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见网提供多款免费翻墙软件,也提供免翻墙网址,为持续能看到真实信息,请記下明见网即时ip索取信箱:mingjianweb@gmail.com,並下载「无界浏览」与「自由门」「神州明见」等翻墙软件。 
 

动人的故事,讲述着西方艺术史!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话西油》!

焦点:名画中藏着拉斐尔的隐密婚事!一生挚爱见不得光,只好画在画布上!拉斐尔骂米开朗基罗是“刽子手!”他是唯一获准被埋进“万神殿”里的大画家!

1520年4月6日,这一天是拉斐尔37岁的生日。也就在这一天,这位天才走完了短暂的令人心痛的人生。

弥留之际 拉斐尔遗嘱:爱情和艺术

两周前的一夜狂欢,加上偶染风寒,拉斐尔一病不起,之后便高烧不退。在经过差不多两周的煎熬之后,便撒手人寰!临终前,他在侄子的帮助下订立了一份遗嘱,确保他最关心的两样东西在身后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顾:爱情和艺术。他留下一笔非常丰厚的财产给挚爱的情人;而他在罗马的画室以及画室里的所有作品,都交给两位高徒:朱利奥‧罗马诺(Giulio Romano)和弗朗西斯卡‧彭尼( Gianfrancesco Penni)继承。

弥留之际,他让罗马诺在画室的一个上了锁的柜子里,拿出了一幅画作。气若游丝的拉斐尔用尽最后的气力深情地看了一眼画中女子,便闭上了眼睛!究竟是谁让拉斐尔如此魂牵梦萦呢?就是这位美貌佳人。—《多娜‧薇拉塔》(La donna velata by Raphael)

这是一幅此前从未公开过的画作,画的名字叫做‘多娜‧薇拉塔’,但画中人的名字叫做:玛格丽塔‧鲁蒂(Margarita Luti)。她是一位面包师的女儿,美丽纯洁,聪慧可人,虽然出身低微,但却善良贤淑,气韵典雅。玛格丽塔,她就是拉斐尔的一生挚爱。



玛格丽塔:他笔下美丽圣母像的原型

那是拉斐尔来到罗马之后不久的一天。同样出身乌尔比诺的红衣主教切尔维拉,在自己位于罗马郊外的豪宅里大摆宴筵,为这位教皇眼前的新晋红人、自己的同乡接风洗尘。

高朋满座,宾客喧哗,讨人喜欢的拉斐尔兴致很高,一众人们从柏拉图谈到普鲁塔克,从尤丽迪斯谈到雅典娜。罗马的达官显贵们对这位年轻英俊,谈吐不俗的大画家极为欣赏。座中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卡斯迪里奥,和拉斐尔相谈甚欢。当他得知拉斐尔正在为一幅圣母像而苦于找不到合适模特的时候,便自告奋勇地表示,他认识一个来自锡耶纳的面包师的女儿,极为美丽端庄,也许会带给拉斐尔一些灵感。

几天之后,在台伯河畔的一座画舫之上,就是雕梁画栋的游船上,拉斐尔见到了这位面包师的女儿——玛格丽塔‧鲁蒂。

绝色春江细柳船,丽影摇曳绿波前。何处彩笔描秋水,无限清姿映晓天。

大画家和大美人一见钟情,从此,玛格丽塔不但成了拉斐尔一生的牵挂,还成了他笔下无数美丽圣母像的原型。就这样,拉斐尔在爱情的沐浴下,开始了快乐又忙碌的精彩人生。

17888 1
拉雯尔的草地上的圣母《The Madonna of the Meadow》, 1506。公共领域)

一转眼四年过去了。 1512年底,伴随着一场如穿庭飞花般的瑞雪,圣诞节到来了。罗马城里火树银花,张灯结彩。今年除了各种照例的节庆活动之外,教廷还特别安排了一个极为隆重的揭幕仪式。米开朗基罗穷一己之力,耗时四年描绘的鸿篇巨制——‘西斯廷天顶画’,终于大功告成了!圣诞节前,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又一次病倒了。这次,他知道是真的大限将至了。好在,他心心念念盼望着的天顶画终于完成了,自己终于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了。

于是,他特别叮嘱揭幕仪式一定要办得非常隆重,非常庄严,非常神圣!我猜,他在心底里一定是默默地把这幅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的揭幕仪式,当作了是自己即将告别人间的送别仪式啦!事实也是这样,揭幕仪式刚刚结束的两个月之后,尤里乌斯二世便驾鹤西去了。

揭幕仪式令尤里乌斯二世极为满意。看着天顶上栩栩如生的诸位神祇、圣贤们,还差两个月就要70岁的老教皇不禁老泪纵横。他知道,他欣慰地知道,他的名字必将伴随着这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天花板亘古流传下去!想到这,他不禁轻声地叹了口气。一扭头,他看见了一张清秀的面庞,嗯,正是人见人爱的拉斐尔。

学习米开朗基罗的杰作

此时,在他委托拉斐尔绘制的四个房间中,只有一间全部完工了。那幅名垂青史的《雅典学院》,让拉斐尔名动罗马。但当拉斐尔看到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之后,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拉斐尔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米开朗基罗雄浑激越、充满动感的笔触,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雅典学院》大获成功之后,拉斐尔开始思考如何能让后面几个房间的壁画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此刻,站在西斯廷仰头凝神欣赏天顶画的拉菲尔,一下子豁然开朗,关于未来画作人物构图和造型的思路,一时间清晰了起来。

于是,我们在‘博尔戈火灾’(the Fire in the Borgo)、‘艾略多罗被逐出圣殿’(Stanza di Eliodoro)、‘利奥一世与阿提拉的会面’(Leo the Great and Attila)等等画作上,都明显看到了米开朗基罗特有的雄健激烈、张扬动感、荷尔蒙爆棚!

17888 2
拉雯尔《博尔戈火灾》描绘了847年在罗马博尔戈区发生的一次火灾。根据天主教会传统,教宗良四世用它他的祝福控制了火势。(公有领域)

无怪乎,后来有点小气的大师米开朗基罗,到处酸拉斐尔说:他的艺术都是从我这里偷去的!

关于这两位大师还有一段有趣的逸闻。

一天晚上,拉斐尔被一大群学徒、崇拜者、马屁精簇拥着走在街上,此时的拉斐尔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正巧,刚刚辛苦了一天的米开朗基罗迎面走了过来。此时的米爷正处在生命中最艰苦卓绝的时刻,西斯廷天顶画的工作弄得他是焦头烂额、灰头土脸。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脏兮兮的大师满身的颜料灰尘、蓬头垢面,正孤零零地往家走。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两位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大师相遇了。

人间的真实就是这样,永远不会像小说或八卦描述的那般精彩,那般诗意。

米开朗基罗看见拉斐尔之后,面带不屑地嘲讽道:你这家伙,整天前呼后拥,被这么多人包围着,像个教区长似的,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拉斐尔则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回应道:哦,我这人是多了点哈。那您呢?您看您,孤零零的一个人,像个刽子手似的,您这又是要去哪儿呢?

哈哈哈,这俩人斗起嘴来,还挺有意思啊!

但是后来,在看过‘西斯廷天顶画’之后,拉斐尔真的是心悦诚服。当晚,他一个人来到米开朗基罗家,敲开门之后,拉斐尔恭恭敬敬地对米开朗基罗说道:尊敬的大师,今天我看到了您的‘创世纪’,我要收回我那天对您说过的话。您的作品,将开创一个新的世纪。说完,拉斐尔深深一揖,不等米开朗基罗张口,便转身离去。而且,拉斐尔后来公开表达过,说:我们有幸生在米开朗基罗的时代。这些都绝非惺惺作态而是他纯真天性的展现。

若干年后,拉斐尔已经去世多年了。当米开朗基罗再次回到罗马,接受教皇保罗三世的委托为西斯廷绘制《最后的审判》的时候。有一次他从‘拉斐尔四个房间’中的签字大厅走过,墙上就是拉斐尔那幅名作《雅典学院》。以前,米开朗基罗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拉斐尔的画。这次,他停下脚步,站在画前认认真真地端详了起来。半晌之后,不禁感叹道:拉斐尔能把作品处理得如此精细完美,实在难得!那一刻,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彻底化解了两人间原先的厌恶、怨气和嫉妒。在完美的艺术魅力面前,人性是很容易回归善良美好,纯真宽容的。

学习达芬奇 拉斐尔创作超过40幅圣母主题的作品

在当时的艺术圈子里,领一时之风尚的大师有两位,一个是米开朗基罗,另一个就是达芬奇。那么,善于学习的拉斐尔从达芬奇那里有学到了什么呢?我们来看一幅画。这幅名为《格兰杜卡圣母》Madonna del Granduca的画,是拉斐尔刚到佛罗伦萨后不久的作品。

17888 3
拉雯尔《格兰杜卡圣母》Madonna del Granduca。(公共领域)

说到《圣母像》啊,在拉斐尔短暂的一生中,圣母主题的作品就有超过40幅。拉斐尔塑造的圣母形象,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纯真优美、庄重自然,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恬静的气韵。他笔下的圣母,毫无争议地被公认是最完美的。所以后世只要一提到拉斐尔就会习惯性地把他与美丽圣洁又柔顺的圣母形象联系在一起。直到今天,西方男士夸赞一个女士美丽纯洁的时候,还会说:您,简直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初到佛罗伦萨的时候,相较于米开朗基罗的激越雄浑,庄重沉静、神圣典雅的达芬奇更对拉斐尔的胃口。那时候,拉斐尔对达芬奇是怀着无限崇敬的。那么,崇敬你就怎么办呢?就学你啊!从这幅画中就可以看的出,达芬奇在绘画上最重要的发明——晕涂法,已经完全被拉斐尔掌握了。

晕涂法是达芬奇独创的绘画技法,后来成为正统学院派美术家必须掌握的重要绘画技法。这个画法的特点就是,处理不同色调间的过度极为自然,几乎看不到明暗交界处有明显的分界线,尤其是在表现人物脸部和人体转折处的时候,画得十分柔和、圆润,用色很薄,暗部干净透明,皮肤的弹性与肉感被表现得极为真切。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反复涂画很多层,据说达芬奇涂画次数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30层。这种画法使人物形象及物体轮廓看上去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一般,没有生硬的线条,只有色调的渐变和均匀的体积感呈现在画面上,故而又被叫做:薄雾法。

拉斐尔对晕涂法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其画中人物更加圆润柔和。这幅画中的圣母,沉静、庄重、圣洁。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有一个最大的、其他画家都没办法做到的特点,那就是不同凡响的美丽端庄,其面庞既有处子般的圣洁又有母性的光辉!因为一般而言,一个女子一旦成为母亲她就不再是一个处子了,而处子特有的单纯圣洁就会变成母亲才会有的慈爱悲悯的母性光辉。

因为根据《圣经》记载,圣母玛利亚并没有通过常人的男女交合就以处子之身诞下了耶稣。所以,如何能把处子和母亲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气质和谐地揉在一起表现出来,是一个考验了古今无数大师的命题。这一点,毫无疑问,拉斐尔给出了最令人击节赞叹的答案。看看这双低垂又温存的眼神,滋​​润的肤色。圣母的脸上略带悲悯的神情,预示着耶稣未来要为人类承担罪业而被钉上十字架的命运,整个画面充满圣歌般的诗意。

据说,当时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的夫人,因始终不能诞下男婴而发愁。结果,她在这幅画前祈求圣母恩赐后不久,果然就生下了一个健康漂亮的男孩。公爵夫妻俩大喜过望,立刻出重金买下画作。因此这幅画还有另一名字叫做《大公爵圣母》。

拉斐尔除了在技法上学习达芬奇,构图上也取法达芬奇经典的三角构图。卢浮宫里有一幅达芬奇名作《岩间圣母》Virgin of the Rocks,就是经典的三角构图。而未来您也许会看到很多拉斐尔画的圣母,很多也都是这样的构图。比如非常著名的:《金翅雀圣母》Madonna of the Goldfinch,《普拉多圣母》Madonna del Prato,《玫瑰圣母》Madonna of the Rose等等等等。在他的众多圣母像中,我想向大家重点介绍这幅《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这幅画被公认是拉斐尔最杰出的一幅圣母主题作品。

随着绿色帘幕的拉开,美丽的圣母怀抱小耶稣从云端缓缓降下。帷幕左边身穿金色锦袍的老者,正是前任教皇西斯笃一世,这幅画正是为了纪念他而作的。右边呈半跪状的女子是圣徒圣芭芭拉。她虔心垂首,微露羞怯,表达出对圣母和圣子的崇敬恭顺。画作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神态秀丽文静,表情端庄安详,既圣洁又慈爱。双手的动势有一种正在把小耶稣递出去的感觉,也预示着未来耶稣将为人类牺牲的结局。

17888 4
拉雯尔德《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公有领域)

整个画中特别吸睛的,就是前景下方的这两个超级可爱的小天使啦!这两个小家伙,正睁着滚圆的大眼睛,仰望着圣母子的降临,满脸的童真稚气,满纸的萌态可掬!这正是拉斐尔自己童心的展现,堪称神来之笔。

这幅画现在收藏在德国德累斯顿‘历代大师画廊’。你只要去了德累斯顿,你就随处都可以看见以这两个可爱指数爆棚的小天使为主题的各种纪念品!

对于这些美丽超凡的女性形象,拉斐尔自己说过:完美的美人难得一见,因此,我只好靠自己的想像来创造一位理想中的美神。也就是说,拉斐尔其实是把很多美丽女性的特点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些经典的、美丽的、超凡脱俗的圣母形象。

拉斐尔名声鹊起 婚姻成了问题

随着拉斐尔的名声鹊起,身价地位水涨船高。再加上教皇又对他恩宠无比,此时的拉斐尔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艺术家了。面包师的女儿玛格丽塔,出身寒微,在当时门第森严的社会中是不可能嫁入豪门的。那,嫁给拉斐尔呢?嗯,几个月前或许可以,但现在拉斐尔碰到了一个问题。

尤里乌斯二世去世后,继任教皇是来自美第奇家族的利奥十世。这位利奥十世在其它方面还真乏善可陈,但在生活的穷奢极欲和花钱赞助艺术这两件事情上,堪称是西方宗教史上最厉害的,没有之一!他在当选为教皇之后,就曾说过:既然上帝选我当教皇,那就让我好好地享用他吧!他在位十年,不但花光了前三任教皇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巨额财富,死的时候,还欠了够教廷运作几十年那么多的钱!不过,他对于艺术的慷慨确实也极大的推动了文艺复兴达到顶峰。

他非常宠爱拉斐尔,任命拉斐尔为教廷总设计师和文化大使,并慷慨地资助他进行艺术创作。这是拉斐尔亲笔完成的《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像》(Portrait of Pope Leo X and Two Cardinals),画中三人全都来自美第奇家族。端坐中央的这位就是教皇利奥十世,画面左侧这位是利奥十世的表兄弟朱利亚诺‧美第奇,后来成为教皇克莱门七世(Clemens PP. VII)。右侧这位名叫罗伊吉‧罗斯,是利奥十世的一个表亲。

17888 5
拉斐尔的《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像》(Portrait of Pope Leo X and Two Cardinals)1518-1519年(公有领域)

利奥十世实在是太喜欢拉斐尔了,太想帮他成为一个更有地位的人了,甚至晋升为贵族。那怎么办?有办法!利奥十世直接命令拉斐尔迎娶一位当朝红衣大主教的侄女为妻,拉斐尔就将一跃成为教廷上层圈子里的人物了。然后,因为他卓越的画技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再破格把拉斐尔晋升为红衣大主教。这样一来,拉斐尔就妥妥地进入上流社会了!

拉斐尔开心嘛?我猜是开心的,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男人,能够成为一名红衣大主教,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此前和此后,都没有任何一个靠画画为生的人达到过这样的地位。

但是,有一个问题,此时的拉斐尔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地位低微的玛格丽塔,这可如何是好啊?唉。凡是情商高的、八面玲珑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轻易孤注一掷,很难为了爱情或理想抛开一切!拉斐尔,也做不到!于是,虽然心有不甘,但他还是答应了教皇的赐婚,和这位名叫玛利亚‧比别娜(Maria Bibbiena)的姑娘订了婚。然后,就一直拖着不完婚,然后,就一直拖到了去世。

拉斐尔和玛格丽塔已经秘密结婚?

2005年的时候,有一个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名叫库鲁兹,他兴高采烈地宣布了一项重大发现。他非常确定地表示,经过认真研究,他确信,在答应教皇做主的婚约之前,拉斐尔的确是和玛格丽塔已经秘密结婚了!有证据吗?有!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过的那幅‘多娜‧薇拉塔’。

这幅画堪称是拉斐尔版的蒙娜丽莎。身着华贵衣裙,头戴白纱的少女露出神秘的微笑。而且,有没有一种婚纱照的感觉。嗯,如果摆在胸前的那只右手的无名指上能有一只戒指,就完美了,就更像是一幅婚纱照了!没错!

17888 6
拉雯尔(La donna velata )(公有领域)

库鲁兹通过对拉斐尔同时代的各种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以及使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对画作进行扫描后,发现画中少女原本的的确确是戴着戒指的,而且画面背景处还有一些象征婚姻的植物图案的。但是,那为啥都没了呢?

大家还记得我在开头说过,这幅画在拉斐尔临终前被他的徒弟罗马诺找了出来。拉斐尔去世后,罗马诺就在画作上动了手脚,擦掉了戒指和一切与婚姻有关的象征图案,隐藏起了他老师的这段隐秘情事。这么做的目的,一个是为的避免触怒教廷高层,再一个就是要维护拉斐尔高贵的名誉,让他去世依然还可以享有应有的尊荣。

而且,库鲁兹进一步指出,画中一系列有关婚礼的饰物都在暗示拉斐尔的那场秘密婚恋。玛格丽塔右手置于胸前的动作,表示爱的“坚贞”——你看,这个“爱”字,是有个心的。用手摀住心,既像征着爱来源于心,也表示要保护这份珍贵的感情。还有头上佩戴着的珍珠饰物。按照当时的风俗,只有新娘在婚礼上才能佩戴的珍珠饰物。而且,“珍珠”的拉丁文就是“玛格丽塔”。还有背后被抹去的那些象征爱情、生育力和忠诚的植物,这些植物是文艺复兴时期表达爱情和婚姻的象征物。

还有一幅画可为佐证,就是这幅被称为《弗纳丽娜》La Fornarina的名作。这幅画也曾被他的学生抹去了很多象征婚姻的东西,后来经过修复才呈现出了原本的面貌。弗娜丽娜的动作和多娜‧薇拉塔非常接近,注意她左臂膀上的蓝色带状饰物,上面刻着:拉斐尔‧乌尔比诺。这可不仅仅是签名,而是像征着这两个有情人彼此的归属和承诺。

这位玛格丽塔不仅给了拉斐尔爱情的温存,还成为他笔下那众多甜美、安详、纯洁、温润圣母形象的模板。

而且,还记得上一集里我讲到的《雅典学院》嘛?拉斐尔把自己和玛格丽塔都画进了画中。爱你,就让你永远留在画里!这难道不是一种极为浪漫的方式吗?只不过难度有点大,不然,我也想试试!

插一句,在拉斐尔去世4个月之后,一个署名“寡妇玛格丽塔”的、来自锡耶纳城面包师家的女子,走进了罗马圣阿波洛尼亚女子修道院,成为了一名修女。终其一生,他们都没有名正言顺地走到一起。

300年后的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一定是被这段故事感动到了,于是,他画了一幅《拉斐尔和弗纳丽娜》(Raphael and La Fornarina)。画中,拉斐尔怀抱美人,回头看着刚刚完成的画像。画中的弗纳丽娜安详地看向画外,头上戴着珍珠头饰,右手戴着戒指。三百年后,在安格尔的帮助下,这对有情人名正言顺的完成了婚约!

17888 7
《拉斐尔和弗纳丽娜》(Raphael and La Fornarina)。(公有领域)

“画圣”拉雯尔 学院派美术的鼻祖

拉斐尔完美,温和,细腻的绘画风格,直接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的欧洲艺术圈,被公认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学院派美术的鼻祖。今天,美术学院的老师、学生,以及学院派出身的艺术家们,他们使用的作画方法,本质上都是从拉斐尔那里传承下来的,几乎所有的学院派都是在秉承拉斐尔的作画方法在创作。所以,拉斐尔可以说是美术学院体系的“祖师爷”。所以,尊他为‘画圣’,实至名归。

后来,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一群英国画坛新人,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人物造型和优美的绘画风格,已经被后来的法国学院派艺术风格弄得过于僵化和迂腐了。于是他们呼吁绘画应该回归到拉斐尔之前,应该追求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强烈的表现方式,他们被称为‘拉斐尔前派’。他们好不好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拉斐尔这个名字,其实已经成了西方艺术流派分野的一个重要标志了。

拉斐尔去世后,被特别允许埋葬在罗马的‘万神殿’里。这个‘万神殿’,是古罗马五贤王时代的皇帝哈德良修建的,堪称是古罗马时期留下来的最为经典的、不多的建筑之一。一直以来,‘万神殿’堪称是罗马的最高精神领地。能埋葬在这里的几乎无疑不是历代君王,和战功赫赫的王侯将相,只有拉斐尔这一个艺术家。这也说明当时在意大利人的心目中,拉斐尔的确地位尊崇。

1861年,意大利实现统一后的第一任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最崇拜的人就是拉斐尔。即位后,他下令把拉斐尔的棺材打开,希望确定一下大师的遗体是否安然无恙,确定之后又重新下葬。当时的开棺和下葬仪式都非常隆重,现在,如果您到罗马的万神殿参观的话,在那里所看到的拉斐尔的石棺,就是1867年重新下葬时制作的。

在‘万神殿’拉斐尔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拉斐尔在这里安息。在他活着的时候,大自然感到了败北的恐惧;而当他一旦溘然长逝,大自然又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好了,一代画圣拉斐尔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从下一期节目开始就进入第二季的番外篇了。我将会为大家带来几位大音乐家的精彩故事!《大话西油》,咱们下次见!

《大话西油》制作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24/n13111339.htm

一千多年以前,一个平凡的春日的清晨,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扰乱了一个隐士的睡梦。隐士醒来后,没有空闲去责怪那喧闹的啼鸟,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整夜的潇潇风雨,又想到窗外的满树芳菲,此时大半都已凋落了吧?

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是这样一个极其寻常的风景,无意流露的心绪,经由诗人的妙笔和巧思,被勾勒成诗情画意的文字,定格成永恒的画面。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唐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以至于人们一说起诗歌,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唐诗里有一大流派,叫“山水田园诗派”,其中最著名的诗人是王维和孟浩然,世称“王孟”。今天我们要赏析的就是大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短短二十字,语意浅显,哪怕是年幼的孩童也能读懂。其实,很多人的诗歌启蒙,就是从《春晓》、《静夜思》这样的五言小诗开始的。



【古韵流芳】节目组制作

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1OYKxRpBsudVX2zY2rrdw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7/n13074210.htm

年少时的我们,是有雄心壮志的。总是想要有一番作为,来完成我们的梦想。可是真正能够达成梦想的却是寥寥无几。想想也有道理,因为梦想就是梦想,梦中的东西想成真,难度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梦想已经没有机会成真了。于是开始清醒,从梦中醒来。理智战胜了梦想,会发现有些东西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而有些东西不用太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我们开始想明白了,一切随缘,就好。

闲来无事翻一下古籍,会发现原来很多的真理古人已经清清楚楚的记录下来了。《朝野佥载》中记载了一篇关于魏征的小故事。说唐朝魏征任仆射时,有两个主管为他办事。长参时,魏征刚刚躺下,两个人就在窗前议论。一个人说:“我们的官职,都是这个老翁决定的。”另一个说:“都是由天定的。”魏征听到后,就写了一封信,派那个说“老翁定的”的人送了侍郎府。信上说:“请给此人一个好官职。”但这个人不知信的内容。不巧,他出了门就心口痛,不能去,只好靠那个说“由天定”的人送信。第二天下来批注“由老翁”那人被留放;“由天上”那人被留下。魏征很奇怪,问到他们,他们就把实情全告诉了魏征。魏征于是长叹说“官职俸禄认为是由天定的,大概不假啊!”

不投机信天的人得福报,而相信人不信神的人得不到保护。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是有非常简单的道理在里面的。神总比人能力大吧,信神之人不投机取巧,不伤害别人的利益,顺从上天的安排。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年的诸葛亮就深谙此理,可是毕竟要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明知道不会统一天下,也只能为之。却也留给我们后人一句“成事在天,谋生在人”的名言,来警示后人不要太执迷于得不到的东西。

该努力努力,该放下放下,只管努力不执结果,才是最好的。一切随缘,就好!


正見 / 原文网址:http://www.zhengjian.org/node/269098

动人的故事,讲述着西方艺术史!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话西油》!

为了他,教宗把众大师画作全铲了!他是文艺复兴第一年轻才子!文艺复兴第一画:《雅典学院》!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顶王冠的话,那么这顶金光闪闪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就要数“文艺复兴三杰”了。在这三杰中,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我都已经讲过了,那么这最后一杰:拉斐尔,就是我们本季《大话西油》最后两集的主人公!

文艺复兴第三杰:“画圣”拉斐尔

拉斐尔‧桑齐奥(Raphael Sanzio)是三杰中最年轻却最早去​​世的,37岁就被上天招了回去。而且巧的是,他出生的日子和去世的日子是同一天:都是4月6日。以前,我曾开玩笑说要做一个“英年早逝大艺术家天团”的节目。在这些遭到上天妒嫉而早早离去的英才中,如果按照才华和对后世的影响力而言,莫扎特和拉斐尔无疑应该当之无愧地担任团长和副团长。所以,第二季节目我用拉斐尔来收官,堪称完美!

2012年12月,伦敦苏富比年尾最重要的一场拍卖会拉开了帷幕。这场拍卖会上最炙手可热的拍品并不是什么某王室的奇珍异宝,某家族的钻石玛瑙,而是一幅不大的素描手稿!这幅不大的小画,却引来了当天最火热的一轮竞拍。最终,来自美国的亿万富豪、金融投资家里昂‧布莱克(Leon Black)以4800万美元的高价拍得此画。就是这幅《青年使徒头像》(Head of an Apostle)。

如果这事到这儿就结束了,那他就不值得作为今天故事的开场来说了。这事接下去的发展很有趣。当这位亿万富翁布莱克高高兴兴地准备拿着画走人的时候,变故顿生,有一个人突然跳了出来大喊:“留下画,不准走!”嗯?谁啊?

英国文化部部长艾德‧维济(Edward Vaizey)。这个英国人得知此画被一个美国人给买走了之后,立马签署了一项临时禁令,禁止这幅画在2014年的7月之前离开英国。这又是为啥呢?



原来这个英国人太爱拉斐尔了,这幅《青年使徒头像》的素描,正是拉斐尔为他人生最后一幅画作《基督变容》(Transfiguration)做准备时画的一幅素描。这件作品自从18世纪起就一直由英国德文郡公爵家族所拥有,也是为数不多流入英国的拉斐尔真迹。可是,这场拍卖却将此画落入了该死的美国佬手中!可恶啊可恶!于是,英国官方出手了!这件事可是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呢,当时大小媒体争相报导了这则政府亲自出手拉偏架的消息。
但是,毕竟这是人家光明正大拍卖来的,你是没理由真的不让人家拿走的,那怎么办呢?只好官方出一个临时禁令:在2014年7月前,不准你带走这幅画。目的是啥呢?目的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内能有一个英国买家出价将这幅画买下来,让其可以继续留在英国。

17887 1
拉斐尔《基督变容》(Transfiguration)。(公有领域)

这要是在中国是没问题的!中共肯定会找一个有钱的大佬以私人名义把画买过来,然后党媒再来一顿爱国主义宣传炒作,最后,拉斐尔就成了中共洗脑教育下的一个标志物,和邱少云、黄继光们一起被写进小学课本!可惜,英国政府没有中共这两下子,英国的富人们也没受过爱国主义洗脑,完全不搭理政府的这番苦心啊。末了,也没人出手将画买下来,最终还是被这个美国人给带走了!

这则趣闻就引出了咱们的主人公,被后世尊为“画圣”的拉斐尔。拉斐尔是一个艺术家二代,爸爸是乌尔比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宫廷画家。所以画画这件事拉斐尔是从小就受到过专业熏陶的。再后来,父亲发现儿子的才华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就把他送到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最出名的一个大画家佩鲁吉诺那做学徒。

佩鲁吉诺这个人挺有意思,他算得上是意大利版的“江郎才尽”。在他创作的巅峰时期,那是硕果累累啊!还曾经作为全意大利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受邀为西斯廷礼拜堂画壁画,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但是,晚年的佩鲁吉诺灵感枯竭,下笔虽然越发纯熟但却了无新意,人物看起来千篇一律。米开朗基罗就毫不客气地说他的作品“一无是处”。后来佩鲁吉诺干脆弃笔从商,用之前画画挣的钱投资房地产,又娶了个年轻太太,渐渐就不再为后世所熟知了。

《圣母的婚礼》

21岁那年,拉斐尔画了一幅《圣母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Painting by Raphael)。这个题材他师父几年前也画过一幅,下面我们把两幅画放一起来看看。右边这幅是拉斐尔的,左边是佩鲁吉诺的。是不是很像?非常像,对吧!

但是,有没有觉得拉斐尔好像用了美颜,人物的颜色、比例、姿态都比他的老师更胜一筹。拉斐尔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模仿的人,那时候他的作品已经和佩鲁吉诺的如出一辙,真假难辨,以至于后来许多他的早期作品都被误认为是佩鲁吉诺的手迹。

17887 2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公有领域)

而且,拉斐尔还是个非常会经营自己的人,情商很高。在还没有正式出师的时候,拉斐尔就已经开始在画作上署名,并且开始接受酬金了。按照当时的潜规则啊,一个画家在还没有自立门户的时候是不能在画作上署名的,也不能直接收客户的酬金。我之前讲过的威尼斯画派的提香和他师兄乔尔乔内,就是因为这个事被贝利尼老师逐出师门的。但拉斐尔就可以,而且是正儿八经得到了佩鲁吉诺老师允许的。可见拉斐尔不但招人喜欢,而且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人处事也极为谦和、圆融。

不过呢,有一个像拉斐尔这样的徒弟,自己肯定是会被历史记住的。但也正因为有一个像拉斐尔这样的徒弟,佩鲁吉诺才会永远被掩盖在他过于耀眼的光芒里了!

21岁这一年的拉斐尔有点小小的迷茫,从老师那儿已经再也没办法学到更多东西了。此时的自己,虽然已经掌握了不少绘画本领,但总觉得还是差一点,差一点能够让自己的艺术造诣产生质变的东西。

到佛罗伦萨 拉斐尔向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学习

突然,一个消息传来,佛罗伦萨即将举行一场旷世对决,当时欧洲最耀眼的两位大师: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要在佛罗伦萨市政大厅的墙上各自绘制一幅壁画!并将决出到底谁才是当世第一大画家的江湖地位!

听到消息拉斐尔兴奋坏了,能亲眼目睹当世第一高手的对决,这对一个已经在艺术圣殿登堂入室却遭遇瓶颈的后起之秀而言是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二话不说,立刻买了北上的车票,直奔佛罗伦萨!

关于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这场世纪对决的故事,我在第一季米开朗基罗的系列中有过详细讲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总之,两位大师的草图公开展览了几天。那几天维奇奥宫每天都是人潮汹涌,各地闻讯而来的艺术家们看到两位大师的草图后那是即震惊又灰心。震惊,当然了,看到这样的杰作当然会被震撼到。灰心呢,是因为觉得跟大师一比,完了,看看这艺术的高峰,简直难以望其项背。唉,算了,还是回家改行卖包子得了!

拉斐尔也很震惊但却毫不灰心,相反,他兴奋极了。他突然发现,原来绘画还可以有这样广阔且激烈的表现方式,太赞了!那几天,他一大早就来到草图前临摹,沉思,观察,直到深夜方才离去。

两位大师虽然没有直接教授他任何技艺,但凭借过人的悟性和非凡的天赋,年轻的拉斐尔在这场艺术史上最传奇的烂尾大战中获益良多!而这些收获,也为不久之后他扬名罗马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之所以我说是烂尾大战,大家可以去看看我之前的节目就知道了!

1508年深春,这场大战已经过去四年了。米开朗基罗此刻正在奋力描绘着那个注定将名垂千古的天花板,达芬奇也正在米兰展开他的各种科学探索。而即将站到艺术巅峰的拉斐尔,还在等待着一个机会。

前往罗马为教宗效力

这天傍晚,这个机会随着一匹快马来到了佛罗伦萨。拉斐尔的同乡、教宗尤里乌斯二世眼前的红人、教廷总建筑师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专程派人送来一封信,盛情邀请拉斐尔前往罗马为教宗效力!

放下信,拉斐尔走到窗前,望着那轮初升的新月陷入了沉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一转眼在这座百花之城已经逗留四年了,随着美第奇家族的失势,佛罗伦萨往昔的繁华一去不再,而此时的罗马正在汇聚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正在成为整个意大利乃至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拉斐尔轻轻叹了口气,暗道:看来,是时候离开了!

有“战神教宗”之称的尤里乌斯二世,是天主教史上为数不多的、颇有建树的教宗之一,开疆拓土和文化艺术,是他最热衷的两件事。

人间的事情很有意思,当一个天象要到来的时候,人间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诞生一批来顺应并推动天象的能人!在神要复兴西方神传文化艺术这个天象到来之后,一大批天才的艺术家就应运而生了。但如果只有艺术家,却没有有足够实力、足够地位能赞助艺术并推动艺术的君王和上层人士,那也很难形成一个足以影响整个时代的风云大事。所以,好几位名声显赫的君主也随之来到人间!比如:洛伦佐‧美第奇,教宗尤里乌斯二世和之后的利奥十世、米兰公爵斯福尔扎,以及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等等等等。他们和以三杰为代表的一大批天才们一起,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

尤里乌斯二世的教廷首席建筑师布拉曼特是拉斐尔的前辈兼同乡。他很早就听说了拉斐尔的名字,在看过他的一些作品小样之后,就非常确定他正是教宗要寻找的人。于是,他便极力向尤里乌斯二世推荐拉斐尔。

尤里乌斯二世虽然出身低微,但是艺术品位却丝毫不差,他仅仅看了拉斐尔的一幅作品草图之后,就立即断言:这个年轻人绝非寻常之辈,而且当下立即决定将梵蒂冈总计四个大房间的装饰工作交给拉斐尔。这位教宗办事是真痛快啊!他当时看到的就是拉斐尔的这幅《下十字架》的草图。

梵蒂冈的“拉斐尔展厅”

现在当你参观梵蒂冈的时候,这四个房间在导览地图上就被明确标注成“拉斐尔展厅”,也就是被艺术史家们称为“拉斐尔的四个房间”的房间,这四个房间堪称是艺术史上最大名鼎鼎的房间了。当时都是教宗重要的签字办公、会见贵宾,以及沉思独处的地方,可见尤里乌斯二世对拉斐尔有多器重。

据记载,这些房间在尤里乌斯二世当上教宗之前就已经在进行壁画的装饰工作了。而且巧的是,当时主持壁画工作的几位艺术家之一的正是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而等教宗任命拉斐尔的时候,壁画的绘制工作已经都完成大半了。

但心花怒放的教宗干脆下令,把之前那些人画的壁画统统从墙上铲掉,给我们的年轻才俊腾地方。哎呀,你就说尤里乌斯二世有多爱拉斐尔吧!但拉斐尔确实很会做人,他一再坚持要留下一些他老师的作品,不能全铲掉!最终,教宗答应留下了佩鲁吉诺的一件作品,其他人的就都铲掉了。

不过,从这件事也看得出教宗尤里乌斯二世还真是个敢想敢干、当机立断的人。一千多年的老教堂说拆就拆,墙上那么多艺术家的壁画还没画完,说铲就铲。哎呀,他对艺术的热情之高,在整个宗教史上也不多见。因为尤里乌斯二世非常清楚,这些神明借艺术家之手所展现的奇迹,不但对保护教廷权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让他这个教宗名留青史。

这四个房间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他十五年时间才全部装饰完毕。如果有一天您去到梵蒂冈的时候,这四个房间可千万别匆匆而过,因为这些画作是艺术史上极为精彩的鸿篇巨制。

《雅典学院》:文艺复兴艺术的代表作

在这四个房间的众多画作中,最著名、最经典,也最终令拉斐尔名垂青史的,就是这幅画在签字大厅墙上的《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

17887 3
拉斐尔的不朽巨作《雅典学院》。(公有领域)

和其它作品不同,《雅典学院》既不是历史场景,也不是宗教奇观,它更像是由拉斐尔担任导演,邀请诸位古希腊圣贤们共同表演的一场大戏。其卡司阵容之盛,震烁古今。看这幅画要像看《清明上河图》一样,一点一点地仔细看,看的时间越久越能体会个中三味。我们来想像一下啊,当年拉斐尔站在前面画,教宗就站在后面眯着个眼睛看。拉斐尔一边画,一边指着一个个的人物跟教宗解释:这个是谁,那个是谁。来,下面,我也来指给你们看看这些画中人都有谁。

我们从画面正中间的主角开始。左边白胡子这位就是柏拉图,正是当时闻名遐迩的“柏拉图学院”的创办者,这件作品的名字《雅典学院》便由来于此。插一句,今天英文中的“学院”这个词Academy,正是从“柏拉图学院——Akademeia”这个希腊文演变而来的。

柏拉图右边这个人就是他的高徒亚里士多德。师徒二人的动作很有意思,柏拉图右手指天,意思就是:真正的智慧不在人间,而在神那里。亚里士多德则右手伸开,手掌向地,意思是说:神的智慧恰恰就体现在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上。

在处理柏拉图这个人物时,拉斐尔是照着达芬奇的样子画的,柏拉图的脸就是达芬奇的脸。再来注意看一下画面正中前景处这个很显眼的人物,就是这位坐在台阶上埋头写作的家伙。

这个人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而他的脸是照着米开朗基罗的样子画的。这是拉斐尔既调皮又有趣的神来之笔,将两位伟大先哲和两位当世大艺术家来一个比对。嗯,当教宗看到这里时,恐怕也会会心一笑吧。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有了,那么他们的老师——古希腊最伟大的圣人苏格拉底呢?就在这,这位身着绿色衣袍,正在向人们说着什么的这个人,就是苏格拉底。而站在他对面,正在聆听圣人教诲的这位金盔金甲的英俊青年,正是亚历山大大帝。其他名人还有:蹲坐在左下角奋笔疾书的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右下角弯着腰拿着圆规作图的是几何学家欧几里德。

插一句,欧几里德的样貌是照着布拉曼特的样子画得。还有半躺半坐在台阶正中,敞着怀晒太阳的那位,是古希腊一个叫做“犬儒学派”的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

关于这个第欧根尼有个小故事。这哥们平日的行事作风有点丐帮的意思,就是放弃了所有世间的物质享乐,游走江湖,乞讨为生。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久闻第欧根尼的大名,就来到雅典的集市上找他。只见破衣烂衫的第欧根尼正靠在街角的半截墙壁边上晒太阳呢!

亚历山大大帝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和蔼地问道:请问,您是第欧根尼嘛?

第欧根尼非但没有受宠若惊,反而有点不耐烦地瞥了他一眼说:“哎哎哎,能不能躲开点?你挡着我的阳光啦,知不知道!”呵,有个性哈!

下面我要让大家仔细看看,在所有人物中只有两个人没有专心扮演自己的角色,而是开了小差的正在望向画面外的你!来找找是哪两个人?!对了,就是他们俩!

戴着黑帽子的这位,就是画家拉斐尔自己。而这位一袭白袍的女子就是他深爱的一位情人。唉,想来和艺术家恋爱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你的脸一不小心就会被留在历史的画卷里!关于拉斐尔的这位红颜知己啊,我在下一集里会讲到。

拉斐尔作品温和周正 当时盛名在达芬奇之上

对于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们而言,他们真的是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此前,由于基督教会的严格管制,艺术家们是不可以轻易描绘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那些神话人物或圣人先哲的。因为对基督教而言,他们都是异端,都是牛鬼蛇神。直到文艺复兴的曙光照耀到欧洲大陆之后,这些题材才渐渐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主流。

对拉斐尔而言也是如此,基督教世界里的最高统治者——教宗,并不介意在自己的宫殿里歌颂古希腊罗马的圣人,这在几十年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或许拉斐尔本人当时没觉得怎么样,但几百年后当我们再回头去看的时候就会惊奇地发现,不管是这幅作品的内容还是为表现这个内容所采用的形式,都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胜利。

而拉斐尔,则亲手为这个时代完成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整幅画古典神圣,构图严谨,布局讲究,场面宏大,色泽鲜亮,人物生动,细品之下,妙趣横生!堪称文艺复兴艺术的代表之作!

拉斐尔是个非常善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人。瓦萨里在他的传记中就这样说过:拉斐尔从米开朗基罗那里学到了激情澎湃的人体,从达芬奇那里学到了端庄典雅的形态,然后将其融会贯通,最终发展出一种综合了各家之所长、大方端庄的艺术形式。

确是如此,拉斐尔的作品既不像达‧芬奇的那样崇高而神秘,也不像米开朗基罗的那样澎湃而炽热。他的作品温和周正,雅致隽永,看了以后虽然不太会立刻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但却会让你久久回味。

17887 4
《圣礼的争辩》(Disputation of the Sacrament),1509年—1510年,于梵谛冈宫签字大厅。(公有领域)

再一个,拉斐尔一直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他的高情商。一般而言,艺术家给人的感觉要么就是性格古怪,不善言辞;要么就是脾气火爆,桀骜不驯。但拉斐尔不是,他为人处世表现得远超自己年龄的成熟。作为最受教宗宠爱的艺术家,他没有丝毫的骄横跋扈,相反却极为谦和友善,教廷上下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

跟教会之外的各界赞助人的关系也都非常好,哪位金主也不得罪。从来没听说过他会像达·芬奇那样被债主追着跑,或是像米开朗基罗那样跟教宗吵得面红耳赤。用现在的话形容他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在《雅典学院》大获成功之后,无数高层教士、上层贵族和豪门大阀接踵而来。他们不仅委托拉斐尔绘制艺术品,还请他担任外交及文化大使。从1509年开始,拉斐尔先后担任教宗尤利乌斯二世和继任教宗利奥十世的首席艺术顾问。

今天,拉斐尔好像远远的不如达·芬奇出名,但在当时,拉斐尔的盛名还在达·芬奇之上!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之一!

高情商带给拉斐尔的另一项重要技能就是:非常善于组织团队带学生。

君士坦丁大厅

在四个房间的壁画群中,有大量尺幅巨大、人物众多的作品,尤其以“君士坦丁大厅”里的几幅最为典型。要圆满完成如此体量的作品,如果艺术家本人没有对团队出色的掌控能力和组织能力,是不可想像的。

17887 5
君士坦丁大厅,是拉斐尔四个房间里最大的一间。(公有领域)

“君士坦丁大厅”是拉斐尔四个房间里最大的一间,以古罗马君主君士坦丁大帝的名字命名,画作所描绘的正是君士坦丁的生平事迹。但这些巨幅画作其实已经不是由拉斐尔完成的了,因为他只来得及确定作品的构图和主要人物的形态位置之后,就突然撒手人寰了。拉斐尔去世后,画作由他的两位高徒朱利奥‧罗马诺(Giulio Romano)和弗朗西斯卡‧彭尼(Gianfrancesco Penni)合力完成。

这几幅画中我想重点来讲一讲这幅《米尔维安桥之战》(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

画面正中这位身穿黄金战甲、跨下神俊白马,手持长矛、威仪赫赫的正是君士坦丁大帝。这个姿势非常经典,和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上关于君士坦丁出征的浮雕如出一辙。君士坦丁的背后是两副高举着的十字架,十字架上方有三名天使,昭示着皈依了上帝的君士坦丁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画面右下角那个抱着自己的马正在沉入水中的人,正是这场战役的敌对方,君士坦丁大帝的敌人——马克森提乌斯。

17887 6
《米尔维安桥之战》,朱利奥‧罗马诺(Giulio Romano)绘。(公有领域)

米尔维安桥之战,是君士坦丁成就霸业的一场关键大战,战事就发生在罗马城外台伯河上的“米尔维安桥”附近。据说大战之前,还不是基督徒的君士坦丁梦见了上帝显灵,于是他便请求上帝的帮助。醒来后,他命令士兵高挂绣着十字架的旗帜,以示敬仰上帝之心。

果然,在战况最胶着的时候,上帝派来天使助阵,一举大败兵强马壮、实力不凡的马克森提乌斯,一举奠定霸业。随后,君士坦丁不但为遭受了三百多年迫害的基督徒平反,还大力倡导基督教信仰,兴建教堂,赋予教会极大的权力和福利,并将罗马作为基督教圣城由教会管辖,自己则迁都到了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现在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此后,就有了东西罗马的分野。君士坦丁大帝在临终前也正式皈依成为了一名基督徒君主。

这幅《米尔维安桥之战》,战斗场面纷繁复杂,无穷无尽的军队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和拉斐尔的作品相比,两位弟子笔下的群像场景更加无序,人物表情也更为夸张。总体而言,这幅画比起客观地描绘场景,更像是主观地炫技。

日后,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被更多的后辈艺术家学了过去,并在文艺复兴晚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矫饰主义”艺术。

意大利贵族米兰多拉:拉雯尔名声之生命将永世长存

拉斐尔去世七年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君主查理五世攻克罗马并纵容士兵洗劫。拉斐尔的弟子们被迫逃离罗马,流散到世界各地,继续靠着从拉斐尔那学来的手艺混饭吃,并把拉斐尔崇高完美的艺术理念流传了下去。

毕生致力于营造纯洁、高雅艺术风格的拉斐尔,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艺术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传播到整个欧洲,并一直影响了到了19世纪的大卫,安格尔,乃至后来法国学院派中大名鼎鼎的诸位大师。

他们无一不是从拉斐尔身上学到了这种优雅、周正的美感。当年拉斐尔给学徒所画的素描范例,很多至今依然是各大美术学院的教学素材。尽管拉斐尔只活了短短的37年,但他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到今天仍在继续。于是,后世史家尊他为“画圣”!

在拉斐尔去世的时候,意大利贵族米兰多拉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他年纪轻轻就结束了第一生命,而他的第二生命——即不受时间与死亡所限名声之生命,将永世长存。

嗯,说得没错!

“画圣”拉斐尔的故事先讲到这,下一集《大话西油》,咱们接着讲!

《大话西油》制作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23/n13110993.htm

郊外的潭水边停泊着一叶孤舟,一位丰神俊逸的中年男子踏上孤舟,准备启程远行。忽然,一个清越悠扬的歌声由远及近,从岸上飘来,男子立刻停船,循着歌声望去。原来是他的朋友,踏地为节拍,一边舞蹈一边歌唱,为他送来一曲送别歌谣。男子望着深邃的潭水不由地感叹,这潭水哪怕有千尺深,又怎么比得上朋友对我的情谊呢?于是,他诗兴大发,吟出一首七绝作为回赠。

这送君远行的一刻,成为古时候送别的经典一幕,以及古人友情的美好见证,那首七绝也因此成为后人争相传唱的名篇。这就是诗仙李白创作的诗歌《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韵流芳】节目组制作
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1OYKxRpBsudVX2zY2rrdw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2/n13064276.htm

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五台山文殊院的智真长老是位佛门高人。他修行有素,拥有宿命通功能,能看到过去和未来之事。他分别为鲁智深、宋江说了一首偈语,对他们日后的命运提出告诫。那么鲁智深、宋江各自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在告诫之外,是否另有他人也了悟上天的垂象呢?

鲁智深第一次上五台山,拿着赵员外给的度碟,说要出家。但众僧看他相貌凶恶,不像看经念佛的出家人,不同意他出家,怕他以后闹事连累了众人。于是智真长老就去打坐,以观鲁智深的来源。也就一炷香的功夫,智真出定后对众人说,鲁智深这个人有些来头,他对应着天上的星宿,心地刚强正直,现在看起来有些凶暴愚顽,命运有些混杂不纯净,但是以后他会获得清净大自在,成就非凡的正果,将来你们都比不上他。

醉打五台山 花和尚上梁山

一炷香的时间,智真长老看到了鲁智深的生命来源,看透了他的品行禀性,也看到了他日后的功果。所以坚持为他剃度,并赐法名“智深”。但是其他人都不相信,一个打打杀杀的人,日后怎能成就正果?

在五台山,鲁智深多次醉酒,乱打僧众,搅闹佛场。然而,智真长老也知道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很有根器,很有道心,只因他尘缘未了,还要在尘世中走一遭,偿还杀生之债。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去处。

智真长老修书一封,让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投奔智清长老。智清让他管理菜园子。后来鲁智深为救结义兄弟林冲,得罪了太尉高俅,被官差追捕,逃出了东京,经过一番波折,最终来到梁山。因他背上有刺花,众人都叫他“花和尚”。

宋江率梁山全伙接受招安后,奉圣命征讨外夷和内寇。鲁智深均随梁山大军东征西讨,战功赫赫。征辽得胜后,鲁智深陪同宋江上五台山,参拜智真长老。

四句偈语揭晓宋江和梁山之运

17880 1
智真长老警示,当宋江看到大雁分飞时,若再向东走,梁山的众英雄就再也没有团圆的时候了。图为清 恽寿平《湖山小景.芦汀雁影》。(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宋江向长老询问梁山兄弟们的前程,智真写了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随后也对鲁智深说了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长老送给宋江的偈语,既预示了命运,也指点了一条出路。“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这二句是智真长老的警示,当宋江看到大雁分飞时,若再向东走,梁山的众英雄就再也没有团圆的时候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这两句是为宋江等人指点了一条更好的出路。当宋江率军路过双林镇时,至此若能止步,人生就能福寿双全!

在秋林渡,宋江看到天上的鸿雁高低乱飞,失去了飞行的次序,这个征象含有惊鸣的意思。“浪子”燕青射杀鸿雁,宋江有感于心,心中一阵凄惨,悲哀伤情。其实,这已是智真长老的示警在应验了。

智真是一代大德高僧,他心怀慈悲,为宋江等人点明了福寿双全的办法。只是宋江终是舍不掉功名荣华、光宗耀祖等心念,最终与福寿擦肩而过。着实应了那句话:“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

一点灵光乍现 花和尚闻信而寂

智真为鲁智深说的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指的是鲁智深立下的两个大功,在万松林活捉夏侯成,以及生擒方腊。鲁智深在乌龙岭追赶夏侯成,进到深山里迷了路。忽然遇到了一位僧人,幸得僧人指点,鲁智深次日有机会擒住了方腊。他立下大功,但并不想为官,只想找个清净的去处,安身立命。

宋江剿除方腊后,班师回京。梁山的先锋将领在杭州六和寺安歇。鲁智深于八月十五中秋夜,听到钱塘江潮声,以为是战鼓声,准备出去迎战。寺僧告诉他那是潮信。鲁智深心中忽然大悟,想起了他师父的偈语:“听潮而圆,闻信而寂。”当夜就坐化圆寂了。

鲁智深起身于绿林,是一代英雄豪杰,一生不通文墨,却能将智真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那一点灵光乍现,他豁然顿悟,成就了正果。

看雁序分飞 浪子燕青心自警觉

17880 2
睿智的燕青以史为鉴,懂得进退存亡的道理选,择功成身退。(王嘉益/大纪元)

宋江有忠义之心,多次得到神明庇佑。在最终的劫难到来之前,慈悲的神佛给了他机会,让他自己去理解,去选择。然而面对上天的示警,宋江没有看懂。而在长老的告诫之外,却有一人看懂了上天的垂象,他就是浪子燕青。

燕青看到大雁各自乱飞时,心生警觉。他以史为鉴,懂得进退存亡的道理。当诸将享受战功荣耀时,燕青已经感知大祸就要临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于是急劝主人卢俊义离开。卢俊义坚持要留下,他想衣锦还乡,封妻荫子,并不想交出官诰隐退。燕青又以刘邦杀功臣之事劝谏,卢俊义仍是拒绝。燕青拜别主人,并给宋江留下四句口号:“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宫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睿智的燕青看懂了“雁序分飞”的征象,留下寥寥数言,匆匆离开了。他选择功成身退,成为洒脱的小乙散人。卢俊义是否衣锦还乡?宋廷奸臣当道,朝中的奸臣高俅、杨戬嫉贤妒能。他们在皇帝御赐的食物中放了水银,毒害了卢俊义,导致他溺水身亡。

面对长老的告诫,上天的垂象,梁山英雄不同的选择,也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出自《水浒传》(120回本)/004回/17回/90回/110回/119回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6/2/n12994331.htm

动人的故事,讲述着西方艺术史!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话西油》!

焦点:一尊神作咸鱼翻身,十年隐退造就巴洛克雕塑经典!罗马街头喷泉十有八九是他造的!巴洛克建筑双雄争霸,阳刚VS阴柔!史上最牛的拥抱,你绝对无法拒绝!

接上文:【大话西油】巴洛克雕塑第一人:贝尔尼尼

十年雪藏 大主教柯尔纳罗想起了他

1646年的一天,罗马台伯河东岸的‘胜利圣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里,红衣大主教柯尔纳罗(Federigo Cornaro)独自站在主祭台前。此刻,看着这座自己家族参与出资修建的主座教堂,柯尔纳罗还是颇有些得意的。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在教堂比酒馆还多的罗马城里,有太多漂亮的教堂了,这座‘胜利圣母教堂’置身其中一下子就显不出来!怎么才能够让咱家这座教堂脱颖而出呢?这着实让这位红衣主教伤了一番脑筋。

柯尔纳罗抬眼看向两侧,两侧耳堂中已经矗立起了一些圣徒的雕像,但最靠近主祭台的耳堂还一直空着。突然,柯尔纳罗灵光一现:对啊,雕像!如果能找到那个家伙给我弄一个很牛的雕像,嗯,就像博尔盖塞家后花园里的那几尊一样的话,那这座圣母堂必定会成为罗马城里最出名的教堂之一!

只是不知道那家伙现在怎么样了?他可是已经很久没出现了呢!好吧,我这就去看看他。想到这,柯尔纳罗叫来车驾,直奔幽静的豪宅区普拉蒂尼。马车在一栋奢华却很低调的大宅子前停了下来,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洛伦佐‧贝尔尼尼。



十年潜心研究让他吃了大亏的建筑学

自从几年前圣彼得大教堂钟楼事故之后,这位红极一时的大艺术家便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名声遭遇严重打击不说,他最重要的资助人和庇护人教皇乌尔班八世也非常及时的撒手人寰。

新任教皇英诺森十世是个十分工于心计的老滑头,他和乌尔班八世一直就不对付,所以,对被乌尔班八世器重的贝尔尼尼也就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再加上贝尔尼尼年少成名,心高气傲,不懂得为人低调的好处,还时不时的要张扬跋扈一下,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被新教皇器重的新锐建筑天才-波洛米尼。

于是,以波洛米尼为首,在英诺森十世的默许下,冷藏贝尔尼尼就成了罗马上流社交圈的主旋律。

好在,贝尔尼尼天性乐观,为人豁达,心地单纯。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的命运,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从此消沉。相反,在门庭冷落的岁月里,贝尔尼尼开始潜心研究让他吃了大亏的建筑学,通过大量的游历和研读,他的艺术造诣更加精深。同时更加踏踏实实的修炼心性,对神更加虔诚,对信仰更加的坚贞!

数年的磨砺不但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让他成长为一个更加内敛智慧,技艺精湛的大师!很像是武侠小说里那个遭遇不测,跌落深谷中的主人公。其实,命运正是用这种方式来磨砺他,如果他的意志足够坚强,心性足够纯真,他就会通过命运的考验,得到命运的奖赏,最终成长为一代宗师。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败、遭遇打击的时候,千万不要消沉。也许,这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我们磨砺心志、坚贞信念、韬光养晦,待到机会来临之时,才可以一把抓住命运的点金之手,成就伟业!

其实,纵观历史上很多最终取得了旷世成就的那些巨人,很多都有过类似的遭遇。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到北宋文豪苏东坡,再到晚清名臣曾国藩;西方也有不少啊,像美国国父华盛顿将军,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还有大名鼎鼎的乐圣贝多芬,等等等等!

他们无一不是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厄运之后,在经受了命运超乎寻常的磨砺之后,才成长为足以彪炳人类历史的楷模。

此时的贝尔尼尼年近五十,在这个知天命的岁数上,他更加懂得凡事不可强为,面对外界的毁誉早已安之若素,也更加懂得珍惜亲人和朋友。年少时过于灼人的锋芒早已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内敛,谦和谨慎。

他明白上天赐予他非凡才华的目的并不是让他傲视这个世界,而是要他更加谦卑的为上帝服务,更加虔诚的歌颂神的恩典和造物主的伟大。此时,他深深知道,他需要静待那个会让他再次绽放光芒的时机,而这个时机说来就来了!

《圣特蕾莎的狂喜》 引起轰动

当柯尔纳罗诚邀贝尔尼尼为‘胜利圣母堂’雕刻一件圣徒特蕾莎修女雕像的时候,贝尔尼尼欣然应允。

这位特蕾莎是十六世纪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她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修炼者,一生完全奉献给了宗教。特蕾莎生活极为简朴,为了苦修,经常是穿着破麻布的衣服,背着石头在城中穿行。

有一次,她在梦中梦到上帝显灵,一位天使用一支金箭刺穿了她的心脏,在感受巨大痛苦的同时,特蕾莎也感受到了来自神的伟大的爱。随即,痛苦变得如此美妙,那一刻她的灵魂中只有神。据特蕾莎说:剧烈的痛苦使我全部身心都蒙受到上帝的慈爱,也更加能感受到尘世的苦楚。

那么这件委托贝尔尼尼完成的怎么样呢?那我要告诉你,这件作品不但成功挽回了贝尔尼尼的声誉,成了贝尔尼尼最重要的代表作,也被后世公认代表了巴洛克雕塑的最高成就。就是这尊《圣特蕾莎的狂喜》Ecstasy of Saint Teresa(点这里)。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完全是一个戏剧舞台,贝尔尼尼用二十多种不同色彩的大理石来装饰这个舞台。整件作品集雕塑、舞台戏剧和建筑艺术于一体,让人叹为观止。明亮的光线由隐藏在上方的天窗照射下来,顺着镀金铜管洒到天使和特蕾莎的身上。这个天才的设计连接了天上和人间,将现实和幻境结合在了起来。

此刻的特蕾莎,身下似被一团云朵托扶着缓缓上升,一个小天使手持金箭,正准备刺入她的心脏,让她感受到神的恩典。重点来看看此刻特蕾莎的衣裙,仿佛已被她炙热的信仰灼烧成为纠结、起伏的皱折。

贝尔尼尼的处理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他没有用当时通行的古典手法让衣褶形成庄严下垂的样式,而是让它们互相缠绕、回旋,增加了激情运动的视觉效果。从褶皱的幅度、造型中,我们甚至感受了一种失重的状态,特蕾莎仿佛浮在空中,衣褶都呈现上浮的效果,更增加了神迹的可信度。坚硬的大理石被雕出了丰富多变的衣纹和云朵,完全失去了石料的重量感,可见此时贝尔尼尼的雕塑功力之深厚,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了!

而如何刻画‘狂喜’这个主题,贝尔尼尼也着实花了一番心思。为了表现感受到神之后那种巨大的喜悦和身体上遭受的巨大痛苦,特蕾莎头部无力地向后仰着,嘴巴微张,眉心紧蹙,张开的嘴唇像在呻吟,手脚均无力地下垂,显示出巨大的痛苦和喜悦相交融的状态。

还有一点很有趣,在主塑像两旁,贝尔尼尼设计了两个类似歌剧院包厢的贵宾席,正在观看这神奇一幕的正是出资人、红衣主教柯尔纳罗家族的主要成员。贝尔尼尼在拍出资人马屁的同时,还巧妙的增加了整件作品的戏剧性。

作品完成后,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贝尔尼尼往日的荣耀很快回归。而且,从那时起贝尔尼尼就开始一直过着非常虔诚的教徒生活,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惹是生非了!

关于这件雕塑呢还有个小插曲。当时有人质疑贝尔尼尼,为什么把实际年龄四十多岁的特蕾莎修女雕的过于年轻、世俗。贝尔尼尼则简练而辛辣的回应到:纯者见纯。那意思就是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能看到圣洁的事物,心里不干净的人自然看啥都有问题。

关于这位特蕾莎再多说几句。特蕾莎于1582年去世,去世后被埋葬在西班牙的阿尔瓦。多年以后,有信徒曾开棺验尸,人们惊奇地发现她的尸体竟然完好如初,完全没有腐烂。而当信徒们取出她的心脏后,据说真的发现心脏上面有被利器刺穿的孔洞。这颗心脏现在被保存在水晶盒内,作为基督教圣物受到信徒的膜拜。

巴洛克时期 大批西方最伟大艺术家诞生

16世纪初叶开始席卷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严重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为应对危机,天主教会除了努力解决教廷腐败,重树信徒信心之外,更是不遗余力的资助文化艺术,希望通过艺术潜移默化的力量来重整旗鼓。同时,为了重建罗马作为天主教圣城的声誉和权威,梵蒂冈开展了大规模的建筑和装饰工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艺术史上最辉煌激越的巴洛克时期拉开了帷幕。

插一句哈,大家可能经常听我说到过“巴洛克”这个词。这个词呢,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有瑕疵的珍珠,当时是带有贬义的,但后来人家说了,再有瑕疵那也是珍珠啊!这个巴洛克时期,上承文艺复兴,下启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

这个时期诞生了一大批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雕塑家、画家,是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所以,这颗珍珠尽管有点瑕疵,但其光芒之璀璨,足堪照耀古今。

重出江湖 受邀为罗马城设计公共建筑

那么对于贝尔尼尼的重出江湖,教皇英诺森十世(Pope Innocent X)还是乐见其成的。英诺森本人和贝尔尼尼并没有什么过节,而且他很希望在自己担任教皇期间为罗马留下几件能够流芳百世的东西,能够通过一件件的艺术杰作来唤起大众对神性的启迪。所以,他很需要一个像贝尔尼尼这样的大天才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于是,教皇召令快马加鞭的送到了贝尔尼尼的府上。英诺森十世除了希望贝尔尼尼继续担任完善圣彼​​得大教堂的首席建筑设计师之外,还提出希望他为罗马城设计一些精彩的公共建筑,比如喷泉!

今天,凡是去过罗马的朋友一定对整个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喷泉印象深刻!喷泉这东西,始于古罗马时代。古罗马人修建了大量的管道,把清澈的山泉从千里之外的地方引入城市,不但提供生活起居,兴建城市喷泉,还提供给星罗棋布的公共浴室。

罗马人喜欢泡澡在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所以,公共浴室是当时古罗马人非常重要的公共设施之一。后世学者有一个说法,认为强大罗马帝国后来之所以会迅速衰落,喜欢泡澡就是其中一个原因。因为罗马男子太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使得精子质量下降,直接导致生育率锐减,人口迅速老化。对于不断发动对外战争的罗马帝国而言,青壮年人口的减少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于是就不得不大量补充异族男子进入军队,最主要的就是日耳曼人。这也是后来日耳曼人渐渐坐大,并最终吞噬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肇因。

那沃纳广场上的《四河喷泉》

这是个题外话哈。总之,你今天漫步罗马街头,随处可见的喷泉确实赏心悦目。而在你忍不住拿出手机不断自拍的那些漂亮的喷泉中,一定有几座就是贝尔尼尼的杰作。而位于那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上的这座‘四河喷泉’(Fiumi Fountain)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座!

‘四河喷泉’,顾名思义象征着来自四个大洲的四条重要河流,分别是欧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罗河、亚洲的恒河和南美洲的拉布拉他河。贝尔尼尼用拟人化的手法,用四个姿势、神态、服饰各异的河神来代表这四条河流。在河神之间,立起了一座高达16.5米的巨型方尖碑,再配以喷泉,实在是美不胜收。

关于这座喷泉有个小故事。当整座建筑即将完工的时候,罗马人并没有为贝尔尼尼喝采,而是纷纷表示质疑!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对十几年前圣彼得大教堂钟楼出现大裂缝差点倒塌的事故依然记忆犹新,所以,人们担心这个不懂建筑的贝尔尼尼会不会又闹出类似的事故?万一石碑倒塌了,那会造成多大的伤亡啊?哎呀,弄得贝尔尼尼压力很大啊。

但是,此时的贝尔尼尼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建筑大师了,对这座喷泉的安全问题,他是非常自信的。为了彻底解除人们心中的疑虑,调皮的贝尔尼尼玩了一招“欲擒故纵”。他让徒弟们故意在喷泉四周搭起封锁线,禁止人们靠近喷泉。人就是这样,你越不让他干啥他就越好奇,果然渐渐就引来众人的围观,大家好奇地想要看看这个贝尔尼尼要如何收场。

这时,贝尔尼尼当众架起扶梯,爬上喷泉,把四根细细的白线系在方尖碑的顶端,白线的另一头则让人拴在广场周边的建筑上。然后拍拍手大声宣布道:喷泉加固工程顺利完成!贝尔尼尼故意用四根白线来假装加固喷泉,意思就是:你们放心吧,这座建筑安全得很!结果,在众人的哄堂大笑声中,对喷泉安全的质疑也渐渐烟消云散了。

事实证明,这座方尖碑建筑的极为坚固。 1654年罗马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很多建筑倒塌,但这座方尖碑却巍然不动。在经历了近四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至今依然稳稳地矗立在那沃纳广场,骄傲的展示着贝尔尼尼在建筑方面的造诣。

这个那沃纳广场上一共有三座喷泉,还有一座‘摩尔人喷泉’,也是贝尔尼尼的作品。所以,您如果到了罗马,这个那沃纳广场是一定要去逛一逛的!

西班牙广场上的破船喷泉

罗马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看过经典电影《罗马假日》的朋友肯定还记得,电影里有一幕,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坐在大台阶上吃冰淇淋,大台阶的前面就是西班牙广场,广场上有一个极有特色的喷泉,叫做:破船喷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点这里),也是贝尔尼尼的杰作。

除此之外,巴贝里尼广场上的特里同喷泉Fontana del Tritone,圣天使桥上矗着的众天使,以及遍布罗马的很多建筑都有贝尔尼尼的影子。所以,有人说罗马是贝尔尼尼的,这话不算夸张。

但,上面说的这些相较于我马上要讲到的这个建筑,那就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组建筑堪称是巴洛克建筑中的宏伟巨制!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后世史家们众口一词说的。什么建筑呢?去过罗马梵蒂冈的朋友一定会对圣彼得大教堂前的那个、巨大的、呈环抱手臂状的廊柱印象深刻吧。对,他正出自贝尔尼尼之手。

1655年,教皇英诺森十世去世后,继任者是亚历山大七世(Pope Alexander VII)。这位来自锡耶纳的教皇,为人谦和,性格温顺。当他还是红衣主教的时候,就多次表达过对贝尔尼尼的仰慕,当上教皇后立刻擢升贝尔尼尼为教廷总建筑师,并授命他设计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这个广场此时已经空了好几年了,此前已经有太多方案遭到否定。人们对于这座天主教最高圣殿前的广场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方案能够得到最多人的认同,于是就一直空着了!

《圣彼得广场》

接手这个任务的时候,贝尔尼尼58岁,究竟应该拿出一个怎样的设计一时也没有头绪。这天下午,天气出奇的好。有点心烦意乱的贝尔尼尼带着两个仆从走出家门,出去散心。他们沿着台伯河边的林荫道往城南的方向悠悠而去,走着走着,一个仆从突然喊道:贝尔尼尼老爷,您快看啊!贝尔尼尼一抬头,顺着仆从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湛蓝的天空中有一朵巨大而洁白的云朵,非常神奇的呈现出一个张开双臂正要拥抱的人的样子。更神奇的是,在云朵的下方正好就是圣彼得大教堂那巨大的穹顶!从贝尔尼尼的角度看过去,仿佛这片张开双臂的云朵要拥抱的正是圣彼得大教堂!看到这一幕,贝尔尼尼灵光乍现,“有了!有主意了!”贝尔尼尼兴奋地大喊了一嗓子!吓得那两个仆从一机灵,差点把腰闪了!

很快,贝尔尼尼的设计草图呈到了教皇等人的面前,众人看到这个设计之后无不交口称赞。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圣彼得广场’ Piazza San Pietro(点这里)。

广场两侧,贝尔尼尼天才地设计了两列弧形的巨大柱廊,从高处俯视,两组柱廊宛如两只伸出去的手臂,将信徒拥入神仁慈的怀抱中。柱廊内构成了一个椭圆形的广场,非常巧妙的解决了既能够容纳大量人群,又可以让人群自由出入广场的问题。现在每逢重大节日,教皇就会出现在这里举行弥撒,而这一刻,广场就变成了“观众席”,容纳着四面八方而来的信众。

对于这一设计贝尔尼尼自己也不无得意地说过:没有比伸出双臂拥抱的姿势更好的设计方案了。诚哉斯言!

为了烘托圣彼得教堂的正立面,弧形柱廊采用简约朴素的多立克柱式,圆柱每列四根,共计284根,再加上88根方柱,营造出了宏大的空间感。在柱与柱的相互掩映、明暗变幻之间,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气势。在柱廊顶部,树立着140尊圣徒雕像。

后来,到了墨索里尼时期,他拆除了广场前的老旧建筑,修建了一条直通广场的协和大道。所以,现在沿着这条大道,从很远就可以将圣彼得大教堂一览无余,这个其实有悖于贝尔尼尼最初的设想。嗯,不过呢,对于今天喜欢拍照和自拍的普罗大众而言,这条干道的确提供了不错的角度和距离。

波洛米尼建筑大师的作品

说到这里,我要稍微花点时间介绍另一位当时在建筑领域和贝尔尼尼互为一时之瑜亮的建筑大师,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弗朗切斯卡·波洛米尼( Francesco Borromini)。

波洛米尼和贝尔尼尼堪称是巴洛克建筑艺术中的当世双雄。如果说贝尔尼尼是太阳,那波洛米尼就是月亮。如果贝尔尼尼代表了巴洛克建筑阳刚的一面,那波洛米尼就代表了其柔美、女性化的一面。这两个人的性格也完全不同,贝尔尼尼开朗自信,风流倜傥,少年成名,一生几乎都顺风顺水;而波洛米尼忧郁、内向、敏感、易怒,与雇主间矛盾不断,常被雇主辞退或愤而辞职。生命后期更是郁郁不得志,最后因忧郁症自杀身亡。两位巴洛克建筑艺术大师,在人生际遇上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

与雕塑家出身的贝尔尼尼不同,波洛米尼科班出身,他的建筑设计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喜欢使用素雅的白色装饰墙体,这使他设计的教堂显得轻盈干净,在金碧辉煌的巴洛克建筑中辨识度极高。他打破常规喜欢变化多端的曲线,以不同的几何图案作为装饰纹路。

如果您有机会再次到访罗马的话,下面这几个建筑我非常推荐您去看一看。

一个是斯帕达宫(Palazzo Spada)内著名的柱廊。 1632年,主教斯帕达买下这座宫殿后,任命波洛米尼进行改造。波洛米尼在数学家的帮助下建造了著名的柱廊,他通过将远端的立柱建造得越来越短、越来越细,并增加地面坡度的手法,使实际上只有8米的走廊看上去长达三四十米。柱廊尽头庭院里的雕塑看似有真人大小,其实只有60厘米。是一处很有趣的景点。

再一个是这个‘圣卡罗教堂’,也被称为‘四泉圣嘉禄堂’(意大利语:Chiesa di San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或San Carlino)。这里堪称是波洛米尼的建筑代表作,也是公认最美丽的巴洛克建筑之一。整组建筑本身非常小,甚至能被整个装进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一个扶垛内。在狭小的空间里,波洛米尼的天赋被发挥到了极致,他在建筑结构上下足了功夫,使教堂整体就像一座大理石雕塑般精致。尤其是椭圆形的穹顶,波洛米尼将八边形、六边形和十字架形状非常和谐地糅合在一起,铺满了整个天顶。

圣安德烈亚教堂 线条阳刚

可以跟波洛米尼这座经典建筑媲美的就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奎里纳莱山圣安德烈亚教堂’(Sant’Andrea al Quirinale(点这里))。和‘圣卡罗堂’阴柔内敛的气质不同,‘圣安德烈亚堂’线条阳刚,外观整体上既有巴洛克的富丽动感,又有古典主义的庄重挺拔。教堂内部贝尔尼尼再次使用了与设计《圣特雷莎的狂喜》相同的手法,在圣坛顶部开了一个天窗,使自然光线倾泻而下。圣坛上部装饰着金色的飞翔天使和光柱。教堂下部使用暗色的建材,象征着“人间”;而教堂上部则全部选用白色、金色的材料,象征着“天堂”。

贝尔尼尼在晚年时曾说过,自己每次完成了作品后才遗憾地发现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比如他每次路过那沃纳广场的时侯,都忍不住扭过头去,不想要看到自己漏洞百出的四河喷泉。但唯独这座‘圣安德烈堂’,他自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巅峰之作。据贝尔尼尼的儿子( Domenico)回忆说,贝尔尼尼晚年时,经常几个小时坐在里面不出来,得以欣赏着自己取得的建筑成就。

这两座教堂相距很近,你如果能将两者对比着参观欣赏,那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体验。另外有个小贴士告诉大家,如果将来你有机会进入‘圣卡罗教堂’和‘圣安德烈亚教堂’参观的话,最好在天黑之后再去,而且记得一定要随身带一些硬币。因为在教堂内部都装有探照灯,在入口处有可以投入硬币的装置,在你放入硬币后,这些探照灯就会被点亮,这时你就会看见金碧辉煌的屋顶,整个建筑内部也显得非常壮观。

今天的罗马之所以被称为巴洛克建筑艺术的露天博物馆,也与这两位大师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当年,教皇乌尔班八世曾对贝尔尼尼说:你就是为罗马而生的,而罗马也将永远以你为荣。想来,贝尔尼尼完全对得起这位教皇对他的评语。

好了,巴洛克雕塑第一人贝尔尼尼的生平故事就到这里了,《大话西油》咱们下次见!

《大话西油》制作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11/n13082412.htm

为甚么要救度众生

save

为什么会有人类

human

退出中共党、团、队人数

3tui
440,335,425

破网与禁书下载

freegate

免费下载自由门
专业版8.00  zip  exe
安卓版5.0  apk

wugate

免费下载无界浏览
电脑版2132  zip  exe
安卓版无界一点通  apk

爱博电视

免费下载爱博电视
PC版(180318)  exe
手机版(2.1.13)  apk

神州明见

免费下载神州明见
手机版 V6.9  apk
电视机顶盒版 V6.9  apk
神州明见網頁版 V2.0  下载  开启
二维码小助手 V3.0  下载

网必通

免费下载网必通
手机版apk   zip
 

神韵全球巡回演出预告

shenyun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