻,他高高举起手中精美的后冠,成了所有人视线的焦点。这个设计既可避免触怒广大的天主教徒,又符合皇帝的心意。据说,画作完成之后,拿破仑在画前伫立良久。然后,他对大卫说:大卫,我要向你致敬。这可真是个殊荣啊!可见皇帝陛下还是非常满意的。

第二点,你想啊,拿破仑这么不把教皇放在眼里,他能满意嘛。自己大老远跑来巴黎,还被如此羞辱,所以当时教皇坐在那儿脸色阴沉,内心崩溃!

在大卫原来的初稿上,他的确如实还原了教皇拉着个脸,呆坐当场的样子。但拿破仑看完初稿后,皱了皱眉头说:我好不容易把教皇弄到巴黎来了,总要让他有点用啊!言外之意就是在我的加冕礼上,怎么能有人闹小情绪呢?更何况那人还是教皇,他代表的可是整个天主教啊。

大卫一听明白了,于是教皇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还伸出右手做了一个赐福的动作。

第三点,对当天的现场,大卫还做了一些艺术的虚构。比如说,拿破仑的妈妈当天并没有到场,但是画家把她摆在了画面中心很醒目的位置。

再一个,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画家自己怎么能不参与呢!于是,大卫就很自觉地把自个也画了进去。当然了,当天他也确实就在现场。注意加冕仪式现场二楼第二排的这位正拿着纸笔记录现场盛况的人,就是画家本人。

最后一点,我看到很多关于拿破仑画作的介绍都会强调一点,说由于他本人很矮,所以画像的时候都会把他画得很高大。在这里,我一定要澄清一件事情,拿破仑根本不矮!

拿破仑于1821年去世,1840年在法国的强烈要求之下,英国同意把他的遗骸从圣赫勒拿岛移葬回巴黎的荣军院。当时,据法国方面的资料显示,法国专家对皇帝的遗骸做了一次整理记录。当时测量了遗骸的身高,是多少呢?1.70米。一个去世了近20年的成年男子的遗骸,有1.70米。那他生前无论如何不会低于1.70米。就算,这个身高在欧洲男子中不算十分伟岸,但也绝对算不上矮小!

关于拿破仑身高的误传,完全是英国人弄出来的。胜者为王败者寇嘛。英国人最终打赢了,于是他们就极尽抹黑造谣之能事,把他们怕了多年的拿破仑描绘成了一个身材矮小的人。所以,这一点我无论如何要强烈谴责一下英国人!

刚刚加冕的战神,立刻就要面对一场空前的挑战。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立刻联手发动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

1805年,拿破仑生涯最辉煌的一场大战即将上演。因为是三位皇帝亲自指挥的对决,所以史称“三皇会战”,也被称为“奥斯特里茨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 拿破仑的辉煌战绩

大部分的军迷,对这场西方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役一直都是津津乐道。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细讲。大致上就是,当时沙俄和奥地利集结了号称十五万重兵压境,打算把刚刚登上皇位的拿破仑再拉下来!拿破仑带领着不足八万的人马,迅速应对。两军在位于今天捷克境内的一个名为奥斯特里茨的小村庄展开对峙。

1805年12月2日,一个普通冬日的清晨。厚厚的云层铺在天空中,显得有些压抑。刚刚下过了一场小雪的奥斯特里茨,四野静谧,悄无声息。但,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凝结在了一起,紧张的气氛越来越浓烈,一场空前的大战一触即发!

清晨五点钟,俄军率先于南线对法军发起了进攻,奥斯特里茨战役正式打响。由于浓重的晨雾,俄军虽然抢先动了手,但却迟迟打不开局面。法军第四军的一个师配合第三军,以劣势兵力牢牢锁死了俄军的前进方向。

其实,自从奥斯特里茨的枪声一响,俄奥联军就已经落到了拿破仑的掌握中。联军战前的一切部署与计划,在拿破仑天才的指挥下全部作废。

到清晨八点钟,南线的战斗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拿破仑站在山头高地观察着整个战场的局势,从南方持续传来的枪炮声,以及前方传来的情报,他判断俄军已经完全落入了自己的包围圈。于是,拿破仑立刻下令让隐蔽在俄军据守的普拉岑高地下的第四军主力,全力出击!迎头痛打从北线赶来支援的奥军。

很快,俄军据守的普拉琴高地失守,南线俄军的退路被切断了。拿破仑下令北线法军开始反击,近卫军、骑兵军、第一军主力构成的预备队也都投入到了北线的战场。

拿破仑非常善于调动战场局势,利用各种战术分割敌人主力,然后在集中优势兵力给对手迎头痛击。

到了当天中午十一点的时候,战局失去了悬念。法军以阵亡一千多人,六千人负伤的代价,歼灭了俄奥联军一万六千多人,俘虏了两万多人。

17309 3
《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的拿破仑》弗朗索瓦‧热拉尔作,现藏于凡尔赛宫(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这一天,正好是拿破仑加冕法兰西帝国皇帝一周年整。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创造了一场无以伦比的辉煌战绩。此一战,逼得奥皇弗朗茨二世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

这一战役,也是拿破仑一生引以为傲的经典战役。也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但是,盛极而衰,自古皆然。差不多十年后,拿破仑就黯然饮恨滑铁卢。

普希金在他的长诗《拿破仑》中,这样写道:他用血泊染成的记忆,将久久地遍布于世界。赫赫英名庇护着你,安息在浩渺的烟波。这陵墓何等雄伟壮阔,在安置你遗骸的灵柩上,人民的憎恨已熄灭,而不朽之光却在闪耀。

拿破仑离去 大卫被通缉

再之后,随着拿破仑的离去,大卫的命运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低谷。

路易十八回到巴黎复辟,大卫成了通缉犯。他只好逃亡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并最终客死他乡。

1825年底,77岁的大卫不幸被马车撞倒,不久后便与世长辞。由于法国当局不准他回国归葬,所以,一代大师只好安葬在了布鲁塞尔。后来,法国允许让他的心脏被单独运回法国,葬在拉雪兹公墓。也算是魂归故里了吧!

一代宗师雅克路易大卫,一生毁誉参半。但就其艺术成就而言,毋庸置疑,完全当得起一代宗师的赞誉。而且,他有一名非常杰出的高徒,后来成为法兰西美术学院的院长,叫做安格尔。安格尔更是进一步奠定了法国学院派的江湖地位。为把西方古典艺术推向最高峰,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法国学院派的诸位大师,未来节目中一定会为您细细道来!

好的,今天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次见!

《大话西油》制作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

唐朝柳宗元在散文《骂尸虫文》中说道:“聪明正直者为神。”大意是说,耳灵目明,为人正直者,自然不会受到迷惑。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清朝官员文人的记载中,“正直为神”成为官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那些为官清正廉洁的人殁后成为神明,在清人文集中留下不少记载。

钱德承,字慎庵。平日待人心怀仁恕,清廉谨慎,且平生为人心胸坦荡,言行一致,从不设城府。他以主簿和县尉(地方官府佐理官员)起家,历官州县,所到之处都施行惠民仁政。同治二年(1863年),在相国李鸿章的推荐下,朝廷特旨擢升钱德承为知府。短短几年之间,钱德承处理松江、常州、苏州、江宁、镇江府事,声名贤德誉满一时。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年)三月,他从镇江来到苏州,不幸生病,在家休养。

自定去世日期 去来自如又一人

起初,钱公因为得病严重,就告假回家休养。回到家后,病情日渐缓和,只是精神疲乏,一直没有出门走动。到了六月初旬,他早晨起来后,对家人说:“天帝命我作总管神,有差官四人即将迎接我赴任,你们赶快设宴款待。”家人听了,都半信半疑,于是将做好的羹饭摆放在大门外,以祭祀鬼神。

虽然从大门到卧室距离很远,然而钱公在卧室内忽然怒道:“他们四人都是官员,为了接我远道而来,你们怎么能用对待野鬼的礼节招待他们呢?”他催促家人在中堂设席,招待那些客人。众人深感惶恐,只好照办。祭祀时,就看到钱公屈指算了一下说:“二十日太仓促了,二十二日辰时可以。”

过了一天,钱公又说了,山、会二县的城隍神都为他饯行,以对待上官的礼节对待他,实在推辞不得等话。如此过了十多天,钱公没有病状了,言行举止也和平常一样。到了二十二日辰时,他唤来诸子及所有家眷亲属到他的榻前,和他们诀别。几个儿子都很震惊惶恐,以为父亲疾病发作了,于是赶紧去喊医生。钱公捶着床榻,愤怒地说:“我就要死了,医生又怎能把我医活呢?”等家人都到齐了之后,钱公把家人都看了一遍,泊然而逝。离世的日期时辰与半月前祭祀时所说丝毫不差。

钱公如期去世后,苏州百姓都说:“钱公作我们郡的城隍吧。”常州的百姓也说:“钱公作我们郡的城隍吧。”松江、常州二府的百姓也都缅怀钱公的惠政贤德,上报官府将钱公列入名宦祠堂,永享祭祀。

清朝官员陈其元为后人讲述钱公一事时,忆其先父曾经说过:闽中同官说司马朝镳临死之前,自己写了一幅对联云:“始笑生前徒自苦耳,既知去处亦复陶然”,认为他洒脱自在,去来自如。假如钱慎庵能自定离世之日,甚至知道自己未来的去处,不也是“去来自如”吗?

聪明正直 殁后为神

清朝时期,另有一人名叫闵斗阳,在云南府任通判,后来升为同知。闵公一生正直不茍,为官也多推行善政。年老退休后,回家乡养老。

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有同乡人死而复苏,告诉家人说:“阴间路太黑不好行走,有人跟我说,‘明天闵公赴云南府担任城隍,侍奉于闵君车前马后的人会有不少,必然会有灯火前导,你可随之前往。而且沿途会有供给陈设,还可以得些酒食。’”

次日,闵公果然无疾而终,那名死而复苏的同乡人又死了。后来,那同乡人的母亲梦到儿子托梦,说:“今天跟从闵公一起同行,不愁路途昏黑,而且很庆幸被闵公录用,现在也不落寞了。”

清朝文士俞樾转述此事,对此评价道:“凡是那些聪明正直的人,殁后为神,自然是可信的。”

生为清官 殁后为城隍

陈苏生以侍御史出任甘陇提学(官职,负责教育,掌管各级学政)。后来他年纪大了主动去职退休,但因当时战乱,留滞在甘陇,结果客死兰州。他的弟弟扶榇南归,途中遇到兵阻耽搁了两个月。

有位将军督师西部边疆,一天他梦到有人拿着旧式的名帖来谒见。一看姓名,原来是陈苏生。于是请他进来。陈苏生穿着正式的朝冠章服,对将军说:“我曾在甘肃为官,如今是陕西城隍。将来还会有事劳烦将军。”这位将军并不认识陈苏生,醒来后去询问甘肃人,方知陈苏生生前是学使。

当陈苏生的棺柩抵达将军的驻地时,将军想起先前的梦,于是派自己麾下勇健的士兵加以护送,让陈苏生的棺柩一路畅通无阻。后来陈苏生的弟弟路过陕西,看到当地城隍庙香火旺盛,凡是虔诚祈求的人,没有不应验的。

(据《庸闲斋笔记》卷二、《右台仙馆笔记》卷八、《洞灵小志》卷二)@*#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4/22/n12898875.htm

西方艺术史,听我说故事!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话西油!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新古典主义”的开山鼻祖,西方美术界的一代宗师:雅克‧路易‧大卫。他在西方美术的江湖上,就是“少林派”的开山鼻祖!

他摇摆的政治立场颇受后人诟病!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极为辉煌。

咱们今天重点来看看他的两幅名作:《贺拉斯兄弟之誓》和《苏格拉底之死》。

原本计划这一期讲伦勃朗的。但是,这个周三,1月20日,让很多朋友非常痛心失望,我也一样!所以,我决定换一个人讲。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充满勇气、充满信念、充满对真理的坚持!所以,有请一代宗师:雅克‧路易‧大卫。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开山鼻祖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生活在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十八世纪后期。为什么说波涛汹涌呢?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雅各宾派血腥专政,一代战神拿破仑登场!是不是够精彩!这样精彩的时代,也把这位大师推到了艺术的巅峰!

大卫在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练习击剑的时候,不慎伤到了左边脸部,之后又因为伤口囊肿恶化持续了很多年,导致他左脸逐渐变形。并且,使得脸部神经受损。所以,他的脸看起来不但歪,而且不能像我们一般人一样正常的咧嘴大笑,笑起来呢也是右边的脸抽动几下!所以大师总是以一副酷酷的样子示人!这一点有点像好莱坞老牌动作明星史泰龙。史泰龙在出生的时候被助产护士不小心用助产钳弄伤了脸部神经,导致他到四十多岁以后才会笑。所以,大家看他的电影都觉得他总是酷酷的。其实不是酷,是没办法不酷!

新古典主义的开山鼻祖

关于大卫呢,大家需要记住这么几点。

第一点,他是新古典主义的开山鼻祖!是西方美术界的一代宗师!

西方艺术史被艺术史家们分成了几个主要的大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新古典主义!而且,由于他和他的弟子们都太杰出了,所以直接开启了一代之风气,奠定了法国学院派的基础,以至于法国学院派一直到今天都是正统美术的江湖名门。打个比方,如果把西方艺术界比喻成一个江湖的话,各个门派林立,而法国学院派的地位就如同少林武当在江湖上的地位!

所以,这么说起来,大卫就如同少林派的鼻祖达摩祖师!这样一比喻,大家就明白了。

第二点,大卫在艺术上的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待会带你看画就知道了。但是,他最遭人诟病的就是他的政治立场太过摇摆!而最令后世引以为耻的就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他倒向了雅各宾派。并且在处死路易十六的判决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这也直接导致后来路易十八复辟之后,他就成了参与处死国王的罪犯了。于是,大卫只好流亡比利时,并且最终身死异乡。

第三点,他生命最华彩的篇章就是和战神拿破仑的相遇。他也是拿破仑最欣赏的画家,直接成了皇帝的御用画师。这部分的故事我会放到下一集细讲。

好,那么接下来,我就来用他的几幅代表作,来把他精彩的人生故事讲给大家。

法国诞生了路易十四之后,整个西方的艺术中心就无可置疑的搬到了巴黎!太阳王去世之后,路易十五著名的情人,被后世称为洛可可教母的蓬巴杜夫人登场,从而为整个欧洲带来了一股浓浓的甜腻的充满享乐主义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当时整个欧洲都沉浸在这股骄奢淫逸,纵情声色、甜得腻人的风气中!

物极必反啊,其实纵观整个艺术史的不同阶段,有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当艺术风格太过偏左了,就会有人出来往右边拽一拽;太过偏右了,又会有人来往左边拽一拽。

当洛可可太浓情蜜意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觉得甜得受不了了。于是,就该有人站出来一扫艺术界这种安逸萎靡的享乐之风,重振古典时代的那种充满阳刚的,神圣的,庄严的风气了!于是,大卫登场了!

1784年,随着所谓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的王权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人们已经受够了洛可可的萎靡之风,这时候法王路易十六就希望有一副作品可以表现出古典时代的理性、庄严,以及王权的神圣感!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大卫,于是他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大卫。

《贺拉斯兄弟之誓》大卫一战成名

此时的大卫已经36岁了,经过多年历练、潜心钻研,他的技法以臻圆熟,人生阅历和历史知识的积累也达到了一定程度。在接到国王的委托之后,一股厚积薄发的磅礴力量从心底奔涌而出。在经过一番构思之后,大卫拿出了这幅令他一战成名,并正式确立他一代宗师地位的成名作:《贺拉斯兄弟之誓》(Oath of the Horatii)。先来看画。

这幅画取材于一个古罗马时代的真实故事。当时,罗马城邦和另一个城邦国家一言不合剑拔弩张,但为了避免战争涂炭生灵,于是双方决定各自派出三名勇士展开决斗,以他们的生死来了却两国的恩怨!

罗马这边就选中了贺拉斯一家的这三个兄弟!这幅画所表达的就是在接到要求三位勇士奔赴沙场的命令之后的情形。

先来看画中的主要人物。画右的父亲拿着三把利刃,正在准备递给画左的三位手足情深的兄弟。画中这四位主要人物造型冷峻,肌肉紧绷,神情肃穆,态度庄严;画面构图严谨,线条明快,充满阳刚之气!一股浓浓的英雄主义情怀奔涌而出!而英雄主义,恰恰是大卫最拿手的,尤其是在他遇见了拿破仑之后,这是后话。

再来看背景处的三个拱门,使画面整体非常均衡;相对简单干净的用色表达了神圣庄严的气氛;人物的肌肤血管、肌肉线条极为逼真,身上不同材质衣服的褶皱、头盔和兵器的寒光四射,都彰显了画家高超的技法。

再来留意画右的几位女眷和孩子,这几位女眷应该就是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得知丈夫就要奔赴生死决斗的战场,眼前无疑就是一场生离死别!但在家国大义的面前,女人们也只能暗自垂泪,隐忍悲伤!

但这个故事真正令人悲痛的是,贺拉斯家这三兄弟的妻子们,正是来自要跟他们进行决斗的那个家族。而且,那个家族的兄弟也和贺拉斯家的姑娘们订了亲!所以,无论决斗的结果如何,都将是一场极为悲痛的人间惨剧!

17308 1
油画《贺拉斯兄弟之誓》(Le Serment des Horaces),作者:大卫(Jacques-Louis David),作于1784年。(公有领域)

无论作品背后的故事,还是作品所传递出的精神气质,这幅画都完美诠释了新古典主义的要义:神圣,庄严,均衡,理性!在王权日渐式微的十八世纪末,《贺拉斯兄弟之誓》一扫此前萎靡不振的社会风气,为欧洲的艺术圈子带来了一股阳刚、冷峻,充满力量感和英雄气质的清新风气!获得了巨大的好评,雅克‧路易‧大卫,一战成名!

《苏格拉底之死》大卫名留青史

三年后,大卫又拿出了一幅令他名留青史的作品:《苏格拉底之死》。

那就先要来说说这位古希腊最伟大的圣人、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他还有一个很出名的弟子叫做柏拉图,柏拉图也有一个有名的弟子叫做亚里士多德。做一个不是很恰当类比的话,这师徒三人很像中国的老子、孔子和孟子。苏格拉底呢就相当于是老子,柏拉图就是孔子,亚里士多德就是孟子。而且,这三人生活的时代也是完全一致的。

苏格拉底总说自己一无所知
关于苏格拉底我只想说这么几件事。第一件事,苏格拉底总说自己一无所知。

当时在古希腊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叫做德尔菲,德尔菲为什么有名呢?因为那里有一座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而出自这座神庙的神谕非常灵验。所以,来德尔菲求神谕的人络绎不绝。就有点像咱们中国某些香火旺盛的庙,去那里求签问卜的善男信女就特别多!

有好事者就跑去德尔菲问了一个问题,谁是这世上最有智慧的人?德尔菲的神谕回答说: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知道后却觉得很困惑:嗯,怎么会是我呢?我觉得自己一无所知啊!苏格拉底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比其他人强一点的地方就是,我知道自己无知。

苏格拉底的老婆凶悍 但夫妇感情很好
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苏格拉底的老婆虽然很凶悍,但是他们夫妇感情却是很好的!我们在看关于苏格拉底的介绍的时候,一定会有这么一段话:苏格拉底相貌不咋样,但却娶了一个非常漂亮但很凶悍的老婆。其实呢,他老婆脾气的确是大了点,但却是个心底善良且美丽的女人。大家不要一看到悍妻两个字就以为是个又凶又丑的女人!悍妻也可以是一个又凶又美的女人。

那么,他的老婆到底有多悍呢?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弟子们讨论哲学问题的时候,他美丽的妻子气冲冲地跑了进来,指着苏格拉底一顿臭骂,然后还不过瘾,又跑出去拎着一桶水进来,哗,全泼在了苏格拉底身上。够悍的啊!当着这么多学生,多不给面子啊!大家都以为苏格拉底肯定会发怒的。谁知道苏格拉底抖了抖湿透了的衣服,笑了笑说:我就知道,一般打雷以后,肯定会下大雨的。

他的好朋友也不理解,就问他:你干嘛娶这么一个凶悍的女人啊?他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来骑,骑惯了烈马,再骑其它的马就不在话下了。如果这样暴脾气的女人我都能忍受得了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相处的人了。

我还看到一段记载特好玩,苏格拉底有个很年轻的弟子叫做色诺芬,色诺芬因为是个年轻人嘛,就总想着找个漂亮姑娘做老婆。苏格拉底看在眼里有一天就跟他说:色诺芬啊,我告诉你,当你看到一个美人儿的时候,你应该赶快拚命跑开,而不是盯着不放。

色诺芬脸一红就问:那为什么呢?

苏格拉底就说:青春美貌的姑娘,比毒蜘蛛还可怕得多啊!

这个是不是就好像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

苏格拉底出身贫寒,作为一个哲学家那时候除了教教学生,也没有别的生财之道的。妻子为了供养他和孩子们,就非常辛勤地工作赚钱养家。虽然有时候也会发发牢骚、骂几句什么的,但是从来没有逼着他去求个一官半职,而是一直支持他对於哲学的研究。

据后世弟子的记载,苏格拉底临死前很感人。他的妻子来到监狱跟他见最后一面。走进监牢的时候,这个美丽的女人挺直了腰板,乌黑发亮的头发在脑后卷成了一个大发髻。虽然悲痛难耐,但却依然保持着庄严和体面。因为她知道苏格拉底喜欢她这样。

她走到圣人的面前,抚摸着他乱蓬蓬的胡须,泪水止不住地奔涌而出。她转过头来,看着来送苏格拉底最后一程的他的朋友和弟子们,说道:我丈夫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人。

然后她看着苏格拉底智慧的眼睛说:亲爱的,过不了多久我就会来找你的。

苏格拉底温柔的看着眼前这个深爱着他的女人,在他眼中,他的妻子是一匹可爱又执拗的烈马,勇敢大胆,桀骜不驯。他温柔的替妻子擦拭着泪水,轻轻的吻了吻她的手。然后对尚未成年的儿子说:你对妈妈要和气,不要惹她生气。

临别的时间到了,他最后一次轻轻抚摸着妻子披散下来的一缕头发,平静的说:你知道,我喜欢听你唠叨,你唠叨的时候,我心里就好受些。等着吧,我们会在极乐世界见面的,在那里我将报答你付出的一切。

他最后看了一眼心爱的妻子说:去吧,带着孩子回去吧。最后的路,我自己走就好了!

大卫的名画《苏格拉底之死》,捕捉的就是妻子和家人离开之后的场景。画,我待会说。

苏格拉底的哲学智慧

第三件事,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智慧。关于这位智者的智慧,我来讲几个小故事。

一天,苏格拉底正走在街上,忽然有一个人莫名其妙的冲过来,打了苏格拉底一棍子,然后转身就跑了。苏格拉底的朋友立刻要去追那家伙算账。苏格拉底赶忙拉住他,不让他去追那个人。

朋友就问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

苏格拉底笑了笑说:朋友,别生气。难道一头驴踢了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

还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市场上转了一圈之后,回到家里哈哈大笑。别人就问他这么开心是为啥?他就说:我看到有那么多东西是我不需要的,所以就很开心!

关于他和他的弟子柏拉图的事情也值得说一说。

有一天,苏格拉底拿着一个苹果走进课堂。那只苹果的色泽是如此饱满红润,看上去非常诱人。苏格拉底就问学生们说,你们有没有闻到苹果的清香?

学生们使劲闻了闻,有的说好像闻到了,有的说没有。

苏格拉底就让大家努力的、认真的、全神贯注的留意空气中苹果的香味。然后他问道:现在,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香味了?

有几个学生立刻举手站起来说:我们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儿!

苏格拉底又问:还有谁闻到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起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走过,边走边大声说道:请大家务必集中精神,仔细留意空气中的气味。转了一圈回到讲台之后,他问道:现在,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

这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举起手表示闻到了。面对个别有些犹豫的学生,苏格拉底严肃的再次要求他们认真的、仔细的辨别一下空气中的苹果香味。然后他再次问道,怎么样,闻到了吗?这一次,除了一个学生之外,教室里所有的孩子们全部都举起了手,大声表示闻到了!

苏格拉底走到唯一那个没有举手的孩子面前,问他,你真的啥也没有闻到么?孩子看着老师,再次使劲嗅了嗅鼻子,然后茫然的摇了摇头说,我真的没有闻到任何气味啊。大伙一阵哄堂大笑,大家开始嘲笑起这个孩子,孩子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苏格拉底看着羞红了脸的孩子最后一次问他,你现在还坚持说你什么也没有闻到吗?孩子犹豫了一下,坚定的点了点头说,是的老师,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教室里的笑声更大了!

这时候,苏格拉底轻轻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然后举起手中的苹果严肃的看着大家说:只有他说了真话!这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根本没有任何气味。

孩子们都愣住了,然后一个个的低下了头。而这个坚持说真话孩子的名字就叫:柏拉图。

这幅画如何表现苏格拉底

好,下面来看画:《苏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

只要几个重点就好。

第一个,画面中总共出现了13个人物,正好是西方人认为很不吉利的数字。

第二,画面正中的圣人左手指天,代表对神明的尊崇。临死前,圣人依然在和弟子们探讨人的神性和对信仰的坚贞。而同时,看都不看就伸出右手去拿那碗将夺走他性命的毒棘酒。表现了圣人对生死的淡漠。因为,苏格拉底经常说,肉身才是灵魂的枷锁。要想让灵魂真正的升华,就不能贪恋肉身的享乐!而且,根据柏拉图《裴多篇》的记载,临死前,圣人告诫弟子,死亡一点都不可怕,只要看破生死,方能明白生命的意义。这一点和佛家的教导很像。

如果把画面放大,人物的肌肉线条,腿部的血管青筋,极为鲜明生动准确,完美呈现了画家高超的技法!插一句,这个《裴多篇》的中文译本也叫做《裴多对话录》,是由钱钟书夫人杨绛女士翻译的。译文优美流畅,完美展现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篇幅也不长,非常深邃充满智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读!

第三点,坐在画面最左边低头沉吟的老者就是柏拉图。但是这里画家做了一个艺术假设,因为根据真实历史,圣人赴死的当天,柏拉图因为生病,所以并没有前来送别。而且,当时的柏拉图也没有这么老迈。但作为艺术创作,画家让一个老迈的柏拉特图来见证圣人的离别,更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第四点,注意坐在他身前一手扶住圣人膝盖处的那个人,他叫克里同,是圣人的弟子。据史料记载,他一直在劝说老师改变主意。并且,他之前已经买通了狱卒,在牢房的地上挖了一个通道。大家注意克里同脚下的那块石板,有两处凹槽。这块石板是可以掀开的,石板下面就是事先挖好的通道。克里同希望带着老师逃出雅典。

而且,据说碍于苏格拉底的声名赫赫,雅典当局非常不愿意处死他。所以,挖通道这件事当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是他们也希望苏格拉底悄悄跑掉是最好的!但是,圣人断然拒绝了这个请求。

17308 2
雅克‧路易‧大卫《苏格拉底之死》,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这就要说说为啥雅典当局非要跟苏格拉底过不去了。因为当时的希腊社会风气已经严重堕落了,人们也不再信仰真正的神,而是信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并且形成了强大而邪恶的宗教势力。苏格拉底的出现正好触动了这些恶势力。
70岁的苏格拉底慨然赴死
苏格拉底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为真理和信仰献身的人,他的遭遇与四百年后的耶稣非常相似。苏格拉底倡导有道德的生活,鼓励人们正直勇敢地活着,教导人们通过省思来觉醒内在的神性,从而让生命走上真正光明的道路。

最终,他的学说为雅典当局所不容。当局就以:误导青年以及对希腊神祇不尊敬等莫须有的罪名对他进行了审判。当时给了他两个选项,一个是离开雅典,终身不准再回来。另一个就是饮鸩而死。圣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他说:我为什么要逃走?我做错过任何事情吗?我所坚持的是真理,为真理而死,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呢? !这番话,一百多年后的孟子也做过类似的阐述: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公元前399年,70岁的圣人苏格拉底,慨然赴死。

历史上,由于圣者的出现,触动了旧有的邪恶势力,而遭到迫害的事情屡有发生。古希腊是苏格拉底;古代印度是释迦摩尼;古代中国的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古罗马的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这些事情史不绝书!

今天的中国,法轮大法的传出触动了共产党邪恶势力,而遭受了长达20年的残酷迫害。今天的美国,川普的出现触动了华盛顿沼泽里那些黑暗势力,而遭到冲击。历史啊,永远在重复上演!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此中真意,能真正体会神的良苦用心呢!人类能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圣人在赴死之前,依然从容不迫地和门徒友人们镇定自若地讨论灵魂不朽的话题。他还提到了地球周围不同空间有不同的生命居住等等,这些更像是一个先知探讨的话题,而不是哲学家的话题。他以伟大的人格,为人类留下了关于生死最生动的一课,圆满回答了这个令无数人困惑的问题。

英国著名出版家约翰‧博伊德尔(John Boydell)曾盛赞大卫的这幅杰作,是展现人类神性最伟大的作品。

这幅画的原作就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是我几乎每两周都会光顾的地方,这幅画我也看了不下百次!哈哈,每次都会被作品展现的神性、从容,和圣洁所打动!

您如果将来有机会来到纽约大都会,一定不要错过他!

好了,感谢您的收看!记得订阅分享!咱们下次见!

《大话西油》制作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2/7/n12738082.htm

欢迎回到馨香雅句,我是雅兰,上次我们分享了卫夫人,她的簪花小楷上承楷书鼻祖钟繇,往下教出一代中国书圣王羲之。

我们常说书画同源,也就说作画和写书法源头上是一样的,就像仓颉造字,仓颉很擅长绘画,黄帝让他造字,他就把很多自然中的事物画出来,像鱼、马、鸟等等,后来这便成了象形文字。

卫夫人的字写得那么好,那有没有画画很好的女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位,她叫恽冰,是清朝著名的花鸟女画家,恽冰,字清于,号浩如,别号“兰陵女史”,或者“南兰女子”。

恽冰的画还曾被江苏巡抚呈送给乾隆皇帝的生母钮钴禄氏–孝圣太后,太后很喜欢,乾隆还专门提了诗词表示嘉奖。



那么恽冰的画画的多美呢,我曾经在博物馆里看到过恽冰的十二月花卉图册,非常惊叹画中的美好,画中的花卉细腻逼真、柔美淡雅。

十二幅画画出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的时令花卉,有桃花、木兰、荷花、菊花等。在一月份的梅花画里,一枝梅花映入眼帘,从枝头深粉色还没有绽开的花苞,到全然盛开粉粉嫩嫩的花朵,花朵中间花蕊中,像发丝般纤细的花丝都根根清晰可见,还能看到每一个花丝上都顶着柔柔的黄色花粉,让人惊叹画家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画出来的生动逼真。

在二月份的花卉图中,两枝花侧身而来,一枝粉红,一枝淡黄,在翠绿枝叶的掩映下,全然绽放的繁盛和含苞未放的简洁,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叶子正面的翠绿和背面的淡绿都活灵活现,粉色花苞深粉色的花萼,淡黄色花苞淡绿色的花萼清晰可见,多层的花瓣中,每一片花瓣向不同方向自然舒展,栩栩如生仿佛花朵就在眼前。

在三月份的木兰和贴梗海棠中,两朵木兰花将要绽放而并未全开,柔美的花瓣掩映着隐约可见的花蕊,几朵大红的海棠正在怒放,几朵淡红色的花苞交叉竞放,红色海棠的热烈和白色木兰花的纯真,粉色花朵的娇嫩交相辉映。让人感叹画中的色彩对比,错落有致。

在四月份的芍药中,两株芍药连并而开,一只向阳而绽放,另一朵如美人低头,轻俯其首,千层的花瓣肆意舒卷,中间的花蕊清晰入微,从花心的深红到花瓣的淡粉,用色非常自然地过渡,每一片花瓣的边缘都各不相同,尽显花朵千姿百态的娇媚,叶子正反两面上的脉络都清晰可见。

在五月份的花卉中,两朵百合一左一右分别绽放,可以清晰地看到花蕊里边五只花蕊丝,下面一株淡粉色,一株淡蓝色的花错落而开,在淡粉色的花朵中,能看到一朵花中五片花瓣,每一片花瓣上纤细的脉络,以及每一片花瓣都各不相同裙锯般的花边,每一片花瓣底部都有曲线的纹路,在花心又形成一个同心圆,五只毛茸茸淡淡黄色的蕊丝,顶着五个淡淡蓝色的花粉,让人惊叹画家的细致入微,以及造物主的神奇,五朵淡粉色的花每一朵出现的姿态都各不相同,而淡蓝色的花也同样如此,在整个画面中白色、淡粉色、淡蓝色的色彩交相呼应,一种纯真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百合甜甜的清香,感受到野花在眼前的摇弋。

在六月份的荷花中,一朵硕大的荷花,在一层一层花瓣的包裹下正在初绽,旁边荷叶陪衬下,另一朵荷花含苞未放。莲花的清香,让人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月份的罂粟,四朵不同颜色的罂粟竞相开放,花朵非常绚烂华美,枝头一个蒴果孑然独立,繁杂的叶子每一片向着不同的方向,上面的脉络清晰可见,每一片叶子边缘的锯齿都各不相同。

八月份的芙蓉,高低错落而开,让人想起萧纲《咏芙蓉诗》,“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影前光照耀,香里蝶徘徊。”

九月的美人蕉和狗尾花,红色的美人蕉和一串串狗尾花高矮错落有致,狗尾花中细碎的花瓣都清晰可见。

十月黄芙蓉和翠菊,硕大的黄芙蓉,娇美柔软的花瓣,以及花蕊中的花上花,下面的翠菊临寒而开,黄色的花蕊和蓝色的花瓣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显得非常显眼。

十一月的菊花,各色菊花竞相盛开,“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菊花常被认为是花中的四君子之一,花中四君子指梅兰竹菊,菊花开在秋季,地处偏远,不与桃李争芳,被陶渊明所喜爱,画中可以看到菊花千层之瓣,每朵花都有不同的形态。

十二月份中画的是腊梅 南天竹浆果和罗汉松,十二月天气严寒,红彤彤的南天竹浆果和不畏严寒的罗汉松相伴,交织着淡黄色的腊梅花,腊梅的花蕊清晰可见,还有未绽放的腊梅花苞,一颗颗黄色的圆圆花苞和一颗颗红色的南天竹浆果交相辉映。画的左下角有“南兰女史恽冰敬画”的字样,每幅画的下角有“恽冰”的印章和恽冰字“清于”的印章。

看完了这些画,可能很多人都在惊叹为什么一个女子能把花鸟画得这么自然而逼真,恽冰的这种画法是没骨画法,她的曾祖父恽寿平开创了这种画法,通常中国画常以墨线勾边,当成描绘物象的骨架,“没骨”画法,是指舍弃墨线的骨架,直接用彩色画出物象的画法,这样画出来的画更加自然真实。恽冰从她祖父那里将没骨画法得到了很好的承传。没骨画法影响了整个清代花鸟画并延续至现代。

那次展览上我还看到一幅恽寿平画的“夏日荷花”,一方池塘,几枝荷花高低错落有致,争相绽放,花瓣粉色从浓到淡,花瓣正反两面色彩的自然过渡,宛如天成,让人感叹这种高超的技法。

在现代嘈杂的社会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如此精致而美好的绘画了,可以想象古代的画家是怎样纯真纯美的心境才能感悟自然当中的美好,并且画出这样美好的景物。中国文化中很多艺术将自然中的美好,如山水、花鸟等经过作者的创作再呈现给读者,让人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这种艺术也不仅仅体现在绘画上,还体现在生活中,将自然界的美好通过生活中的实物体现出来,比如中国很多瓷器上都能看到一些花卉的图案,像这个清康熙年间的花瓶,上面画着“岁寒三友”,在严寒的冬天很多植物都凋谢的时候,梅花、竹子、松树还在繁茂地生长,比喻高洁坚韧的品行,不被外在的逆境所压垮,再比如清乾隆年间的百花瓶、清嘉庆年间的百花碗,这些瓷器上点缀的花朵有菊花、木兰、桃花、莲花、芙蓉花等上百种,其中蕴含着吉祥的寓意如花开富贵等,还有清乾隆年间菊花形盖碗杯,杯盖的底部还有乾隆皇帝亲自写的一首诗。“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浥露掇其英。”明朝托盘上绘的月下梅花等,都是通过花卉来表达不同的意境,将自然中的美好引入生活中。

而这种花卉文化也影响着其他周边国家,如朝鲜高丽王朝时期瓷器上的花卉纹样、日本江户时代的瓷器上画着装满樱花的篮子,以及日本和服上能看到刺绣出来的花朵盛开,在江户时代的屏风上,可以看到樱花绽放时节人们外出赏樱的活动,在亚洲艺术中自然中的花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正如恽冰的画,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美,用高超的技法将这种美好呈现,让他人感受到美好的同时,心灵也会得到净化和提升。关于中国的文化还有哪些,我们下次和您接着分享。


新唐人 / 原文网址:https://www.ntdtv.com/gb/2021/06/02/a103132913.html

(接前文)

普世救赎的证实

“卍”字符,早已超越任何某一种宗教所承载的意义,而具有普世的救赎涵义。

“卍”的反复出现,有如天赐印记,当人们充满敬意,视卍为吉祥、美好的标志时,美好的德行也会时时净化人的内心。

无论是霍比预言,还是佛经中对于“卍”的论述与阐释,都表明“卍”是具有终极意义的符号,并指明人类美好的归宿,从来关乎道德与精神。

如果说史前文明确实存在,那么每次人类遭遇大劫,再次重生之后,都会发现史前文明的一些印迹相传不息,而卍字符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标志。

是否慈悲的造物主,给人类留下了神圣的印记,以让在尘世中的人,能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仍然保持着某种联系,在世人的内心深处,对宇宙那深邃而神圣的向往,永不磨灭。

在不同宗教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述,当人类道德到了无法拯救之时,造物主将归来,救度难中的众生。

佛经与《圣经》都提到人类在末劫时期会有救世主降世拯救众生。佛经认为末法时期会有未来佛弥勒下世救度众生,而《圣经》认为末劫来临之时,会有弥赛亚降世拯救众生。

那么,东西文化中所传述的救世主,是不同文明体系中不同的信仰,还是存在着某种关联?

已故著名国学大师、佛学家、翻译家季羡林和其学生钱文忠教授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现了佛家与基督教之间的联系,那就是“佛家的未来佛弥勒佛和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亚是同一个人”。

根据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考证,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包括西亚、北非、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流行着一种未来救世主的信仰,耶稣宗教里的弥赛亚,就是这种救世主信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这种信仰在圣经《旧约》里面就已经有了。而印度的弥勒信仰,在学术界已经确认,和这种全世界范围的救世主信仰是密切相关、彼此影响的,印度的弥勒信仰就是救世主信仰的一个组成部份。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弥勒之所以是未来佛,是未来的救世主,有印度的根源,也有更广大范围的全世界或者古代世界的根源,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弥赛亚信仰的一个部份。

汉语当中弥勒这个词语从何而来?这实际上蕴含着人类文明世界一个大谜。

据收入《季羡林文集》第十二卷的“梅呾利耶与弥勒”一文考证,早期佛经的原本大多是“胡本”,是用中亚和古代新疆的语言文字写就的,并不是规范的印度梵文。 因此,“弥勒”很可能是从新疆吐火罗语的Metrak或Maitrak直接音译过来的,这个字和梵文的maitri(慈悲、慈爱)有关,所以,“弥勒”又意译为“慈氏”。故而,早在中国后汉、三国时期,大量汉译佛典资料中“弥勒”和“慈氏”(菩萨)同时出现。

西方等待的神叫“弥赛亚”,英译文 Messiah,是从希伯来文Masiah(有时写为mashiach)翻过来的。弥勒,在梵文里面叫Maitreya,和希伯来文Masiah二者音近。事实上,源自吐火罗语中的弥勒就是希伯来语当中的弥赛亚,同一个词,只不过在西方要读弥赛亚,而在我们这边就念弥勒,这样类似的情况在人类文明史上很常见。

人们发现,弥勒信仰从一开始就是人类整个文明世界的一个优秀文化凝聚体,在佛教当中找不到除此之外的第二个菩萨或者佛具有如此广阔而深厚的国际文化背景。

当学者深究来龙去脉,找到弥勒与弥赛亚的同源同义之时,亦是对“卍”字符跨宗教、跨国别、跨时空的普遍性救世意义的证实。

拉卜楞寺喻天机

甘肃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中未来佛弥勒造像为弥勒大佛半蹲半起的鎏金铜像,谕示弥勒佛已起身离座,带着法轮来到人间救度世人。

在佛经上有着记载,弥勒是“万王之王”在末世由最高处下走时所使用的佛号,法轮圣王是“万王之王”下到法界时的法号(人间称转轮圣王),所以释迦牟尼告诉他的弟子:法轮圣王也称弥勒。

慈悲、光明、希望是未来佛弥勒的精神内涵。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中的几尊造像,揭示了弥勒下世度人的玄机。

拉卜楞寺创建于清康熙年间(170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的原名很长,简称扎西奇寺,其汉意为“吉祥旋寺”。

因为创建该寺的一世、二世等寺主都是深谙天机的高僧大德之士,所以拉卜楞寺佛之造像深藏玄机,尤其是寺中的两尊弥勒大佛的造像意味深邃。

在寺院大经堂近旁的西后殿里供奉着弥勒大佛半蹲半起的鎏金铜像,佛的双手在胸前做着手势。据导游喇嘛在向瞻仰游人解答关于佛手势的提问时说:“这是弥勒佛在向世间转法轮!他半蹲半起,谕示弥勒佛将带着法轮来到人间救度世人。”据悉,拉卜楞寺的原名为扎西奇寺(意为吉祥旋寺),其涵义就是法轮转动呈吉祥。

大金瓦殿中央供奉的弥勒大佛,是由本寺二世寺主在两百多年前特邀尼泊尔工匠铸造的鎏金铜像,佛像高10米。在弥勒佛像的正前下方安放着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小铜像。这种把两尊佛像一前一后、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的同时安排在一个供坛的造型、布局实属罕见。

17229 1
拉卜楞寺的弥勒佛像正前下方安放着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小铜像(大纪元)

据导游喇嘛向游人解说:“在前面的小佛像是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后面的弥勒佛手拿法轮,他是宇宙中神通最广大、最有能力的如来,他将带着法轮来救度宇宙众生,也是宇宙众生唯一的拯救者。”显而易见,造像突显弥勒佛(转轮圣王)层次之高、法力之大,而且,其救度整个人类的浩大慈悲也通过其造像与释迦牟尼佛的大小对比而充分的反映出来。该寺把供奉释迦牟尼佛的殿堂称小金瓦殿、而将弥勒佛殿称为大金瓦殿。

神在人中

《圣经》里无论新约还是旧约都预言了救世主弥赛亚在人类最后时刻将要降临。在他们的宗教传说中救世主弥赛亚来到人间之前,其中一个征兆是以色列复国,并且以色列复国后的那一代人就可以看到救世主弥赛亚。

二战结束,以色列人经过几千年的流浪在世界的瞩目下真的复国了。1948年5月13日,耶路撒冷发表犹太大会宣言,宣布“以色列复国”。虽然西方主流社会是基督教、天主教等,而以色列是犹太教,但要控制耶路撒冷,即这个神回来的条件之一,向来是那么的重要,因而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主流社会一直非常坚定地支持以色列,在这一点上完全抛弃了历史上的宗教纷争。

在东方同样也记载了未来佛弥勒(转轮圣王)下世的另一重大信号。佛经《慧琳音义》卷八载明:“优昙婆罗花为祥瑞灵异之所感,乃天花,为世间所无,若如来下生、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

佛经《无量寿经》中也记载:优昙婆罗花是祥瑞之兆。《法华文句》四上:“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17229 2
1997年,韩国媒体首次报导清溪寺出现优昙婆罗花(明慧网)

1997年,韩国媒体首次报导了清溪寺出现优昙婆罗花,后来韩国媒体又相继报导了许多地方有奇花开放,此后,日本、台湾、泰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澳洲、美国各州、加拿大、欧洲、中国大陆各省,皆相继发现圣洁的优昙婆罗花。

人们可以通过网路图片搜索,一睹其高贵圣洁之风采。婆罗花无根、无叶、无水、无土;玻璃、钢铁、佛像、树叶、纸箱、塑胶均可开放,有花开超过一年仍生机盎然。自古以来无人得见,今天的植物学家也为之瞠目结舌。

后记:

1992年5月13日,法轮大法在长春由李洪志先生传出,以真、善、忍为根本指导,有五套舒缓的动作,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至今,法轮功著作《转法轮》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传遍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纪念法轮大法洪传,“5月13日”被定为“世界法轮大法日”,二十余年来,每到这一天,世界各地法轮功学员纷纷向人们展示法轮大法的风采,传播“真、善、忍”福音。

2019年5月1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约5000名法轮功学员在美国纽约市总督岛举行排字活动,排出巨型法轮图形和“真善忍”三个大字,法轮图形居中的大“卍”方正而庄严。壮观的场面,引来民众的赞叹:蓝天白云,黄衫绿草,背景是纽约的高楼大厦,互相映衬,美得绝无仅有!

17229 3
美国纽约五千名法轮功学员排巨型法轮图形(明慧网)

(全文完)


明慧网 / 原文网址: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21/5/12/424397.html

“敦煌寻梦”系列文章之十二

大漠长河之上,汉唐军威雄风远播,有关它的传说从未停止。敦煌石窟中琳琅满目的艺术瑰宝,仍在默默诉说着一千多年前的壮志豪情。那是莫高窟第156窟的一幅长达8米的壁画,展现了一幕将军出巡的盛景:

阅读全文...

上期我们分享了孝贤皇后,她是乾隆皇帝一生的挚爱,因为她很贤德,古代除了贤德的女子,有没有一些有才华的女子呢,当然有,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位,提到书法,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王羲之被称为中国的书圣,但是您知道吗王羲之的老师竟然是一位女子,这位女子是谁呢,今天我们来聊聊她的故事。

阅读全文...

为甚么要救度众生

save

为什么会有人类

human

退出中共党、团、队人数

3tui
440,335,425

破网与禁书下载

freegate

免费下载自由门
专业版8.00  zip  exe
安卓版5.0  apk

wugate

免费下载无界浏览
电脑版2132  zip  exe
安卓版无界一点通  apk

爱博电视

免费下载爱博电视
PC版(180318)  exe
手机版(2.1.13)  apk

神州明见

免费下载神州明见
手机版 V6.9  apk
电视机顶盒版 V6.9  apk
神州明见網頁版 V2.0  下载  开启
二维码小助手 V3.0  下载

网必通

免费下载网必通
手机版apk   zip
 

神韵全球巡回演出预告

shenyun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