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宰相胡惟庸因图谋不轨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多个朝代的中书省和宰相,要六部直接向皇帝汇报,虽然皇权得以加强,但朱元璋也是累得够呛。永乐时期,明成祖朱棣在政府部门设置上,基本延循明太祖时的架构,不过他命侍读解缙和胡广、编修黄淮等亲信大臣直接进入文渊阁参与政务,内阁机制由此形成,并成为常制,成为稳定的官僚机构。明成祖亦明确规定其职责是参与政务,注意负责掌献、复检奏章、票拟批答、起革诏令、申署司奏、巡以扈从、经庭讲读、主持大典等。可以说此时的内阁更像是秘书处,只有一部分特权,但没有实际相权,不能直接指挥下属。但内阁的出现,解决了朱元璋废除宰相后所出现的行政机构的空缺,亦是明成祖治理天下的重要帮手。
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方孝孺,明朝著名文学家,曾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即便是一些长辈学者,也自叹不如。明太祖时,召见了方孝孺,见其举止端庄,学识渊博,十分欣赏,便命其为陕西汉中府教授。后太祖的儿子蜀王朱椿听说他很贤能,就聘为世子师。建文帝即位后,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并处处听从他的建议。可以说,建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
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接上篇)成祖得天下后,选拔了一批亲信大臣“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对待功臣和追随自己的,他采取与明太祖不同的做法,即善待他们,并且只要是自己选中的就用人不疑。他曾对群臣说:“君臣不能保全者,常始于不相信。苟不相信,即父子将为秦越,况君臣乎!吾于诸功臣,报之厚而待之诚,常见其善,不见其不善,惟其才而任之,保功用人,可以两得。”如御史曾弹劾西宁侯宋晟专权,不经报告就处理事情,成祖就对御史说:“任人不专能办成事情吗?况且一个大将远在边关,怎么能要求他事事都根据朝廷的旨意呢?”为此,成祖还特意下了一道敕令,让宋晟便宜行事。
唐代诗人王勃曾写过一篇散文《三国论》,其中相当简练地概括了孙权身为帝王“举贤任能”的特质和其一生中取得的重要功绩:他继承父兄的事业,委周瑜、鲁肃以重任。因为周泰的伤势而哭泣,为吕蒙的病情祈祷上天,爱惜朱桓的才能而不加罪于他,听取张昭的谏言而屡屡拜访。(正因为他如此爱惜人才,)所以吴国的边境能南到交趾(今越南北部),赶走了五岭的士兵;东到海隅,拥有了百越的百姓。地方扩大到五千里,士兵拥有数十万。孙权不愧是神武雄才、命世之英。
清脆的驼铃声、满载货物的各色驼队、广袤的草原、漫天的野花、清澈的河水、漫漫的征程,古丝绸之路留给后人太多的遐想和故事,而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就是沿着这条古道,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了中国。史载,东汉第二个皇帝明帝好佛,当他梦见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后,便在公元68年派遣蔡愔、秦景等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经、佛法,并于第二年在洛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寺“白马寺”。明帝还聘请天竺高僧在此译经、传教,不少天竺僧人亦来到中国传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笔下,年纪轻轻就做了三军统帅的孙权,为了巩固基业征战未休,取得了赫赫功绩,而当时能与其匹敌的天下英雄唯有曹操和刘备。事实也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