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诸王之二:太康失国
五子之歌
启过世以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养尊处优,从父王夏后启那儿得到大位,不知珍惜。太康缺乏德行的锤炼和治理天下诸事的历练,耽于逸乐,把时间荒废在游猎上。他每年在外行猎游乐的时间越来越长,在都城的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去遥远的山林中狩猎,甚至一去百天不归,纵情恣乐,忘乎所以。他也不懂得体恤别人,不知节制,放纵行乐的行径引起众民的怨恨。
夏朝:大禹时代之十五
播种百谷的后稷
大禹治水之时,一边是伯益教人垦荒凿井,另一边,大禹的另一功臣后稷教导众民如何耕种,并分送粮食给饥寒交迫的众民。在发生饥荒的地方,他送去救命的食物,又从丰足有余的地方把稻粟运向四方。《史记》上这样记载:大禹“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在洪荒的上古时代,农官后稷及时把救命的粮食运送到饥荒的地方,在物资匮乏又灾难频仍的洪水时代,给众民带来了福泽。
夏朝:大禹时代之十四
在这一章中,我们要来记述和大禹一起治水的那些人。
夏朝:大禹时代之十三
帝禹贤臣I
大禹治水得到诸神的加持,是他得以成就大业的关键。而在人世间这个层面上,一方面大禹人格彪炳,以德服人,联合华夷各部落齐心携手治水;另一方面,舜帝任命皋陶这样的诸位大贤从旁辅佐大禹,也是大禹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夏朝:大禹时代之十二
功齐天地
禹即位时五十三岁,在位十年。禹为了生民劬劳一生,耗尽了心血精力,比起尧舜等圣王,他的寿命不算长。
夏朝:大禹时代之十一
五音听治
大禹治水十三年,率领伯益、后稷、弃等人走遍九州,和夷夏各部落并肩开垦山林、疏通水道。大禹身先士卒,亲自拿着锄头尺规,肩上挂着绳索,在众人前面深入最危险的地方。继承帝位后,帝禹开通自己和百姓之间的渠道,以倾听众人的心声,化解天下疾苦。
夏朝:大禹时代之十
夏铸九鼎
自从涂山大会立下土贡制度之后,来自千万诸侯国的马车踏着帝禹领徒众筑的土路,不远千里来阳城上贡。他们献的贡物多是各类琳琅满目的土产、珍宝、异物。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九州生产的名贵的金,即青铜。随着技术的成熟、生活水平的提高,九州所贡之铜一年比一年多。
夏朝:大禹时代之九
涂山大会
在万民殷切的祈求下,禹王登上天子的大位,遵循唐虞以建寅之月,也就是黄历正月为岁首,改载为岁,以金德王天下,色尚黑。另外,帝禹建立旗帜的制度以分别等级,夏朝的旌旗是黑色的,所祭献的三牲也取玄色。